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炼课—2022中国美术学院第四届“国美?课”展即将开幕学术预告

“艺课广袤,无论在营或在野,无论劳作或沉思,都必要树根源,承使命,判清浊,定高下。进而,居敬承经典,行健铸栋梁。”

——许江《炼课志》

中国美术学院自2018年起推出“铸金炼课”教学展览,已序至四载,有力有效地展现出一条从平地起、翻越过座座高山、最终抵达理想高度的整条教学“路径”,体现了国美的望境视野和教育理想,为全国艺术院校的课程建设铸炼了一把标尺。

近年来,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思想,坚持“以乡土为学院”,将艺术课程与社会工程融为一体,把中国社会发展的“最前线”作为艺术人才培养和艺术家自我实现的大现场,继而打通学科的知识、社会的知识和生活的知识。

课程是教育最微观问题,但解决的是教育最根本问题。国美始终坚持“以本为本”,推进一流专业与一流课程建设的“双万计划”,全提升本科教学质量,树标杆;推动课程质量建设,体现国美教学主张;深化国美育人模式下的专业和课程建设,全面提升本科教学及其成果质量,落实“查研展赛”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国美金课”的建设目的在于:一是持续深化课程教学的目标与定位;二是锤炼课程教学的思想与理念;三是强调教学方法的创新和突破;四是提升教学成果的质量与成效。推出铸金炼课“国美金课”,旨在通过重返一线教学现场和教学路径,在技艺传习之中完成心与手的体察与感悟,完成师与生的相濡与期许,从切身的劳作与上手的技艺中生长出感受力与创造力,直面现实问题,调动起“用专业应对一切事物”的意识和信心,在当代社会最激进的现实里,开发出新的感性、新的身心经验,发现共同生活的目的与可能。第四届“国美金课”展(本科课程)的41门课程,展示中国美术学院课程建设三个维度:传承课程积累的深度;呈现课程内涵的厚度;凸显前沿实验的锐度。

2022年4月5日—2022年4月16日

地点

浙江展览馆(1、2、3、8、9、10号展馆)

主办

中国美术学院

承办

中国美术学院教务处、浙江展览馆

四十一案课程简介

1.《山水画基础(树石法)》

课程团队:陈磊、陈明坤、黄佳茂

该课程是山水画本科教学的核心课程,以“树法”“石法”和“云水点景法”三部分构成,授课内容以笔墨基础为重点,通过对一棵树、一块石、一片云的临摹,拓宽学生山水画基础的知识面,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山水画的树石基本表现技能,具备基本的中国画理论素养和审美水平;通过对画作章法、结体的分析以及对用笔、用墨、设色等表现技法的传习,使学生掌握对作品的意境的整体把握能力,进而领略古人对山水天地的观照法。

2.《意笔花鸟》

课程团队:刘海勇、韩璐、周青、张铨、黄芳

该课程包含意笔临摹、写生与创作,是花鸟专业本科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以“两端两段式”为基础进而引申至“两端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中国文化为立场,系统梳理中国意笔花鸟画学科历史脉络,构建中国画学科的笔墨结构理论体系;以重塑、赓续写意本体与精神之问题为导向,有效衔接临摹、写生、创作三者关系。目标在于弘扬中国经典人文思想、构架通人之学并以此铸就中国画的艺术传承之路,揭示“为民族继绝学”的决心,为中国画优秀人才培养探讨可实施的方案。

3.《书法理论基础》

课程团队:戴家妙、方波、钱伟强

该课程作为书法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含古文字学、书法文献学、诗词题跋等,主要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与扎实的文献功夫,运用“六书”原理,进行识篆与写篆、辨字与析义,了解古字与今字的关系;认识历代书法文献的形式与载体、形成与流传、版本与校勘等问题,提高学生考镜源流、辨章学术的研究能力;在课程中感悟古典文学魅力,从而运用到书画鉴赏、金石考证、日常书写中去,塑造士人的精神品质。

4.《东方壁画创作》

课程团队:梁怡、林晨曦、贺亮、李文东、周小松、朱维践、娄申义、李丹、校外教师(林志、王青)

该课程在面向时代的前提下,研究、学习视觉文化,兼容并蓄地创作、创新,将叙事性壁画创作与艺术学理论研究结合起来,以当代视觉文化为语境,将东西方多元视觉文化要素加以重构,以文史阅读、实地考察、田野调查、写生感受、工作室创作,达到重新回返历史现场和面对现实生活的意图。将传统的表现方式与现代视觉学科进行综合式的跨越,通过转换思维、转换媒介以及转换观察与表现事物的角度,达到视觉语言转换。

5.《传统艺术转换》

课程团队:陈焰、黄庆、李振鹏、何立

6.《活动影像的创作方法论研习》

课程团队:高世强、吴穹、孙晓宇、张立

7.《媒介基础(装置)》

课程团队:朱玺、高世强、吴穹

该课程是一门以图像为工具,以材料为对象的艺术思考逻辑的研究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装置和现成品的概念,要求他们对装置的造物及现成品的置换谱系发展进行梳理,培养对当代装置艺术中的不同素材应用的案例进行分析、阅读的能力,特别是在新的文化语境下对装置艺术的阅读问题,着重培养艺术思维能力,最终成为具有观察力、行动力、思考力、创作力的复合创新型人才。

8.《媒介基础(录像基础)》

课程团队:马原驰、李京键

9.《虚拟现实》

课程团队:姚大钧、王旖旎、傅冬霆

该课程是全国首个VR艺术课程。作为开放媒体系的核心,本课是整个科幻创作的集大成课程。课程中技术知识与理论知识平行推进,透过对大量科幻电影、小说与虚拟现实作品的多角度分析,研究科幻想象的叙事手法和整体架构。教学透过科幻想象与虚拟现实叙事之间的关系,进行一系列的理论与技术的教学。本课程培养“后媒体时代的新文艺复兴人”,即具有前瞻视野、符合当代精神的贯通型创作人才。

10.《东方雕塑临摹与转化》

课程团队:朱晨、陈汉、翟小实

11.《装置构造》

课程团队:阮悦来、郑靖、徐戈、张浩光、寇树德

该课程作为由基础造型训练转入现成品装置造型的先导,通过对建筑构造、机械构造以及传统艺用构成的深入研究,综合阐述构造在装置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在研究构造艺术的同时引入了对现成品材料特性的研究,培养学生对材料特性的敏感度。旨在使学生能够建立起“构造造型”的观念,并能够在今后的景观装置创作中,将合理的新型构造运用于作品创作中。

12.《现代纤维艺术发展史》

课程团队:许嘉、黄燕、石冰、阿萨杜尔·马克洛夫AssadourMarkarov

该课程围绕古代纤维艺术、现代纤维艺术的先声、崛起、变革、发展的历程展开,系统地梳理了纤维艺术作为一门20世纪新兴艺术门类的学脉和其在艺术史中的地位。该课程旨在开拓学生的人文视野,培养学生对世界纤维艺术的了解和中国纤维艺术的独特地位的认知,认识自己在民族文化传承及创新历史过程中的使命;同时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在教学手段上推陈出新,令学生不断探索当代纤维艺术创作研究的新路。

13.《社区艺术策划与管理》

课程团队:陈子劲、史思源、李勇、曾晓嵛

该课程核心内容为培养学生在真实的社区场域之中,运用跨学科的综合田野调研手段的能力,生成真切感知和社会关切,并以艺术为媒介,制定与社群互动的策划方案并展开具体行动,形成共同参与社区建设的实践成果,达到以“作为社会工作者的艺术家路径”与“作为社会工作的艺术路径”为宗旨的课程培养目标。

14.《艺术机构战略管理》

课程团队:翟羽佳、王犁、刘潇、林梢青、钟刚

15.《东方视觉与现代传播》

课程团队:胡珂、石建航、郑朝、李洁

该课程围绕着东方文化的视觉呈现、历史发展的视觉演变、风土人情的视觉特征、物以致用的视觉差异等内容,从图形演绎的现代性、话题语义的时代性、材料工艺的转化性、器物活化的当代性这几方面来进行深入的分析介绍。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和传播,立足传统、传承创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进一步打开从理论到实践、从传统到现代的通道。

16.《海报设计》

课程团队:毕学锋、陈正达、吴炜晨、王弋、虞琼洁

17.《设计师品牌成衣设计》

课程团队:陶音、吴碧波、徐燚、安郁汐、王书莹

该课程针对独立设计师品牌定位,以“时尚系统与社会”、“文化传承与未来”、“材料探索与创新”三大方向为研究核心,以品牌定位与策略,产品规划与设计,营销策略与传播为教学内容,从课程体系更新、国际化教学方式、东方设计研究等方面培养设计师的全维度能力,为学生未来创业与成长创造接轨的路径,体现全球视野下的东方设计和创新创业人才输出的价值,培养学生成长为具备全方位发展的创业型独立设计师或品牌主理人。

18.《产品系统设计》

课程团队:章俊杰、武奕陈、王菲、徐望霓、胡方

该课程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知识理论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的系统策划管理为课堂特色,坚持与与标杆性企业联合,学生导入生活日常问题的系统突破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利用学界、产业专家交叉教学,将真实产业信息与实效解决应对方式融于课程。以“系统论”为基本概念,掌握系统设计的概念、分类、构成因素、应用“系统方法实践”知识,要求学生具有整合分析设计思维,协同跨领域资源,规划设计路径并执行的技能。

19.《漆艺应用设计2》

课程团队:章晴方、冯晓娜、简锦斯

该课程通过实物的制作,挖掘材料的特性,使学生了解漆艺在当代生活中应用的广泛可能性,并根据不同的功能形态,设计和制作具有实用价值、符合人机特征且具有高度艺术审美和材质审美的当代漆艺生活用品。要求学生掌握与漆语言相适应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并通过漆材料与新设计理念的应用实践,创作出兼具实用与时尚的漆艺作品,增强学生对中国当代漆艺术设计应用的认识能力和创作能力。

20.《玻璃材料实验-I(基础)》

课程团队:郑文卿、李文、郭小燕

该课程通过讲授系统的玻璃材料理论知识,详解玻璃材料实验的研究方法,指导学生选择一个方向进行对比实验研究,力求学生能够系统掌握玻璃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玻璃实验研究的方法,形成材料-技术-实验-创作的手工艺术工作模式和启发性创意思维方式,最终达到在实验分析中发掘新材料造型语言的目的。

21.《陶塑II》

课程团队:胡敏、周雷、李增龙、许超奇

该课程以动物为主题,分写生、创作草图、创作小泥稿、创作大稿四个教学阶段,培养学生观察方法、感知、造型、叙事、创新、实践等能力,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材料运用能力和叙事表现能力。重视手、心、眼的感知与表现训练,深入探索题材、形体的空间和形式、材料与成型技法之间的表达关系。强调向传统学习,向民间学习,向大师学习,注重经典研读,传统出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艺术创作的综合专业能力。最终结合陶瓷成型工艺、施釉与烧成工艺,掌握陶塑的基本创作方法与实践。

22.《成型工艺》

课程团队:吴昊、彭倩、许群、李海霖

该课程以培养学生掌握基础成型技法为核心目标。经过本次课程,学生将了解陶瓷成型工艺的基本流程,了解材料特性和空间构造原理,掌握拉坯成型的完整步骤,完成几何性基础造型的器皿制作,掌握后续创作所需的实操能力。课程在介绍技法的同时,也引入陶瓷发展史,学生通过学习,将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工艺,逐步梳理建立扎实有力的文化自信与专业理想。

23.《内容与图解》

课程团队:刘益红、姜珺、顾文佳、冯宇纯

该课程以内容的知识结构为纲,以图解叙事和信息图解为目,纲举目张;以图像作为切入社会学与人类学研究的分析视角和叙事手段,以图解作为将信息转化为知识的方法;以系统化和系列化的案例为线索,以跨时空比较为基本方法,深入社会结构,浅出日常世界。课程以培养学生建立基于“内容生产编辑”与“图解推演归纳”的系统思维、逻辑推演和谱系架构能力为目标;藉“分析性图解”对具体内容“由简入繁”,藉“原理性图解”对海量信息“由博返约”。在知识结构化的基础上,培养多元叙事能力,建立动态图解的“拓扑意识”。图解因而体现出其超越于“图形叙事”之上的“原理归纳”与“方案演绎”的多重作用。

24.《算法艺术》

课程团队:胡晓琛、陈天翼、尹娆、林村、关亦飞、陈炜博、秦臻

25.《影音叙事》

课程团队:李轶军、项建恒、端木琦、卢晨、王志鹏

该课程以视听感知为起点,培养学生建立影音叙事基本逻辑,建立数据转译思辨能力。赋予试听感知形态兼容性与开放性,创造性地使用数据交互技术重新定义影音与空间的关系。课程注重培养影音设计的先锋意识,探索多模态下的独特表达,充分思考“数据”作为解读“世界真实性”的一种叙事材料,引出引出由影音的数据化建构的“真实”。

26.《数字基础》

课程团队:于朕、王志鹏、倪菊华、郭磊、邴寅、邬春妮、满锦帆、胡海、秦臻、顾文甲、陶然

27.《外国美术史》

课程团队:杨振宇、叶丹、范白丁、张君、洪潇亭

该课程是一门面向全校所有院系与专业的必修通识基础课程,是西方美术文献选读、艺术史与社会史专题、中西美术交流史、图像学研究专题等课程的前置课程。本课程通过系统讲授世界美术史经典,掌握艺术史论的丰富知识,并在现代视野下理解艺术及作品。课程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并把握历史上重要的艺术观念和不同的探究方法,使学生领会文明,培养问题意识,挖掘经典智慧,为丰富世界艺术研究提供新的思想与方法论,在“世界命运共同体”的视野格局中,建设我们自己的美术史研究。

28.《古物学基础》

课程团队:孔令伟、张乔、张书彬、朱赢、胥瑾

29.《城市社会学批判》

课程团队:阮昊、詹远、任天、杨寯、卓旻、蒋伟华

该课程以学院重建当代中国本土建筑学为学术引导,致力于填补中国建筑学教育中对高密度语境下中国城市与建筑批判性研究的广泛缺失。课程创建“由封闭到开放,由被动到主动;批判性思维+社会学视角,技术培养+思维运用”的教学模式,重构教学内容,通过多线程的开放教学体系设置,探索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尺度、不同功能的建筑空间之间的本质联系,吸收和抽取感知建立建筑空间的生产性,追求批判性的深度与社会学的广度,培养本科生主动发现与寻找问题的能力,形成主动开放式的建筑设计思维模式。

30.《乡土调查》

课程团队:陈立超、宋曙华、蒋伟华、黄立、邱佳羽、魏超超、潘晋、崔云峰、牛智明

该课程是建筑学院“重建一种当代中国本土建筑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浙江省传统村落调研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课程依托建筑学院“十三五”省级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筑学一流学科体系和城市空间地理数字虚拟实验室,使学生在充分掌握已有传统调研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无人机三维数据采集,并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这是本课程的全新教学线索与研究方向。课程指导学生通过无人机采集实景数据模拟真实场景建立数字三维空间与乡村场景数据库,使学生直观掌握传统村落或乡村片段从宏观俯瞰到材质细节的整体态势,并能使用三维数据对村落进行分析研究,为后续课程提供虚拟仿真数字条件,拓展学生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力。

31.《亦园亦宅——景园设计初步》

课程团队:邵健、王博文、袁柳军、俞青青

该课程是风景园林系本科的专业开门课,也以中小尺度人文景观教学为主线的核心课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心、匠艺与创新意识,推动学生构想文人生活,托物言志,唤醒潜在志趣,教授学生初步掌握造园互成性“八法”与空间探微,激发学生潜在兴趣与主动性,自定主人身份日常活动场所,呈现与时俱进的当代造园特征,培养学生掌握建筑与景园设计的基本方法与规范,具备宅园一体设计的综合能力。

32.《单体居住空间及其环境》

课程团队:徐大路、周俭、李凯生

课程团队:杨晨曦、苏夏、祝海贝、谢瀚锋

34.《绘本》

课程团队:陈敏、王剑武、阮筠庭、杨毅弘、叶露盈

该课程要求学生熟悉绘本的历史与经典,了解绘本类型,学习文字与画面综合表达的规范与创意,掌握绘本创作和制作的基本流程。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视觉表现的构成要素,独立创作出体现一定造型能力和设计创意的绘本作品。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以完成课程既定创作为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35.《社会实践(纪实摄影)》

课程团队:辛宏安、郎水龙、刘钢强、赵莉

该课程以“国情与民风”认知为核心、视觉人类学理念为出发点、布尔迪厄社会学实践作为具体操作方法,引导同学展开对特定区域基础社会结构、族群生产生活方式、文化传承与生态等方面的素材采集、分析和研究,在专业实践中理解诸如“乡村振兴”等计划的意图与实质。课程重点在于帮助同学理解摄影作为一种媒介,如何有效介入现实并充分发挥其文献可能性;学习视觉人类学的基本理念和研究方法;在专业实践中加深对于基本国情、基础民风的认识和了解。

36.《影视声音设计》

课程团队:马晟、王岑予、陈佳、陈申

该课程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掌握声音的剧作、叙事和造型能力、声音设计的基本方法与理念,熟悉戏剧、影视、交互等媒介的艺术特性与表现手法。以工业规范为设计标准,掌握不同媒介语境声音导演及设计的方法和技巧,注重综合设计与制作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协同意识与合作精神,实现技术与艺术并重融通,并在实践中体现突出的创意能力与呈现效果。

37.《游戏角色设计》

课程团队:倪镔、帖志超、虞翚、蔡智超

该课程是游戏艺术设计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数字游戏开发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课程强调构建数字世界的叙事逻辑进而塑造游戏角色,剖析转化国内外优秀传统文化,探索不同的游戏艺术风格,多维度打造文化自信的“校场”。课程需要学生在一年级课程的基础上,叠加游戏设计思维,并为最终游戏产品设计所服务。本课程致力于培养有较高审美水准及国际视野的设计师,提高游戏行业的设计水准,增强文化自觉,展示中国文化的新气象。

38.《影视摄影创作》

课程团队:闫博文、杨涛、杨树、宓鑫君

39.《中国传统书画基础》

课程团队:金琤、张铨、王異、王开通、卞文学、于默、陈超历

该课程在中国美术学院“两段制”教学模式下,以“四通”人才培养为教学指导思想,通过对中国传统书画的研习,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艺术文化的共通点和不同点,探索传统艺术文化在当下艺术教学中的作用。

课程分为书和画两个部分。书法部分通过对《千字文》等基础国学、书法艺术双重经典的解读,临习,学习传统人文精神,体味中国传统审美,践行劳作上手。从传统书画技法入手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文化的热爱和自觉。绘画部分以传统格物为造型切入方式,以传统线描、三远法则为艺术手段,在描绘当下人物、景物、花鸟、器物等题材,建立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视觉经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理念和建立民族文化艺术的感情。这既是中国美术学院的专业通识基础课程的专业需求,也同时是课程育人的方向,是中国美术学院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理念的践行。

40.《素描》

课程团队:佟飚、周勇、仇世杰、王建伟

视觉艺术是人类认识世界,表达思想,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之一。素描以直接而明快的方式对应世间万物和社会百态,通过素描训练获得的技艺与方法,构建起视觉艺术的重要基石。在素描技艺训练的背后,是艺术思想的生成和铸造。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也在此一点。素描不仅是技术和能力的训练,同时也是艺术思想养成与生长的训练。该课程作为专业基础教学部基础核心课程,支撑校内三学科。以素描为方法训练造型能力,其指导思想与我校的艺术理念和学术思想合拍而动,交相辉映。课程分为三个模块:以经典研习和情感表现达到创造;以拆解与重构为方法实现创新;以情景叙事建构叙事的意识和方法。课程以素描为方法,建构通往社会现实和艺术世界的基本途径,建构主动的造型意识和造型能力,建构起将想象力和感受力直达形式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4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

课程团队:丁红旗、陈碧莲、江红蕾、李海艳、金一斌、翟志强

该课程是本科阶段极其重要的一门思政课。最直接对应和宣讲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具有最鲜明的政治性和突出的思想性、理论性;与社会变化发展紧密同步,具有强烈的与时俱进性;是大学阶段学分最多的一门思政课,具有明显的重要性。本课程与本科阶段其他思政课各有侧重,又相互配合互为支撑,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思政课课程群,共同发挥着塑造学生心灵、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铸魂育人作用。课程目标在于,通过教学,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历史变革、历史成就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坚持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有更加透彻的理解;对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有更加切实的帮助。

THE END
1.算法笔记(三)算法学习技巧算法笔记(三) 算法学习技巧 前言 从开始学习算法已经有两三个多月的时间了,从简单到深入层次展开,层层优化,对算法的理解也在逐渐加深,不在那么片面,虽然现在还是片面一些,对它的了解也仅仅知道冰山一角,还有很多的内容需要我们去学习去挖掘。 思路 在学习前我们要尽可能快速阅读一遍要学习的书籍,这样不仅仅让我们https://www.code456.com/article/3598351.html
2.保姆级学习时间线分享零基础如何入门算法竞赛?学习算法基础知识,如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等,学会根据题目数据猜算法复杂度和打表。 掌握基本排序算法,如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主要学习算法思想)等。 学习基础算法,如前缀和与差分、二分查找、双指针、离散化、快速幂、乘法逆元、gcd、lcm等。 https://zhuanlan.zhihu.com/p/646850472
3.如何有效学习算法?算法学习算法设计与分析: 算法设计:学习常用的算法设计技巧,如分治法、动态规划、贪心算法、回溯算法等 算法分析:掌握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分析方法 实践练习: 在线平台:使用LeetCode、HackerRank、Codeforces、AtCoder等在线平台进行算法题目练习 项目实践:参与开源项目或自己动手实现一些算法项目,以实际应用加深理解 https://blog.csdn.net/qq_49548132/article/details/140109291
4.2020年深度学习算法工程师面经(微软阿里商汤滴滴华为简单分为深度学习、机器学习基础、图像处理基础、数学基础、算法基础、程序设计语言、模型部署、HR面试以及与我本人简历相关的目标检测、属性识别、Kaggle及天池的比赛、创新想法等几个部分介绍。可能开始会有重叠或者分类不恰当,后面会逐渐更新完善。其中第一篇先介绍到HR面试,第二篇介绍个人相关的项目和比赛部分。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514590373&efid=Oph3033j5Qs70xHZdz0sGA
5.统计学习方法读书笔记——第七章支持向量机,是线性可分支持向量机学习的基本算法: 支持向量: 7.2 线性支持向量机与软间隔最大化 7.2.1 线性支持向量机 线性可分问题的支持向量机学习方法对线性不可分的训练数据是不适用的。通常情况,训练数据中有一些特异点,这些特异点去除后,剩下大部分的样本点组成的集合是线性可分的。这就需要修改硬间隔最大化,使其https://www.jianshu.com/p/4dfef2ab343d
6.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知识点一: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分数的倒数。 知识点二:分数除法的统一计算法则 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知识点三:商与被除数的大小关系 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大于被除数,除以1,商等于被除数,除以大于1的数,商小于被除数。0除以任何数商都https://www.oh100.com/shuxue/2052329.html
7.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学好数学的方法和技巧总结 主动预习 预习的目的是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有助于调动学习积极主动性,新知识在未讲解之前,认真阅读教材,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是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因此,要注意培养自学能力,学会看书。如自学例题时,要弄清例题讲的什么内容,告诉了哪些条件,求什么,书上怎么解答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https://www.ruiwen.com/zhishidianzongjie/6527154.html
8.计算机专业实践报告(通用12篇)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了网络攻防技术、渗透测试等相关知识,通过模拟实战练习,掌握了防范和应对网络安全威胁的方法和技巧。实践中的挑战与收获,为学生们未来从事网络安全相关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人工智能 https://www.gdyjs.com/shiyongwen/shijianbaogao/133930.html
9.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五) 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https://www.fqkhzx.cn/index/article/view/id/94.html
10.数学高手必备的6大学习方法!考试的功能有两种:检验和选拔。除了中考、高考、竞赛类考试以外,其余几乎都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中发现问题,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调整学习方法。 所以,考后试卷分析其实是考试的一部分,或者说,与分数的获得相比,考后试卷分析才是真正收获的手段。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Mjg0ODA1Ng==&mid=2649884519&idx=1&sn=70ad293c59887f6af8a982116e470bdb&chksm=86c734663d8608aa3385fbac468a56082af71413668f1a8d010f3cad9997a57676331f280796&scene=27
11.学习,是治愈焦虑的良药只有不断学习、奔跑、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外界发生的变化才不足以影响我们。 相反,如果我们在焦虑的时期选择躺平、摆烂,却不去学习,还抱怨不休,那么我们就会陷入双重困境,无法自拔。 二、建立一套有意识的学习算法 1.人的学习风格天然存在差异 我曾采访过很多人,包括小朋友,发现每个人的学习方法都不一样。在课堂上https://36kr.com/p/2375197738412036
12.计算机应用基次程学习心得体会(精选22篇)其次,学习了常用的办公软件,主要有word,excel,powerpoint等,以及常用的计算机知识的应用技巧,同时也学习了一些解决实际应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的方法,相信这次学习,会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运用电脑时能够得心应手。为了提高大家的认识,老师不仅采用操作演示的办法,而且还为我们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https://www.yjbys.com/xuexi/xinde/3607983.html
13.DizzyK/ustccyber教材: 人工智能导论模型与算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吴飞 参考书: 机器学习, 清华大学出版社, 周志华 很有名的一本书, 绰号"西瓜书" 参考书: 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 机械工业出版社, 邱锡鹏 教学内容: 搜索, 知识的表示方式, 确定性逻辑推理, 非精确性概率推理, 统计学习方法, 深度学习, 强化学习与博弈 https://toscode.gitee.com/DizzyK/ustc_cyber_security
14.深度学习:图像识别(匹配)方法室内定位论文与方法整理方法:基于深度学习的特征点匹配算法、实时匹配算法、3维点云匹配算法、共面线点不变量匹配算法,以及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区域匹配等。 分类:局部不变特征点匹配、直线匹配、区域匹配 Part1:局部不变特征点匹配-2D 1. 什么是图像特征点?- 关键点+描述子 https://blog.51cto.com/hongpangzi/5247231
15.趣学算法(第2版)本书实例丰富、通俗易懂,以大量图解展示算法的求解过程,重点讲解遇到实际问题如何分析和设计算法,讲解方式富有启发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书中汇集了作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出的各种算法的解题技巧并对知识进行了优化拓展。读者阅读时既能掌握解题的方法,又拓宽了视野,有利于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为解决https://www.epubit.com/bookDetails?id=UB7d85fa69dcbd8
16.一文看懂机器学习「3种学习方法+7个实操步骤+15种常见算法」机器学习研究和构建的是一种特殊算法(而非某一个特定的算法),能够让计算机自己在数据中学习从而进行预测。 所以,机器学习不是某种具体的算法,而是很多算法的统称。 机器学习包含了很多种不同的算法,深度学习就是其中之一,其他方法包括决策树,聚类,贝叶斯等。 https://easyai.tech/ai-definition/machine-learning/
17.统计学习方法(豆瓣)喜欢读"统计学习方法"的人也喜欢· ··· 利用Python进行数据分析8.6 数学之美8.7 集体智慧编程9.0 凸优化9.4 R语言实战8.8 Machine Learning9.1 统计自然语言处理(第2版)8.6 动手学深度学习9.2 数据科学实战8.0 算法导论(原书第3版)9.3 当前版本有售· ··· 得到 9.90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0590856/
18.算法数据结构体系学习班马士兵教育官网注意原“算法与数据结构进阶班”已经过期。所有内容已经被现在的“算法数据结构体系学习班”和“大厂算法和数据结构刷题班”重新讲述,增加了新的内容,新的题目。比过去内容只多不少。 如果你时间非常有限,你可以先跳过算法数据结构体系学习班如下的章节: 36-38:有序表 42-43:四边形不等式技巧 45-46:DC3算法、https://www.mashibing.com/course/339
19.学习算法的心得体会.docx我认为这种方法是比较贴合实际的。四?心得体会在计算机软件专业中,算法分析与设计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很多人为它如痴如醉。很多问题的解决,程序的编写都要依赖它,在软件还是面向过程的阶段,就有程序=算法+数据结构这个公式。算法的学习对于培养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有极大帮助的,它可以培养我们养成思考分析问题,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516/8122030053005067.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