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的发展历程(下)模型学习算法神经网络发展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发展史

Hello,这里是行上行下

我是隔壁壹脑云准时不拖更的袅袅~

一、前言

在介绍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起源之前,首先介绍一下人类大脑是怎么工作的。1981年的诺贝尔医学奖,分发给了DavidHubel、TorstenWiesel和PogerSperry。前两位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人的视觉系统的信息处理是分级的。如下图所示,从视网膜(Retina)出发,经过低级的V1区提取边缘特征,到V2区形成基本形状或目标的局部,再到高层V4形成整个目标(如判定为一张人脸),以及到更高层的PFC(前额叶皮层)进行分类判断等。从视觉处理机制可以看出高层的特征是低层特征的组合,从低层到高层的特征表达越来越抽象和概念化。

这个发现激发了人们对于神经系统的进一步思考。大脑的工作过程是一个对接收信号不断迭代、不断抽象概念化的过程。例如,从原始信号摄入开始(瞳孔摄入像素),接着做初步处理(大脑皮层某些细胞发现边缘和方向),然后抽象(大脑判定眼前物体的形状,比如是椭圆形),然后进一步抽象(大脑进一步判定该物体是一张人脸),最后识别人脸。这个过程其实和我们的常识是相吻合的,因为复杂的图形往往就是由一些基本结构组合而成的。同时还可以看出:大脑是一个深度架构,认知过程也是深度的。

而深度学习,恰恰就是通过组合低层特征形成更加抽象的高层特征(或属性类别)。例如,在计算机视觉领域,深度学习算法从原始图像去学习得到一个低层次表达,例如边缘检测器、小波滤波器等,然后在这些低层次表达的基础上,通过线性或者非线性组合,来获得一个高层次的表达。此外,不仅图像存在这个规律,声音也是类似的。

二、起源阶段

1943年,心理学家麦卡洛克和数学逻辑学家皮兹发表论文《神经活动中内在思想的逻辑演算》,提出了MP模型。MP模型是模仿神经元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构成出的一个基于神经网络的数学模型,本质上是一种“模拟人类大脑”的神经元模型。MP模型作为人工神经网络的起源,开创了人工神经网络的新时代,也奠定了神经网络模型的基础。当时提出MP模型是希望能够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神经元反应的过程,该模型将神经元的工作过程简化为了三部分:输入信号线性加权,求和,非线性激活(阈值法)。如下图所示:

1945年冯·诺依曼领导的设计小组试制成功存储程序式电子计算机,标志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开始。1948年,他在研究工作中比较了人脑结构与存储程序式计算机的根本区别,提出了以简单神经元构成的再生自动机网络结构。但是,指令存储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迫使他放弃了神经网络研究的新途径,继续投身于指令存储式计算机技术的研究,并在此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虽然,冯·诺依曼的名字是与普通计算机联系在一起的,但他也是人工神经网络研究的先驱之一。

1949年,加拿大著名心理学家唐纳德·赫布在论文《Theorganizationofbehavior》中提出了神经心理学理论。赫布认为神经网络的学习过程最终是发生在神经元之间的突出部位,突触的连接强度随着突触前后神经元的活动而变化,变化的量与两个神经元的活性之和成正比。然后在《行为的组织》中提出了一种基础无监督学习的规则—赫布学习规则(HebbRule)。赫布规则模仿人类认知世界的过程建立一种“网络模型”,该网络模型针对训练集进行大量的训练并提取训练集的统计特征,然后按照样本的相似程度进行分类,把相互之间联系密切的样本分为一类,这样就把样本分成了若干类。赫布规则与“条件反射”机理一致,为以后的神经网络学习算法奠定了基础,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20世纪50年代末,在MP模型和赫布学习规则的研究基础上,美国科学家罗森布拉特发现了一种类似于人类学习过程的算法—感知机学习。并于1958年,正式提出了由两层神经元组成的神经网络,称之为感知器(Perceptron)。感知器本质上是一种线性模型,可以对输入的训练集数据进行二分类,且能够在训练集中自动更新权值。感知器的提出引起了大量科学家对人工神经网络研究的兴趣,对神经网络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在1969年,马文·明斯基和西蒙·派珀特共同编写了一本书籍《感知器》,在书中他们证明了单层感知器无法解决线性不可分问题(例如:异或问题)。由于这个致命的缺陷以及没有及时推广感知器到多层神经网络中,在20世纪70年代,人工神经网络进入了第一个寒冬期,人们对神经网络的研究也停滞了将近20年。

三、发展阶段

真理的果实总是垂青于能够坚持研究的科学家。尽管人工神经网络ANN的研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但仍有为数不多的学者致力于ANN的研究。

1982年,著名物理学家约翰·霍普菲尔德发明了Hopfield神经网络。Hopfield神经网络是一种结合存储系统和二元系统的循环神经网络。Hopfield网络也可以模拟人类的记忆,根据激活函数的选取不同,有连续型和离散型两种,分别用于优化计算和联想记忆。但由于容易陷入局部最小值的缺陷,该算法并未在当时引起很大的轰动。

1984年,辛顿与年轻学者谢诺夫斯基等合作提出了大规模并行网络学习机,并明确提出隐藏单元的概念,这种学习机后来被称为玻尔兹曼机(Boltzmannmachine)。他们利用统计物理学的概念和方法,首次提出的多层网络的学习算法,称为玻尔兹曼机模型。

1991年BP算法被指出存在梯度消失问题,也就是说在误差梯度后向传递的过程中,后层梯度以乘性方式叠加到前层,由于Sigmoid函数的饱和特性,后层梯度本来就小,误差梯度传到前层时几乎为0,因此无法对前层进行有效的学习,该问题直接阻碍了深度学习的进一步发展。

此外90年代中期,支持向量机算法诞生(SVM算法)等各种浅层机器学习模型被提出,SVM也是一种有监督的学习模型,应用于模式识别,分类以及回归分析等。支持向量机以统计学为基础,和神经网络有明显的差异,支持向量机等算法的提出再次阻碍了深度学习的发展。

四、崛起阶段

2011年,ReLU激活函数被提出,该激活函数能够有效的抑制梯度消失问题。2011年以来,微软首次将DL应用在语音识别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微软研究院和Google的语音识别研究人员先后采用深度神经网络DNN技术降低语音识别错误率至20%~30%,是语音识别领域十多年来最大的突破性进展。

2012年,DNN技术在图像识别领域取得惊人的效果,在ImageNet评测上将错误率从26%降低到15%。在这一年,DNN还被应用于制药公司的DrugeActivity预测问题,并获得世界最好成绩。2012年,在著名的ImageNet图像识别大赛中,杰弗里·辛顿课题组为了证明深度学习的潜力,首次参加ImageNet图像识别比赛,其通过构建的CNN网络AlexNet一举夺得冠军,且碾压第二名(SVM方法)的分类性能。也正是由于该比赛,CNN吸引到了众多研究者的注意。深度学习算法在世界大赛的脱颖而出,也再一次吸引了学术界和工业界对于深度学习领域的注意。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数据处理能力的不断提升,2014年,Facebook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DeepFace项目,在人脸识别方面的准确率已经能达到97%以上,跟人类识别的准确率几乎没有差别。这样的结果也再一次证明了深度学习算法在图像识别方面的一骑绝尘。

2016年3月,由谷歌(Google)旗下DeepMind公司开发的AlphaGo(基于深度学习算法)与围棋世界冠军、职业九段棋手李世石进行围棋人机大战,以4比1的总比分获胜;2016年末2017年初,该程序在中国棋类网站上以“大师”(Master)为注册帐号与中日韩数十位围棋高手进行快棋对决,连续60局无一败绩。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神经网络(通信定义)

阅读链接:

2、百度百科,深度学习(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的概念)

3、博客园,《深度学习的起源、发展和现状》

4、博客园,《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及深度学习的起源和发展》

5、程序员客栈,《深度学习的起源、发展和挑战总结》

6、CSDN,《人工神经网络简介》

7、腾讯云,《浅谈神经网络发展史:从莫克罗-彼特氏神经模型到深层神经网络》

8、搜狐,《CMU论文:一部深度学习发展史,看神经网络兴衰更替》

11、知乎,《神经网络发展历史》

作者:袅袅

校对:喵君姐姐、TingZhang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我有话说

0/500

同步到新浪微博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THE END
1.深度学习常见算法的介绍和比较深度学习算法所以,从本质上来看,深度结构带来的非凸优化仍然不能解决(包括现在的各类深度学习算法和其他非凸优化问题都是如此),这限制着深度结构的发展。 2.2 (Gradient Vanish)梯度消失问题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由激活函数不当引起的,多层使用Sigmoid系函数,会使得误差从输出层开始呈指数衰减。在数学上,激活函数的作用就是将输入数据https://blog.csdn.net/abc200941410128/article/details/79269386
2.?大牛的《深度学习》笔记,DeepLearning速成教程雷峰网雷锋网按:本文由Zouxy责编,全面介绍了深度学习的发展历史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并解释了深度学习的基本思想,深度与浅度学习的区别和深度学习与神经网络之间的关系。 深度学习,即Deep Learning,是一种学习算法(Learning algorithm),亦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从快速发展到实际应用,短短几年时间里,深度学习颠覆了https://www.leiphone.com/news/201608/7lwVZCXnScbQb6cJ.html
3.深度学习机器之心深度学习框架,尤其是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框架可以追溯到1980年福岛邦彦提出的新认知机,而人工神经网络的历史则更为久远,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亚里士多德为了解释人类大脑的运行规律而提出的联想主义心理学。1989年,扬·勒丘恩(Yann LeCun)等人开始将1974年提出的标准反向传播算法应用于深度神经网络,这一网络被用于手写邮https://www.jiqizhixin.com/graph/technologies/01946acc-d031-4c0e-909c-f062643b7273
4.9种深度学习算法简介腾讯云开发者社区9种深度学习算法简介 导读:从算法处理的流程来划分,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可分为两阶段(Two-Stage)算法和一阶段(One-Stage)算法,两阶段算法需要先进行候选框的筛选,然后判断候选框是否框中了待检测目标,并对目标的位置进行修正;一阶段算法没有筛选候选框的过程,而是直接回归目标框的位置坐标和目标的分类概率。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937602
5.深度学习算法简介深度学习算法是什么深度学习算法有哪些作为一种现代化、前沿化的技术,深度学习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能够不断地从数据中提取最基本的特征,从而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算法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为诸如人工智能、图像识别以及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提供支持,同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在本文中,我们将着重介绍深度学习https://m.elecfans.com/article/2216210.html
6.深度学习高手笔记卷1:基础算法本书通过扎实、详细的内容和清晰的结构,从算法理论、算法源码、实验结果等方面对深度学习算法进行分析和介绍。本书共三篇,第一篇主要介绍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方向的一些卷积神经网络,从基础骨干网络、轻量级 CNN、模型架构搜索 3 个方向展开,介绍计算机视觉方向的里程碑算法;第二篇主要介绍深度学习在自然语言处理方向的https://www.epubit.com/bookDetails?id=UB7d8623610d375
7.人民日报:用好算法,迈向智能社会“接受数据”“总结规律”“形成判断”这样的加工过程不可能一次完成,深度学习通过算例数据的反复输入和输出层的及时反馈,按照预测误差极小化原则,不断调整神经网络的联结参数,以最终实现对算例数据所含规律和内蕴结构的总结。 深度学习算法最为大众所知的案例,就是围棋“人机大战”。深度学习算法战胜围棋高手的前提,是https://kjt.shaanxi.gov.cn/kjzx/mtjj/276381.html
8.深度学习残差残差神经网络算法mob64ca141a2a87的技术博客深度残差网络无疑是近年来最成功的深度学习算法之一,在谷歌学术上的引用已经突破四万次。相较于普通的卷积神经网络,深度残差网络采用跨层恒等路径的方式,缓解了深层网络的训练难度。深度残差网络的主干部分是由很多残差模块堆叠而成的,其中一种常见的残差模块如下图所示。 https://blog.51cto.com/u_16213724/8718018
9.深度学习中的各种优化算法优化算法的目的是为了优化损失函数,损失函数衡量的是模型与数据的偏离程度,主要思想是计算损失函数关于参数的导数(多个参数时计算偏导数),然后沿导数的负方向迭代更新参数,一步步最小化损失函数。这类方法就叫做梯度下降法。 一阶优化算法 一阶优化算法只计算一阶偏导,写成矩阵就叫 Jacobian 矩阵。 https://www.jianshu.com/p/71f39c2ea512
10.17个机器学习的常用算法深度学习算法是对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在近期赢得了很多关注, 特别是百度也开始发力深度学习后, 更是在国内引起了很多关注。 在计算能力变得日益廉价的今天,深度学习试图建立大得多也复杂得多的神经网络。很多深度学习的算法是半监督式学习算法,用来处理存在少量未标识数据的大数据集。常见的深度学习算法包括:受限波尔兹曼https://aidc.shisu.edu.cn/78/aa/c13626a161962/page.htm
11.算法捉虫: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改变昆虫学澎湃号·湃客不过,近十年来,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发展为昆虫学这一古老的学科带来了新的机遇。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图像处理技术和计算机视觉技术正在替代传统的人工观测方法。 在农业中,昆虫通常被视为害虫,因此已有的昆虫检测技术往往是通过检测昆虫的行为,开发更加高效的杀虫剂从而防治虫害。不过,科研人员可以基于同样的技术原理改变其用途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1862390
12.深度学习(豆瓣)最重要的进展是,现在我们有了这些算法得意成功训练所需的资源。 监督深度学习算法在每类给定约5000个标注样本情况下一般讲达到可以接受的性能,当至少有1000万个标注样本的数据集用于训练时,它将达到或超过人类表现。 几十年来,我们的机器学习模型中每个神经元的连接数量已经与哺乳动物的大脑在同一数量级上。 神经图灵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7087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