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爽:人工智能时代凤凰网的算法创新与媒体坚守
凤凰网CEO、一点资讯董事长刘爽
凤凰科技讯10月18日消息,在昨日召开的第十六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凤凰网CEO、一点资讯董事长刘爽进行了主题演讲。
演讲中,刘爽提出,虽然算法是由顶级的工程师构建的,但内容从业人员,优秀的编辑,肯定也要介入到算法优化过程中,这样才能真正避免算法的局限带来的标题党和获取信息孤岛化的现象,以及导致我们出现视野狭窄和观点偏狭等等问题。
在刘爽看来,应该真正让算法承担起媒体的责任,避免基于那些人性弱点,以纯点击驱动对稀缺的注意力进行不负媒体责任,不计社会成本的掠夺性的挖掘,这样恶性循环带来的低质流量增长和资本的跟风吹捧并不可持续。
刘爽表示,相信只有让算法融入人文的情怀,肩负媒体的责任,才能使网民的阅读摆脱垃圾式毒瘾式的体验,从而进入真正的价值阅读。
刘爽在阐述凤凰网愿景
以下是刘爽在第十六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的发言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媒体伙伴:
大家上午好!
凤凰网的十年探索
在2005年以前,凤凰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媒体官网。10年前,我刚来时,凤凰网的域名是www.phoenixtv.com。作为一个“海归”,我自己在拼写时都经常弄错,后将其改为www.ifeng.com。这一域名也生动显示了传统媒体在网络规律上认知的差异。
凤凰网的第一个跨越是从媒体官网到新闻门户的转型,这是在2006年。2009年,我们开始介入资本市场,2011年在美国成功上市。而在今天,凤凰网PC端的日活用户已经接近5000万,稳居门户前三。凤凰移动客户端加之我们控股的一点资讯APP,在移动平台上流量接近7500万。
回顾过去的十年,门户格局已定,我所非常敬佩的老大哥陈彤所确立海量快速的门户发展模式,已经深深植根于中国互联网,在这样的大势下,凤凰依然能够异军突起,脱颖而出,我想首先得益于我们坚持了差异化的定位和媒体气质的坚守。
我们的价值观,可用这么几个字来概括:中华情怀,这是我们的根,我们的魂;全球视野,我们希望以开放的视野看世界,同时又把中国放在全球的维度来审视;包容开放,我们希望在法律法规政策许可下,尽量包容不同的观点;进步力量,我们要当仁不让的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步力量。
我们的气质可以用这几个字来概括:有风骨,我们要大力的弘扬真善美,勇敢的揭露假恶丑,这是我们的风骨;敢担当,就是我们要真正的抵御庸俗媚俗恶俗的诱惑,抵御那些垃圾流量,在媒体的责任上有所担当和秉持;真性情,指的是在涉及到重大的国家利益,比如说南海争端,保卫钓鱼岛,反台独,反占中,反疆独等等的核心问题上,凤凰要当仁不让的捍卫我们的国家利益,亮出我们的立场,秀出我们的性情;有温度,作为一个媒体,我们要有人文情怀,我们要悲天悯人,我们要全心全意的去关心弱势群体,去守护公平正义,我想正是因为对核心价值观的坚守,和多年来对我们媒体气质的传承,才确保了凤凰网在同质化的网络竞争下能卓然不群,脱颖而出。
我们的使命是通过对老百姓知情权、话语权的捍卫,来取得影响力和公信力,给全球华语网民以快乐和力量。大家都在谈影响力,然而没有公信力就没有影响力,所以公信力的打造,首先必须要遵守新闻的规律。坦率的说,这是一个挑战,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对新闻规律的遵守一直是我们追求的境界。
以凤凰新闻和一点资讯两个客户端,抢占移动资讯的入口
通过10年的探索,我们奠定了中国互联网门户的领军地位。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从PC向移动互联网迅速转移,所以我们下一个挑战是占领移动互联网的资讯入口,这个入口我们定义为凤凰网的珠穆朗玛峰。为此,我们采用了“双轮驱动”的方式发力。依仗凤凰新闻客户端、一点资讯两个产品,从南坡和北坡双向向珠峰发起冲击,希望会师峰顶。
第一个产品是凤凰客户端。它秉承了凤凰PC的气质,和新闻权威发布的实力。在重大事件上强势发声。同时,我们引进算法,做到“头尾”结合,也就是头部内容与长尾内容的结合。特别是自媒体平台“凤凰号”的发力,目前凤凰号上的自媒体已经超过20万个,集中在31个领域。因为在自媒体时代,在移动互联网上,大家阅读的内容60%来自媒体,所以凤凰网希望通过这个平台集结中国最优秀的自媒体,为大家提供个性化的阅读。
另外一个产品就是一点资讯。这是凤凰控股的一个资讯APP。因为不同的人在这个平台上定制的内容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强调这个产品是“私人定制+价值阅读”。可以说,这个产品集纳了几个产品特色——包括搜索、浏览器、门户网站、导航。它的一个特点就是海量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有大量的自媒体进驻,每天这个平台上集纳的资讯超过30万篇。我们还有非常严格的内容审核制度,确保我们所提供的内容是干净的、纯洁的。
简而言之,一点资讯的诞生,就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火药和指南针。所谓火药是指我们的用户可以通过搜索关键字和定制频道,把自己沉睡的碎片化的兴趣点燃。他可以在自己个性化定制的频道里,每天看到这个领域最新的内容。如果没有关键词定制频道的技术,他想获取这些感兴趣的内容,会非常没有效率。同样对于那些在长尾领域有深厚积累的创作者,由于我们能够把优质内容,向指南针一样精准的匹配给他所潜在的长尾领域的读者,他才有动机,有动力继续创作,所以这也是一种激发作者创作热情的火药。我想这种火药和指南针效应,就是我们在内容编辑和内容分发方面美妙的化学反应。
人工智能时代如何通过编辑让算法更闪亮
下面,重点谈一下在人工智能时代,凤凰对媒体责任与算法驱动关系的思考。
最近有一本以色列作家的畅销书,特别火爆,叫做《人类的简史》,他马上还要出一本新书叫《明天的简史》。书中有一个离经叛道的观点,就是算法将使人类的自由意志终结。他认为未来人们将改变文艺复兴以来,在人文主义浪潮下,听从内心召唤,在意内心感觉,依据内心进行判断的做法,将转变为更多的依赖于算法,听从算法的召唤,来做生活与工作中的重大决定。
这个书里他举了安吉丽娜茱莉的例子,她通过算法很早就决定要进行乳腺切除,避免乳腺癌,因为算法掌握了她们的家族在乳腺癌疾病方面的大数据。还有俄罗斯的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他和算法联手击败了单纯依赖算法的电脑。
算法终结人类自由意志这个判断,我个人觉得虽深刻,但片面。因为算法首先是由人创造的,人可以选择是不是依赖于算法。
第一,避免“标题抓眼球”这一算法点击推荐模式,带来的阅读的浅薄化甚至低俗化。
读某些客户端,常有这样的体验,标题很精彩,但点开了就那么回事,甚至有时像吃了死苍蝇。之所以有这样的体验,是因为我们海量数据的运算是基于点击,有无穷多的读者是因为非常耸动的标题被吸引过去了,看了以后立刻走人,虽然他个人的体验很不愉快,但他点击这个行为留下来了,又被算法捕捉到,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越多的人被吸引,它也会给这个新闻更多的权重,更会被推荐开去,这严重影响了阅读的体验。
第二,避免“千人千面”的算法带来我们个体的信息孤岛化。
同时,很多重大的政治事件、影响国计民生的经济政策改变等,可能在我的屏幕上没有适当的权重的体现。这个结果将非常局限于我个人的兴趣,久而久之,我也渐渐地把APP变成一个纯个人消遣的阅读器。
第三个,避免单纯海量点击驱动的算法推荐带来视野和视角的狭隘。
比如说王宝强案,虽然是一个娱乐事件,但是主流观点肯定也是同情王宝强,贬低那对男女。再比如中日钓鱼岛的矛盾,关于中日关系的省思,可能多数也是同仇敌忾,民族主义情绪血脉喷张。
而这个筛选能力,坦率地说,算法目前还在追赶,因为这包括了对立场观点的筛选,对语言风格的筛选,对文字质量的筛选,这里面有很多细微的个人感受,这不是目前算法能够达到的。
所以我认为算法非但不能使人类的自由意志终结,恰恰相反,需要我们把人文情怀,媒体基因以及编辑对用户,对内容消费的深刻洞察融入算法,这些反而能使算法更加闪亮,更能产生奇妙的chemistry。
打高尔夫的都知道,球中间的位置叫甜点,挥杆时只有击中甜点,球才会飞得又直又远。当然在算法和媒体基因下,编辑与算法结合部的甜点在哪里,这需要我们不懈的探索。有凤凰深厚的媒体沉淀,有一点一流的算法团队,我们对这种探索充满期待和信心。
我们处在一个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对于技术未来的不可知性,人类一定要心怀谦卑。但同时,正是由于这种对技术的崇拜,我们更要特别当心被技术劫持。
我们看看乔布斯和他的苹果,他真正的技术突破,其实并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基于他对人性、对人类的需求,以及对人们面对销售内容和习惯的深刻洞察,因此才有他的触屏和他的硬件软件合一的变革,所以我们在这个算法驱动的时代,我们应该不忘初心,以人为本,秉承人文的情怀,让冰冷的科技散发出人性的温度,真正让高科技来照亮我们的生活。基于这个逻辑,算法也是一样。
虽然算法是由我们顶级的工程师构建的,但我们的内容从业人员,我们优秀的编辑,肯定也要介入到算法优化过程中,这样才能真正避免算法的局限带来的标题党和获取信息孤岛化的现象,以及导致我们出现视野狭窄和观点偏狭等等问题。
我们应该真正让算法承担起媒体的责任,避免基于那些人性弱点,以纯点击驱动对稀缺的注意力进行不负媒体责任,不计社会成本的掠夺性的挖掘,这样恶性循环带来的低质流量增长和资本的跟风吹捧并不可持续。
我们相信只有让算法融入人文的情怀,肩负媒体的责任,才能使网民的阅读摆脱垃圾式毒瘾式的体验,从而进入真正的价值阅读,也就是说,体现我们凤凰和一点资讯追求的有品、有料、有趣、有用的阅读体验。
谢谢大家!
编辑:董艺菲
关键词:人工智能时代
昨日,作为2016全球软件和信息服务高层论坛暨企业家峰会的重要嘉宾,美国人工智能专家、《人工智能时代》作者杰瑞·卡普兰在演讲中指出,很多人以为人工智能是发明越来越聪明的机器,超过人类的能力,让人类失业,甚至有可能会离开人类的掌控而控制整个世界。杰瑞·卡普兰表示,技术会使我们的工作变得更加有效率,或者完全取代一部分工作,毕竟自动化之后我们所需要的人工就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