如何对非结构化文本数据进行特征工程操作?这里有妙招!雷峰网

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其他的标准操作,比如标记化、删除多余的空格、文本大写转换为小写,以及其他更高级的操作,例如拼写更正、语法错误更正、删除重复字符等。

由于本文的重点是特征工程,我们将构建一个简单的文本预处理程序,其重点是删除特殊字符、多余的空格、数字、无用词以及语料库的大写转小写。

wpt=nltk.WordPunctTokenizer()

defnormalize_document(doc):

#lowercaseandremovespecialcharacters\whitespaces

doc=doc.lower()

doc=doc.strip()

#tokenizedocument

tokens=wpt.tokenize(doc)

#filterstopwordsoutofdocument

filtered_tokens=[tokenfortokenintokensiftokennotinstop_words]

#re-createdocumentfromfilteredtokens

returndoc

normalize_corpus=np.vectorize(normalize_document)

一旦搭建好基础的预处理流程,我们就可以将它应用在语料库中了。

norm_corpus=normalize_corpus(corpus)norm_corpus

上面的输出结果应该能让大家清楚的了解样本文档在预处理之后的样子。现在我们来开始特征工程吧!

这也许是非结构化文本中最简单的向量空间表示模型。向量空间是表示非结构化文本(或其他任何数据)的一种简单数学模型,向量的每个维度都是特定的特征/属性。词袋模型将每个文本文档表示为数值向量,其中维度是来自语料库的一个特定的词,而该维度的值可以用来表示这个词在文档中的出现频率、是否出现(由0和1表示),或者加权值。将这个模型叫做词袋模型,是因为每个文档可以看作是装着单词的袋子,而无须考虑单词的顺序和语法。

fromsklearn.feature_extraction.textimportCountVectorizer

cv=CountVectorizer(min_df=0.,max_df=1.)

cv_matrix=cv.fit_transform(norm_corpus)

cv_matrix=cv_matrix.toarray()

cv_matrix

可以看到,文档已经被转换为数字向量,这样每个文档都由上述特征矩阵中的一个向量(行)表示。下面的代码有助于以一种更易理解的格式来表示这一点。

#getalluniquewordsinthecorpus

vocab=cv.get_feature_names()

#showdocumentfeaturevectors

pd.DataFrame(cv_matrix,columns=vocab)

词袋模型的文档特征向量

上面的表格应该更能助于理解!可以清楚地看到,特征向量中每个列(维度)都代表一个来自语料库的单词,每一行代表一个文档。单元格中的值表示单词(由列表示)出现在特定文档(由行表示)中的次数。因此,如果一个文档语料库是由N个单词组成,那么这个文档可以由一个N维向量表示。

一个单词只是一个标记,通常被称为单元(unigram)或者一元(1-gram)。我们已经知道,词袋模型不考虑单词的顺序。但是如果我们也想要考虑序列中出现的短语或者词汇集合呢?N元模型能够帮我们实现这一点。N-Gram是来自文本文档的单词记号的集合,这些记号是连续的,并以序列的形式出现。二元表示阶数为二的N-Gram,也就是两个单词。同理三元表示三个单词。N元词袋模型是普通词袋模型的一种拓展,使得我们可以利用基于N元的特征。下面的示例展示了文档中二元的特征向量。

#youcansetthen-gramrangeto1,2togetunigramsaswellasbigrams

bv=CountVectorizer(ngram_range=(2,2))

bv_matrix=bv.fit_transform(norm_corpus)

bv_matrix=bv_matrix.toarray()

vocab=bv.get_feature_names()

pd.DataFrame(bv_matrix,columns=vocab)

使用二元词袋模型的特征向量

在上面的例子中,每个二元特征由两个单词组成,其中的值表示这个二元词组在文档中出现的次数。

在大型语料库中使用词袋模型可能会出现一些潜在的问题。由于特征向量是基于词的频率,某些单词可能会在文档中频繁出现,这可能会在特征集上掩盖掉其他单词。TF-IDF模型试图通过缩放或者在计算中使用归一化因子来解决这个问题。TF-IDF即TermFrequency-InverseDocumentFrequency,在计算中结合了两种度量:词频(TermFrequency)和逆文档频率(InverseDocumentFrequency)。这种技术是为搜索引擎中查询排序而开发的,现在它是信息检索和NLP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模型。

在数学上,TF-IDF可以定义为:tfidf=tfxidf,也可以进一步拓展为下面的表示:

在这里,tfidf(w,D)表示单词w在文档D中的TF-IDF分数。Tf(w,D)项表示单词w在文档D中的词频,这个值可以从词袋模型中获得。idf(w,D)项是单词w的逆文档频率,可以由语料库中所有文档的总数量C除以单词w的文档频率df(w)的log值得到,其中文档频率是指语料库中文档出现单词w的频率。这种模型有多种变种,但是给出的最终结果都很相似。下面在语料库中使用这个模型吧!

fromsklearn.feature_extraction.textimportTfidfVectorizer

tv=TfidfVectorizer(min_df=0.,max_df=1.,use_idf=True)

tv_matrix=tv.fit_transform(norm_corpus)

tv_matrix=tv_matrix.toarray()

vocab=tv.get_feature_names()

pd.DataFrame(np.round(tv_matrix,2),columns=vocab)

基于TF-IDF模型的文档特征向量

文档相似性是使用从词袋模型或者tf-idf模型中提取出的特征,基于距离或者相似度度量判断两个文档相似程度的过程。

因此,可以使用在上一部分中提到的tf-idf模型提取出的特征,用其来生成新的特征。这些特征在搜索引擎、文档聚类以及信息检索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语料库中的配对文档相似性需要计算语料库中每两个文档对的文档相似性。因此,如果一个语料库中有C个文档,那么最终会得到一个C*C的矩阵,矩阵中每个值代表了该行和该列的文档对的相似度分数。可以用几种相似度和距离度量计算文档相似度。其中包括余弦距离/相似度、欧式距离、曼哈顿距离、BM25相似度、jaccard距离等。在我们的分析中,我们将使用最流行和最广泛使用的相似度度量:余弦相似度,并根据TF-IDF特征向量比较文档对的相似度。

fromsklearn.metrics.pairwiseimportcosine_similarity

similarity_matrix=cosine_similarity(tv_matrix)

similarity_df=pd.DataFrame(similarity_matrix)

similarity_df

文档对的相似性矩阵(余弦相似度)

仔细观察相似度矩阵可以清楚地看出,文档(0,1和6),(2,5和7)之间非常相似,文档3和4略微相似。这表明了这些相似的文档一定具有一些相似特征。这是分组或聚类的一个很好的案例,可以通过无监督的学习方法来解决,特别是当需要处理数百万文本文档的庞大语料库时。

聚类是利用无监督学习的方法,将数据点(本场景中即文档)分类到组或者cluster中。我们将在这里利用一个无监督的层次聚类算法,通过利用我们之前生成的文档相似性特征,将我们的玩具语料库中的类似文档聚合到一起。有两种类型的层次聚类方法,分别是凝聚方法(agglomerative)和分裂方法(divisive)。这里将会使用凝聚聚类算法,这是一种自下而上(bottomup)的层次聚类算法,最开始每个文档的单词都在自己的类中,根据测量数据点之间的距离度量和连接准则(linkagecriterion),将相似的类连续地合并在一起。下图展示了一个简单的描述。

连接准则决定了合并策略。常用的连接准则有Ward,Completelinkage,Averagelinkage等等。这些标准在将一对cluster合并在一起(文档中低层次的类聚类成高层次的)时是非常有用的,这是通过最优化目标函数实现的。我们选择Ward最小方差作为连接准则,以最小化总的内部聚类方差。由于已经有了相似特征,我们可以直接在样本文档上构建连接矩阵。

fromscipy.cluster.hierarchyimportdendrogram,linkage

我们语料库的连接矩阵

下面,把这个矩阵看作一个树状图,以更好地理解元素!

plt.figure(figsize=(8,3))

dendrogram(Z)

可以看到每个数据点是如何从一个单独的簇开始,慢慢与其他数据点合并形成集群的。从颜色和树状图的更高层次来看,如果考虑距离度量为1.0(由虚线表示)或者更小,可以看出模型已经正确识别了三个主要的聚类。利用这个距离,我们可以得到集群的标签。

fromscipy.cluster.hierarchyimportfcluster

max_dist=1.0

pd.concat([corpus_df,cluster_labels],axis=1)

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的算法已经根据分配给它们的标签,正确识别了文档中的三个不同类别。这应该能够给大家一个关于如何使用TF-IDF特征来建立相似度特征的思路。大家可以用这种处理流程来进行聚类。

也可以使用一些摘要技术从文本文档中提取主题或者基于概念的特征。主题模型围绕提取关键主题或者概念。每个主题可以表示为文档语料库中的一个词袋或者一组词。总之,这些术语表示特定的话题、主题或概念,凭借这些单词所表达的语义含义,可以轻松将每个主题与其他主题区分开来。这些概念可以从简单的事实、陈述到意见、前景。主题模型在总结大量文本来提取和描绘关键概念时非常有用。它们也可用于从文本数据中捕捉潜在的特征。

主题建模有很多种方法,其中大多涉及到某种形式的矩阵分解。比如隐含语义索引(LatentSemanticIndexing,LSI)就使用了奇异值分解。这里将使用另一种技术:隐含狄利克雷分布(LatentDirichletAllocation,LDA),它使用了生成概率模型,其中每个文档由几个主题组合而成,每个术语或单词可以分配给某个主题。这与基于pLSI(probabilisticLSI)的模型很类似。在LDA的情况下,每个隐含主题都包含一个狄利克雷先验。

上图中的黑色框表示利用前面提到的参数,从M个文档中提取K个主题的核心算法。下面的步骤是对算法的解释。

a)对于文档中的单词W:

i.对于主题T:

计算P(T|D),表示文档D中单词分配给T主题的比例。

计算P(W|T),表示在所有文档中,主题T包含单词W的比例。

ii.通过计算概率P(T|D)*P(W|T)重新分配单词W的主题T。

运行几个迭代之后,就能获得混合了每个文档的主题,然后就可以根据指向某个主题的单词生成文档的主题。像gensim或者scikit-learn这样的框架,使得我们能够利用LDA模型来生成主题。

大家应该记住,当LDA应用于文档-单词矩阵(TF-IDF或者词袋特征矩阵)时,它会被分解为两个主要部分:

使用scikit-learn可以得到如下的文档-主题矩阵。

fromsklearn.decompositionimportLatentDirichletAllocation

lda=LatentDirichletAllocation(n_topics=3,max_iter=10000,random_state=0)

dt_matrix=lda.fit_transform(cv_matrix)

features

可以清楚地看到哪些文档对上述输出中的三个主题贡献最大,可以通过如下的方式查看主题及其组成部分。

tt_matrix=lda.components_

fortopic_weightsintt_matrix:

topic=[(token,weight)fortoken,weightinzip(vocab,topic_weights)]

topic=sorted(topic,key=lambdax:-x[1])

topic=[itemforitemintopicifitem[1]>0.6]

print(topic)

print()

可以看到,由于组成术语不同,很容易区分这三个主题。第一个在讨论天气,第二个关于食物,最后一个关于动物。主题建模的主题数量选择是一门完整的课题,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获得最优主题数量的方法有很多,这些技术既复杂又繁琐,这里就不展开讨论了。

这里使用LDA法从词袋模型特征构建主题模型特征。现在,我们可以利用获得的文档单词矩阵,使用无监督的聚类算法,对文档进行聚类,这与我们之前使用的相似度特征进行聚类类似。

这次我们使用非常流行的基于分区的聚类方法——K-means聚类,根据文档主题模型特征表示,进行聚类或分组。在K-means聚类法中,有一个输入参数K,它制定了使用文档特征输出的聚类数量。这种聚类方法是一种基于中心的聚类方法,试图将这些文档聚类为等方差的类。这种方法通过最小化类内平方和来创建聚类。选择出最优的K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误差平方和度量,轮廓系数(SilhouetteCoefficients)和Elbowmethod。

THE END
1.数据预处理(DataPreprocessing):在数据分析前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数据预处理是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以及机器学习等领域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它指的是在将数据输入到模型或算法之前,对数据进行的一系列必要处理操作。这些操作旨在提高数据的质量、一致性和适用性,从而确保后续分析和建模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以下是对数据预处理的详细解释,包括其定义、目的、常见方法以及一个实例形象的讲解。https://www.55kaifa.com/ruanjiankaifacihuishuyu/2667.html
2.大数据预处理与就业趋势数据处理的工作时间占据了整个数据分析项目的70%以上。因此,数据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分析模型的准确性。那么,数据预处理的方法有哪些呢?比如数据清洗、数据集成、数据规约、数据变换等,其中最常用到的是数据清洗与数据集成,下面小编将来详细介绍一下这2种方法。 https://blog.csdn.net/weixin_51689029/article/details/128320192
3.数据预处理的方法有哪些@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预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预处理是数据分析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它旨在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为后续的建模和分析打下坚实基础。以下是数据预处理的一些主要方法: 1. 数据清洗 数据清洗是数据预处理的第一步,它主要处理数据中的错误、缺失值和异常值。具体方法包括: 填充缺失值:https://agents.baidu.com/content/question/0eedb8f1ec2faf175a04a13f
4.数据预处理的方法有哪些数据预处理在数据挖掘中至关重要,旨在提升原始数据的品质与可用性。其主要任务涵盖去除冗余、数据清洗、格式转换,以及处理异常值。此外,通过消除变量间的相关性,数据预处理增强了数据的代表性和可解释性,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挖掘奠定坚实基础。 在数据预处理缺失值时,通常有两种策略:一是删除缺失值,用新数据替换;二是https://www.yueshu.com.cn/posts/Data-preprocessing%20-method
5.AI人工智能预处理数据的方法和技术有哪些?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领域中,数据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在将数据输入到模型之前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清洗的过程。数据预处理可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解释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AI人工智能预处理数据的方法和技术。 数据清洗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2286934
6.数据处理方法有哪些,掌握这些技巧让你轻松应对数据分析问题1.预处理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在数据采集之后进行的,目的是减少数据所包含的噪声成分和冗余信息,提高结果的准确性。预处理方法一般包括数据清洗、数据采样、数据变换等。 2.数据挖掘方法:数据挖掘是从大量数据中发现隐藏在其中的有价值的信息的过程。数据挖掘方法包括分类、聚类、关联规则挖掘、异常检测等。 https://www.jiandaoyun.com/fe/sjclffynxz/
7.大数据预处理的方法有哪些?初级会计职称大数据预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摘要:本文介绍了大数据预处理的常用方法,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特征选择、数据集成、数据降维、数据采样、数据平滑和数据聚合。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数据分析人员消除误差和偏差,得到更准确的分析结果。 本文资料:【2024年初级会计实务小册子-知识点+考法】【2024年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小册子-https://www.educity.cn/cjkj/5263163.html
8.Python时间序列数据的预处理方法总结python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Python时间序列数据的预处理方法总结,时间序列数据随处可见,要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我们必须先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时间序列预处理技术对数据建模的准确性有重大影响https://www.jb51.net/article/257206.htm
9.以下属于数据预处理的方法有()。A数据清洗B数据变换C数据归约以下属于数据预处理的方法有( )。 A、数据清洗 B、数据变换 C、数据归约 D、数据标注 点击查看答案http://www.ppkao.com/wangke/daan/fa76ab52602740b2913682874fcd17aa
10.数据分析中的数据预处理包括哪些步骤数据清洗是数据预处理的第一步,主要是为了处理原始数据中存在的错误、缺失、重复、异常等问题。具体步骤如下: 1.去重:检查数据集中是否存在重复的数据记录,如有重复,删除其中的一条或多条记录。 2.处理缺失值:数据集中可能存在某些数据缺失的情况,可以通过删除缺失值、替换缺失值或使用插值方法进行处理。 https://www.linkflowtech.com/news/1073
11.几种简单的文本数据预处理方法和上一种方法的区别是,'armour-like' 被识别成两个词 'armour', 'like','"What's' 变成了 'What', 's' importre words=re.split(r'\W+',text)print(words[:100]) 3. 用空格分隔并去掉标点: string 里的 string.punctuation 可以知道都有哪些算是标点符号, https://www.jianshu.com/p/57bd77950d33
12.河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2、大数据项目分析流程分为1.业务理解2.数据预处理3.报告撰写4.数据收集5.数据分析与挖掘。以下排序正确的是? A.13245 B.14253 C.14523 D.14352 3、以下哪个选项为数据预处理最常见的方法? A.数据集成 B.数据变换 C.数据清理 D.数据规约 4、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大数据消费者洞察的特点? http://hbszjs.hebtu.edu.cn/jnds/newsContent?newsId=2616&colId=7
13.一种对管道测绘内检测IMU数据预处理的优化方法专利本发明涉及管道测绘内检测装置的IMU子系统输出的原始数据的预处理方法,具体地说是IMU原始输出数据在进行离线处理时,首先需要进行的时域去噪方法。 背景技术 1.管道测绘内检测 管道内检测装置(PIG)在管道内运动过程中,可以对管道缺陷或变形情况进行测量。管道和管道内检测系统对管道相关的对象有定位的需求,需要实施测绘工https://www.tianyancha.com/patent/d76fb0f3849e5ca8a8f9cbd47bfd7784
14.基于时频空间域的运动想象脑电信号特征提取方法研究3 分析方法 3.1 数据预处理 实验中,左右手提示出现在3~9 s,只需选用时间在3~9 s的数据。由于电极Cz的位置与运动想象功能区没有太大相关性,处理时只选用C3和C4电极记录的数据进行特征提取。 研究表明,大脑在想象或实施左右手运动时会显著改变某些频段成分(如μ节律、β节律)的功率谱强弱,这一现象被称为事https://www.biomedeng.cn/article/10.7507/1001-5515.20140180
15.一种阿尔兹海默症的认知及脑影像数据整合评估方法与流程8.步骤i:获取受测者的认知功能多领域筛查评估的行为学数据; 9.步骤ii: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数据,包括以下步骤: 10.1.基于定点分析方法对受测者的海马体积及形状进行量化分析, 11.2.计算认知相关脑功能网络内及脑功能网络间的功能连接 12.2.1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数据预处理,纠正原始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数据中https://www.xjishu.com/zhuanli/05/202111017552.html
16.spss数据预处理包括哪些内容spss数据预处理怎么做在进行数据分析时,数据预处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SPSS软件作为一款广泛应用的统计分析软件,提供了一系列强大的数据预处理功能。本文将详细介绍SPSS数据预处理包括哪些内容,以及SPSS数据预处理怎么做的内容,帮助您更好地利用软件功能,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 一、 SPSS数据预处理包括哪些内容 在SPSS中,数据预https://spss.mairuan.com/jiqiao/spss-djxkl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