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主观幸福感;学习自主性;学习投入;小学生
小学生正处于心理与生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其人格、社会认知等方面的心理发展有待完善,对幸福感的理解也比较粗浅、感性,不全面,但他们同样具备追求幸福的权利。“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毋庸置疑,幸福快乐的童年有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对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进行研究有其迫切性。前人研究也表明,幸福感对学业表现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应[1]。鉴于此,本研究拟探讨小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其学业表现有关的变量(即学习投入、学习自主性)间的关系。
一、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现状
(一)主观幸福感的内涵
(二)学习投入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三)学习自主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以“学习自主性、学习投入、主观幸福感”在中国知网进行主题检索,未见专门对三者关系进行探讨的研究。如前所述,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主要以大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忽视了对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由此,本研究对“小学生学习自主性、学习投入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探讨,既有实际教育研究价值,也能弥补这一领域研究的不足。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法,在浙江省杭州市某小学抽取3~6年级小学生进行测试。共发放问卷375份,回收问卷363份,回收率为96.8%;有效问卷330份,有效率为88%。被试平均年龄为9.92+1.24岁。其中,男生178名,女生152名;3~6年级人数分别为84、88、83、75。
(二)研究工具
1.学习自主性量表
采用Roth在Ryan和Connell问卷基础上改编的简版学习自主性量表[9-10]。问卷包括“外部调节”“内摄调节”“认同调节”“内在动机”四个维度,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其中,学习自主性通过相对自主性指数(RAI)来反映,即依据4个维度的计算(RAI=内在动机+认同调节-内摄调节-外部调节)得出[10]。RAI值越高,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越倾向于自主性调节,其学习行为越依赖自我决定。反之,RAI值越低,学生的学习行为越倾向于非自我决定,受内在压力与外部压力带来的受控性调节的作用越大。
2.学习投入量表
学习投入量表(UWES-S)是由肖佛利(Schaufeli)等在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的基础上编制的,国内学者李西营、黄荣[11]进行了翻译及修订,把学习投入归为三个维度,分别为活力、奉献和专注。共17道题,活力维度6题、奉献维度6题、专注维度5题。问卷进行7级评分,1代表“从来没有”,4代表“有时”,7代表“总是”。
3.主观幸福感量表
主观幸福感量表包含“学校满意度”及“生活满意度”两部分。第一部分采用杨莉[12]基于范·兰德格姆(VanLandeghemet)等的Loso幸福感量表進行修订的学校幸福感(WELLBS)量表部分,共4题。第二部分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共5题[13]。采用五点评分法,其中,第一部分第3题为反向计分。
本研究样本调查结果表明,学习自主性、学习投入、主观幸福感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9及以上(见表1),说明各量表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
(三)问卷施测及数据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二)学习自主性、学习投入、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为了检验男女小学生在学习自主性、学习投入、主观幸福感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由表2可知,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习投入、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
(三)学习自主性、学习投入、主观幸福感在年级上的差异分析
为探究小学生学习自主性、学习投入、主观幸福感在不同年级上的差异,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分析结果见表3。表3结果显示,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习投入、主观幸福感不存在年级差异。
(四)小学生学习投入对学习自主性和主观幸福感的中介作用
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学习自主性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与学习投入;小学生的学习投入在学习自主性和主观幸福感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即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是通过学习投入的中介作用来实现的。
四、讨论
(一)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习投入及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差异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可知,不同性别小学生在学习自主性、学习投入、主观幸福感上不存在性别差异,这与国内学者的研究结论具有一致性。以三年级及五年级的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发现,这个阶段儿童的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较为稳定,无论是性别或年级,都没有显著差异[14]。造成该结果的可能原因有两点:其一,男女平等的思想大众化,家庭教育方式趋于一致,没有因为儿童的性别而进行差异性的家庭教育。且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儿童接收到整个家庭里所有长辈的关爱,因此主观幸福感较稳定。其二,学校教育中,儿童不分性别,均在同一个学习场所学习。儿童善于学习,会在学校积极模仿、学习同龄人,大多数会向优秀的同龄人学习,不分性别,因此不存在性别差异。
(二)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习投入及主观幸福感的年级差异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可知,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习投入与主观幸福感不存在年级差异,这一结果与以往研究不一致。以往研究发现,比较3~6年级的小学生学习自主性,4年级最高,3、6年级最低,呈倒U形变化趋势[9]。有研究使用“学习投入问卷”对3~5年级农村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5年级小学生学习投入得分明显高于3、4年级,存在显著差异性[15]。还有研究表明,4、5年级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明显高于3年级学生[12]。
(三)小学生学习自主性、学习投入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1.学习自主性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2.学习投入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3.小学生学习投入对学习自主性和主观幸福感的中介效应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可知,小学生学习自主性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是通过学习投入的作用实现的。以往的研究也表明,学习自主性的增强会提高学生的学业期望[17]。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包括两点:第一,小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提升是通过其对于学习的不断投入完成的,投入得越多,自主性越强,对于学业期待越高,就越乐于主动投入学习中,因此主观幸福感也随之增强;第二,小学生的学习投入越多,获取的知识越多,学业成绩也因此提高,学习自主性获得正向影响,从而增强了主观幸福感。
(四)研究不足及未来研究趋势
国内外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很多,但研究人群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和大学生,对小学生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小学时期是人类成长必经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对小学生幸福感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五)对教育教学的建议
参考文献
[1]赵宇阳,胡娜.幸福感对青少年学业素养的影响——基于PISA2018中國四省市数据的实证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21,41(6):74-84.
[2]丁新华,王极盛.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4(1):59-66.
[5]丁长青.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学业投入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9.
[6]唐本钰,余鹏.高中生学习自主性及主观幸福感的特点——新旧课程条件下的对比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4(1):119-122.
[7]董婉玉.流动初中生自主性提升团体辅导及其对幸福感的影响[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7.
[9]周丽华.3-6年级小学生学习自主性及其形成机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6.
[10]周丽华,张晓贤.简版学习自主性量表(SRQ-A)在小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检验[J].心理研究,2021,14(1):5-80.
[11]李西营,黄荣.大学生学习投入量表(UWES-S)的修订报告[J].心理研究,2010,3(1):84-88.
[12]杨莉.小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对数学学业成绩的影响[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13]DienerED,EmmonsRA,LarsenRJ,etal.Thesatisfactionwithlifescale[J].JournalofPersonalityAssessment,1985,49(1):71-75.
[14]孙芳.教师评价、学业成绩与小学生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15]王庆玲.农村小学班级环境、学业情绪与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9.
[16]王娟,沐守宽,余益兵,等.大学生被看重感与学习投入的关系:生活满意度的中介作用[J].心理技术与应用,2021,9(12):713-720.
[17]马星杨,赵玉芳,李元方,等.学习效能感、自我决定动机对学业期望的作用:基于统合模型的分析[J].心理技术与应用,2021,9(1):12-19.
编辑/张国宪终校/石雪650D113E-85B5-472A-BDCC-8B6B1914B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