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小学数字校园应用展示平台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信息化建设经验总结

一、项目背景概述

(一)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

目前我校的信息技术基础环境条件较好,学校48个教学班和6个标准化实验室均配备了一套网络多媒体(触控一体机或交互白板)。2个信息技术教室,中心机房1间,接入200兆外网,校园内各教学区域有线网全覆盖,办公区域无线网覆盖。录播教室1间,可实现校园内课堂直播、录播。校园电视台1间,可实现微课录制。各办公室每位教师均配备电脑,基本能满足教师的日常教学需求。

(二)教师信息化教学现状

我校共148名教师,30岁以下25人,30岁-45岁教师42人,45岁以上81人,平均年龄较大。教师基本上能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自己的教学,但用得精的不多。以前,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1.0培训全部教师是合格的。学校年轻教师均已掌握一项或多项信息化教学手段;全体教师均能正常使用现有教学设备。但也存在一些劣势,在信息技术能力应用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学校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具体的应用,缺乏系统的、正规的培训。

(2)教师在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不强,应用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成效不明显。

(3)教师对教室现有信息化设备的功能挖掘不全,授课中使用率不高,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不充分,很多情况下仅仅成为课件播放器。

(4)学校教室多媒体设备部分老化,使用效果不好。

二、项目基本情况

(一)微能力选择

根据我校的实际软硬件环境,本次项目我们进行了以下的微能力点选择,供所有教师选择学习。

选取说明

1-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学生认知的发展,根据教学需要自行设计学情问卷,组织学生作答,有效分析学生已有基础、学习需求和学习困难。

研究内容:问卷星等问卷平台的使用

1-2技术支持资源获取、教学设计、课件制作

基于目前的部分优质教学资源受权限限制无法顺利下载,需要学习更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帮助我们顺利完成资源获取。我校部分教师受年龄和技术的限制,PPT的制作水平较为低下,需进一步学习课件制作方法,根据教学内容修改课件。

研究内容:各类资源下载技巧,课件、电子教案的设计与制作。目标要求:教师能下载指定资源,能更具要求设计课件内容。

1-3数字教育资源管理

根据我校实际环境对自己设计、制作、下载的各类数字教学资源能在本地和网络平台上分门别类保存管理,做到分类清晰,随时调用。

研究内容:百度网盘、校园网云盘,校园网教学视频应用云平台的使用方法

1-5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我校教师在知识讲授过程中虽已能运用PPT辅助教学,但往往无法使PPT的运用达到理想效果。

研究内容:101教育PPT、PPT美化等软件、网站的使用方法

1-7利用信息化资源支持教学

如何更方便、快捷、专业的利用微课、学习类APP等各类教学资源实施教学是我校需要研修的努力方向。

研究内容:微课录制工具、问卷星等评测平台、各级教学资源库的使用

1-10测试平台应用与数据采集

更大限度的利用网络测试平台编制学业测评试题,进行学业测试,高效搜集整理测评数据。

研究内容:问卷星等测试平台

2-1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

部分信息技能比较高的老师。如何运用技术手段开展学习前测,对测试结果进行梳理分析,有效梳理学生知识基础和结构,指导混合式教学设计。

研究内容:钉钉、问卷星等测试平台

2-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

为部分信息技能比较高的老师可以合理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展主题探究型学习活动开展学习。

研究内容:钉钉、问卷星等评测平台使用

(三)研修主题

(四)学校考核

三、项目完成情况

(一)组织保障建设

1.队伍建设。我们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在提升学校办学特色,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效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促进作用。为了进一步深化信息化工作,学校及时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副组长,信息中心主任,网络管理员及教研组长,学科骨干为成员的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充分认识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重要意义并组织开展本次培训工作。制定了奖惩制度和建立了学习激励机制。成立了培训专家团队、骨干团队、信息技术资源开发组。形成由校长主管、副校长分管,学校专家团队技术支持,教研组骨干团队具体贯彻实施的管理网络和运行机制,确保了我校运用信息技术应用管理在组织上、技术上、资金上得保证和支持。职责明确,强化过程,制度约束。指定专人负责,做好校情分析,了解学校硬件设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情况,结合学校实际分层开展培训。

(1)领导小组组长:邵河根

副组长:范彦杰

组员:程秀珍、章磊、沈振华、教研组长、学科骨干

(2)学校专家团队

章磊、刘仙忠、游政军、侯军增、赵玉堂、梁保生

(3)教研组骨干团队

窦艳丽、张艳芬、李新锋、陈慧、张爽、苗路成、王庆梅、贾灵芝、赵剑秋、千文强、牟晓辉、程鸿刚

(4)信息技术资源开发组

邵河根、范彦杰、程秀珍、章磊、沈振华、刘仙忠、游政军、侯军增、赵玉堂、梁保生、窦艳丽、张艳芬、李新锋、陈慧、张爽、苗路成、王庆梅、贾灵芝、赵剑秋、千文强、牟晓辉、程鸿刚

(二)学习管理建设

(三)软硬件建设

学校在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中提出的工作目标是:以校园网建设为基础,积极搭建教学平台、管理平台、信息交流平台,建立全校教育资源与信息的共建、共享、共研的长效机制,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使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灵活有效地应用,促进我校的教育现代化。加大多媒体设备应用力度,优化学校教学环境,提高学校网络速率,提高学校硬件(一体机、电脑、多媒体等等)性能,保障了学校信息化教学高效开展。

1.硬件平台建设。升级现有的硬件平台,预计暑假期间完成30个班的智慧黑板建设。完善已有的校园网建设,对全体教师进行班级多媒体设备的应用的指导,利用使用熟练、优秀的教师进行对口帮扶,提高多媒体设备的利用率,提高学校网络带宽,完善已有的班级信息化教学设施。

2.软件平台建设。现已完成校园网云盘的初步搭建,完成教学视频应用云平台的初步搭建,完成了电子图书馆的搭建。基本完善校本教学资源库,建网、建库、建队伍齐头并进,发动全校教师全员参与,对平台内容进行填充。学校教育教学资源,课堂教学实录、家长学校纪实等稳步提升,为教师提供教育教学中可借鉴与应用素材,教师个人教育教学资源初步实现资源共享。

(四)教育教学建设

学校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起点教师的能力提升需求,推行“菜单式、自主性、开放式”的教师培训选学机制,全体教师、分学科组教师、年级组教师,大组、小组培训有机进行。教育教学方面以学生为中心,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常态化并不断完善的课堂。其中技术只是工具,教学应用才是核心。用技术促进师生的教学行为,构建和谐平等的课堂,培养师生互动和主动参与意识,提出好问题,融合好技术,应用好策略。

1.教师培训。教师通过线上学习,基本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并通过线下研课、磨课等活动切实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在期末学校量化考核中实行加分,对于表现极为突出,创新能力强,课堂信息化教师手段新颖而富有实效的教师进行表彰。

2.日常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校园网络作用,利用视频进行爱国主义专题片教育、卫生安全教育及学校各大型活动、家长会等直播活动。例如在中招前组织的中考报名讲座直播就收到较好效果。

3.资源获取与判断。我校现能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整合的教师达到100%;教师基本掌握了对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主题学习资源包、电子书、专题网站的应用,如利用百度、360搜索等搜索引擎获得多媒体材料,利用全景网、素材中国、包图网等专业图片网站获取图片资源,在公开课、网易云课堂、TED等视频资源平台获取视频课程资源,利用期刊网、百度文库、豆瓣读书获取文献、书籍类资源等。

4.常规课件的设计与制作。常规课件的设计制作与应用方面,教师能多渠道,全方位获取教学资源,有效整合资源、同时创造性运用资源,设计出符合自己教学风格的PPT应用于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一是提高了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能力。避免不顾学生特点和教学需要呈现过多的冗余信息,如声音、动画等干扰学生注意;要注重知识要点的整合提炼,注意避免教材文字堆砌和搬家;通过表格、标志符号、图示或超链接等方式清晰地呈现内容结构;考虑合理进行内容布局和色彩搭配等,任课教师基本掌握利用wps、powerpoint、教育101等工具制作适合的演示文稿。二是课堂教学中使用好演示文稿。任课教师能在使用过程中,注意避免照着“演示文稿”宣科而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6.初步探索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是当前教学实际的需要,也是整合学科资源的一个有效的探索,真正实现提升学生素养的最终目标。结合我校研修项目,项目组成员对指导教师课堂中应用希沃白板、101教育PPT等进行教学,尝试教师和学生真正实现信息化教学互动,创新课堂教学,实现多学科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进行了培训。学校通过竞赛课和日常听课测评教师应课堂应用信息技术能力。

(五)资金及其他保障建设

(六)激励措施

1.利用考评促进实效。

2.加大活动开展。

3.将考评结果纳入教师考核。

四、项目存在问题

2.“省培”期间,平常少参加学习,待每个模块快结束时,常用突击的方式完成任务。

3.信息技术教育与各学科课程的有机结合成效不高。

4.教师工作量繁重,积极性不高。在教育信息化的前提之下,如何促进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建构新型教学模式,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

5.网络上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严重紊乱,是制约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

6.校园网络,软硬件平台搭建、更新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

五、项目下一步目标

随着第一年信息能力提升工程研修的完成,我校将根据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深入和完善信息化校本研修工作,聚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帮助教师树立信息时代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切实解决因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以及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努力使我校形成一支适合于信息时代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对未来两年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我校制定了下一步的推进计划:

1.制度更新。通过细修备课、上课以及听评课制度,使之符合信息化教学要求。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常态化。学校鼓励教师转变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提供必要的制度支持,为信息技术应用创造条件。

2.继续完善学校信息化教育环境。继续建立、完善学校资源库,校园网云盘,教学视频应用云平台,教学管理平台的搭建、更新。所有班级完成智慧黑板教室的建设,机房、创客工作室等更新改建。使我校多媒体教学环境更加完善,开始迈向混合学习环境。逐步加大尝试各学科信息化创新教学模式,依托课题立项,深入实践探究。

3.全面规划学校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学籍管理、教师人事档案管理、财务资产、图书管理的信息化。推进智慧课堂、智慧校园建设,提高教学效率和管理效能。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学校日常管理、日常教学中。完善“智慧校园”建设,使管理信息化;初步建立学生成长性评价等各项信息数据的资源库,利用平台建立学生成长性评价等多项资源库。

4.逐步充实和完善学校教学资源库。要分学科、分学段建立充实学校教学资源,以多种形式存储,对全校师生开放,提高利用效率,做到各学科信息相通、资源共享,发挥好网络优势,促进教育信息化应用深入开展。

5.做好课题研究。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小课题研究行动。组织教师从教学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进行课程标准与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的研读、课例研究、命题研究、校本作业优化设计、课题研究等研修课题活动,打造“技术创新课堂”的积极的研修氛围。

6.聚集课堂,探索跨学科教学、智能化教育等教育教学新模式。学校探索各项信息设备和应用软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结合本校实际,将线上学习、专家指导、骨干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应用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展开研究,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途径。全面梳理形成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创新融合应用有形成果。基于数字化的教育资源开发利用,优化、提高课堂教学。一方面要利用好网络提供的优质资源,另一方面要立足本校的资源建设,着重梳理优化,形成共享机制,提高资源的应用效益。做好数字化资源的校本建设,积聚校本教育资源,探索跨学科教学、智能化教育等教育教学新模式。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研修学习给我们又一次带来了与现代技术接触的机会。培训是短暂的,效益是明显的,收获是充实的。通过本次研修工程的学习,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策划,我校参训教师受益匪浅,真正领会到了新的教育技术理念,我校教师一定会借此次学习的东风,将本次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我们仍会继续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优化课堂教学,积极开展学科教学活动,探讨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兴人才。

THE END
1.如何挑选最适合您的卖课工具?二、现有挑战及需求分析 当前卖课市场的挑战主要来自于平台兼容性、功能多样性以及安全性等方面。教育机构和授课者需寻找具备全面管理与互动交流能力的工具,以确保高质量的教学体验。此外,如何利用营销策略吸引潜在客户,提升销售额也是关键问题所在。与此同时,对于小型培训机构或个体教师而言,经济成本效益成为一大考量要素—https://blog.csdn.net/tuzhi_haosen/article/details/144306971
2.重塑教育未来,网上上课软件引领科技革新2、跨平台协作,团队学习更高效 软件支持多人在线协作,学员可组建学习小组,共同探讨课程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3、数据分析,助力学习成长 软件可实时收集学员的学习数据,为讲师提供教学反馈,助力讲师优化教学内容,学员可查看自己的学习报告,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调整学习策略。 https://wap.haiugo.com/post/10802.html
3.首发在线教育平台:教学效果VS技术实现,谁领风骚?百客网例如,平台应该具备稳定的服务器,确保用户在学习过程中不会遇到卡顿、掉线等问题;界面设计应该简洁明了,使用户能够轻松找到所需的学习资源;同时,平台还应该提供多种学习工具和功能,如在线测试、学习统计等,帮助用户更好地掌握学习进度和效果。 当然,教学效果与技术实现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一个好https://www.yubaike.com.cn/html/yidong/pc/2024-12-07/367868.html
4.在线授课软件深度分析与综合评估,哪家软件表现最佳?网易云课堂是网易旗下的在线教育平台,涵盖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其特色在于强大的课程管理与互动功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体验。 3、知乎课堂 知乎课堂是知乎旗下的在线教育产品,凭借其丰富的知识内容和社群互动优势,吸引了大量用户,知乎课堂注重课程质量与内容深度,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在线课程。 http://m.bj-keneng.com/post/1813.html
5.博学测评网智能化学习辅助系统提升教育效率的新工具在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教育行业也在不断地向着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博学测评网作为一款集成了多种智能技术的学习辅助平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学习路径,更为教师提供了一系列高效管理工具,有效提升了整个教育体系的运营效率。 首先,博学测评网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为每位学生打造出最适合其能力和需求的学https://www.ioyvblk62.cn/xing-ye-dong-tai/447455.html
6.开源在线教育,重塑教育生态的驱动力之源技术服务开源在线教育,顾名思义,是指将教育资源、教育过程、教育方法等以开放的方式共享给所有人,任何人都可以自由访问、使用、修改和分享这些教育资源,这种教育模式以开放教育资源为基石,借助在线平台,实现教育的普及化、个性化和民主化。 在开源在线教育中,教育资源不仅包括课程资料、教学视频,还包括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学习http://www.jinhansenrn.com/post/14075.html
7.在线教学培训系统深度探讨与对比分析,选择最佳系统提供商热门在线教学培训系统对比分析 1、腾讯课堂 腾讯课堂是腾讯推出的综合性在线终身学习平台,其优势在于依托腾讯强大的技术背景,拥有稳定的服务器和流畅的直播功能,腾讯课堂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腾讯课堂对于教育机构和个人讲师的入驻审核较为严格,适合大型教育机构使用。 http://www.jonsonxlbb.cn/post/1330.html
8.线上教学平台软件对比发展趋势方面,线上教学平台正向着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社交化的方向发展,以适应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和偏好。 二、云朵课堂线上教学平台软件的分析 云朵课堂作为一款颇受欢迎的线上教学平台软件,其在功能、性能、易用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均表现出色。 功能全面:云朵课堂涵盖了直播授课、录播回放、在线考试、作业管理、课程资https://www.yunduoketang.com/article/yx15.html
9.中小学实验室教学资源管理平台2.0LIMS新闻中小学实验室教学资源管理平台2.0 中小学实验室教学资源管理平台是一个综合性的信息化管理工具,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盛元广通中小学实验室教学资源管理平台通过集成数据管理、教学管理、设备维护、统计分析等功能模块,实现对对实验室教学管理,预约模块管理、智能排课、在线选课、危化品管理、智能考勤、设备https://www.sygt168.cn/news/1584.html
10.贺兰县德胜实验小学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整(1)借助云平台,深化课程社区应用,开展线上线下混合研讨,夯实集体备课、观课评课等教研活动,促进校本研修方式的变革。 (2)紧扣信息化2.0提升工程,在课堂教学及校本研修中落实微能力点的学习应用,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3)通过课题带动,以集中的能力点为单位跨学科研讨,强化校本应用的实践,全面促进教https://yun.nxeduyun.com/index.php?r=space/school/theme/content/view&sid=6edbdae46afd4c51afae070e0afe3e37&id=2218983
11.网络技术应用课程收获和小结如今的网络发展迅速, 给高中的一线教师们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教师们可以自己开设专门性的学习交流平台, 打破传统的课程资源开发模式。在网络中, 一线教师、教研员、专家学者、学生们都可以共同看到教师们记录的教学内容、教案分析等等, 学生们可以向教师们的提出意见, 专家学者、教研员也可以第一时间进行相互交流或给予https://www.360wenmi.com/f/file6ubooyzr.html
12.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数字化”主题获奖成果分析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智能分析、在线诊断”的职业素养监测预警新机制,设立职业素养质量控制点,通过职业素养云服务平台实施全过程监测、大数据分析,实现问题预警和质量评价,有效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诊断和改进。 3.基于数据模型,促进资源自生长 针对传统教学中教学资源相对固化、使用僵化等问题,部分地区基于教学大数据https://www.lnxdfwxy.edu.cn/info/1046/9319.htm
13.2.0教师培训心得体会(通用22篇)一、自我分析 1、依赖于网络资源去备课,自己很少有创新。个别时间还照搬照用。 2、对信息化教学的理念学习不经常、不深入。 3、有畏难情绪。 二、研修主题 认真学习领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想,结合此次信息化提升工程2.0的培训,切实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努力做到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的科学整合,形成自己的教学https://mip.wenshubang.com/xindetihui/2913487.html
14.教研组2.0信息技术研修计划(精选15篇)教研组2.0信息技术研修计划 2 一、研修目标 1.通过培训,能够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合理利用软件、数字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 2.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 https://www.oh100.com/a/202207/4958584.html
15.12月2009AutumnE面向服务的架构(SOA )对教学平台设计的影响 面向服务的架构是在先前组件化技术基础之上,为适应跨越 Internet 范围的系统之间的耦合特性需求 (松散耦合),为满足各领域灵活变化的业务对信息系统支撑能力的需求,以及 IT 业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集成整合需求而出现的软件系统架构原理 从远程教学平台的设计 开发和运用来看https://iautumn.wordpress.com/2009/12/
16.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精选25篇)3、分别在林飞、黎招准、张子石教授的专题讲座中,领悟了信息技术能力提升2.0的五个维度和28个微能力点,并在专家们典型课例的分析中,初步掌握了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体现微能力点;并从中理解了“双师课堂”教学的理念与实践路径,了解了什么是“双师课堂”,体会到了“双师课堂”可以推动区域、城乡、校https://www.cnfla.com/xindetihui/2650506.html
17.信息技术2.0(30个能力点)及微能力点考核规范信息技术2.0(30个能力点)及微能力点考核规范 第二部分能力体系 编号维度微能力所属环境 A1学情分析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多媒体教学环境 A2教学设计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多媒体教学环境 A3教学设计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多媒体教学环境 A4教学设计数字教育资源管理多媒体教学环境http://twxx.jnjy.net.cn/NewShow-5109.aspx
18.ETH2.0教学:币安上质押ETH操作步骤与收益计算交易平台区块链以太坊跨时代革新,改变区块链生态,新手如何在币安质押ETH,独得5-20%年华收益呢?下面将为您详解ETH2.0教学:币安上质押ETH操作步骤与收益计算,一起来看看吧 ETH2.0 是以太坊的变革,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币安Binance 也抢上这股变革提出质押活动。但很多人不知道ETH 2.0 是什么?为什么加密货币可以升级?相比ETH 1.0 https://www.jb51.net/blockchain/928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