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体系的建设(精选5篇)

评估指标体系用以系统地、客观地反映评估对象的全貌。评估的意义在于对工作的指导和质量检查,因此研究评估体系应遵循以下五项原则:

1、方向性原则

评估具有很强的导向性,评估的结果往往反作用于工作实践,并按照评估的标准指导实际工作,在确定评估要素和评估标准时,应本着有利于培训目标的实现,有利于素质的全面提升,有利于能力水平的提高的这一建设宗旨来构建。

2、全局性原则

培训活动广泛开展于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国家工商总局及以下各级培训机构主要担负着处以下等各级干部的培训工作,这其中既有综合素质培训,也有专项业务培训。按照公务员培训的分类,还包括初任、任职、更新知识、专门业务和后备干部培训等。这些不同类型的培训,因其具体目标和任务的不同,培训的课程体系也不同。在进行评价体系设计时,应考虑系统实际,从全局出发,在充分分析各级各类培训特点的基础上,从中提炼出具有共性特征的一般要素,选择能够广泛适用的表达形式,以适应系统主要培训类型对课程体系建设评估的要求。

3、完整性原则

课程体系建设的评估指标体系应全面地、系统地再现课程体系建设的各个方面,在指标设计时,应考虑到整个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各个主要因素,使评估者能够多角度、多侧面地考察分析课程体系建设的全貌。

4、实用性原则

根据操作的实际,指标体系在设计时注意以下几点:1/对末级指标的评价标准,尽可能地使用量化标准或一些可操作化的语言来概括表达;2/在计算上要尽可能少的使用数学表达式,使计算通俗化;3/尽可能地避免指标的繁复设计;4/注意挑选主要因素作为评估指标。

5、科学性原则

(1)广泛征询专家和业内人士的意见,严格遵循科学研究的方法,仔细斟酌指标的选取和指标权重的确定,确立的每一项指标和指标权重都言之有据。

(2)对评估工作的各个方面给出操作规范,避免因使用不当而造成结果失真。

(二)系统构成

评估系统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由评估的指标和指标的评价标准两项构成。前者是课程体系建设工作及其工作成果的真实再现,后者是工作及其成果质量的衡量尺度。因此,该课题研究的整体思路是:在工商行政管理培训的总体目标指导下,以能力研究为基础,适应各级各类培训课程体系评估的要求,从课程体系建设工作和课程体系两个方面分别建构指标体系。

二、课程体系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课程体系建设涉及课程体系及其建设两个层面,其中,课程体系评估是对课程体系的状况进行考察,课程体系建设评估是对课程体系形成过程状况进行考察。

(一)关于一级指标

课程体系建设工作有两个主要环节,即课程体系建立与课程体系调整,分别设计为两个一级指标。课程体系本身评估是对课程体系本身的检测,表现为内容和使用说明两个方面,内容是课程体系的构成问题,使用说明是课程体系的使用方法问题,本指标体系分别将课程体系组成和课程体系说明作为课程体系评估的两个一级指标。

(二)关于二级指标

1、课程体系建立的二级指标分解

课程体系建立在课程体系建设整个过程中具有前端性和基础性,是影响课程体系质量的首要因素,其不仅体现了课程体系开发的指导思想,还引导着课程体系的发展方向,最终决定了课程体系的具体内容和结构。为更好地做好课程体系建立的二级指标分解工作,研究了如下问题:a)培训有哪些类型,确定开发哪些类型培训的课程体系,它们之间有否相同;b)根据前述的工商行政管理干部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需要了解学员的需求,需要进行工商行政管理干部的能力分析和研究;c)什么样的开发人员具有研发能力;d)课程体系建立应有怎样的科学保障。在此基础上,课程体系建立的二级指标设计为:培训类型分析、培训需求调研、能力标准研究、开发人员组成、评估五项。

2、课程体系调整的二级指标分解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不断完善,随着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自身的改革与发展,工商行政管理干部培训也必然随之调整。因此,为干部培训建立的课程体系也是不断变化的,随着工商行政管理监管内容、监管方式方法手段以及监管对象等监管体系和模式的变化,课程体系必然适时做出调整,调整的主要依据是工商行政管理的实践,辅助因素是来自培训环节的反馈意见。为此,把课程体系调整的二级指标设计为:监管体系研究、教学意见收集、方案调整三项指标。

3、课程体系组成的二级指标分解

课程体系组成指课程体系包括什么具体内容和怎样构成,即课程体系内容和课程体系结构,把二者设计为课程体系组成的二级指标。

4、课程体系说明的二级指标分解

对课程体系说明的考核,一是应当克服课程体系研发的随意性,避免课程体系研而无果的现象,或草率应付,简单列一张课程体系表敷衍了事的做法;二是应当考虑是否为培训中的具体使用提供了便利,对课程体系的内容是否作出了必要的解释,对课程体系的一些使用方法和建议是否作了明确的规定。说明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容说明,二是使用说明。本分课题研究把这两个方面作为课程体系说明分解后的两个二级指标。

(三)关于三级指标

课程体系建设的三级指标来自对二级指标的进一步分解。三级指标从内容上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总体来说是根据工作内容的不同层面或不同角度确定的,在确定三级指标时,更多考虑的是可测量性和是否为主要检测项目等技术因素。

转贴于

1、课程体系组成项下的三级指标

课程体系组成是课程体系建设的成果,它是课程体系考核的核心内容,在研究中主要考虑了三个问题:

(1)课程体系的组成是否与能力标准相适应(注:①能力标准包括内容、等级与能力组合;②能力标准应按照不同岗位、不同职级来建构);

(2)课程体系的组成是否突出了行业特色;

(3)有助于能力培养的互动式教学,在课程体系中是否占有足够的比例。

2、课程体系说明项下的三级指标

课程体系说明是课程体系得以使用的文献依据,因此,它应对课程体系中每一单一课程的教学要素都应说明要求,以便更好地发挥其在课程计划编制中的参考价值,这是其一;其二,任何课程体系的设计都是根据具体的情况设计的,也都有其局限性,为了正确的使用,必须就其使用范围做出说明,以增强课程体系的适应性和它的服务性功能,在进行课程体系设计时可留有自由调整的余地,并在使用说明中加以叙述,使课程体系更为完善。综合这两点,课程体系说明的三级指标共设计了六项,详见课程体系建设评估指标体系表。

三、指标解释和应用说明

(一)课程体系建设主要评估指标解释

1、“通用能力”:指由国家人事部门和组织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对公务员制定的一般能力标准。

2、“专业能力”:指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职能决定的依法监管和行政执法的能力,它包括依法行政的学习理解能力、依法监管的运用执行能力、执法办案的技术技巧等。

3、“岗位能力”:指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具体业务岗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它一般根据岗位职责和行政职务级别的要求来确定。

4、“开发人员”:指直接参加课程体系研究和建设的工作人员。

5、“一线任课教师”:指正在教学岗位上执教,所任课程与拟开发课程体系有关的教学人员。

6、“教务教研管理人员”:指正在从事教务管理和教学研究的工作人员。

7、“专业课程”:指工商行政管理专业业务课程。

8、“实践课程”:指以师生互动为特征,以培养学员实践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模式课程,它通常包括现场考察、讨论、辩论、案例分析与研讨、情景模拟、执法课堂等教学模式的课程。

(二)指标体系应用说明

本评估体系针对不同培训类别建立,相对比较宏观,一般不针对一期或一次培训班来使用,否则评估结论会有偏颇。如果某一类型的培训只做过一次,可直接应用本体系;若其培训周期较长,分别几个阶段完成,应对整个周期开设的全部课程进行评估。

(三)指标评价标准与权重的设定

1、评价标准

在评价标准中凡是涉及到以数字比例确定标准的,均采用了访谈法或座谈会法或实证法或三者结合的方法来确定。下面以课程体系组成指标为例,叙述数字标准的研究。

[关键词]过程控制教学改革创新教育

1.引言。过程控制是一门面向被控对象,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一方面,它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专门的自动控制理论;另一方面,还要求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所以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应当具有对控制系统进行分析、设计、仿真以及实验的综合能力。实践教学在高校的人才培养和学校改革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践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渠道;是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形成主动学习精神、锻炼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了解国情、熟悉社会、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的重要形式;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同时,实践教育也是推动学校改革发展、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举措。一些学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因为实践教育开展得好,其人才培养质量就有很好的保证。质量有了保证,发展的基础就更扎实了,后劲就更足了。

同时,围绕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新的实践教育方式。如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把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全部安排到合作的企业中,教学方式和手段更为灵活。还有与企业开展的联合培养毕业生的模式,毕业生的毕业设计直接安排在企业,不仅锻炼了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而且缩短了毕业生毕业后到企业工作的适应期。总体来说,在这些方面还有许多可以拓展的空间,也需要企业、社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在近几年来,由于各中高校扩招,学生人数急剧膨胀带来的教学实验需求加大,许多高校实验教学下滑的情况下,我们合理利用场地和软硬件资源,以最小的投资产生最大的教学效益。我校的过程控制类实验教学不仅没有下滑,而且增加了许多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并得到了来访的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好评。

4.实践教学改革思路。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教学改革采取以下内容:

4.1演示及验证性实验项目。这些实验内容为必做实验,通过这类基木的演示及验证性实验使学生能够对整个过程控制实验仪器装置有一定了解,掌握基本的过程控制理论,训练了一定的实验技能。

4.3实验教学与科研成果相融合,形成综合性实验项目。在水箱液位系统,引入动态矩阵和模型预测控制策略,进行液位控制和多容水箱多变量解耦控制。倒立摆是现代控制理论与应用的最典型装置,我们实现了单级摆、二级摆和平行摆的计算机控制,同时,倒立摆的平衡控制,有一定的难度,多级倒立摆的实时控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其中控制算法用到了最优二次型性能指标和闭环极点配置,以及神经网络模糊控制技术。在电烤箱温度控制系统的实验中,其设计思想体现了多年在工业过程控制领域中取得的成果,把模糊控制、预测控制等先进的过程控制算法引进到实验研究内容中,这对于促进专业实验的改革,将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转化为高水平的教学实验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开放式实践教学,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此,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一些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实行开放式教学是势在必行的。

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建设“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政府、生产、学校、科研院所和实践应用五个主体的系统合作。制定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形成手工技艺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地方政府汇集了大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信息;企业是生产的第一线;高校和科研机构聚集专业人才,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信息传播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实践应用则是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政、产、学、研、用的合作,实现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多向介入、优势互补、有效利用实验室,积极联合企业,成立联合开发设计机构,创立高校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用人单位联合培养人才的有效机制是实现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2.课程体系建设

3.教学模式改革

根据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实际操作能力、知识转化能力等。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形成强调学生的个性与主观能动性发挥的个性教学模式和以教师为主导、专业实践教师和技工为辅助的合作式教学模式。

4.实践教学团队建设

教师是实践教学的主导。建设一支教学理念先进、梯队结构合理、实践能力突出的教学团队是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保障。通过对现有教师梯队的结构分析以及对国内外同类院校教学团队建设考察,制定教学团队建设方案,完成教师梯队结构的合理调整。形成由专业带头人指导带动、青年骨干教师为主力、鼓励其他教师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的教学团队建设模式。

培养专业方向带头人到国内外同类院校学习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理念,积极探讨工艺美术专业发展方向,制定本专业具有前瞻性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指导骨干教师进行实践教学。通过选派骨干教师进行国内外访学、调研与交流,培养具有博士学位的高素质教师,培养实践教学能手来提升工艺美术专业教师团队整体的实践教学能力。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是实践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工艺美术专业特点和不同工艺需求选聘校外兼职教师,组建兼职教师专家库。通过聘请工艺美术大师或民间艺人,传授传统工艺美术技艺,使民间文化深人工艺美术专业教育,通过聘请专业技师教授专业技法,使学生掌握现代工艺美术制作技能;通过聘请校外有一定专业影响力的知名教授,引领学生了解专业动向,把握专业发展规律,合理规划学习方向;通过聘请企业一线工程师,使学生了解工艺美术产业发展信息、技术更新、行业状态等。总之,完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打开学生思路,使实验室教学层次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多样、氛围更加活跃。

实践教师队伍建设还应加强专业实践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实践教师应有明确的分工和相应的岗位职责。专业实践教师需要完成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能够辅助专职教师承担技能性教学并负责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通过培养现有专业实践教师和引进实践能力较强的专业实践教师完善实践教学团队建设。

5.校内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是工艺美术专业的重要教学与实训场所。在教学过程中,除部分理论课程和一年级基础课程之外,专业课程皆需要在实验室中完成,实验室教学课程达到课程总量的70%以上。实验室建设对于工艺美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展具有积极意义,加强实验室建设是工艺美术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工艺美术专业包括纤维、染织、金工、漆艺、玻璃、陶瓷、首饰7个专业方向,每个专业方向都包含着自身特殊的手工文化与技艺。实验室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工艺美术专业的基本技能与文化素养。

实验室建设内容包括:第一,优化实验室空间;第二,完善实验室设备的合理配置、更新与维护,第三,完善师资配置;第四,建设实验室文化;第五,建设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前二者包含了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后三点包含了实验室的软件建设,缺一不可。

6.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弥补了校内实验室教学条件的不足,是工艺美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①积极拓展企业实训基地。通过拓展企业实训基地,增加学生企业实习实训机会,了解行业信息,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随着企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深化,签订企业实训基地合作协议,制定学生企业实训的管理制度、教师服务企业的管理制度、校企合作专业共建制度等,构建企业实训的长效机制。

②博物馆教学是工艺美术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博物馆教学实训基地建设要结合教学内容,形成具有实际意义的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博物馆教学实训基地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专业历史背景与文化脉络并对所学课程内容有一个相对深刻的理解,有力地促进实践教学的进行。努力寻求学校与美术馆、博物馆以及画廊的合作,健全博物馆实训制度,保障博物馆教学的常态化。

④通过对艺术家工作室的考察与访谈,与艺术家工作室签订合作协议,并制定出艺术家工作室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和学生进人艺术家工作室实训的实施办法。建设艺术家工作室实训基地可以使学生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把握艺术创作的方向。艺术家工作室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的发展空间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⑤工艺美术专业建设需要加强与行业协会的联系与合作,建立与行业协会共同培养工艺美术专业人才的机制。工艺美术专业在现有基础上需要继续加强与玻璃专业委员会、漆艺专业委员会、纤维专业委员会的深度合作,发展与山东省陶瓷行业协会、金属工艺专业委员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首饰分会等多个行业协会的合作。

7.国内外交流

8.展览与比赛

9.结语

关键词:会计教学改革;课程建设;自主创新

会计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它以一种通用的商业语言不仅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了决策的有效信息,也为资本市场的参与者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同时为政府部门了解企业运行状况、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参考。而这些功能的实现离不开会计从业人员的辛勤工作,更离不开高校对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培养。然而,考察近年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市场对一般会计人才的需求趋于饱和,普遍反映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应变能力及创新精神差,传统教学模式下连年培养出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又加剧了这种就业压力。而高层次、高学历、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人才却相对奇缺。这反映出当前我国会计专业教学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进行合理地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会计从业人员职业技术水平,适应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实现培养专业基础牢、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

一、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基本上都包括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在这两部分课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二、建设科学合理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进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最重要的措施莫过于优化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从教学环节上予以落实。针对我国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改革完善:

2.完善会计专业教学内容。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的行业、领域不断出现,新的会计问题也随之不断产生,因此,原有的以工业企业会计为主的教学内容已经很难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对会计人员业务能力的要求。因此,应该增开如养老金会计、无形资产会计、国际会计准则专题等课程,使学生有机会了解该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日后更深入地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会计教学改革就是针对当前我国高校会计学教学中存在的培养模式“一刀切”,教学“时滞”问题突出、课程体系设置不尽合理,以及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等问题,寻求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改革现有教学方式和手段,及时更新专业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既满足了学生的主体需求,又符合社会需要的新型会计人才的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孟焰,李玲.市场定位下的会计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基于我国高校的实践调查证据[J].会计研究,2007,(3):55-63.

[2]马骏.谈新形势下会计教学的改革[J].西北职教,2010,(5):35.

[4]徐克英.会计学原理精品课程教学创新――以人为本教学原则的探索及成果[J].财会通讯,2006,(3):120-123.

[5]张旺峰.认知学习论在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6,(3):30-32.

[6]王忠孝.试析如何构建会计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下的课程体系[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453.

[7]雷少琴.论会计教学中的诚信教育[J].新课程研究,2010,(174):19-20

关键词: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体系;创新

Constructionandimprovementofcoursesystemonengineeringfluidmechanics

LanYamei,WangShiming,SongQiuhong,LiuShuang

ShanghaiOceanUniversity,Shanghai,201306,China

Abstract:Combinedwiththeworkingpracticeonconstructionprocessofengineeringfluidmechanics,whichisratedasShanghaielitecourse,constructionandimprovementofcoursesystemisdiscussedonengineeringfluidmechanicsonShanghaiOceanUniversity.Themaincontentsincludeteachingcontent,textbookpublishing,improvementofexperimentalcondition,trainingofinnovationability.

Keywords:engineeringfluidmechanics;coursesystem;innovation

1结合海洋大学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

2出版多部教材,完善流体力学课程教材体系完备

早在2006年,我们就开始了“流体力学研究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上海水产大学(2008年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一般课题项目的研究工作;为配合新出版的教材,我们还申请了校级一般课程建设项目“工程流体力学(CAI课件)建设”,制作了与教材配套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课件光盘,课件共有700余张PPT,图片色彩鲜明,其中插入的20多个原创动画形象生动逼真,做到了工程流体力学电子教案光盘版与教材同步发行。

3完善实验教学条件,形成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

为了满足海洋学科对流体力学实验的更高要求,我们陆续建成了大型室内动力深水压力桶,配备了数据测试采集系统,可进行圆柱、翼型、浮标、波能装置等模型的流场显示及水动性能测试。我校地处临港,旁临东海,学生参加各种海试试验方便。利用这些实验平台,相继开设了多种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主要包括湍流、流体数值模拟计算应用、波浪能发电装置开发等,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以科研促进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构建创新型培养体系

5结束语

工程流体力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抽象性和实践性。笔者主要介绍了我校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主要包括:多层次、多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先后出版了《工程流体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习题解析》和《力学基础实验指导―理论力学、材料学、流体力学》教材,流体力学课程教材充足;完善实验教学条件,形成完整的教学实验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构建创新型培养体系;以科研促进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构建创新型培养体系,不断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掌握该课程的核心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文娟,赵存友,候清泉.《工程流体力学》精品课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9(2):50-52.

[2]陈国晶,赵存友,徐文娟.“工程流体力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5):105-106.

[3]黄蔚雯,赵世明.打造职业特色鲜明的国家级精品课程[J].现代教育技术,2009,18(12):125-127.

[4]邓辉,张志宏,顾建农.面向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流体力学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科学,2013,16(5):72-74,78.

[5]王世明,宋秋红,兰雅梅.《工程流体力学》教学方法改革与研究[J].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2012(4):32-34.

THE END
1.高校课程建设的意义是什么?创龙教仪带您了解随着在线教育等新型教育形式的出现,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也成为了高校课程建设的重要任务。加强顶层设计,明确课程建设目标和方向,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建设规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为课程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1169914465823805&wfr=spider&for=pc
2.课程建设方案(精选10篇)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进行,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你知道什么样的方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程建设方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课程建设方案 1 一、背景 新的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和教师专业的发展,以及https://www.oh100.com/a/202209/5277230.html
3.学校课程建设规划方案(精选10篇)1.整体优化原则:要立足于专业建设,从课程体系的整体角度出发,优化结构,精选内容,突出个性,注重实践,形成特色。 2.协调发展原则:要把素质教育置于课程建设的核心地位,有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科学知识、专业能力与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 3.以人为本原则:要强化学生在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改进教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ghfa/20220422084611_5016264.html
4.虞永平:幼儿园课程建设是系统和长期的工作幼儿园课程建设是系统和长期的工作,对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决定性作用。现在各地都在积极推动幼儿园的课程改革,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发生了可喜的转变,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我们特邀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来帮助我们分析和解读: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本质是什么?为何要坚持把儿童作为课程的出发点?课程与生活、大自然https://www.age06.com/Age06Web3/Home/MobileImgFontDetail?Id=4d081e78-451e-4e9c-936c-015455c485b4
5.加强新时代教材体系建设(笔谈)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推进新型教材体系形成,应明确教材建设的新方向,协同推进教材的立体化、制度化建设。 (一)明确教材体系建设的根本方向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教材体系建设必须把坚持国家价值放在首位。当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是要解决好人才培养的方向性问题。马克思主义是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根本思https://www.eyearbook.cn/subject-trends/info?documentId=590623
6.金融学科建设情况与发展构思针对开放教育金融学专业的教材建设中的现存问题和课程体系改革与金融人才培养新目标的要求,要加大教材建设力度和提高整体水平:一是调动全国金融学科(包括国家开放大学和普通高校)的优势,重新统编金融本专科专业教材,既能保证教材及时更新,又能反映金融学科最新研究成果;二是根据我国幅员辽阔、区域经济差别大的特点下放部分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jinrong/422103.html
7.课程体系与实施方案(精选14篇)4、加大贯彻教学管理制度的力度,重视学校教育教学评价制度的建设。 课程体系与实施方案 篇4 我校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课程计划,结合莱西市教体局下发的课程计划,根据本校实际,按以下方案实施: 一、课程设置 学校认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制订了课程管理的相关制度。每学期初由学校教导处、政教https://m.ruiwen.com/fangan/5373140.html
8.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面向未来·初中教育校园行(第32.完善育人目标体系,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五大素养为学校的育人实践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行动指南,成为了学校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根本遵循。 三、实践脊梁教育,探索学校高质量发展之路 1.建设“五彩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彩课程”包括三个层级:共同基础类、拓展应用类和创新发展类;五大领域:品德与修为领域、人https://www.bj20zx.com/topnews/6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