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和实施2024年第01期

[摘要]根据新工科建设方案及理工科专业课程特色,教学过程以问题前导,以任务驱动,以思政案例贯穿,以多层级路径开展,以学生为中心。本文根据高等理工科专业基础课程特点,给出了基于BOPPPS(Bridgein引导、Objective学习目标、Pre-assessment前测、Participatorylearning参与式学习、Post-assessment后测、Summary总结)模型和ARCS(Attention注意、Relevance关联、Confidence信心和Satisfaction满意)模型的混合式教学流程和活动。分析了课程整体设计思路及教学模型、学情分析与目标设定、课程内容设计与资源整合、教学过程与实施方法、学习评价与教学反馈、课程成效等内容,包括教学模型、评价体系、线上线下教学过程及实施办法和效果,通过师生互动和学生反馈意见,不断更新各个平台的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法,持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工科BOPPPSARCS混合教学线上线下

基金项目:西安理工大学2021年研究生精品课程示范项目《微波理论与技术》(项目编号:310/252032123);西安理工大学2022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面向新工科基于BOPPPS和ARCS模型的混合教学模式探索和实施》(项目编号:xjy2217)。

引言

传统大班课堂教学中,由于学时和教学空间有限,很难让学生深入体会课程的深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大班课堂学生人数多,教师的精细分层教学难以实施;课程教学内容体量庞大,教师以单向讲授为主,师生交流互动较少;理论知识多,实际对于知识的应用和拓展较少;学生也存在重复刷题、思辨较少的问题。此外,由课程理论知识启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对逆境的思考、对工程伦理的思考都相对缺乏,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无法达成。

基于以上原因,对专业基础课程开展基于BOPPPS和ARCS教学模型的学生线上自学与线下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改革,这样可以更有效地设计与讲授,激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通过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度,能够充分了解学生课堂学习进度或者修完课程后有怎样的收获,在不断打磨和持续改进过程中取得一定成效。

课程整体设计思路及教学模型

根据新工科建设方案及理工科专业特色,为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分层施教精准教学、解析智慧课堂、混合案例资源拓展、合作任务互助激励的课程设计思路。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前导,以任务驱动,以思政案例贯穿,以多层级路径开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全时段、全方位、全层级服务整个教学过程。依照课程设计思路,形成在线学习空间、课堂学习空间、教学资源拓展、教学模型指导的“四位一体”混合式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四个维度分别由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形式构成。基于在线SPOC课程平台、国家精品课程平台、雨课堂互动平台等打造混合式在线学习空间;基于小组竞赛、小组展示等形式打造混合式教学课堂学习空间;基于微课视频库、知识点超链接库、思政案例库等拓展混合式教学内容;分别基于BOPPPS模型和ARCS模型设计混合式教学流程和活动。

教学流程采用BOPPPS教学模型设计:课前自主学习包括导入(内容发布、导入视频等)、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内容导学等);课堂互动学习包括前测(单元测试、课前讨论等)、参与式学习(小组讨论、实时问答等);课后总结反思包括后测(知识拓展、思维导图等)、总结(学习任务总结、学习评价反馈等)。将各个教学活动的开展分配到线上、线下和课上、课下,利用渐进式、多层级的教学活动加强学生深度学习。课前,基于线上平台的导入和目标,引导学生自学;利用前测激励课前自学,并为课堂教学提供依据;课堂开展参与式学习,引发学生深度思考;课后,基于线上平台进行后测和总结,利用个人和小组拓展任务加强学生思辨能力和工程能力提升,师生双向进行课后总结和反思。

课程教学设计

以西安理工大学精品课程《微波理论与技术》课程中“分布参数传输线工作状态分析”为例,该知识点内容多,对工作状态的理解和应用是本课程的重难点,因此采用小组竞赛形式进行教学。

1.学情分析与目标设定

通过线上、线下资源整合,BOPPPS教学流程指引,在达成知识单元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增强学生信息获取、系统分析、总结和提炼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树立工程伦理思想,形成共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内容设计与资源整合

(1)思政案例资源

案例1:紫金山实验室联合东南大学、鹏城实验室、复旦大学和中国移动等团队,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6G专项等项目的支持下,发布了一项最新原创成果——360-430GHz太赫兹100-200Gbps实时无线传输通信实验系统,创造出目前世界太赫兹无线通信最高实时传输纪录。该成果可与现有光纤网络融合,实现6G超高速室内、室外广覆盖。由此案例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励志报效祖国奋发向上的精神。

案例2:全球微波供应品类丰富、发货快速的电子元器件分销商Digi-KeyElectronics日前已与SeeedStudio以及Machinechat联合推出行业首个用于物联网(IoT)的自用LoRaWAN-in-a-Boxsolutions解决方案。由此引导学生体会微波与自然的美妙,感受元器件的魅力,激励学生勇于突破思维定势,在科技工作和创新中善于多维度思考,积极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勇于攻坚克难,勇于创新,树立科技强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案例3:Orange西班牙分支举办发布会,宣布将与中兴通讯携手在西班牙Madrid、Barcelona、Seville、Valencia和Zaragoza五个城市率先开展XGS-PON商用,为用户提供10Gbps高速宽带业务和Wi-Fi体验。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此案例发表自己的见解或看法,开放式讨论目的是让学生反思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倡导学生树立工程伦理思想,形成共同价值观,遵守职场竞争道德。

(2)微课资源

(3)SPOC平台资源

SPOC课程资源包含知识点导入视频、知识点精讲视频、教学PPT、典型例题讲解视频和课堂内外拓展视频,为课程思政融入做准备。

(4)雨课堂推送课件资源

课堂教学结束当天,实时制作并推送课后学习任务单(并入下一周课前学习任务单),内容包含对本周学习反馈问题的解答,课前、课上小组表现经验值累计公示,课后限时作业和选做拓展作业。

(5)MOOC平台资源

3.教学过程与实施方法

(1)课前

通过推送“课前学习任务单”帮助学生完成课前自主学习;布置个人课前主观题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后拍照上传,课前作业只计完成分,不计对错分;布置小组课前微视频制作任务。

(2)课上

按照“课前测—导入—知识点梳理—小组竞赛(讨论+互评)—学习反馈”的顺序展开。课前测题目为10道基础选择题,检测学生课前学习效果。知识点梳理侧重对课前在线检测、个人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3)课后

根据学生课堂学习反馈进行补充解答(文本或微视频)。布置个人课后限时作业,按正确率打分;布置个人选做课后拓展作业,包括思维导图,使用仿真软件进行仿真探究等;将课程小组经验值累积公示(课前+课上)推送;课前小组表现按合作讨论、微视频完成度累计经验值,课堂按小组竞赛排名累计经验值。

(4)教师课后反馈和反思

4.学习评价与教学反馈

(1)学习评价方式

课前评价由线上SPOC平台在线成绩、课前主观题作业成绩、课前小组讨论、微视频作业成绩组成;课中评价由课前学习检测、小组竞赛、学习反馈组成;课后评价由课后主观题作业、个人选做作业、小组拓展作业组成。

(2)学生学习反馈方式

(3)教师教学反馈方式

课堂知识点梳理讲解,解决学生自主学习中的疑问;课堂小组竞赛后的补充讲解,解决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课后对学生课堂学习反馈问题进行解答,对作业进行批改,对小组作业进行点评。

课程教学成效

1.学生整体课程目标达成度

2.学生满意度调查

结语

参考文献:

[1]张维光,吴慎将,潘永强,吴玲玲.新工科背景下传统专业升级改造途径研究——以光电信息与科学专业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1):17-22.

[2]徐学武,门静,张琛,王海涛,梅雪松.新工科背景下传统机械制造专业智能化改造升级途径探索与实践[J].装备制造技术,2020(11):139-141+159.

[3]张玲莉,岑叶平,陈菁,费红军,魏华.BOPPPS模型在高职《微生物学检验》实训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11):51-53.

[4]吴红波,李小燕,张瑞君.基于雨课堂和BOPPPS模型的课堂教学改革——以遥感概论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21(3):86-92.

[5]吴亮,陈丽,贺洁.ARCS学习动机理论视域下在线平台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评价[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21,32(6):103-111.

[6]王志,王希普,郝丽.强化校企互动发展创新协同育人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8(7):56-58.

[7]邱微,南军,刘冰峰.课程思政与在线教学的隐性融合——以“水工程施工”课程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6):57-61.

[8]曹阳,温宏愿,王刚.融合SPOC的组态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J].中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9):172-175.

[9]陈芳.“语言+多元智能”混合教学模式的课程评价体系建构[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11):69-72.

[10]程东海,戎易,李文杰,邹鹏远,熊震宇.新工科背景下熔焊方法及设备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21,7(29):104-107+111.

(王丽黎、赵敏玲: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

陕西教育APP

百家号

抖音

公众号

微博

新华网

主管: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主办:陕西教育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

THE END
1.人工智能为跨学科学习带来机遇《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提出,“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强调在真实情境中培养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跨学科学习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和课程建设的重点,然而当前仍存在学科之间的简单拼接、资源整合http://m.jyb.cn/rmtzgjsb/202412/t20241210_2111281739_wap.html
2.混合式教学简述混合式学习的特点及典型模式创新性:混合式教学鼓励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实施方式 混合式教学通常包括以下几种实施方式: 线上与线下的混合:即“E(e-Learning)+C(Classroom)”的混合模式。学生先在线上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对新知识进行学习,并将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反馈https://blog.csdn.net/njzx_lcq/article/details/143836586
3.混合学习数字化学习和在线学习栖漓斋混合学习、数字化学习和在线学习三个概念之间区别与联系 1、混合学习: http://s7/middle/43a424414816be12d8316&690混合学习是在线学习和面授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美国Learning circuits) http://s14/middle/43a424414816be2431e5d&690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是人们对网络学习(e-Learning)进行反思后,出现在教育领域https://blog.sina.com.cn/s/blog_43a424410100ha01.html
4.混合项目:弥合在线学习和面对面学习之间的差距混合项目已成为一种动态解决方案,弥合了传统的面对面学习和在线教育的灵活性之间的差距。通过整合这两种模式,教育机构正在为学生提供多功能且适应性强的学习体验。 混合学习的好处是引人注目的,它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同时满足不同的学习方式。此外,混合项目的灵活性允许采用更加个性化的教育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https://www.toptut.com/zh-CN/hybrid-programs-bridging-the-gap-between-online-and-in-person-learning/
5.《新经理成长营》线上混合式学习项目上线!新闻活动中欧商业在线建立学习文化 让学习文化扎根初级管理者,建立良好根基,培养系统的思考能力和组织的学习力。 课程设置:180天线上混合学习之旅 社群运营:全程陪伴学员,包括开营预热、目标澄清、任务发布、进度跟踪、成果输出、结营复盘等环节。 在线催化工作坊(8次):每一个线上课程模块后,学员将在线参加由专业引导师带领的90分钟工作https://eceibs.com/frontend/about-us/news-detail/column-31/35/nid-136.html
6.科学网—读《混合式学习——用颠覆式创新推动教育革命》今天的教育最需要的是用迭代和创新文化来思考,翻转课堂、慕课、微课堂已经成为时下人们普遍采用的学习方式;在美国,也已经有为数众多的学校摒弃了工厂式的集中教育,采用混合式学习进行个性化教学。目前,“混合式学习”已经成为教育创新的第一热词,它整合了在线学习与传统课堂学习的双重体验,让教师能够因材施教,对学生实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45920-1011278.html
7.“在线与在校——面向未来的混合式教学与教研”云端研讨为探索常态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方式,分享各地教研机构和学校混合式教学与教研的实践探索和研究成果,2020年4月29日,“在线与在校——面向未来的混合式教学与教研”研讨会在线上成功召开。会议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承办,中国教研网提供技术平台支持。本次https://www.hdjx.org.cn/plus/view.php?aid=9279
8.线上线下混合学习将成为教育新常态澎湃号·媒体澎湃新闻打破了以上若干思维定式,我们有理由期待,在未来的教育中,线上线下的混合学习模式将会成为教育新常态。这种新常态既包括在线学习与面对面学习的混合,也有课堂正式学习和社会环境中非正式学习的混合,还有同步学习与异步学习的混合。这种泛在学习方式的推广和应用,将出现项目学习、STEM学习、野趣学习、居家学习、混龄学习、生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7289536
9.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新教学实践的具体做法:从学习科学视角学习科学不仅注重教,也注重学,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混合学习主要采取在线学习和面授相结合的学习方式[20]。翻转课堂将传统教学模式翻转,让学生提前观看教学视频,在课上进行知识的内化。两者都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更新。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的出现,为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带来新的可能性,促进高校教育利用MOOC进行创新教学的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536388886&efid=TEkQvu2MMDlLjVmxiu1_yA
10.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混合式教学法何以有效——以S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混合式教学法是在“三通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线上、线下教学的一种混合式教学法。文章以S-ISAL教学法http://ctld.scnu.edu.cn/a/20171030/474.html
11.在线学习App排行榜应用宝在线学习app推荐点点数据为您提供最新的在线学习App排行榜,应用宝中的在线学习app推荐。https://www.diandian.com/phb/1335/7-1.html
12.疫情期间本科生在线学习投入调查* 11.与传统线下学习相比,您认为在线学习的效果是? 不符合不太符合一般符合非常符合不知道 比传统线下学习效果好 比传统线下学习效果差 没有变化 * 12.疫情过后,您对继续采用线上学习的态度是? 不接受不太接受一般接受非常接受不知道其他形式 继续采用线上教学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不采用线上教学 * https://www.wjx.cn/vm/h64c8xu.aspx
13.基于机器学习的带宽估计在淘宝直播中的探索与实践三是做到健壮地混合学习。一个强化学习的网络通过“尝试与犯错”来学习,这可能对系统造成干扰。尤其在训练早期阶段,算法可能会执行不正确的探测行为,而造成灾难性后果。为了应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设计了一个混合的学习机制,让 OnRL 在被判定为异常时,能够回归到传统的基于规则的码率控制算法,否则切换回 RL 的模型。为https://tech.taobao.org/news/zexkkt
14.[转]教师网络空间应用案例——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网络学习平台(二)基于网络混合学习的人工智能课程创新 在人工智能课程教学中,充分使用网络在线平台的课程资源教学。 例如“生活中的人工智能”一课,首先把课程内容发布在我的网络学习平台,学生进入后,可直接观看视频,学生的所有编程操作都是实时保存在网络平台上,学生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下继续学习,作品发布在学生自己的网络学习空间里https://yun.zjer.cn/space/index.php?r=space/person/blog/view&sid=63086&id=39521376
15.高等数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实践教师如何准备和选择好在线教学相关的资源、平台、工具,如何组织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在线学习并不是教师简单地将传统教学内容原封不动的搬到网上,更不是毫无原则的、任意内容的拼凑。在对课堂学习与网络学习反思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就是混合式教学,它能有效地将传统课堂https://www.fwsir.com/jy/html/jy_20210305093055_821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