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11.15河南
哈喽,我是cos大壮!
今天是机器学习面试题,16大块的内容,124个问题总结的第七期:K近邻算法面试题。
K近邻算法(KNN)工作原理是找出一个样本的K个最近邻居,然后用这K个邻居的信息进行预测。对于分类任务,通常采用多数投票法,即在K个最近邻中多数类别为预测类别;对于回归任务,则通常是邻居的平均值。
KNN算法中的“近”是通过距离度量(如欧几里得距离、曼哈顿距离等)来定义的。
它是一种不需要训练阶段的惰性学习算法,所有的计算都是在预测阶段进行。
总的来说,KNN在小至中等规模、低维且类别平衡的数据集上表现较好,且可以作为许多问题的初步探索方法。
1、什么是K近邻算法?它是如何进行分类和回归的?
2、KNN中的K值代表什么意思?如何选择合适的K值?
3、KNN算法如何处理特征的距离度量?常用的距离度量方法有哪些?
4、什么是KNN的局限性?在什么情况下它可能不适用?
下面详细的将各个面试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
01
K近邻(K-NearestNeighbors,简称KNN)算法是一种基本的机器学习算法,常用于分类和回归问题。
工作原理很简单,概括为以下步骤:
1、训练阶段:在训练阶段,算法会存储所有的训练样本数据及其所属的类别或标签。
2、测试阶段:在测试阶段,对于待分类或回归的样本,算法会找出与该样本最近的K个训练样本。
3、分类:对于分类问题,KNN算法使用这K个最近的训练样本中最常见的类别来预测待分类样本的类别。例如,如果K=3,这三个最近的训练样本分别属于类别A、B、B,那么待分类样本将被预测为类别B。
4、回归:对于回归问题,KNN算法使用这K个最近的训练样本的平均值或加权平均值来预测待回归样本的输出。例如,如果K=3,这三个最近的训练样本的目标值分别为5、6、7,那么待回归样本的输出将被预测为它们的平均值或加权平均值。
使用Python实现KNN算法的示例:
fromsklearn.neighborsimportKNeighborsClassifier#创建训练数据集X_train=[[1,2],[2,3],[3,1],[6,7],[7,8],[8,6]]y_train=['A','A','A','B','B','B']#创建KNN分类器对象,设置K=3knn=KNeighborsClassifier(n_neighbors=3)#训练KNN分类器knn.fit(X_train,y_train)#创建待分类样本X_test=[[4,5],[9,10]]#预测待分类样本的类别y_pred=knn.predict(X_test)print(y_pred)#输出:['A''B']
在上述例子中,我们首先创建了一个训练数据集X_train和对应的类别标签y_train。然后,我们使用KNeighborsClassifier类创建了一个KNN分类器对象,并设置K值为3。接下来,通过调用fit方法对KNN分类器进行训练。
之后,我们创建了待分类样本X_test,并使用训练好的KNN分类器对其进行预测,得到了预测的类别标签y_pred。最后,我们输出了预测结果,可以看到待分类样本分别被预测为类别'A'和'B'。
02
在KNN(k-最近邻)算法中,K值代表选择最近邻居的数量。KNN算法的基本原理是,在给定一个新的样本点时,它会寻找训练集中与该样本点距离最近的K个邻居,并根据这些邻居的标签来进行分类或回归。
选择合适的K值非常重要,因为它会影响KNN算法的性能和准确度。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来选择合适的K值:
2、交叉验证:使用交叉验证来选择最佳的K值。将训练集分成K个子集,然后对每个子集进行KNN分类,计算预测准确率或其他评价指标。通过在不同的K值上进行交叉验证,选择使得模型性能最好的K值。
3、考虑数据集大小:如果数据集较小,选择较小的K值通常更好,以避免过拟合。而对于较大的数据集,可以选择较大的K值。
4、可视化和分析: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和分析可以帮助选择合适的K值。通过尝试不同的K值并观察决策边界的变化,可以判断哪些K值能够更好地拟合数据。
需要注意的是,选择适当的K值是一项经验性任务,既取决于数据集的特征,也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因此,在使用KNN算法时,通常需要尝试不同的K值,并评估它们的性能以选择最佳的K值。
03
KNN算法通过计算样本之间的距离来衡量它们的相似性,进而进行分类或回归。常用的距离度量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欧氏距离(EuclideanDistance):欧氏距离是最常用的距离度量方法。对于两个样本点x和y,它们在n维特征空间中的欧氏距离可以表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