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场方面,Gartner的报告显示,到2010年的时候,BI的使用率达到30%,67%的领先企业运用了BI。2017年全球市场预计可以达到183亿美金。这已经是一个相当大的市场规模,完全可以认为BI取得了比较大的商业成就。但是增长已经非常乏力,预计未来几年只有7.6%的年化增长率。在其2017商业智能魔力象限(以及2016年商业智能魔力象限)中体现了这一趋势,传统的SAS、MicroStrategy等需要构建数据库的重型BI执行力下滑,市场影响力被撼动;SAP苦苦支撑,凭借超长的产品链条,仍然小有起色;IBM稳扎稳打,有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力提升,但前景依然未变,不排除被替代风险。而另一头Microsoft、Tableau迅猛发展,仍然在第一集团军领跑,其中Microsoft在执行力上大幅度提高,已经和Tableau并驾齐驱,而企业产品前景仍超越Tableau一大截;Qlik小幅度下滑,已经跌到第一集团军边缘,岌岌可危。
1.敏捷BI&大数据分析技术大众化趋势
自助式数据发现已经成为标准,但数据准备依然没有走出IT和数据专家群体。Gartner报告《Self-servicedataprepisthenextbigthingforBI》(自助式数据准备将成为商业智能领域的下一个重头戏)认为“已经颠覆商业智能和分析市场的易用性和敏捷性趋势同样会在大数据市场呈现”。数据解析、JSON和HTML导入以及数据整理之类的普通数据准备任务无需再分配给专家完成。不久之后,每个人都将能够在自己的分析流程中处理此类任务。这将在数据管理方面带来新的考量因素,但成功的IT团队已经在积极利用这一机会。IT为这种以自助式服务为目标的过渡提供指导,从而确保整个组织都可以访问数据,并且人们可以在安全的数据环境中工作。
2.BI流程嵌入化
3.BI云化
随着各种组织将自己的数据移至云端,“分析也应该在云端进行”也将成为主流意识。AmazonRedshift,阿里云之类的云数据仓库会是广受欢迎的数据目的地,云BI分析也会因此而变得更加普及。虽然很多组织仍然会部署云端和本地解决方案的混合架构,云BI分析将会日益成为速度更快、可扩展性更高的解决方案。而云上的BI将会难以避免地遇到高延时等问题,为此提供的云加速方案也愈发受到重视。下图为Dresner咨询统计各家公司各部门对BI云的重视程度。可以看到执行管理,营销和销售以及商业智能技术中心(BICC)对云BI应用程序及其提供的思路最为重视。近50%的执行管理团队认为云BI对他们的信息需求至关重要,而约45%的BICC认为云BI非常重要。研究&开发(R&D)团队则认为云分析和商业智能的价值最低,然后是IT部门。
4.BI交互自然化(协同分析以及可视化)
与生活中的许多其他事情一样,在商业分析领域,集思广益强于依靠个人才智。由于受规管制的数据变得更加易于访问,而云技术可以实现便捷共享,Tableau所倡导协作分析则在近年确保了其在魔力象限的超前地位。这就意味着,信息单向流动的年代即将结束,依赖于静态PDF和PowerPoint幻灯片的数据共享方式已经成为过去。人们将通过共享实时交互式工作簿和数据源来为业务决策提供支持。他们将在共享彼此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通过BI工具来回答自己的问题。通过云和其他共享功能(例如电子邮件通知和订阅)来保持联系。他们会将自己的仪表板嵌入其他企业应用程序中,让人们随时随地可以对其进行使用。各种角色的人员都可以执行多种操作,例如使用仪表板上的数据,实施自己的临时分析,与他人共享自己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