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简称办实事)是党史教育的有力抓手,它既能检验党史教育的效果,也能体现党史教育的成绩,更能检验每一名共产党人“为人们服务”的宗旨意识和为民情怀。下面我就从办实事的动机、组织、效果三个方面,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在办实事的动机上,要做到真心实意,自觉行动。办实事要做到真心实意。共产党人为群众办实事就需要有办实事的“初心”,办实事的动机来自迫切而真实的内心需求,来自共产党人的真挚情愫,来自共产党人的“初心”。它绝不应该是伪装的,虚荣的,浮夸的,也不能是“走过场”。出发点决定终点。能不能办好实事,就要看办实事是不是真心实意。要让“办实事”要成为自觉行动,只有自觉,自发,才能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为群众办实事,真心、自觉是灵魂,坚决不能打折扣,坚决不能“变形走样”。
在办实事的组织上,要做到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办实事的对象是群众,要为群众办实事,就得让群众把急事难事说出来,把群众的民意表达出来,这是办实事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办实事就缺乏说服力,没有针对性,就是隔靴搔痒。因此,为群众办实事一定要体现自下而上。同时,办实事还要体现自上而下。自上而下是体现领导干部的为民情怀,领导干部只有多下基层,多调研,多走访群众,才能掌握群众最真实的需求,这些都是办难事,解难题的前提,通过双向沟通,上下联动,才能形成办实事的有效清单,才能把群众的事情办好办实。没有调查研究的这个前提保障,办实事就很难办好。
在“办实事”的效果上,要做到注重实效,群众满意。办实事的重点是看实际效果,关键是看群众是否满意。有些领导干部在办实事的认识上存在一些偏差,在理解上故意扭曲,无限扩大办实事的边界和维度,认为这也是办实事,那也是办实事,其实和群众关系不大。这种办实事,看起来,内容上很宽泛,很丰富,实际上却很空洞,不着边。办没办实事,办的是不是实事,办的谁的事实,不是领导干部说了算的问题,而是群众认不认的问题。把握好这一点,就把握住了为群众办实事的核心要义和精神本质。
目前,正是“我为群众办事”的关键时期,各级干部从形成“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清单开始,抓好每一个环节,实施好每一个步骤,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办出特色,办出实效,办出满意。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镇多措并举,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发力点和落脚点,坚持边学习、边实践、边落实,立足群众需求,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一、主要做法
截至8月20日,全镇党员干部,共开列为民办事清单事项209件,累计完成163件。
(一)明确“我”是定位,以我为主、争当表率
(二)坚持“办”是前提,迅速行动、环环紧扣
(三)树立“实”是标准,实事求是、不务虚功
(四)抓住“事”是关键,创新方法、善做善成
群众事,无小事。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从一个个细节处着眼,从一件件小事情做起,创新方式方法,直面问题、解决问题。聚焦矛盾纠纷化解,受理群众热线,解决上访群众合理诉求,截至目前共排查矛盾纠纷81件,调处81件,调处成功率为100%。聚焦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党员干部主动认领任务,深入各村发动群众、到接种现场维持秩序、积极宣传接种政策,截至目前我镇共接种疫苗14338剂,超额完成了各年龄段91.2%的接种任务。聚焦维护全镇交通道路,方便群众出行,与县交通局积极联系,协调组织专业人员对必甸线、西西线约50公里长的路段进行道路修补,为辖区内百姓创造舒心出门,安全回家的道路交通状态。聚焦关心关爱弱势群体。为困难群众免费送药、为留守儿童送书送本等等。切实抓住每一件民生小事,让广大群众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收获幸福感和满足感。
二、存在的问题
1.部分党员干部对“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理解存在偏差,认为在本职工作内做好服务性工作就是“我为群众办实事”。
3.回头看工作开展不到位,对群众回访跟进不及时,对群众的满意度摸得不透。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按照巡回指导组指导工作意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方案再细化,明确操作规程,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走深走实。
二是对广大党员再号召再动员,进一步发挥党员在基层各项治理工作的先锋模范作用,从群众最急难愁盼的事情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强化作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使命。
三是对“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民生事项再梳理,把已做的再完善,及时开展回头看,了解群众满意度,准确把握群众所思、所盼。把即将要做的谋划细致,把能做的想得再具体,更有实操性。
一、基本情况
**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有党支部1个,党员23名,确定项目1件,截止目前,已完成1件,正有序推动落实1件;党组织班子共领办实事5件,已完成4件,正有序推动落实1件;23名党员共领办实事2件,已完成2件,正有序推动落实2件。
二、主要做法
(一)持续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
2.规范开展现场勘验和专家评审。对重要的审批事项,我局均向有关部门发函,组织开展联合勘验,在现场勘验时严格执行行业规定,规范填写勘验表单,并要求勘验人员签字确认,对不符合行业规定的,要求申请人限期整改,整改到位后再进行现场勘验。
(二)持续优化县域营商环境
1.“五减”“五统一”专项行动进展情况。我局深入开展减事项、减要件、减时限、减环节、减证明专项行动,制定了《**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开展“五减”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将划转至审批局的257项行政审批及关联事项减并为227项,减少19项,压减率7.4%。通过开展“五减”专项行动,进一步提高了行政审批服务效能。
4.领办、帮办、代办工作落实情况。为进一步优化我县营商环境,提高办事效率,我局以政府文件出台了《**县项目审批服务“领办、代办、专办、一网通办”实施方案》,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我是办事人”换位体验活动,已服务企业和群众465人次,办理各类事项298个,办理时限平均压减25%左右。同时,自2020年8月至今,我局持续开展企业和群众办事难问题专项整治活动,积极开展入企服务活动,深入威盛达通消防器材公司、鑫达固废综合利用有限公司、欣象养殖有限公司等企业,解决注册登记、立项备案、水土保持、取水许可等问题102个。
5.创建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情况。我们充分发挥法治引领和保障作用,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制度保障,先后出台了《**县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县招商引资优惠奖励办法(试行)》《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办法》,制定了13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措施,从金融支持、租金减免、税费减免延缴等方面对企业予以帮助扶持。同时,结合我县实际,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积极简政放权、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服务水平。2020年11月13日,我县向省委依法治省委员会申报了“山西省(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示范县”法治政府建设单项示范项目。目前,已通过项目初审、实地评估和现场答辩,近期有望被授予山西省法治政府建设“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示范县”。
(三)持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
我局积极落实《临汾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临汾市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临政发〔2021〕6号),通过组织专题学习,让业务人员熟悉具体操作流程。目前,已结合实际草拟出《**县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工作实施方案》,梳理出**县“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事项清单,涉及县级改革事项68项,直接取消审批2项、审批改为备案1项、实行告知承诺14项、优化审批服务51项。今年以来,我局按实行告知承诺改革方式办理涉企经营许可事项16件,按优化审批服务改革方式办理涉企经营许可事项9件,惠及企业25家。
(四)持续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
三、典型案例
开通便民服务“绿色通道”
(一)“绿色通道”聚焦适老化政务服务
(二)“绿色通道”聚焦重点项目前期手续办理
我局根据制作的《**县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操作流程图》《**县政府投资项目并联审批流程图》,围绕今年县级审批的重点项目和惠民实事制作了24个单项前期手续办理流程清单,为项目实施单位加快前期手续办理提供了精准指导和跟踪服务,项目审批时限较之前平均压减20%以上,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体验感、获得感明显提升。
四、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
(一)加快业务专网与一体化平台对接
“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前,多个部门都有各自的业务办理专网,有的部门还有多个办理系统(如市场监管局有企业注册平台、特设平台、小作坊登记等多个系统),目前仍有一些业务(小作坊登记、社会组织登记、护士、医师资格认定等)需要在专网和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两个系统录入,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工作量。建议市局与省局沟通,尽快整合各业务专网,与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完全对接融合,实现一次录入、数据共享。
(二)完善审管信息实时推送功能
我局审批信息向监管部门的推送方式主要是通过业务办理专网或书面通知单,虽然审批信息在审批完成当日可送达监管单位,但由于业务专网的差异性和书面通知的时效性不强,审管衔接不能做到高效便捷。建议市局尽快完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的审批信息实时推送功能,为审管无缝衔接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