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塑料管道—中国塑料管道行业官方网站智慧管网综合解决方案为管道应用提供新贡献

智慧管网综合解决方案为管道应用提供新贡献

永高股份有限公司陈智勇黄剑

关键词:智慧管网;综合解决方案;全生命周期;管道应用

0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地下管线建设规模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凸显,一些城市相继发生大雨内涝、管线泄漏爆炸、路面塌陷等事件,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秩序。为切实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保障城市安全运行,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化发展质量,“十三五”以来,国家对城市管线的重视力度逐步加深,在刚刚落幕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再次强调,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深刻重塑;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智慧管网系统是在国家倡导“四化同步”、“智慧城市”、“信息经济”、“互联网+”建设浪潮下,城市管网发展的必然趋势。

智慧管网系统是实现智能管网管理的手段和载体,其集成管道和站场的所有信息,采用大数据建模的分析理念,提供成熟可靠的智能管网综合解决方案。其通过物联网平台实现对生产安全风险点的全面监控,以及所有管理环节所需信息的全面共享;通过大数据建模,实现设备设施数据的实时分析处理,保障生产活动安全有序。智慧管网进一步突出管网经济高效的目标,全面自动采集数据,贯通上下管理环节,实现管网运行事前优化预测、事中实时监测,事后全面分析的闭环管理,降低城市管网运营成本[2]。

1智慧管网发展现状

1.1我国地下管线管理面临挑战

1.1.1管线种类繁多,缺乏统一管理平台

城市地下管线主要包括城市区域范围内的给水、排水、燃气、热力、工业等各种管道和电力、通讯电缆以及综合管廊(曾称共同管沟)等,种类较多且分属于不同管理部门,各部门仅对于自身权属范围内管线和业务有所掌握,大部分城市没有专门地下管线管理机构,各部门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管理平台,相互间信息不流通,很难进行系统分析[3]。但是地下管线多集中布设在城市道路下,对地下管线进行综合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有利于合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避免管线间相互影响,实施优化综合管理。

1.1.2缺乏准确信息支撑,数据共享性差

国内地下管线数字化程度不高,部分城市即使开展了地下管线数字化管理工作,也多是针对某几类管线,并不全面,而且存在数据更新管理困难等问题,管线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不能保障。城市地下管线数据管理工作多存在信息孤岛现象,数据共享程度低,管线信息分散在不同的权属管理部门,各部门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手段,信息管理具有片面性、重复性和矛盾性等特点,不能有力支撑综合性管线分析工作[4]。

1.1.3管线问题多发,应急处置能力面对考验

近年来城市管线问题频发,自来水管道爆裂、城市积水内涝、施工挖断电缆、石油管道爆炸、燃气管道泄露等问题多见报道。这些事故严重影响城市居民正常生活,威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日渐突出的地下管线问题,考验着城市管线的管理能力和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置水平[5]。人工管理和简单信息化管理的方式,已不能满足分析和解决复杂管网问题的要求,很多城市开始了地下管线智慧化建设方面的探索,2014年山东德州成为全国首个地下管线综合管理试点城市。

1.1.4信息化管理手段不足,面临综合管理需求

针对地下管线的信息化管理方法多集中于各专业管线独立管理,由各自权属单位或运营单位等组织建设,多仅涉及某一类管线部分业务内容,缺乏为政府部门提供综合监管的信息化平台,不便于有关单位对地下管线进行全盘统筹、整体分析。且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工作系统性不足,存在一套管线同时拥有多个信息化系统管理,且各系统之间保持独立,不能相互支撑,无法联动分析。这样除容易导致管线信息分散外,也不便于进行城市地下管线高级分析,资源无法得到优化配置;提高地下管线的智慧化程度、实现综合管理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地下管线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方向。

1.2国外地下管线管理经验借鉴

国外管道的建设运行逐渐向智能管网方向发展,已经取得重要成果,与信息技术保持同步发展,管道建设和运行的各个阶段应用了云计算移动存储、物联网数据精准采集、大数据决策分析[6]-[10]。

挪威Statoil公司开发了管道完整性管理系统,集成了SAP、Maximo、STAR、Intergraph、Inspection等系统的数据,管理者可以在同一界面查看管道的完整信息,如管道设计、运行情况、维护历史等,大幅降低了管理难度,提高了管理效率。

英国BP公司利用物联网技术提高了管道资产与人员的安全性,通过先进的无线智能终端应用,实现了设备、仪表的位置标记与识别,资产周期、历史数据与关联性查询,包括现场操作工人操作规程指引,现场工单提示与任务分配,以及现场工作状态、进展、规程与位置跟踪;通过使用带有高清晰度摄像头及热力传感器等的无人机(UAV)技术,对复杂自然环境中的管道进行泄漏检测与安全监控。

美国建立统一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整合管道物理数据和地理数据,覆盖4×104mile(1mile=1.609km)天然气管道,与其他信息系统(如风险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管网模型系统)相接,实现全美管道动、静态数据的统一管理。

1.3智慧管网的特点及建设难点

智能管网的建设难点和制约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数据准确性的难点,智能管网平台是确保建设期数据与运行期数据一体化的平台,涵盖管道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管道的智能化水平。②数据统一的难点,建设期与运行期要采用同样的数据框架、数据字典,系统建设才能落地,数据才能自由调用。③智能化应用的难点,如何建模才能与管道的实际运行情况相吻合,重点在于决策支持分析,即如何为管道企业决策提供支持服务。④系统运行速度及自维护的难点,系统的运行速度,直接决定智能管网建设的成败,需要采用GIS调用和存储的新技术,同时,需要解决如何使数据变成活数据,增加更新速度,提高自维护性能的问题。⑤体系建设与平台同步的难点,体系建设必须与平台同步,否则未来应用和运维等均难以落实。

2智慧管网综合解决方案

2.1编制管道全生命周期数据标准

数字化管道是智能化管道的基础,模式创新,标准先行。为了形成与管道实体相对应的数据资产,确保数据的统一性及可重复应用,需要构建数据标准和规范,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执行同样的数据标准,各业务数据通过数据模型进行整合。通过构建智能化管道数据标准,在管道全生命周期内,各类业务产生、传递、共享、应用数据信息形成完整的数据信息链。根据这些要求,自2015年起,永高股份有限公司开始研究制定燃气用埋地聚乙烯(PE)管道系统、给水用埋地聚乙烯(PE)管道系统、非开挖用埋地聚乙烯(PE)管道系统,以及埋地排水排污用聚乙烯结构壁管道系统等四大类管道全生命周期数据标准,规定和统一了数据的定义、格式,以及数据采集、转换、存储、应用等方面内容。

2.2建立管道全生命周期数据库

管道全生命周期管理可定义为:在管道规划、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施工、投产、竣工验收、运维、变更、报废等整个生命周期内,整合各阶段业务与数据信息,建立统一的管道数据模型,实现管道从规划到报废的全业务、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构建全生命周期管道数据模型,以设计和运行为主,创建APDM数据模型,将各阶段全业务数据按中心线入库和对齐,通过将全部数据加载到管道数据模型上,对管道本体及周边环境数据、管道地理信息数据、业务活动数据及生产实时数据等数据资源进行集中存储和开发利用,实现物理管道和数字管道模型的融合,如图1所示。

图1管道全生命周期数据库构成示意图

2.3设计全生命周期智慧管网

管道全生命周期主要包括生产、施工、运维三个阶段,同时将决策支持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突出智能管道的决策支持功能。

在管道生产阶段,选用符合项目规划设计及施工要求的合适原材料,并采取适当的生产工艺技术,生产出性能及使用寿命符合设计的管道产品,同时,把管道对应的采购、生产、检测等原始信息数据进行采集与存储,利用嵌入式(管件)或贴附式(管材)技术,把存储的信息转化为出厂内置的全球唯一的ID特征码或标识码,便于今后管线定位及管理,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智慧管材生产流程示意图

在管道施工阶段,采集管道施工过程各类数据,包括管道焊接工艺数据、施工单位信息、施工日期、地理位置信息、埋深数据、输送介质信息等等,既要满足数据完整性、合规性、可靠性、外延扩展性及逻辑一致性等要求,又要满足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关联关系的正确性及与其他数据的融合精度要求,如遥感数据、航测数据、设计数据、地形数据、工程数据等,对于数据入库的逻辑结构,包括字段、数据类型、字段长度、单位等必须满足智能化管道标准的要求。最后对重点数据存储于智慧管材管件追踪器中,随管道一起埋地铺设,如图3所示。

图3智慧管网定位施工操作现场

在管道运维阶段,建立设备档案并进行维修维护管理、状态监测与监控、抢修与应急管理及巡检管理等。具体包括:管输计划管理(年度调运计划、月度调运计划、对外开放计划、其他调运计划)、调度运行(运行方案管理、调度令管理、分输管理、运行监控)、运销计算(计量交接管理、检定管理)、能耗管理(能耗统计、能耗监测分析、能耗预测、能耗评价)以及管网资产管理等。

同时,全生命周期智慧管网设计目的之一是能够为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包括大数据决策支持分析、人工智能自适应分析、资产完整性与系统可靠性评估等。

2.4搭建基于GIS的智慧管网平台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利用SOA技术、B/S模式以及云服务技术,搭建集前端用户展示、后台数据维护于一体的智能管网监控平台。实现对所有用户需要统计的运行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统计,采用柱状图、折线图、饼状图以及列表等多种表现形式进行对关键点运行数据的可视化展示。示意图如图4、图5所示:

图4永高智慧管网监控平台

图5永高智慧管网综合管控运维平台(移动APP端)

2.5管道运维管理

开发基于GIS的运维管理模块,实现运维期管道全生命周期的闭环管理,满足完整性管理6步循环的要求,实现数据采集、高后果区识别、风险评价、完整性评价、修复与减缓、效能评价的全过程管理。

3应用前景展望

3.1管道在线完整性评估

3.2移动应用

3.3管线快速抢修

基于监控平台及计算模型,对即将或实时出现险情的管段,进行预警。通过无线网络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行信息的快速实时传输,在监控平台上,可控制自动控制阀门,及时通知最近的巡检抢修人员进行就近维护操作,可大大降低财产损失,并可评估失效事件所产生的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管道破坏、服务中断及介质损失等管道失效后果情景。

3.4应急大数据决策支持

4总结和建议

第一,管网智能化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两化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是解决管网管理老大难问题的有力抓手,是实现智慧城市的有力保障。

第二,基于管道全生命周期的智慧管网综合解决方案,为管网智能化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使管网数据采集到数据应用成为了可能。

第三,建议未来新建管道或综合体,如地下综合管廊,应考虑智能管网一体化平台建设,减少数据重复录入,避免应用系统的重复建设,加大数据的应用范围。同时,加大管道企业及其上下游之间的信息数据共享力度,共创智慧管网生态系统,为管道应用提供新贡献。

参考文献

[1]齐中熙,赵桂军,邢汉夫;植入智慧基因地下管网时刻看得见[N];中国建设报,2016-4-20(007).

[2]董绍华,张河苇;基于大数据的全生命周期智能管网解决方案[J];油气储运,2017-01,36(1):28-36.

[3]李学军,洪立波;城市地下管线的安全形势与对策[J];城市勘测,2011(5):166-169.

[4]李玉,张赫然;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地下管线智能管理系统设计构想——以淄博市为例[J];测绘通报,2013(增):51-54.

[5]周旭东,吴明冠,李宏伟;GIS在处置地下管线突发事件中的应用研究——以苏州市地下综合管网应急处置系统为例[J];测绘科学,2008,33(增):214-216.

[6]王金柱,王泽根,段林林等;在役管道数字化建设的数据与模型[J];油气储运,2010,29(8):571-574.

[7]段玉平;施工数据采集在管道数字化建设中的作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3(16):70-71.

[8]唐建刚;建设期数字化管道竣工测量数据的采集[J];油气储运,2013,32(2):226-228.

[9]李长俊,刘恩斌,邬云龙等;数字化管理技术在气田集输中的应用探讨[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7,29(6):94-96.

[10]冷建成,周国强,吴泽民等;光纤传感技术及其在管道监测中的应用[J];无损检测,2012,34(1):61-65.

THE END
1.数据挖掘概念(AnalysisServices有关如何将 SQL Server 工具应用于业务方案的示例,请参阅数据挖掘基础教程。 定义问题 与以下关系图的突出显示相同,数据挖掘过程的第一步就是明确定义业务问题,并考虑解答该问题的方法。 该步骤包括分析业务需求,定义问题的范围,定义计算模型所使用的度量,以及定义数据挖掘项目的特定目标。这些任务转换为下列问题: https://technet.microsoft.com/zh-cn/library/ms174949(en-us,sql.105).aspx
2.具备安全态势感知能力的安全管理平台厂商动态图:态势感知核心过程示意图 它通过态势要素获取,获得必要的数据,然后通过数据分析进行态势理解,进而实现对未来短期时间内的态势预测。注意,态势感知最终达成的目标是实现对未来的短期预测,是一个动态、准实时系统。 1.2 安全态势感知 在上个世纪末90年代,态势感知才被引入到信息技术安全领域,并首先用于对下一代入侵检测https://news.zol.com.cn/149/1490562.html
3.zfcg.fuzhou.gov.cn/upload/document/20210531/a2f60d92e4d649a9计算资源管理调度功能示意图 计算资源管理调度模块不仅对GPU计算资源设备进行管理与调度,对GPU容器云平台进行管理与调度,而且对不同算法仓库体系模式的分析集群进行统一管理。 功能设 计 针对独立分析集群,计算资源管理调度模块主要实现嵌入式架构GPU服务器、通用X86架构GPU服务器的运行状态管理,以及按照单台或多台的方式添http://zfcg.fuzhou.gov.cn/upload/document/20210531/a2f60d92e4d649a9bd2b904312f583f0.html
4.编程数学之图形可视化分析白宁超的官网通过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隐藏信息,给相关角色提供参照价值,做出相应的决策。这在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都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介绍常见的图形可视化的概念和使用,使读者最短时间掌握基本的统计知识。(本文原创,转载必须注明出处.) 饼图 定义 饼图广泛得应用在各个领域,用于表示不同分类的占比情况,通过弧度https://bainingchao.github.io/2018/10/10/%E7%BC%96%E7%A8%8B%E6%95%B0%E5%AD%A6%E4%B9%8B%E5%9B%BE%E5%BD%A2%E5%8F%AF%E8%A7%86%E5%8C%96%E5%88%86%E6%9E%90/
5.《2020科技趋势报告》:AI和中国,成为未来科技世界关键词程序员使用特殊的深度学习算法,同时使用大量的数据,通常是数兆字节的文本、图像、视频、语音等,系统被训练成独立学习。虽然概念上的深度学习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最近发生的变化是计算量和可用的数据量。实际上,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工过程将被自动化,包括软件的编写,计算机很快就会开始自己编写。 https://www.tmtpost.com/4274113.html
6.HTTP/2协议HPACK(HTTP2头部压缩)原理介绍1.3 HEADER 压缩编码示意图 Tips:'Huffman'算法是一种压缩算法。 1.4 HEADER 压缩编码示意图 动态表可以简单理解为在请求过程中映射的索引表,比如第一个请求帧(frame)使用静态表+Huffman算法构成的索引表(静态表+动态表)可以在下一次请求帧(frame)中只需要传递新增的内容使用Huffman算法,不变的内容可以使用索引表中https://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1343532
7.生物材料双向拉伸试验知识科普图7 心包内注射机械-电耦合水凝胶贴片用于心肌修复示意图[40] 除上述方法外,3D工程心血管组织在替换受损结构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前景。具体地说,组织工程血管移植物具有取代生物和合成移植物的潜力。Mayoral等通过3D打印、混合熔融沉积建模、静电纺丝技术和干细胞接种制作了一种组织工程化体外血管贴片(见图8),用于评价3Dhttp://www.tjcaremc.com/Article-3400021.html
8.大厂技术实现详解知识图谱的构建全流程@自然语言处理系列自底向上构建: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从公开采集的数据中提取出资源模式,选择其中置信度较高的信息,加入到知识库中。 知识图谱的构建 | 自顶向下→自底向上; 6-3 1.3 “实体-关系-实体”三元组 下图是典型的知识图谱样例示意图。可以看到,“图谱”中有很多节点,如果两个节点之间存在关系,他们就会被一条无向边连接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938296
9.技术揭秘互联网广告黑产盛行,如何反作弊?机器作弊[1]成本低,特征集中,容易识别;人工作弊成本高,作弊者要想获利也会表现会一定的集中性,需要深入分析数据挖掘异常特征,从而识别作弊。 三 广告点击反作弊核心问题 世界广告主联盟WFA表示[1]“若不采取措施,2025 年虚假广告花费将高达 500 亿美元,仅次于毒品交易金额,成为世界第二大非法营收https://www.51cto.com/article/635445.html
10.数字孪生数字孪生系列报道:15家单位22位作者研究成果,数字数据融合是指在实现车间物理融合与模型融合基础上,基于车间运行一致性原理,对物理车间现场实时数据、虚拟车间模型数据、仿真数据、车间服务系统数据等覆盖全要素、全流程、全业务的相关数据进行生成—建模—清洗—关联—聚类—挖掘—迭代—演化—融合等操作,有效真实刻画和反映车间运行状态、要素行为等各类动态演化过程、https://www.zhuanzhi.ai/document/d63863c6849a79c6a6f25d51bb522554
11.《暗黑地牢》全地图各道具使用效果一览表(2)检查GPS上的采集信息后,把GPS连接至计算机进行数据导入,但连接前一定要关闭GPS电源再连接。 电子地图如何制作简介 电子地图如何制作简介 下列为电子地图的制作过程 1.准备纸的地图如:交通旅游图、测绘局购买的图等你想做的图。 2.把准备的地图扫描进计算机 3.下载地图矢量化软件mapinfo professional,autoCAD等也https://m.360docs.net/doc/fa2328e2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2f.html
12.艺术档案数字化民间艺术的数字化涉及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储存,这其中包含采集设备的选择、数据处理方式、储存格式和数据库技术。但是截止到目前,并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数据加工规范或标准,无论在民间艺术普查阶段还是在名录项目申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数据资料保存很好,但标示和描述很差,以至于使潜在的用户无法了解https://www.zboao.com/cgal/8068.html
13.科学网—[转载]人工智能时代的数据隐私垄断与公平图2 数据透明对隐私、垄断和公平问题的促进作用示意图 在大数据透明的具体实现上,政府机构和研究者们分别从政策和技术上做出诸多努力和探索。政策上,GDPR等法律法规的出台,明确规定了数据主体(即用户)对数据的控制权,以保证个人数据在其数据生命周期中具有更高的透明度,数据主体对个人数据具有更强的管控能力;技术上,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72670-1289492.html
14.2020年媒体技术趋势报告:13大领域89项变革全输出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和谷歌的研究人员一直在研究使用框架语义的自动化技术。框架是描述了特定类型事件、情况、对象或关系及其参与者的示意图。研究人员扩展了一个名为FrameNet的系统用来专门为包括自动事实核查在内的功能构建新框架。 在屏事实核查 (On-Screen Fact Checking) https://36kr.com/p/5267903
15.机器学习实战——LBP特征提取在上面的实验中,由于数据图只有2020,单元尺寸为4时,单元个数只有25个,所以在等价旋转不变LBP算法中,特征维度只有925,等价模式本来为了降维而生,但是本身就不高的维度降维后,丢失了很多特征信息,这可能是LBP(9)只有86.7%的准确率的重要原因。总结一下,上面的实验结果只是一个很简单的验证,并不能说明LBP(9)算法不https://www.jianshu.com/p/8d96ceb45f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