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广州地区小学教学方式以电视直播为主。经过两周的观察与分析,笔者发现小学高年级在线学习尚存以下问题。
(一)学生认知特点与现有在线学习存在矛盾
(二)学习检测与在线学习存在矛盾
二、前置性学习及平台的选用
教师要肯定电视直播课的作用,也要正视它的不足,不能因为有不足就摒弃不用。如何通过一些辅助手段,让电视直播教学变得更有效?解决此问题,对日后研究如何进行在线教学有积极意义。笔者于2016年主持了广东省教育技术课题“基于云平台环境下小学高年级数学前置性学习的策略研究”,在疫情期间应用课题成果开展在线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前置性学习及其与新知授课的关系
“前置性学习”也称前置性任务。它是生本理念下的一个重要表现,即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教师布置前置性任务,强调的不是学生需要学到多少,而是在教学中通过布置学习小任务,让学生对新知进行自主探索与自主发现。只要学生有一定的发现,或产生一定的疑惑,有学习动机,并带着疑惑进入课堂,在新课听讲中更有指向,就能提高学习效果。
前置性学习由学习任务单(可多个)和学习材料组合而成,其中前置性任务的设计是重点。前置性任务的设计是基于前置性学习的性质决定的,前置性学习的本质是新知学习的准备与铺垫。教师不能以前置性学习取代新知授课。一般来说,前置性任务与新知授课的关系有如下四种:前置性任务的学习目标是从新知授课学习目标中分解出来的子目标,这个子目标和新知授课的学习目标有直接关系;前置性任务的内容不是简单的新知提前授课内容,而是涉及新知的关联知识、基础技能、认知储备等,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新知而准备的材料;教师对学生前置性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目的是引发学生对新知学习的期待与向往,这也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制订规划的手段与途径;前置性任务不追求知识的完整获取,旨在引发学生对新知的猜测和思考。
(二)平台选用
在线教学平台实际上也是在线学习平台。从某种意义来说,危机也是契机。疫情期间各大在线学习平台纷纷推出免费服务,这让教师有了更多的选择。笔者认为选用的在线学习平台应符合以下标准。
1.界面亲和,易于操作
小学高年级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能力仍处于较低水平,他们信息化操作能力也比较弱。如果在线学习平台的界面亲和,各种操作指引清晰,就易于学生操作。
2.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便于教师组织资源设计前置性课程
在线学习平台应该有比较丰富的材料与资源,不只是教学课例,而是针对知识点开发的小视频、小工具、练习测试题的集合。这些资源有别于课堂教学资源,它应该是有利于教师重组且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在线学习课程资源。
3.载有教与学的辅助工具和人工智能技术
在线学习平台应有较多的辅助工具,如教学及学习操作痕迹记录、在线讨论、回放,作业(或测试)组题、智能批改,作业(或测试)数据收集与反馈等功能,辅助教与学。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教师高效设计在线教学,同时减轻教学压力;另一方面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加强交流,促进知识内化。
4.全功能免费
在线学习不是一种新生的事物,它已作为学校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被广大家长与学生接受。在线教学并非这一特殊时期的课堂教学的替代品,而是共生品,它应该在疫情结束后,成为课堂教学之外的一种学习常态。笔者认为在线学习平台的服务不仅应在疫情期间免费,而且应该长期全功能免费,杜绝隐性收费,这才能使“在线学习”真正成为课堂教学长期的、常态的有利辅助。
三、前置性任务设计策略
(一)以任务驱动为主导
电视直播课的不足,在于其形式仅为教师单方面输出,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说教式教学难以让学生在听课时集中注意力,造成学生听课效率低下。前置性学习是由一项项学习任务组成的,小学生好奇心强,乐于在任务中学习。前置性学
图1数字教材平台
习在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笔者通过数字教材平台布置前置性任务,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下面,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例1的教学为例进行介绍。
例1是本单元第1课,主要内容是“因数与倍数”互相依存的关系(见表1)——为例2“如何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作铺垫。
表1任务设计
上述3项任务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互有联系、相互依存的。第1个任务是引导学生建立知识联系,引发联想,切入新课,以利于学生在完成第2个任务中进行视觉聚焦,触发自我探索;第2个任务是让学生初步感受新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第3个任务是在第2个任务的认识基础上,让学生先进行检测,再应用数字教材平台的即时反馈功能,针对检测情况提出疑惑,为第2天的新知学习(电视直播课)做准备,从而在新知学习中更有针对性地获取有效信息,内化知识。
笔者设计这3项任务,并没有过多涉及新知的传输,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引导与操作,让学生对新知的学习获得一定的经验(但又感到自我欠缺),激发印证与解疑的动机,为下一步上好电视直播课做好准备。
(二)构筑多维学习交互环境
电视直播课的另一个不足是由于技术限制造成交互延误,影响学习效果。前置性学习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他们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进入课堂。前置性学习的核心是前置性任务的设置,但只进行任务的布置不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必须辅以多种情景对话,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他们拥有丰富的研究素材,并为他们提供探究与交流的空间。因此,如开展前置性学习活动,需要构建多维的情景对话。前置性学习的情景交互一般分为三种:师生交互、生本交互、生生交互。通过数字教材平台,能较好地实现这三种交互。
1.师生交互情景
教师点击“添加教学活动”—“翻转课堂”—“问题研讨”,便可添加研讨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在讨论中可以上传音频、视频或图片,进行成果展示。
2.生本交互情景
应用数字教材平台可以很好地实现学生与教材(书本)的交互,完成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点击“添加教学活动”—“翻转课堂”—“新知学习”,便可将数字教材内容添加到学习环节中。更便捷的是,教师可以选定教材的某一页进行添加,让学生打开任务后直接翻到指定的页面进行学习。数字教材不仅载有新课同步内容,而且含有对应知识点的学习资源(如视频、音频、图画等)。这有助于学生自我探索,增加探索的乐趣。
3.生生交互情景
生生交流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数字教材平台提供了便捷的生生交流渠道。教师只要在发布的活动中点击“互动功能”,便能实现
(三)增强对行为投入的检测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2]李爽,王增贤,喻忱.在线学习行为投入分析框架与测量指标研究——基于LMS数据的学习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6(2):7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