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研修总结通用12篇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心理健康研修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本年度我努力工作,为了使自己在研修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现就以下几方面做如下总结:

一、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二、不断加强学习

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和成长,让学习成为提高自己的渠道,让学习成为我一生的精神财富,做一名学习型教师。

1、自主学习: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

2、网络研修:积极参加网络培训活动,聆听专家的讲座,领略专家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方法,耳目一新,百听不厌,从根本上转变了教育观念。在工作中,使我能够再遇到与讲座中类似的、或其它棘手的问题时,学会理性的思考和冷静地处理方式。

3、教学设计:精心设计教案,听取领导和同事的意见。

计划

一、研修要求

1.提高自身素质。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敬业爱岗,任劳任怨,淡泊名利、不求索取,把提高自身修养作为第一研修内容,从小事做起不断进取,超越自我。

2.加强理论学习。积极参加视频会,认真学习专家的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参加集体学习及自学等方式提高自身素质。

二、研修内容

(一)、配合活动中心,完成本职工作任务。

(二)、多读书。读书,使人充实丰盈;读书,使人静心明智。

广泛阅读各类书目,不断充实、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写下读书笔记,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真正做到静心静神,沉溺于书中,读出意味、读出情趣。做到“读”有所悟,“悟”有所用,“用”有所得。

(三)、本学期精心设计一节公开课,作好教学反思。

校本研修是实行新课程改革以及课堂教学改革以来一直所倡导的一个十分利于教师成长的方式,它的制定和实施理念更加符合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对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起到了切实有效的作用。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有关要求和学校的工作实际,自身的发展要求,特制定此次校本研修个人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通过校本研修,促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实现自身教师的专业化,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研修目标

1、以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不断学习课程标准,提高个人专业素养。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2、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原则,把新课改的精神落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建立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3、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积极开展新教材的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逐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研究水平。

三、研修内容

1、认真研读教育教学专著,写好个人读后感。

3、课前精心备课,认真上好课,课后及时进行小结、反思。

4、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材教法,认真写好教学设计。

5、认真开展听课、评课活动。

6、认真参加“教研组学习研讨”活动,将在培训学习中所得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寻找出一条适合本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7、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地总结经验,找准不足之处,写好教学反思和案例,促进自己的不断进步。

8、学习新课程理念、新课标、及新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策略,课堂教学技巧等,努力提高自己的执教能力。

四、具体措施

1、坚持政治业务学习不放松,勤学多记。

2、坚持备好课、上好课。

3、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研究,努力做“学习型”教师。

4、积极参加网络教研,高标准严要求完善自我。

5、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学习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6、在工作中对自己严格要求,决不松懈。

通过此次校本研修,对自己的专业水平有一个重新认识,我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充盈自己的底气,增强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结合本校的教学实际,把个人的校本研修工作做好。

【范文二:小学教师校本培训个人计划】

校本培训,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校本培训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校本培训对于教师意义深远。校本教研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验证某个教学理论,而在于“改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的价值。

为了深入落实学校的校本培训目标,提高个人的专业素质,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角色转换,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加强师德师风的学习

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关于师德师风方面的文件,学习有关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等知识,切实提高自身师德师风。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团结协作,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不断与同事交流讨论,切实从思想上对师德师风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对校本培训的意义和目的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1、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标,掌握自己所学和所教学科特点,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2、继续探索生活化,情境化的创设方法,掌握生活化,实际化的课堂教学风格。

3、具备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

4、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下,能独立制作电子教案和一系列教学课件。

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的心理压力很多,教师必须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在校本培训中,我将积极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与同事沟通交流,学会缓解压力,调适心理。

总之,在校本培训中,我将会努力学习参与,使自己能力尽快适应学校工作,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范文三:小学教师校本培训个人计划】

二十一世纪是学习的世纪,是学习化的社会,研究型、学习型的教师是当今社会对我们的新要求,为了顺应我校的培训目的,适应当今社会对教师业务、素质的要求,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教学意识和科研水平的教育工作者,具有较高的教育创新能力的班主任,特制定本年度计划如下:

今天,教育面临很多问题,正处在转型期,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大环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我们要抓住时机,力争提高与发展自己。努力提高理论水平,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深入教育教学实践,扎实有效地作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学生。

一、总体目标及指导思想

1、确立学科为本教学研究的基本理念,积极参加校本培训与教学研究。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在教育实践中运用所学的新课程理论,并及时发现、解决课改中的问题,以教研促教改。

4、通过培训,更新师德观念,调整师德行为,熟悉教材知识体系,更新学科知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教学设计水平。

二、具体做法和设想

2、多读书,善思考,勤积累。开放的视觉,看到了自己理论知识的匮乏,观念的陈旧。工作几年来,满足于辛苦教书,少有的积累已几近掏空,给自己充电迫在眉睫。多读书,多学习,善于思考,勤于积累是必经之路。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校已下大力量,加大资金投入,为老师们购买了大量的理论书籍,征订了教学杂志,同时鼓励教师自己选书,学校报销。自己争取每周读一本教育方面的论著,做好读书笔记。并配合学校开展的读书论坛活动,谈体会,谈心得,谈收获,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以期得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4、向同行学习。同伴协作、加强交流,促进教师之间的对话,鼓励教师互助学习、探讨、彼此支持、资源共享。

5、网络也是一个教育教学的大平台,利用自己的百度、新浪教育等博客,上网浏览教育教学的新动态,搜集最近消息,结识广多的优秀教师,吸取他们的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拓展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更好的为自己的教学提供帮助和指导。

【范文四:小学教师校本培训个人计划】

一、个人培训目标与要求:

1、在教学中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和尝试,努力探索研究适合学生特点、能促进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并提高学生的设计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保证教学质量。

2、积极开展学业水平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业务素质和教学研究水平。把新的技术应用于信息技术课中,开阔学生眼界。

3、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为重点,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改革和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

二、个人培训的具体措施:

1、注重日常教学常规的扎实与提升。认真完成教学任务,做好每一次听课后记录。学会思考教育问题,积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自身教学的行为,从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每节公开课后,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有价值的东西赶快记下来,享受成功,弥补不足。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找到不同阶段学生的优点和兴趣点,挖掘更多的学生作为带头人。

2、坚持写好教育教学随笔。平时多阅读优秀的教育名著,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以他们的例子来激励自己,多观察、多总结,从学生实际来总结提高,积极撰写教育论文,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知识型教师。

3、树立现代学生观,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并努力去探索发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现将本次研修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需要教师经常检查自己、反思自己。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

??二、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三、通过学习,我澄清了以前的一些心理学知识方面的错误观念性

??通过培训,我澄清了以前的一些心理学方面的错误见解,弄清了一些原来迷惑的问题,理清了心理学教育方面的思路,为以后的心理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理论支持。我感谢这些知名的教授和学者,他们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际经验,他们以自己智慧为我们点燃了一盏明灯;为我们提供了一次心灵洗礼。

??通过培训,我认识到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没有严格的界限,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有可能出现某些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心理障碍,只是严重程度和影响学习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己。教师也不例外。尤其是现代高速发展的充满竞争的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更可能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四、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意义

??总之,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

关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2022??在参加教师个人成长工作坊活动以前,我学习了《心理健康辅导基础理论》、《心理健康辅导个体辅导》、《心理健康辅导团体训练》。在理论学习中,我认为在一些体验中不可能产生的一些情绪在活动中有了亲身的体验,让我切身体会到:团体训练最重要的是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入手,以组织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让学生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获得充分的心理体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在团体训练活动中,辅导员利用自己精心设计的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让学生自己在活动中感觉,然后,在学生积极参与和辅导员根据心理学原理有目的的诱导下,学生自学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使学生得到感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培训活动,让我意识到:诱导式是真正的高水平的团体训练模式,是我们要大力提倡和推广的。因此,学习、掌握并应用诱导式模式是我作辅导员的努力方向。

关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2022??青年教师培训心得体会我很感谢校领导能够为我们青年教师提供这次培训的机会。虽然我已有四年的教学经历,但我在教学常规和教学方法技巧等问题上,还是有很多欠缺之处,所以我迫切需要学习和提高。庆幸的是,领导们对我们新来的老师非常关心,从实际出发,从细微处出发,针对具体问题,精心安排了这次培训,其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新教师能更快地适应新环境,能逐步地提高自己。我也抓住了这一良好的学习机会,新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这次培训像一阵及时雨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新调入上岗教师培训心得和动力,而且也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其一是鼓励我要赶快适应新的教学环境、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环境等;其二是鼓励我要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角色,改变以往的那种生活态度;其三是鼓励我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老师,做一名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新问题新环境的老师;其四是鼓励我要坚持创新,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争做教学的佼佼者,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面对新的开始,我想我会努力找到理想与现实的切合点,让自己充满师爱,不断自我充实、自我完善,使自己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在谈固小学这片沃土上不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一、通过培训,我认识到:

??二、通过培训,我体会到:

??没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就不能培养出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要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就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掌握如何使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造就身心健康的学生;反过来说,教师人格不健全、心理不健康,将对学生的人格成长、个性形成和心理健康状况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当我们心理健康时,做事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愉悦的情感,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作为一个社会个体,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自身的工作压力,学会自我调节,努力克服不良情绪的困扰,让自己在不断提高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做一个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健康心理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三、通过培训,我学会了:

??1、自我调节心理,保持乐观的心态。人不可能永远处在好情绪之中,生活中既然有挫折、有烦恼,就会有消极的情绪。一个心理成熟的人,不是没有消极情绪的人,而是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作为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更要学会自我调节心理,保持乐观的心态,才能以积极的一面去影响你的学生。

??2、准确客观的自我定位,情绪不佳,很大程度上是对自己的定位不够合理,定位越高,越难以实现,给自己带来的失望也越大,从而导致心绪不佳。

??3、工作之余多参加体育锻炼,体育锻炼能使人忘却烦恼,愉悦身心。教师必须劳逸结合,适量参加体育锻炼以缓解工作的压力,释放工作中的不快心情,同时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4、用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圈

??5、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纲要》精神,以打造高效课堂为重点,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向科学管理要质量,向高效课堂要成绩,向教育科研要效益,向教师素质要水平。大力加强教师研修,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二.重点工作

(一)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教学质量监测。实行教学质量目标责任制和教学责任事故追究制。落实校干包级、班主任包班、教师包学科、包学生、包质量,教研员包学科、包学段、包质量。建立教学质量抽测、监测制度,完善教学质量阶段性推进机制,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单元清、月月清”。完善“定期监测,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及时矫正”的“查摆改”教学诊断机制,及时召开阶段性质量分析总结会,扎实搞好区、校、班、组各层面的“查摆改”工作,确保新课程教学质量目标的全面落实。

4.深化教学评价改革。坚持“从起点看提高,从入口看出口,从基础看发展”的原则,科学评价教学工作,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在原有基础上的共同发展。从德能勤绩诸方面全面考评教师,突出对教师教学实绩的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举办教学质量管理论坛。召开教学质量管理经验交流会,召开全区中小学各学科教学质量管理研讨会。

6.优化高中教学区域管理,加强高中教学视导和高考备考工作。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备考的研究与指导。小学要完善校内学业水平评价和监控机制。

(二)扎实落实教学常规,规范教学管理

7.落实教学“六认真”,做到理念“新”,备课“深”,上课“实”,作业“精”,批改“细”,辅导“准”,检测“严”,分析“透”,教研“活”,负担“轻”,质量“高”。

8.规范各层面的教学档案管理,使教学管理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

(三)深化课堂教学创新,向高效课堂要质量

9.以课堂教学改革年为主题,树立“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做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学评教,推进生本教育实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为主体,落实“三讲三不讲”,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克服以讲代练、以讲代学、以教师“会”代学生“会”、只管进度不管效果等低效教学行为。

10.树立学科、学校、全区各层面的课堂教学先进典型,开展各学科公开课活动和课堂观摩研讨活动。

11.优化课堂评价,按照“有备而听、先测后评、以学评教”的原则评课,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2.加强作业管理。做到教师先做,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

(四)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提升教师教学素质

13.加强教师业务培训,规范教师专业成长档案管理。对新教师进行岗位培训,组织教师业务考试。开展教师读书活动、教学论文评选活动。

14.开展片区联研,加强校本教研,提高教研精细化水平。

15.加强全区学科集体备课,开展说整册教材或全册教材活动,促进教师整体把握课标、考纲和教材水平的提高。

16.继续实施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十百千工程”,加强区级教学骨干队伍建设。定期评选区级教学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明星教师,开展全区第十二届教学能手评选活动。

17.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加强校本研修,创新教研方式,加强网络教研,提高教研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五)开展“学赶超”活动,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18.深入开展“学赶超”活动,充分发挥省市区三级教学示范校的示范带动作用,定期开展教学管理经验交流活动。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及时学习、推广先进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扬长克短,不断提高全区教学管理水平。

(六)加强教育科研,提高教学效益

19.完善教科研管理体系,实施课题带动战略。发挥科研先导作用,加强课题研究,提高科研水平,解决教学难题。重点进行教师评价研究与实验、整体建构和谐教学、新课程单元达标、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等课题的研究与实验。

20.加强学法指导。教师要重视展示解题过程,帮助学生明晰解题思路,领悟解题方法。重视学情研究,优化学生管理。抓能力培养,通过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画知识树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抓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抓答题规范,用好错题本、典型题本,培养学生良好的反思习惯;抓特长教育,从起始年级注意发现、培养学科特长生,通过兴趣小组的方式加以培养。

1、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优化知识结构,聚焦课堂,直面问题,增强教师创新精神和执教能力,整体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2、理论联系实际,围绕教育教学工作,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按需施教,讲究实效,学用一致,每学年校本培训不少于24学时,全面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3、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功底和科研能力,发展教师的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

4、注重资源整合,强化教学、教研、培训的统一,切实提高教师素质。

5、建立配套制度,完善激励机制,逐步实现校本培训规范化与特色化发展。

二、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

(一)培训主要内容

师德培训;德育培训;教育科研能力培训;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全员读书活动;心理健康培训;3次集体备课;每学期组织教师一人一课活动。

(二)基本形式1、集中培训。学校通过教师对话交流等形式,就培训内容进行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

2、校本研修。学校通过全体教师参与学习思辩、实践体验、研讨提升、反思总结的过程,完成实践探究的培训要求。

3、自学实践。全体教师借助集中培训的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校本研修的实践探究,通过自我学习、实践探索、反思总结等活动,高质量完成本轮培训的学习心得、教学方案设计、案例分析、总结等培训。

三、保障措施和预期效果

1、将校本培训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日常工作中,克服教育教学与校本培训的“两张皮”现象,并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班子成员、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对本项工作的督察与指导。

一、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曾经历的两个阶段

⒈起步阶段――咨询为主,针对部分,问题取向

2.发展阶段――活动为主,面向全体,发展取向

(2)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开展不同专题的心理讲座。针对学生当中存在的学业与升学适应问题、情绪情感问题、人际交往问题、青春期成长问题等进行专题辅导。

(3)高一年级开设心理活动选修课。由专职心理教师上课,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中存在的自我意识、学习潜能、情绪调控、沟通交往、心灵成长等方面的困惑。

(4)针对家庭教育与亲子关系中的需求,不定期为家长开设心理讲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离不开文明、和睦、温暖的家庭。父母正确的爱会使孩子的生活充满安全、欢乐和信心,为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举办家长心理讲座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5)发展学生心理社团,让学生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2006年10月,我校成立了学生心理社团――心馨社。心馨社的任务是:向广大学生宣传和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心理健康水平,繁荣校园文化等。

(6)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文化周,促进校园心理文化建设。我校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文化周,文化周安排了家长讲座、学生讲座、校园广播、心理保健知识宣传、“快乐大搜集”、“微笑校园”、观看心理电影、现场心理测试、校园心理剧大赛、心理壁报评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氛围,达到了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丰富学生生活和改善学生心理环境的目的。

此阶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了质的飞跃,面向多数学生,兼顾学生家长,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营造了浓郁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学生逐步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但此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德育工作相对分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教学工作相互脱节。心理教师即使可以进入各科课堂,但从能力和资历上来讲,无法为各科教师提供学科心理渗透的指导性建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主线、无重点。

二、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

因此,在全体教师当中形成重视心理教育,进而积极参与心理教育的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2008年我校承担了朝阳区“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教师心理支持方法与途径的校本实践研究》工作,本课题由我策划并主持,我校校长为第一负责人提供物质与行政支持,北京市教科院德育中心的心理专家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推动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从申报课题开始即标志着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始步入第三个阶段:深入阶段――科研导向,以点带面,凝炼特色。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教师心理工作室”硬件建设研究

“心理咨询室”更名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下设两个办公室――“学生心理发展中心”和“教师心理工作室”。

2.教师心理支持内容的构建与实践

(1)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需求与支持内容的建构与实践;

(2)班级德育活动实效性中的心理学问题需求与支持内容的建构与实践;

(4)组织中的心理学问题需求与支持内容的建构与实践(比如年级组、教研组、行政组)。

3.校本教师心理支持的制度建设

三、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未来

1.具体研究方案

2.工作目标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建设“教师心理工作室”为主线,以点带面建设一支以学科教师、班主任和中层干部组成的兼职心理骨干队伍,从而更科学、更规范、更深入地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课程改革和教师发展等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回顾这些年我们走过的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由开始针对个别学生到面向全体;从个案咨询到团体辅导;从单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到渗透到教育教学及教师发展中;从单一的矫治型辅导逐步过渡到集体预防、优化、发展的多元化辅导。学校倡导“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挖掘全体师生心理潜能的心理辅导模式”,以达到形成我校“每位教师都是阳光教师,都能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以创造师生幸福的校园生活”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

3.我个人的三点体会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游离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之外,而是应该与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德育活动和教师专业发展紧密结合,这样才能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3)在“学习”中感受幸福,在“活动”中体验幸福,在“研究”创造幸福。(稿件编号:091222007)

参考文献:

[1]黄雪梅.区域研修推进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建设初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上半月刊),2009,11.

[2]王宏方.国际学校心理学现状与展望[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2(12):22~24.

[3]陈虹,张婷婷.真正幸福论的实践:积极心理疗法[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上半月刊),2009(1):20~23.

[4]崔景贵.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前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3(5):56~60.

[5]申继亮,彭华茂.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14~20.

[关键词]苏州相城实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模式

在提倡“低碳生活,构建绿色家园”的今天,积极构建“绿色精神家园”成为中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而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精心的、周到的培养和教育。父母和教师仅仅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儿童的心理健康、把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更加重要的任务。”为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基于此,苏州相城实验中学努力探索中学生生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中学生生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一种以教育学、心理学为理论指导,以学校和家庭这两个学生的主要生存环境为依托,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建立起一种较为稳定的活动框架和活动程序的教育生态系统模式。苏州相城实验中学以学校和家庭两个生存环境为切入点,逐步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生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一个中心”是指以学生为中心,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两个基本点”是指教师和家长,以形成家校合力,提高教育有效性。在此模式的指导下,学校确立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级目标:第一,预防和矫正中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第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健全人格;第三,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智力发展。为促使生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效落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网络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中学生生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需要一定的制度、组织领导机构和专兼职人员作保障。为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学校全校上下形成统一认识,建立起以校长为组长的全方位、重点突出的多层教育体系(见图1),

健全的组织网络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不断完善,人员不断充实,工作渠道全面畅通。例如,学校成立家长学校,组建家长委员会;学校制定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级防护制度、家长学校工作制度、危机学生干预与转介制度、心理咨询室工作制度等各种规章制度。围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领导小组研讨制订每学期的具体工作计划,由专职心理教师负责实施,由学校领导小组负责考核、验收。学科教师针对学科特点,制订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计划,利用家长学校开展家校联系,邀请家长进校园,形成定期邀请心理专家和教育专家向家长普及家教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的讲座制度,如为家长开展如何把握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等讲座,让家长更懂得孩子的心。同时,学校让家长参加学生班队会,为孩子和家长架起沟通的桥梁,使家校形成合力,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效力。

二、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为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广和规范必须依靠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是学校生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得以实践的中坚力量。

为提高教师素质,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每学期外聘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来校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如青春期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生心理问题处理方法与技巧、学生学习心理及辅导、教师心理保健等,并与教师继续教育相结合,以提高全员教师的心育意识和工作技能。同时,学校注重专职心理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其提供提升专业能力和组织管理效能的专题课程。例如,学校多次派专职心理教师参加市级心理骨干教师研修班、NLP技术培训班、亚隆团体辅导工作坊、学校情境下的情绪管理工作坊、心理教师的每年进阶培训等,为他们的专业发展增添动力。学校建立了区级心理健康教师集体教研制度,定期开展活动,加强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实现共同发展。

对于新教师,学校会对他们开展心理健康理论知识和方法技术的岗前专业培训,既安排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原理、青少年心理特点及教育、学生心理问题识别与分析等理论课程,也安排了学生问题处理技术与会话技术等方法技巧培训课程。这些培训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越来越多的教师自觉地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运用于教育之中。

这样,学校逐渐形成了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中心、骨干教师为辐射、全员教师参与的教师队伍,保证了生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有效实施。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当前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和载体。结合实际和学生特点,学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首先,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规律。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为此,学校形成了初一年级课程辅导,初二、初三年级专题辅导的心育课程体系。初一年级每双周有一节课,以学习适应、情绪调节、人际交往、自我发展为内容;初二、初三利用班队会每月一节,以青春期教育、战胜挫折、自我提高等为内容。多年来,学校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模式,形成了深受学生欢迎、课堂气氛民主、课堂形式多样的一套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五个环节:课前热身活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创设情境,带领学生愉快地进入课堂;展开讨论,寻找答案;联系自我,注重体验;师生共同总结,深化主题。经过几年的研究积累,学校编写了相城实验中学彻中生健康教育教程》校本课程。

文大赛、“心理健康教育手抄报”比赛;设立了学生心理信息员辅导小组;开展校园心理剧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做到助人自助。

再次,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为契机,加强学生心理档案的现代化管理。为使心理咨询教师更客观地了解和认识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变化,学校购置了“心海”软件学生档案系统,在专家指导下,更科学地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以审慎的态度制定了测量计划,在不同年级进行创造能力自测、卡特尔14PF人格测量等,使心理测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它在咨询和诊断过程中的作用。同时,学校要求心理教师根据测量结果给学校和班主任教师写出报告,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这种信息化管理,心理咨询教师可以迅速找到某个学生的各方面资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最后,以实现三结合为拓展方式,使心理健康教育经常化、系列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结合”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第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团队活动紧密结合。通过新生军训、少年团校,学生的组织能力、适应能力、交际能力和意志品质得到了发展,形成了积极向上、乐观的态度。第二,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紧密结合。为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学校将班级作为疏导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阵地。第三,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学校在家长学校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使家长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有关常识,了解自己孩子的各种心理特点、存在的问题及简单的矫正方法,使家长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

四、提高家长的心育水平和能力,为学校工作提供有力的后盾

每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由于家长素质不同,在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上多多少少存在一定的误区。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教子技能技巧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内容。

对于部分有问题的学生,学校召开家长―教师恳谈会。教师邀请有关家长参加,就某些学生的问题进行协调讨论,形成统一认识,寻求教育良方。同时,教师利用家访的契机,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环境。教师与家长推心置腹的交谈营造了和谐友好的气氛,既能把正确的教育信息传递给家长,又能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在学校和教师的引导下,家长的思想意识得到了转变,掌握了科学的教育方法,促进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推动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五、开展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估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时是无形的,是不能立竿见影的,因而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至关重要。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评估重点放在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以及相应行为的改进上,通过目标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对心理健康教育情况进行有效评估,以更好地改善此工作。

为确保评估的科学性、有效性,学校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第一,通过学生心理测量情况进行评定。第二,通过学生的内省材料进行分析评定。每次心理健康教育课或一次活动结束后,学校会让学生写出体会、感受,并对学生的感受和体会材料进行分析,观察其心理变化。第三,通过家长访谈和学生访谈。一方面,教师与家长密切配合,观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后学生是否向积极的方向发展,以此来评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的访谈,教师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找到改进办法。第四,通过心理咨询案例进行分析。学生咨询后,教师认真写出案例分析,并进行跟踪调查,这一结果也能对我们的教育过程、结果进行有效评价。

几年来,学校有计划地保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学生生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顺利实施,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心理素质得到明显改善,实现了学生、教师、学校及家长的共同发展。虽然在具体工作中学校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会不断得到解决,而且随着问题的解决,这一模式会更加成熟和完善。笔者相信,在未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校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自1999年以来,各地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方面做了许多新的探索。以下是笔者承担省、市、区三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任务时的几点思考。

一、改进集中研修,提高针对性

1999年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把集中研修作为“五年一轮训”的重要环节之一包括集中授课、专题讲座、专题研讨等。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在组织集中研修中不断创新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评价等,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以下几个方面还有待加强:

(一)改进研修形式,提高教师受训的内驱力。

首先认识误区要消除。少数教师认为接受“继续教育是一种形式”的观点,因此,集中研修组织者、培训者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少数教师敷衍了事。二是“学用矛盾”要解决。有些时候,集中研修的课程设置与教师教学工作的实际需求结合得不太紧密,与课程改革要求的结合虚而不实,导致学用矛盾突出。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当做到有的放矢,学员缺什么就开什么、学员不会什么就教什么、学员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三是“工学矛盾”要化解。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有较多的学时计划,有时对学校的教学工作有冲击,形成工学矛盾,尤其办学规模较小、编制偏紧、教师学科兼职较多的学校更为突出。培训单位必须坚持服务学员学习、服务学校教学的培训理念,多利用寒暑假、周末进行集中培训,使参加培训的教师做到参加培训与教学工作两不误。

(二)优化课程设置,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

在第一轮研修过程中,我们发现参加培训的学员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城市教师和农村教师之间、专业教师与临时兼课教师之间、不同年龄及教龄的教师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给培训组织、课程设置、课程实施等带来了极大困难,是严重影响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培训组织单位在开班之前要进行学情调查,了解学员的素质差异、培训需求,认真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内容,设置培训课程;根据学员的城乡差异、学历差异、教龄差异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分层次、多样性的教学,以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学习需求,并对课程实施进行过程监控。由于学员们各自在教学工作和培训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不同,培训教师要采取问题教学等形式,切实发挥继续教育的培训、指导作用,提高学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特别要帮助那些来自农村、通过成人教育提升学历而担任初中、高中学科教学的学员,提高其培训学习效果。

二、强化校本培训,增强实践性

校本培训由学校组织,可以让教师不出校门就能接受培训、参加学习,有利于解决“工学矛盾”;校本培训的组织者熟悉学员缺什么、不会什么、要用什么,有利于实现学习与需要的有机结合,是解决“学用矛盾”最有效的培训途径。

(一)搭建平台“请进来”,请校外专家来引路

(二)抬爱校内骨干,让校内“专家”做榜样

学科备课组是学校教学研讨的基本单位,落实集体备课制度,有利于教师在骨干教师的引领下,学习课程标准、分析考试大纲、处理教材、进行教学设计,发挥骨干教师的核心作用。在课堂教学研究中,组织骨干教师上研究课、示范课、说课、评课,组织一般教师上公开课、青年教师上汇报课等活动,逐步建立具有校本特色的不同科类、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发挥骨干教师的指导作用。组织校内教学论坛、德育论坛,交流教育教学心得、德育方法,引领教师反思教育教学,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发挥骨干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骨干教师的这些带头、示范与辐射作用,在学科组内逐步实现智力资源与智力成果共享,并形成一个教师工作、学习、研究的共同体,促进全体教师职业能力的整体提升。

(三)重视校本教研,以课题研究为引领

所谓校本教研,实质上就是研究学校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引导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提高专业水平。在校本教研中,教师是研究主体,他们在反思个人教育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实现教研工作与教学工作的良性互动,使每一位教师通过研究自己教学中实际的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与教研中实现自我提升。某些教育教学中现实意义很强的复杂问题,可以转化为研究课题,提出假设,制定计划,通过个人或与同伴的共同研究,不断深入分析解决这个问题的各个方面的条件、因此,在综合分析或课题实验对比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这样,既可解决许多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也可使教师的理论水平得以提高,使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树立新理念、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方法,以科研促教学,促进专业成长。

三、坚持开放培训,实现有效性

各学校针对本校教师队伍整体状况,在组织教师参加集中研修、校本培训的基础上,进行开放式培训,采取“校内骨干走出去”、“校外骨干引进来”、鼓励学历提升等手段,可以增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后劲。

(一)“校内骨干走出去”,开展挂职体验式培训

学校干部和骨干教师是学校管理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在重点使用的同时,重点培养尤为重要。他们长期在一个单位,从事同一项工作,常常会产生职业倦怠,工作激情和创造性受到影响。因此,组织这些骨干力量走出去,到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到先进学校挂职、交流学习,在学习典型经验的同时,总结反思、开阔视野,防止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出现经验主义倾向,促进知识更新、理念更新和方法更新。让他们把考察学习、挂职学习、交流学习的体会,通过回校后报告会、座谈会、汇报课等形式,把先进经验传入校内,并以此创新学校管理、创新教育教学,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二)“校外骨干引进来”,以师资均衡促进教育公平

在我国,特别是农村和贫困地区,由于各种原因,分别存在一些办学条件、办学水平相对比较薄弱的学校,这是实现教育均衡、教育公平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师资的不平衡,是实现教育均衡、教育公平的制约性因素,但在大范围内进行资师交流客观上又不可能实现。因此,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支教、适当范围内的教师交流、优秀校长向薄弱学校的流动就成为完善薄弱学校管理、提升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优秀校长、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任职、任教,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有利于薄弱学校的一般教师完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并在学习中反思问题、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教学设计、调整教学行为;有利于提高薄弱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实现一定行政区域的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区域教育公平的逐步实现。

(三)适应新形势,有效开展学历学位提升培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学历提升又掀起了新一轮(某省会城市规划到2010年高中教师中硕士研究生学历或硕士课程班结业的比例要达40%),如何在鼓励学历提升、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后劲的时候,防止学历提升的形式主义,防止学历提升等于继续教育的倾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有预防机制,需要深入研究。

新浪网2005年进行了一项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网上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教师反映心理压力较大,近30%的教师存在严重工作倦怠,超过60%的教师对工作不满意。尽管网上调查的样本数量、样本地域分布、样本人群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我国教师心理的实际状况,但至少可以说明我们要重视和加强这方面疏导与培训。

四、创新培训模式,促进发展性

(一)运用网络,努力推进远程培训

(二)名师引领,打造区域性“名师工作室”

(三)名校示范,建立校本研训基地

本学期,我根据个人制定的计划,结合本学期实际情况,认真完成了本学期的研修工作。在这过程中我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现做一下简要总结:

1、具备良好的师德。通过学校组织多次观看的区里下发的全国班主任研讨、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等片子,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使我在师德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本学期我在工作中能依法执教,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从不向学生传播不良言论和思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并且利用一切时机教育学生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正直的人,帮助学生一点一点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能够廉洁从教。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对学生进行有偿补课和收取额外的报酬。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优生正确引导,对差生作好转化工作,亲近他们,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还要像慈母般的关心他、爱护他,亲切地对待他,与他交朋友。

一、立足学校需求,加强“课程”建设

校本研修是指在学校的规划下,教师在学校实际工作情境中以解决问题、改进实践为主要导向的各种学习、实践、研究活动。为更好地推进我区的校本培训工作,加快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加强校本培训的指导、检查与落实,使校本培训更加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我们提出了“三个基于”工作方针。

基于课程建设为主题的校本研修

为体现校本研修的自主性和规范性,我们依据宁波市校本研修指导意见,确定每年培训的主题,联合教科部门编印了校本研修教材,从理论到实践,从国内到国外,从校本课程到大课程建设,进行详细的介绍。各个学校针对培训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或邀请专家从理论层面进行引领,或自学教材写心得体会,或结合本校的校本课程实践体验,或开发远程拓展课程向各地推广……提高了教师对课程的认识,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围绕课程展开。

基于校际交流为形式的校本研修

为了加强各校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实施了校本研修开放日活动。在每个学期初由各校申报研修活动,区师训中心统筹安排,每月以菜单形式通过信息平台发给各个学校进行选单。

基于创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为目标的校本研修

在总结教师校本研修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的经验,探索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工程。使学校能有效地开展校本研修,让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方面不断提高。使学校真正成为学习型组织,成为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学习团体。区颁发《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考核细则》,至今共有十五所学校被评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占全区学校的40%。这些学校在承担本校教师培训的同时,还形成辐射带动的功能,为提高区域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作出贡献。第一批8所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针对学校校本培训的特色以及学科特长,从心理健康、班主任建设以及各学科与江东区师训中心合作承担了24学分的培训项目,又为90学时培训提供了实践基地,全区师资质量显著提升。

二、立足培训项目,优化培训资源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中提出,每一个教师在五年内必须参加90学时的集中培训,开发与实施90学时的培训项目也成了每个培训机构需要突破的难点。为了整合优化培训资源,最大限度为区域内教师提供培训机会,我们实施了“三大维度整合”、“三个平台共举”、“三支队伍建设”的培训模式,即所谓“三三制”培训模式。

(一)把握三大维度

根据教师专业成长、职称科学规划及区域内教师五年90学时的培训要求,在课程设置上,我们根据不同类型教师的实际需求、专业发展的阶段特点和培训目标,采用“三加三”培训体系。前面的“三”指的是三个维度,主要指师德与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后面所加上的“三”指的是三类课程,即公共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见附录)

附录

江东区青年教师教学素养提高班课程表

(二)依托三个平台

1.借助名师流动工作站平台。我区自2005年起,先后建立了9个区名师工作室,引进3个浙派名师培养工作站,并成立了名师流动工作站,将名师工作站与教学实践进行整合,提高了实践的效果。

2.发展基地学校平台。我区于2010年开始逐步创建江东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至今已有15所学校。这些学校为90学时培训提供了实践基地,正以不同的形式将本校的校本培训向区域辐射,以带动更多的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3.搭建远程网络平台。依托“视像中国”计划网络平台,学习、借鉴培训经验,组织“远程交流培训”。通过网络与外地名师进行同课异构,通过视频与各地名师共同研课,进行思维碰撞。

(三)重视三支队伍

1.组建培训专家团队。在整个培训过程中,采用了“双导师制”,即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互为引领。充分利用高校、工作站资源邀请课程专家、心理辅导专家、教科研专家等作为理论导师,为学员们作讲座。同时又聘请实践基地学校中的骨干教师作为学员实践时的导师,制订指导计划,上好示范课,指导学员说课等。

三、立足教师专业发展,凸显区域特色

(一)研究与培训结合,解决工学矛盾

(二)面授与网授结合,拓展培训空间

浙江省教育厅开发的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平台重在项目推出、学员选课以及学分登记评价功能,缺少对每一个项目培训过程的管理。为拓宽培训的途径与空间,对各个项目实行过程管理,我区搭建了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培训平台,采用世界上最流行的课程系统――moodle,从课程内容再学习、讨论交流、作业上交等方面将培训教师和学员作为平等的主体,共同参与培训课程的建设。我们将培训项目在网站上,由项目负责人将每次的安排公布在网站上,并将每一次培训后的各种培训资料及时上去,每个学员可以以访客的形式访问,了解培训情况,网上实现再培训。同时还开发网上的互动交流、作业上交等功能,利用这一虚拟研修平台进行延展性培训,实现面授和网络同时异地(培训前期活动)、同时同地(培训期间活动)、异时异地(培训结束后活动)的研修交流。

(三)研训与编著结合,形成培训品牌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中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它的实效性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理念的贯彻和落实。然而,教师在设计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理念和操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些偏差影响了活动课在真正促进学生的适应和发展方面的效果。那么,如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实效性呢笔者通过课堂观察、教师访谈等方法和途径,结合对一些课例的分析,指出当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以下简称“活动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之,只有在学生研究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对活动主题和目标的恰当性及其在各个学段和年级的切入方式和切入程度、活动内容与形式的适切性等问题进行有效的思考和探索。

二、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确立活动主题

这里所指的“问题”并非在“心理问题”的意义上来使用,而是泛指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发展性问题或心理困惑。

一些活动课的设计不能把主题聚焦为学生在现阶段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某一心理发展任务或问题,并从这些任务或问题切入来“小题大做”。这些活动课所呈现的主题更像是学生心理发展的某个领域,课堂活动散落在这个领域的不同点上,而不是以某个问题为主线有机地展开,因此,课堂活动给人一种相互游离、不能深入的感觉。比如,一堂以情绪调节为主题的活动课设计了如下活动:认识各种情绪、理解他人情绪、寻找快乐情绪、调节不良情绪等,这样的课显然缺少“灵魂”,实际的课堂效果是面面俱到,面面不到。症结就在于,情绪调节是一个宽泛的心理发展领域,主题的范围太笼统抽象了。如果以学生实际面临的某一情绪调节问题作为主题,比如学业压力的调节、考试焦虑的调节或人际冲突中不良情绪的调节等,整个活动课的展开围绕该问题的解决来设计,才能切实抓住学生的心。

三、活动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

一些活动课的活动目标缺乏可操作性,主要表现为:第一,目标分散。例如,有一堂主题为“学会和同伴相处”的活动课,其目标设定为两点,一是学会正确解决同伴之间的冲突,二是掌握异性同伴交往的方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的目标设定非常有问题,因为其中任何一个目标都可能需要整整一节甚至多节活动课才能达成。第二,目标不够具体、缺乏可操作性。例如,有些以“认识自我”为主题的活动课,其目标常常表述为“学会利用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正确认识自我”,在此,“正确认识自我”这样的表述比较笼统抽象,并没有把主题分解为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如果改成“正确认识学业自我、社交自我、身体和运动自我等”,目标会更为清晰、可操作,有利于指导进一步的活动设计。

四、教师应系统把握活动主题所涉及的概念和原理

诚然,活动课强调通过活动和体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发展,坚决反对传授和灌输心理学知识,这是否意味着教师不必较系统地掌握活动主题所涉及的心理学概念和原理也可以很好地实施活动课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活动课并不是顾名思义地简单做几个活动,活动课的效果取决于如何确定主题和目标、设计什么活动、活动如何组织、如何引导讨论、如何提升与总结等因素,这些与教师对主题所涉及的概念和原理的把握程度密不可分。比如,不少活动课选择“如何树立自信心”作为主题,自信心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它的牵涉面非常广,其中的相互作用也相当复杂,它与自我概念、成就动机、归因方式、期待水平、个人目标、学业能力、同伴间的社会比较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课堂上如果仅就自信心来讨论自信心,学生的体验和认识可能就非常局限,不会深入,甚至不能超过他们的常识水平。如果能从自信心这个点上切入,有机地带起由上述各个因素牵连起来的一个面,围绕着这个面来设计和组织活动,这堂活动课就会比较有内在的张力,从而激起学生们自我认识和自我探索的兴趣。

主张教师应系统地把握主题所涉及的概念和原理,实际上是对他们的专业知识结构提出较高的要求。有关专家型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新教师的知识往往是孤立的,而专家型教师所拥有的知识则整合得较为完整、系统。这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优秀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本体性知识结构应该是系统深入、组织良好的。惟有如此,教师才有可能在活动课设计与实施过程中不但做到预设合理,而且不断发展出灵活运用课堂生成资源的教育机智。换句话说,课堂上的精彩并非仅仅来自教师在那一刻的“灵机一动”,而是由其较深厚的理论功底所奠基的。目前,相当一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从其他学科转行来的,他们面临着构建良好专业知识结构的挑战。

五、活动宜精不宜多,深入挖掘,有效形成团体动力

六、教师应提升对课堂生成的把握能力

教师提升对课堂生成的把握能力,一方面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主题研究能力、学生研究能力、课堂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充分利用观摩和研讨的机会向他人学习。当然,教师对如何观摩同行的公开课应进行设计,这样才能保证每次确实有收获,如果仅仅是抱着看一看、开开眼界的心态,可能收获会有一些,但不会太大,而且不会是深层次的。

七、情境或案例应有效地引出学生的已有经验

很多活动都要通过设置情境或结合案例来展开。好的情境或案例应该能够引出学生的已有经验,一方面这些已有经验可作为进一步讨论、互动的资源,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通过团体动力过程给自己的已有经验重新赋予主题参照下的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对于情境设置或案例选用要进行开发研究。不能简单照搬现成的情境或案例,甚至将成人培训中使用的情境或案例移植过来,因为这些情境或案例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够真实,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就会仅仅把它当作故事来听,难以将其与自己的生活体验建立联系。这样的活动课可能会因为故事性强而吸引学生,实际上却没有触动学生的体验和心灵,仍然是实效性低的。

关键词:有效教学;基本策略;校本研修、师资培训、班级管理

一、强化校本教研,全面提升素质

(一)培养教师自信,积极投身教育科学研究

校本教研首先要解放教师的思想,破除对教科研的迷信,增强自我信念,勇于投身教科研中。很多人认为教科研远水不解近渴,对一名普通教师没有多少现实意义。其实,教育教学研究离我们每一个老师并不遥远,它不是花架子,不是摆设,只要我们向它靠拢,就能触摸到它。它能让每一个置身其中的参与者都得到启迪、收获。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每一名老师都能成为课程的探索者、研究者,这本身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大课题,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投身教科研。

教科研的过程是积极、有效地促进教师成长蜕变、砺炼、完善的过程,它使我们的教学更切实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更切实地向和谐课堂的方向迈进。总之,教育、教学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非常有效的途径。

(二)聘请专家引领,迅速提升理论水平

顾名思义,校本研修就是一种在本校框架下进行的个性化的实证性教育、教学研究。然而,如果有了专家引领,就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较快优化师资队伍。在校本教研的实践中我校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

现在,我校教师将校本研修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打通了很多有效教学渠道,探索出很多有效教学模式。例如,“自育自学”的小组合作探究、“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小学数学互动教学研究”以及“诤友评价”、“经典诵读写”的情感碰撞等。学生变得积极主动,自主、合作意识增强,充分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校园生活的幸福。

(三)抓好教育信息技术培训,提升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办学条件逐步实现现代化,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已深度融合,为有效教学提供了充足的现代技术条件。引导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设计中充分融入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举措。学校要加强信息技术培训,迅速提高每一名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例如电子白板对有效教学提高教学频率、增加教学容量具有重要辅助功能,学校将电子白板使用方法培训作为校本培训的重要项目,尽快实现电子白板课堂使用的全覆盖,给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强心坚志,落实“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实验是长期工程,不会一帆风顺。教师必须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毅力,才能保障实验的成功。顺利时,决不忘乎所以、盲目乐观,而要清醒地总结经验,预测失败;受挫时,更不灰心丧气,抱怨、焦虑,要冷静地挖掘根源,看到光明。这就需要通过心理健康讲座,倡导教师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心理自助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也要通过师德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牢固树立职业理想,促使教师自觉践行师德规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为“有效教学”创造良好的主观环境。

教师素质提高的途径多种多样,与教师自身主观能动性、自身原有素质、环境熏陶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有切实抓好校本研训,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素质,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

二、加强团队建设,保证“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仅凭借个人力量难以实施,务必依靠集体力量,共同完成,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也是有效教学的一项重要实施策略。

(一)培养教学骨干,领军全员成长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坚实的骨干教师队伍,才能领军全员,引导教师的自我专业提升,增强教师的教学自信;才能引导真诚合作,凝聚集体力量,增强战斗合力,推动教师队伍整体壮大、成长;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掘每个教师的潜力,带领大家共同开创教学新天地。

例如,在教研组中,学科骨干教师能在教学研讨活动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引导教师立足课堂,认真备课,依托团队,反思求索,帮助每一位教师快速成长。进而加强教学合作的深度,提高教学合作的质量、效率和研究成果的理论含量。

(二)激励主动参与,提高合作自觉

“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换,可以形成两种思想。”教师的个体能力无法使课堂达到完美,独立思维难以创造严密、周全的教学设计,难免出现没有预料到的问题,其必然高耗低效。特别是在解决教学难点和教法问题时,单靠教师的个人理解、经验、能力,往往难以取得理想效果,无法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而合作探究才能凝聚智慧,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帮助大家领悟教学新理念,理解教材编排思想、精神及其特点,准确制定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点,有效突破难点;共同参与和相互交流,才能既有利于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学情的改善;合作探究具有单枪匹马无法企及的作用。因此,每个教师都应该提高合作的自觉性,积极、主动参与合作探究。

(三)加强集体备课

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应加强集体协作。作为教师集体协作的研讨形式――集体备课,对于发挥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师在教研组共同备课、听课、评课、磨课中,大家彼此信任,相互沟通,积极协调,这种良好的教研氛围,使每个人都感觉自己是在和集体一起行动,如同一滴水融入了浩瀚的大海之中。

可见,当务之急是建设一支完美而强大的师资队伍,发挥无穷的集体智慧和力量,以“兵团作战”实施有效教学。

三、优化班级管理,促进“有效教学”

班级教学是课程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单位。因此,加强班级管理,打造班级文化,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基本保障。

(一)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学生是教学效果的呈现载体,班集体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沃土。因此,要优化班级管理,促进有效教学的健康发展。

首先,必须营造良好的班风,良好班风形成的关键是树立正气,激励上进,抵制歪风,引导学生日有所进,超越自我。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常言道,育人先育德,成才先成人。培养习惯要从点滴小事抓起。比如,班主任应要求学生桌面收拾整洁,桌椅摆放整齐,纸屑入篓,吐痰入盂;规范坐、立、书写,认真完成作业,以良好的习惯保障稳定的学习状态和成绩的逐渐提高。

再次,师生关系要和谐,认识一致。班主任教育管理学生,一要身体力行,为人师表,相互理解、相互善待,携手共进;二要重在“育心”,要疏通思想,调适情绪,优化心境,以心导行。因为心若优化,态度则跟着改变;态度若优化,习惯则跟着优化;学生的习惯若优化,性格则随着优化;学生的性格若优化,其人生则跟着优化。经验证明,唯育心方可达“无为而治”的教育境界;唯育心,方能最有效地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促使他们做学习的主人。

(二)运用鼓励,激励前行

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要用放大镜看待学生的优点。”教师批评学生,应欲抑先扬,先尽力搜寻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还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依学生性格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以求最佳教育效果。有的学生性格比较脆弱,胆小怕事,对待这样的学生,班主任宜“旁敲侧击”,善意提醒,循循善诱;有的学生容易感动,班主任则宜渲染情绪,激发感慨,营造共鸣;有些学生好讲义气,班主则可以一尺之义情触发学生的一丈之敬……总之,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教育原则,坚持个性教育、人文关怀,使每一名学生都在校园的阳关沐浴下快乐成长。

(三)当好欣赏者,创设自主管理的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深刻指出:“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是对赏识的渴望。”针对小学生这种特殊的心理需求,教师要在遵循教育原则的前提下,尽力放低眼光,笑看学生,用欣赏者的心态看待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教师笑看学生的优点、成绩并不难,难的是更要笑看学生的缺点和失败,面对班级出现的每一个小波澜都展现笑脸。其实,教师只要心存宽容,如若父母,思维宽阔,眼光辩证,就能将学生的任何失误都看作难得的教育良机;取得成绩是成功,出现问题也是成功,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班级这个舞台上,我们只要当好导演,当好观众,喜看学生在本属于他们的舞台上尽情表演。

总之,实施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效策略,需要教师从多角度围绕有效教学开展校本研修,共同探讨教学的热点、难点,探讨教学艺术,交流实践经验,在交流中碰撞、升华,共享成功喜悦。在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中,使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整体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真正实现教学的高效率。

THE END
1.学习!机器学习算法优缺点综述机器学习算法优缺点综述 正则化算法(Regularization Algorithms) 集成算法(Ensemble Algorithms) 决策树算法(Decision Tree Algorithm) 回归(Regression)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 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降维算法(Dimensionality Reduction Algorithms)http://528045.com/article/b55eb7a0c4.html
2.人工智能三大算法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与强化学习的融合与应用前景在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AI)已经成为全球科技界关注的焦点。其中,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被认为是人工智能领域中最重要的三大算法,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研究方向和解决问题的手段。本文旨在探讨这三个关键算法,以及它们如何相互融合,并对未来的人工智能发展产生何种影响。 https://www.2gadecbu9.cn/xing-ye-dong-tai/433419.html
3.人工智能三大算法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与强化学习的融合与应用前景人工智能三大算法的概述 人工智能(AI)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领域,其核心在于模拟人类智能行为。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人工智能方法,其中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三个子集,它们分别代表了从基础到高级别的人工智能技术。 机器学习https://www.xstkmqmgl.cn/zhi-neng/481943.html
4.Transformer模型,深度学习领域的革命性突破软硬件引人注目 在软硬件发布了:Transformer模型,深度学习领域的革命性突破,Transformer模型是深度学习领域的一项革命性进展。该模型通过自注意力机制实现对输入数据的全局依赖性建模,大大提高了语言处理和语音识别等领域的性能表现。其独特的架构设计和创新机制为深度学习领https://www.xachuangcai.cn/post/90.html
5.解析人工智能三大算法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与强化学习的核心之旅解析人工智能三大算法: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与强化学习的核心之旅 人工智能三大算法是现代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分别是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每种算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共同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机器学习:数据驱动的革命 机器学https://www.fmovhaqkz.com/shou-ji/530948.html
6.学习笔记在线强化学习与离线强化学习的异同(3)- 离线强化学习:状态是从历史数据集中提取的特征表示,它用于训练智能体以学习最优策略。这些状态可能包括历史数据中的所有相关信息,但不一定是实时环境中的当前状态。 在线强化学习和离线强化学习在奖励获取方式、评估侧重点、动作选择和状态表示上有所不同,这些区别反映了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不同需求和挑战。 https://blog.csdn.net/hzlalb/article/details/136797191
7.强化学习离线模型离线模型和在线模型强化学习离线模型 离线模型和在线模型 在推荐算法领域,时常会出现模型离线评测效果好,比如AUC、准召等指标大涨,但上线后业务指标效果不佳,甚至下降的情况,比如线上CTR或CVR下跌。 本文尝试列举一些常见的原因,为大家排查问题提供一点思路。 1. 离线、在线特征不一致https://blog.51cto.com/u_14499/11815202
8.强化学习的基本概念在线学习和离线学习针对的是在强化学习模型在训练过程中交互数据的使用方式。在线学习的强化学习模型,会在一个交互之后,立即用本次交互得到的经验进行训练。而离线学习的强化学习模型,往往是先将多个交互的经验存储起来,然后在学习的时候,从存储的经验中取出一批交互经验来学习。 https://www.jianshu.com/p/28625d3a60e6
9.人工智能团队研究成果在TKDE发表:样本高效的离线转在线强化学习算法图一:离线转在线强化学习算法框架:(a)乐观探索策略;(b)缓冲回放区;(c)策略评估;(d)基于元适应的策略提升 离线强化学习,即智能体从先前收集的数据集中学习的过程,已被广泛研究并在机器人控制、推荐系统、智慧医疗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然而,由于受到离线数据集质量的限制,离线强化学习智能体的性能通常是次优的。http://icfs.jlu.edu.cn/info/1007/3101.htm
10.科学网—[转载]强化学习在资源优化领域的应用随着强化学习在围棋、游戏等序列化决策领域大放异彩、在多智能体协作等领域取得较好表现,它的一些优秀特性也得到了资源优化领域的关注。首先,基于强化学习的解决方案决策非常高效。虽然强化学习策略的训练非常耗时,但是这些训练工作可以离线进行,实际中只需要利用训练好的模型进行推理,因而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可以做到近似实时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72670-1312677.html
11.仙启仙启,面向行业专家、企业及研发运营人员的智能决策开发平台。通过数据驱动环境虚拟技术,将复杂的决策过程梳理成可操作的业务流程,并依托云计算资源和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库,为用户提供智能决策全流程一站式服务.https://www.revive.cn/
12.生成式AI与LangCHain(二)(3)离线方法通过直接利用人类反馈来绕过在线强化学习的复杂性。我们可以区分基于排名和基于语言的方法: 基于排名的:人类对语言模型输出进行排名,用于定义微调的优化目标,完全避免了强化学习。这包括 Preference Ranking Optimization (PRO; Song 等人,2023)和 Direct Preference Optimization (DPO; Rafailov 等人,2023)等方法。https://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1511477
13.班组建设工作总结(通用15篇)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学习和工作中的优缺点,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班组建设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https://www.gdyjs.com/shiyongwen/gongzuozongjie/305233.html
14.强化学习求解组合最优化问题的研究综述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Journal of Frontiers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673-9418/2022/16(02)-0261-19 doi: 10.3778/j.issn.1673-9418.2107040 强化学习求解组合最优化问题的研究综述 王扬,陈智斌+,吴兆蕊,高远 昆明理工大学 理学院,昆明 650000 + 通信作者 E-mail: chenzhibin311@126.com 摘要:组合最https://engine.scichina.com/doi/pdf/E2EC56036ABD430FAC17BA13DB04FD51
15.离线强化学习(ASurveyonOfflineReinforcementLearning)通过阅读《A Survey on Offline Reinforcement Learning: Taxonomy, Review, and Open Problems》与《Offline Reinforcement Learning: Tutorial, Review, and Perspectives on Open Problems》这两篇关于离线强化学习的综述论文,初步认识离线强化学习,了解离线强化学习的概念、挑战、相关方法(仅粗略介绍,未详细展开)及未来可https://www.cnblogs.com/kailugaji/p/16040339.html
16.英语组教研工作总结(通用21篇)小学英语教育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开展了英语书法比赛、英语口语比赛等活动。通过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体验到了英语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实现了英语学习生活化,为学生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和平台,深受学生欢迎。 https://www.yjbys.com/zongjie/gerenzongjie/1482365.html
17.无人机避障算法综述常见的基于势场和导航函数的避障算法适用场景与优缺点如表4所示。 2.3 基于機器学习的避障方法 机器学习算法是将无人机避障问题转化为一个决策问题, 通过与复杂动态环境的信息反复交互, 选择最优或近最优策略, 以实现其长期目标。 随着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机器学习算法在无人机避障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常见方法有https://www.fx361.com/page/2021/1112/9098710.shtml
18.活动工作总结范文(精选21篇)2. 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 3. 指概括出来的结论。 活动工作总结范文(精选21篇) 快乐有趣的活动已经告一段落了,我们会积累一些相应的经验,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活动总结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活动总结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活动工作总结范文(精选21篇https://www.ruiwen.com/word/huodonggongzuozongjiefanwe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