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建设以全球新科技革命、新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背景,要求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模式,强调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在此背景下,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依托学校学科资源,立足山地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提出了“产教融合、跨界创新”的建设思路,探索艺术与科学、设计与“双创”相结合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优化课程体系,重塑培养目标
(一)设置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
(二)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培养目标
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已开办20多年,入选2021年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名单。依托贵州师范大学优质的学科资源和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结合社会需求,紧扣“新文科”指导理念,环境设计专业重塑了人才培养目标:以山地人居环境的现代创新设计为培养特色,以艺术为支撑,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以理论结合实践为培养方法,通过系统的课程体系,培养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文化底蕴、美学意识、创新精神的新型设计师和设计管理者,使学生掌握环境设计理论、设计方法、施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能成为在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教育机构等从事设计与施工、教学与科研、管理与运营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探索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
(一)探索多元教学模式
(二)改进提升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文科”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作业评价、项目评价、竞赛评价等,动态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水平。例如在“设计计划学”课程中,采用“五结合”教学模式,即课前、课中与课后相结合,思政与内容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将思政内容有机融入到教学中,“设计计划学”课程2024年被评为贵州省一流课程。
打造实践基地,推进产教融合
“新文科”建设为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通过重塑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及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等措施,显著提升了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不断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努力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张正骐)
“新文科”建设以全球新科技革命、新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背景,要求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模式,强调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在“新文科”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更加科学、系统。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已开办20多年,入选2021年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名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不断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努力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