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理论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理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2.初中数学教育内容唯教师权威独霸.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在初中数学课程设置阶段和教育活动开展阶段往往只重视教育过程的流线式发展,数学课程模块嵌套设计教育活动步骤,并严格按照教学活动大纲完成教学,为教师的个人“上帝视角”教学嗜好而牺牲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思维发散空间,漠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阻碍学生创新能力自我提升过程,并伤害学生的学习情感.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探究的意义

2.有利于升华数学教学目的.初中数学教育课程为青少年学生构筑系统的数学知识与数学逻辑体系打下基础,数学知识并不是一成不变,因此在数学教学创新探究中,学生在教学活动获取到的数学知识之外还能够以心灵所感知的数学逻辑发展来衡量,将数学教育活动从细节上改变成为数学知识研究、讨论的过程.

3.有利于实现交互式学习.创新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是在“教学相长”在基调中进行,学生和教师结教育和学习的隐形契约,形成共同学习交流、研究引导的教育新局面.同时,鼓励学生内部之间以团队合作模式讨论数学难题,从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知协作能力.

4.有利于激发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动性的发挥.通过初中数学课程创新与深化探究,以学生自我学习能动性的激发作为教学新目标,学生对数学难题进行主动研究,结合个体独立研究与团队合作探讨,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在创新理念下正确开展初中数学教育

第一,注重数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知识搭建,坚持创新教学理念的深入贯穿.教师应将自主、平衡的教学理念与气氛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让受教育者感受到自我角色的平等地位,并能够以正确的学习观念与授课教师一同完成数学教学任务,最大化学校数学教育教学的成果.在进行数学逻辑思考与讨论时,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讨论结果不可避免会超出教育者的预设范围,教育者应具备豁达的数学理念接受能力,让学生自由地在数学教学中打开数学逻辑思维的桎梏.数学教师应主动引导学生跟随自我的发散思维对数学知识进行新的探索与假设,让学生围绕数学发现开展观点重审与讨论,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第二,坚持巩固数学知识,灵活设计应用题型.数学习题是让中学生不断巩固数学知识与逻辑的重要方式.通过数学学习,可以有效地培养受教育者的自我创新能力.同时,教师在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即利用新式的数学教学思维模式以及创新的数学问题处理方式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的实质,让学生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并逐渐了解吃透.因而教师的数学习题设置应投入更多的精力,力求学生能够通过多元的习题得到数学思维逻辑的训练.

第三,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创造课外数学教育与学习条件.通过多种数学类知识竞赛活动,有利于在学生之间构建起互相学习追赶的积极氛围,同时还可以创建数学兴趣小组,纳入具有强烈数学知识探究兴趣的学生,让学生在共同学习的环境中充分发挥数学个性,并向其他同学传递数学魅力,从而更好地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所谓的激励性语言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鼓励或者是激励,不仅是对学习好或者课堂表现好的同学及时进行语言上的激励,更要对那些不敢大声回答问题或者一时难以回答出问题的同学及时给及鼓励.这样优秀的学生会充满自信的同时积极主动地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以及数学水平;中等或者偏差一些的学生也在教师的及时鼓励下增强了自身的自信心,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主动学习获得数学成绩的提高,在这个提高的过程中也极大增强了中等以及偏下学生的自信心.数学教师在教学课堂中灵活巧妙地运用激励性语言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励性的语言的使用在教学上体现为一种激励性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适合现代教学发展要求,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应用也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改变数学课堂较为枯燥的氛围,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数学学科的学习.

二、激励性语言的意义

三、分层次激励的实践

1.教师的教学层次教师完成一节数学课堂教学,一般要进行课前的备课、课堂讲课、布置作业以及作业讲解,在这四个过程中数学教师都可以进行不同程度以及不同层次的激励性语言的使用.例如,教师在备案过程中可以备案激励教学的方法;在数学课堂上针对课堂的实际情况及时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鼓励;布置作业时要对题型进行设置,通过题目的不同难度系数来提高学生的自信,使获得较好的学习巩固效果;在作业讲解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各种各样错误进行修正,耐心讲解并且鼓励学生继续加油.2.学生的学习层次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水平是不一样的并且是分层次的,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激励性语言,因材施教才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激励性语言的使用也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鼓励.

3.学习内容的激励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习任务以及学习内容的难度都是逐渐增加的,前面知识的学习为后面更加难的数学知识的学习进行铺垫,整个数学体系是较为科学的,学习难度也是慢慢递增的.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题型之间的学习难度也是分层次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学习情况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与支持,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不同困难,带动学生进行探索与思考,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4.作业与辅导层次数学教师布置的作业是根据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来制定的,通过作业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完善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作业的布置主要是分为基础性的题型、巩固性题型、提高性题型、拓展性题型.教师根据作业的不同难度进行针对性辅导,在辅导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辅导,有效应用激励性语言.

四、案例分析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教育,培养

前言: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培养论述摘要:创新教育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时之功。教师自身在做到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也要有足够的耐心,注意方式方法,不断总结,积极鼓励,在教授基本物理知识的同时,也要灌输正确的思维理念,不仅要教授知识,还要教授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在实验中取得更好的进步,从而达到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1物理实验教学思想的创新

物理,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类学科,它解读的是世界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初中物理则是学生首次接触物理这门学科的台阶,因此,我们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寻求创新教育,本身就是想在应试体制中改变学生对于物理这门学科的偏见,让学生们学会用自己的大脑去学习这门课程。而思想的创新是我们创新教育的核心。物理学科的定义、定律等都是建立在实践活动基础之上的,按照我们目前管用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安排,以19位学生分组实验,两百多演示实验以及一些课外小实验。通常我们这些实验都无可厚非被安排在课上进行,但是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对于一些危险性比较小的,实验器材要求不是很高的小实验,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自行进行,比如用饮料瓶做压强同密度间相互关系的实验,或者用水及玻璃做色散实验等,这样让学生将物理课程同生活实际联系到一起,更有利于他们理解物理的一些原理,同样能引导他们去思考这些原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什么样的生活困难。

2物理实验教学方法中的创新

2.1从“观察”入手进行创新视觉是我们感受物理现象的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所以我们要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观察是必不可少需要改进的。在物理实验中我们要让学生明白,用自己带着目的性的双眼,去观察对象的特征,在观察中思考引起物理现象的原因,同时一定要细心观察,只有克服了一定的困难我们才能真正地迈向真理。观察实验是学生获取大量信息的第一步,也是我们后续工作的首要前提条件,我们所需要的不一定是观察得到的结果,而是观察这一过程带来的意义。

2.2在“实验”中进行创新能力的提升

在学会了观察的基础之上,我们要开始着手去做一些物理实验,为了更好地观察,或者为了证实自己对于某些物理现象的猜测,因为物理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没有自己的动手,而只是一味相信前人总结的“真理”是无法学好物理的。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的物理知识都是在经过观察和亲自的实践之后得出的结论,比如日光的颜色,我们想到也许是无色,但是雨后的彩虹为什么不是白色?这就会让很多学生感到好奇,通过师生的讨论后,学生认识到水滴的折射让日光产生了不同的色彩,因此通过三棱镜实验的亲自尝试,学生看到了真正的日光的颜色。而在一个实验的生命周期,学生要了解实验目的,实验的方法,并做好数据的记录工作,做出正确的实验报告,让学生养成物理实验的良好习惯。

2.3通过“总结”为创新奠定基础

科学的实验方法需要在实验结束之后,在收集资料基础之上进行实验的总结,得出自己的结论,也就是说在得出实验结果之后,我们的物理实验任务还并没有完成,我们的目的是需要将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应用,而实验结论,就充当了我们应用实验结论的手段。在一些实验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适当提出一些更深的问题,比如在做小车的平均速度测量实验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索这种控制变量方式的实验还可以应用在哪些模型中,也就是说通过学生自己对实验结果的总结,可以得出一些“通用”的实验结论,在以后面对类似问题中可以直接拿来使用,而在以后新的实验解决之后,学生就能够养成很好的总结的习惯,为以后创新奠定一个知识的基础。

3.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1.鼓励学生参与实验

3.2鼓励学生设计实验

4结语

面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验的完成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仅仅是给学生打开一扇门的目的,一扇创新的大门。因此我们要教会学生去动手,去思考,去总结,形成创新意识,在完成一个实验之后,能够发散思维到解决类似问题上去,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技能,才能更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地理教学;新课改

初中的地理教学是这一阶段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其它的学科一样,传授的是基础的学科性知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将使学科教学的整体得到发展,推动整个初中阶段的教育。信息技术是基于当今科学飞速发展下的产物,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电化教学,它标志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这一发展推动了教育领域的改革,那就是新的课程改革的出现。新的教材、新的教学、新的辅助教学设备及新的教学观念的改革,都将围绕“以人为本”、以达到人的终身学习为目标。

1、让愉快教学再次重现于课堂

2、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分析问题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体现了新的课改,培养了学生学习初中地理的技能传统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系统性传授,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少,获取的知识局限于课本。学生对于教学中的抽象性知识很难直观的理解,尤其是对于刚进初中的学生,要解决这一难点,过去靠的是板图、板画、挂图和幻灯片来展示,教师讲解为主,抽象的思维还得靠学生自己建立,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设备,可以使这一难点迎刃而解。如在讲授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问题时,自转的问题比公转简单多,公转显得抽象,运用教师收集整理好的网络课件——“九大行星的公转”,展示地球的公转,直观的演示了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自西向东的运动。运用地球公转——“四季变化”的网络课件,动态演示地球公转的结果,并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操作,完成以下的练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得以突破。

3、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使教师在传授系统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和信息量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将所学的知识掌握好,做到不仅会学还要会用。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时候,不应仅仅只是死记硬背的系统性知识,而是掌握知识的技能和学习的方法。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吮吸知识的营养,在开阔眼界的同时,感受到人类智慧的伟大,科技的迅猛发展所负时代人的重任,同时可以品味到人类社会的彼此联系和合作。这样的教学,即体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所带给学生的信息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以达到知识的终身运用促进整个人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对学生学习成绩的科学评价

体现了新课改对学生学习成绩的科学评价,体现了“以人为本”知识的传授要“以人为本”,以达到终身学习。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以讲授完本节知识为目标,以让学生能考出好成绩为宗旨,期末考试一次定局,高分者优秀生,低分者为差生。难道我们对教育对象的评价就是这样的格局和框架吗?非也。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给予了教育对象接受知识的新的评价,要评价就要给参评的对象提供平等竞争的条件和机会。从地理学科而言,教师通过自制的电子表格,可为所教班级学生进行以下的平时成绩的评价记录,占全学年的60%,期末测试的成绩占40%,并在教师的网页中让学生查询自己的得分,并不断完善自己学习中的不足,提高成绩。

4.1评价的内容

(1)系统性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2)读图、填图、绘图、析图技能的评价。(3)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评价。(4)扩展性知识的评价。

4.2具体评价方法

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学科的整合,丰富了课堂教学、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望、扩展学生获取知识的信息量、增加学生学习知识的趣味性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技能、增强了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全方位能力。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学科的整合,为地理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为直观的教具,为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创造了条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为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推动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保障。

参考文献:

[1]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

[2]徐光泽.现代教育技术基础[M].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素养;核心素养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逻辑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不仅仅当前所有初中数学教师面临的新课程,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注重学生数学思维拓展,为增强数学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体现,思维又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如果学生缺乏数学思维,便无法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拓展,逐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具体的教学当中,课堂上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作为载体,有效发散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增强数学核心素养。

二、准确把握初中数学内容的整体性

数学这门学科是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各个知识点一体的一门学科,其同一部分的各个不同的知识点均存在较强的逻辑关系。因此。在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从宏观上准确把握数学教学的内容,理清各个数学知识点之间存在的逻辑链条,以便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网络和系统。

三、教师应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显然必须提高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这是新课程对每一个数学教师的基本要求.基礎教育课程改革,使中学数学教育在其目标、课程、内容、方法手段、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面对21世纪数学教育改革的挑战,数学教师在提高数学素养的同时,还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广泛涉取各种新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不断提高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这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数学教育的重要课题。

1.提高自身的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一项职业能力,它不光是要求语言类专业的教师要做到一个精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理工科类专业的教师也是有很高的要求的。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述知识,最重要的工具就是语言工具。语言表达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来说,不光是将你所要表达的知识表达、阐述清楚,还要考虑严谨的思维逻辑、以及对于文字的掌控运用和拿捏处理等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教师一定要能够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更加丰富初中数学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2.钻研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对于初中数学教师来说,教材是教师的主要利用工具,但是在教材的使用上面是要讲究技巧的,教材也是学生学习的最有效的平台,那么,面对教材中那么多的繁琐的知识点中,如何做到重点难点的划分格外重要。那么,教师钻研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就从中可以得到体现了,一个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中是从来都不需要依赖教材的,因为他可以把教材中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然后再加工再传授给学生。这样就很好的避免了学生做很多无用功的可能,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的提高。

3.过硬的专业知识。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来说,教师拥有一个过硬的数学专业知识,是学生能够进步的重大支撑点,也是教师努力调整教学方法的基础,过硬的专业知识才会给教师带来更多的自信,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这份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可贵品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四、体现数学学科的思想性

所谓数学思想主要是指学生对各个数学概念、数学结构和数学方法的本质性认识,是学生从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所提炼的数学观点,对整个数学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里所提及的数学思想,主要是指初中数学这门学科所蕴含的抽象的数学思想、推理思想和建模思想,以及由这三种基本思想所延伸出来的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换化规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随机思想和抽样统计思想等。同时,在初中数学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涉及到很多具体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充分凸显出数学学科的思想性。因此,在初中数学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全面研究教材内容,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体会到数学思想的教育价值。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所有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因此,便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升入研究教材内容,充分重视数学教学理论,数学教学实践的有效结合,为学生学习数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1]马相春.基于大数据的初中数学智慧学习系统模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

[2]刘晓旭.高中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关键词】生本教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中数学

一、大力加强学习小组建设

学习小组的建设是新的教学模式能否实施的先决条件,是班主任工作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学习小组是以班级内异质分组为基本形式的学习共同体。旨在促进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共同实现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整体成绩为评价和激励依据,全面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个性和谐发展的学习创新型组织。为什么一定要建立学习小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要改变过去单一、被动、陈旧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小组学习是这一学习方式得以落实的有效载体,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它能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在参与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从高效课堂上来讲,小组学习是高效课堂上最基本的学习形式、最基本的学习单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通常通过学习小组来组织完成,课堂教学双边活动的开展也主要通过小组学习来开展,所以小组学习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中显得尤为重要。

(1)学习小组的科学编组:科学编组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分组时要根据学生学习成绩、性别平衡、班干部分布、学生性格、特长等尽可能分配均衡,确保每个小组实力相当。小组人数4~8人不等。教室内小组的座位摆放也要以小组为单位合理放置。

(2)学习小组的有效管理:学习小组的管理涉及到组长的产生和培训、组员的培训、组内的分工。组长可由班主任确定,也可让学生通过竞选、投票等方式产生。组长的作用相当大,涉及合作学习能否开展,那么班主任就要对组长进行有效培训。如明确组长的角色,让组长组阁,在班主任指导下,结合同学的意见,让组长组阁学、常规组长,并明确组长、学、常规组长的职责分工。同时也要对组员进行培训,加强学生互助意识的培养,要让优秀学生明白,帮助潜能生学习,也是自己深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要给潜能生更多的学习、答题、汇报、展示的机会,对他们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肯定,一点一点地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勇于参加到小组的学习和探讨中来。总之,只有把学习小组建设好了,合作与交流才会真正地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才能达到。

(3)学习小组的评比:转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传统评价是评价学生个体,而新的方式则采取捆绑式评价,评价整个小组。在学习和常规管理的每个环节,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督促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互助,提高整个小组的水平;个人的成绩当然不能忽略,可在组内评价。小组评价不能过于随意,并且必须有记载,否则将失去公平与制约。所以除了班级值日本外,必须设置小组值日本,值日本是小组评价的载体,在设计上以量化为主,但也要注意人性化的内容,对典型的人和事要有内容的记载。由组长安排本组成员轮流担任值日组长,管理和记载本组当天所有事务;由班长安排班级成员轮流担任值日班长,管理和记载全班各组当天所有事务。进行了评比,就必须及时反馈,也必须有落实,否则,评比与评价将会失效。比如在班级有专门的“小组评比公示栏”、“个人评价公示栏”,每周由学生处在升旗仪式上向全校表扬各班优秀学习小组,教务处每学期评选优秀学校小组及组长,个人的评比结果与期末评先评优挂钩。

二、突出加强《导学案》建设

《导学案》是指教师根据一节课教学内容、学习目标,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集教师的教案、导学案、笔记、达标测评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教学合一”的载体。《导学案》是课堂教学的CPU,它直接影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堂展示的效果和课堂教学是否真正达到高效。因此,《导学案》的编制水平,实际上是教师业务能力、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综合体现,也是对学科组成员团队合作能力的集中检验,一份高质量的《导学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结论

总之,不论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去践行生本教育理论,还是具体去操作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新模式,都需要去打破传统,去否定,去颠覆,都是一项任务艰巨浩大的系统工程,牵涉到整个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内容十分繁杂。只要我们能够坚定信念,集团队的力量,付出长期的不懈努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也一定能找到教育的出路。

摘要: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要求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已成为教育的重任。美术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创造力的培养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本文指出,教师通过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手段引导学生学会动手、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培养学生创造力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关键词:美术教育创造力想象力培养

美术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首要目的,因此,重视美术基础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十分重要。然而,我国现代美术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普遍较低,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材、教法单一,教学观念与教学手段过于陈旧。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谈谈如何改变美术教育的现状。

一、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首要目标就是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进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目前,在美术课堂上,学生兴趣不高、课堂气氛沉闷等诸多问题依然存在。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学习与实践相分离,基础知识薄弱对学生创造力的提升影响颇大。教师怎样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呢?

一是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发挥美术学科的魅力,以学生的阶段性特征为基础,配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二是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贯彻启发性教学,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艺术表现欲和创作欲。同时,注重学习的连贯性,兴趣的激发需要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只有始终保持对美术学科的兴趣,才能真正投入到学习中,用心学习和创造作品。

三是教师应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教师要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习惯和个性心理,使教学符合学生的爱好和习惯,跟上时代潮流。同时,教师要始终保持有耐心、认真的工作态度,让学生对美术保持长久的兴趣。

二、审美意识是美术学习的基础

审美意识是一个人对“美”的见解,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因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还需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是美术作品鉴赏课的目的所在。美术鉴赏是人们对美术作品的感受、理解和评价的过程。美术鉴赏能力的提高是长期积累和实践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在教师要大力开展美术鉴赏课程,通过美术鉴赏,一方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充实了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在建立审美意识的过程中,通过理解和感受,能够明辨是非,并且在鉴赏的过程中,能够以一种创造性的心态,以独特的视觉和思路去探索、体验和思考,从而形成独到的见地。通过开展美术鉴赏课程,学生经过大量的观察和思考之后,形成独到的审美意识,这种审美意识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和前提。

三、完善自身,拓展知识

美术并非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是植根于社会文明大背景下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因此,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不仅要了解美术知识,还要充分完善自身素养,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我们的知识拓展得越宽,见解越深,感悟就会越多,思想就会越解放,创造力才会越大。

输入理论输出理论英语教学英语听力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背景下,英语成为人们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然而,高职高专类院校的学生存在英语基础知识薄弱、语音知识差、词汇量小以及语法知识缺乏等问题,使得高职类院校的英语教学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根据语言学家的统计分析,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语言进行听、说、读、写的比例分别为45%、30%、16%、9%。听力作为日常交际的第一要素,是获得语言感受的最主要途径,听力教学是整个英语教学活动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过多强调阅读和语法教学,使得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很差,不具备基本的英语交际能力。因此,有必要不断探索和完善英语听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从而满足社会对高职类外语人才的需要。

二、语言输入理论和输出理论

语言的输入和输出问题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众多国内外学者对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些富有成效的理论和理念,其中克拉申(Krashen)的输入理论和斯万(Swain)的输出理论影响最大,并得到广泛应用。

1.克拉申的输入理论

2.斯万的输出理论

斯万通过对加拿大法语浸入法学习计划的长期研究后,提出了输出假说(OutputHypothesis),她认为“可理解性输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固然有很大作用,但仅起到辅助语言习得的作用,只是习得语言过程中的一个载体,仍不足以使学习者全面发展他们的二语水平,只有大量的可理解输入而没有准确的输出是不能保证学习者成功习得第二语言的。成功的二语学习者不仅需要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更需要“可理解的输出”,只有通过语言表达和语言实践才能使习得语言者真正地拥有语言。同时,输出假说还指出可理解输出具有3个功能:注意—触发功能、假设验证功能和元语言功能。在这3个功能中,注意—触发功能是核心。制约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输入质量不高、输入和输出之间的极大不平衡。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提高输入质量,协调好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

三、基于输入输出理论的英语听力教学

对于高职高专类学生来说,他们的听力理解能力很差,这是由于他们词汇量小、不熟悉英语语音、听得次数太少、发音不准确、语法一知半解、英语文化和背景知识匮乏。而且,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也抹杀了学生的兴趣,导致听力教学质量低效果差。

实践表明,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前提,输出是强化已有知识的一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同等重视输入和输出。通过对克拉申的输入理论和斯万的输出理论分析,可以看出当前高职高专类学校的英语听力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许多问题都和输入输出理论有关。因此,在高职类学校中有必要采用这两种理论来指导英语听力教学,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

根据克拉申的输入理论,学习者需要的是“可理解性输入”,也就是说输入材料的难度应该稍微高于大多数学生现有的能力,不能过高和过低,否则,听力教学的效果就会很差,学生不能得到很好的语言习得。因此,在进行听力教学前或者第一节课中,笔者首先对学生进行听力测验,分析他们整体水平和缺陷;在后续的听力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视听材料,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而又不是太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此外,笔者也充分利用多媒体和视觉材料,增加视觉输入,而不仅仅是传统听力教学中的语音输入,从而增加学生有意义的输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听力理解能力。

关键词:输入输出;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

在人类交际活动中听力约占45%,而说占30%,读、写分别占16%、9%(Rivers,1978)。听力技能是语言运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获取口头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在美国视听说读写言语交际活动中,视听说占75%。法国的视听说教育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仅仅靠听可认得全部信息的15%,仅靠看可认住25%,而视听说结合可使学生认住64%以上。由此可见,视听说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因此,视听说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通过听力获取英语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交际能力。

一、Krashen的输入理论和Swain的输出理论的分析

(一)Krashen的输入理论(InputHypothesis)

(二)Swain的输出理论(OutputHypothesis)

Krashen的语言输入理论将语言习得完全归功于语言输入,但是Swain在对加拿大的法语沉浸式教学作了调查发现情况并非如此。因此,Swain提出了“可理解的输出假说”,即:可理解的输入在习得过程中固然有很大作用,但是仍然不足以使学习者全面发展他们的二语水平。如果学习者想使自己的二语流利又准确,不仅需要可理解的输入,更需要可理解的输出。Swain的语言输出理论,强调了输出的重要性及输出的三个功能:注意、验证、和元语言功能。注意功能表明目标语的生产输出能促进学习者注意到他想说的与他所说的之间的差距,即能激发提高有意识的学习。验证功能强调学习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学习者手中。学习者在不断的检验与纠正过程中由于积极思考,主动想法解决问题,而得到前所未有的收获。语言输出是验证自己所学或对目标语言问题的认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元语言功能即通过输出,学习者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大脑接受反馈信息使学习者做出反应,纠正错误,加以改正。

二、传统听力教学存在的弊端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听力课的设置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浙江省三级和应用能力B级考试的出现,使听力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但在传统的听力课堂中,目标以应试为主,忽视了学生输出交际能力的培养。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听力十分重要,听力能力也急需提高,但传统的听力教学不太满意,希望更多的参与,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三、对高职英语视听说教学活动的启示

Krashen认为,输入应该是可理解的,并且是粗调的,而不是精调的输入。粗调输入强调使学习者将注意力放在语言所传递的信息上,而不是语法结构等形式上。同时,语言输入必须是大量的、有趣并关联的。

(一)重视输入的质量和数量

1、教师在进行全英文授课时所使用的语言必须是学生所能理解的。高职学生因为英语水平相对较低,所以部分教师在尝试英文授课中发现学生理解存在较大的困难后,往往出于完成教学进度,提高课堂效率的考虑而放弃了英文授课。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不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对输入的可理解程度把握不够。因此,教师一方面应该保证自己的语言地道、流利,对教学语言要有充分的控制能力;另一方面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i。在英文授课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借助听力课教学环境——语言实验室的设备优势,利用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然真实、题材多样的英语环境从而汲取语言材料,增加听觉信息输入,有利于创造外语学习气氛和真实语言情景,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为确保课堂上的输入是理解性输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调控语言输入的难度,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根据反馈信息,随时调整语速,并结合手势课件等直观教具,重复重点内容和较难的关键词,或使用更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表述等,尽可能使输入信息接近于班上大多数学生的i+l水平。

2、选择合适的教材,难度适中,具有趣味性。选择教材时,要充分考虑到教材内容的难度和广度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能提供充足的可理解输入。授课选材应该尽量贴近大学生的生活,体现学生的智力因素和成长要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材难度要适中,太难会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太容易则达不到教学最佳效果。此外,将所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也会使学习变得相对容易。

3、建立听说教学网络资源库。英语听说课应该为学生提供多维的感官刺激和语言情景,使其有机会接触到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然而,听说课时有限,在课堂上并不能保证有效地提高学生听力水平。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课外多收听英文广播、观看英文电视电影、听英文歌曲等,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感及英文反应能力,达到提高听力的目的。

(二)强化语言输出实践

激发学习内外动机。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学方法和学生的成就感对动机的影响很大,这就要求教师熟悉学生的现有水平和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外部动机),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和肯定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外部动机)。内因与外因相互结合,能促进学生听力能力的不断提高。

四、结语

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活动中,要针对学生的既有水平,从听力材料的可理解性、真实性、趣味性等方面,把握语言输入的质和量;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视、听、说相结合和双向交流的方式将语言输入与输出相结合;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更注重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将输入与输出理论运用到大学英语视听说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

\[1\]雷玉兰.文化语境与听力理解\[J\].怀化学院学报,2010,(9).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优质课堂;氛围;方法;小组合作

初中数学新课程尊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倡导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为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从数学学科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出发,,通过一系列教学方法的合理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励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在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中实现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THE END
1.动手学强化学习强化学习基础篇有监督学习和强化学习的优化目标相似,即都是在优化某个数据分布下的一个分数值的期望。 二者优化的途径是不同的,有监督学习直接通过优化模型对于数据特征的输出来优化目标,即修改目标函数而数据分布不变;强化学习则通过改变策略来调整智能体和环境交互数据的分布,进而优化目标,即修改数据分布而目标函数不变。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4766491/article/details/129231690
2.动手学强化学习张伟楠老师强化学习网课视频材料已经在伯禹学习平台完全免费开放。若大家想要观看视频学习,可以点击右上角“视频课程”前往。 动手学强化学习(Hands-on RL)旨在为国内学生和研究者提供一个友好的 RL 学习环境。在这里,我们希望读者能够真正学习到强化学习的知识,并且对代码实现过程有更加清晰的认识。该动手学强化学习项目https://hrl.boyuai.com/
3.有哪些强化学习的书值得推荐?***University of Alberta的Richard Sutton教授,强化学习创立者之一,他的书籍是业内公认的经典入门教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3480029
4.动手学强化学习第 一部分 强化学习基础 第1 章 初探强化学习 2 1.1 简介 2 1.2 什么是强化学习 2 1.3 强化学习的环境 4 1.4 强化学习的目标 4 1.5 强化学习中的数据 5 1.6 强化学习的独特性 6 1.7 小结 6 第2 章 多臂老虎机问题 7 2.1 简介 7 2.2 问题介绍 7 https://w.ptpress.cn/bookDetails?id=UB7d4a1fc362a4a
5.动手学强化学习强化学习是一种面向决策型人工智能的方法,将更多权力交给机器,让机器在各种任务中直接完成决策,不再以辅助的角色为人或者其他下游逻辑服务。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强化学习的原理和实现,理论与实践并重,在介绍强化学习理论的同时,辅之以线上代码实践平台,帮助读者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本书适合对强化学习感兴趣的高校学https://lib.qztc.edu.cn/2024/0912/c4682a276702/page.htm
6.动手学强化学习《动手学强化学习》是由张伟楠所著,将理论知识和可运行代码块融合的教辅书籍。《动手学强化学习》是由张伟楠所著,将理论知识和可运行代码块融合https://localsite.baidu.com/site/wjzsorv8/8cd47d9a-7797-42f3-9306-b902ded71161?qaId=1443450&categoryLv1=%E6%95%99%E8%82%B2%E5%9F%B9%E8%AE%AD&efs=1&ch=54&srcid=10014&source=natural&category=%E6%89%8B%E5%B7%A5%E5%88%B6%E4%BD%9C&eduFrom=136&botSourceType=46
7.动手学强化学习(豆瓣)"动手学强化学习"试读· ··· 亲爱的读者,欢迎来到强化学习的世界。初探强化学习,你是否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呢?我们想说,首先感谢你的选择,学习本书不仅能够帮助你理解强化学习的算法原理,提高代码实践能力,更能让你了解自己是否喜欢决策智能这个方向,从而更好地决策未来是否从事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工作。人生中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818782/
8.动手学强化学习首页 馆藏纸本 图书详情 动手学强化学习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584519 出版年:2022 作者:张伟楠 学科:电技术、电子技术 资源类型:图书 细分类型:中文文献 收藏单位馆藏地在架状态索书号 成都文献中心在架上73.917/ 1224 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所阅微楼二层西侧202在架上TP181/70 https://www.las.ac.cn/front/book/detail?id=91ecb86bc8c396c5c3a1a04b3b53cf89
9.《动手学强化学习》(张伟楠沈键俞勇)简介书评品牌 人民邮电出版社 分册名 深度学习 动手学深度学习 动手学深度学习 PyTorch版 动手学机器学习 动手学强化学习 动手学自然语言处理 加入购物车 人民邮电出版社 当当自营 进入店铺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开本:128开 纸张:胶版纸 包装:平装-胶订 是否套装:否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115584519 所属分类:图书>计算机/http://product.dangdang.com/29391150.html
10.动手学强化学习pdf,mobi,epub,txt,百度云盘百度网盘免费下载.多位业内大咖力荐:字节跳动人工智能实验室总监李航、1986年图灵奖得主John Hopcroft、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统计学教授张志华、伦敦大学学院计算机科学系讲席教授汪军、亚马逊资深科学家、《动手学深度学习》作者李沐 目录 第 一部分 强化学习基础 第1 章 初探强化学习 2 https://read678.com/JdBook/index/32449
11.GitHubybguo/Handson欢迎来到《动手学强化学习》(Hands-on Reinforcement Learning)的地带。该系列从强化学习的定义等基础讲起,一步步由浅入深,介绍目前一些主流的强化学习算法。每一章内容都是一个Jupyter Notebook,内含详细的图文介绍和代码讲解。 由于GitHub上渲染notebook效果有限,我们推荐读者前往Hands-on RL主页进行浏览,我们在此提供https://github.com/yb-guo/Hands-on-RL
12.欢迎来到动手学强化学习最新电视剧、最新电影、动漫番剧、学习课程,蓝光视频免费在线观看服务,无广告不卡,每天第一时间更新! 收藏 LIBVIO影视 聚合海外超清在线视频站 收藏 FreeOK - 追剧也很卷 追剧FreeOK为您提供2023最新电视剧、最新电影、动漫番剧、学习课程,蓝光视频免费在线观看服务,无广告不卡,每天第一时间更新! https://www.bidianer.com/site/313527
13.《动手学强化学习(上交大ACM班俞勇团队作品,chatgpt背后理论剖析动手学强化学习(上交大ACM班俞勇团队作品,chatgpt背后理论剖析)(异步图书出品)自营 人民邮电出版社京东自营官方旗舰店 登录查看更多图片 > 动手学强化学习(上交大ACM班俞勇团队作品,chatgpt背 张伟楠,沈键,俞勇 著 京东价 ¥ 促销 展开促销 配送至 --请选择-- 支持 加入购物车 https://item.jd.com/13129509.html
14.资源帖丨字节跳动技术Leader们推荐的学习资源抖音推荐团队Leader William同学推荐了5本书,基本都是深度学习、机器学习方面非常经典的书。《Deep Learning深度学习》作者:Ian Goodfellow、Yoshua Bengio、Aaron Courville这本书就是业内知名的「花书」,是深度学习领域奠基性的经典教材。《动手学深度学习》作者:李沐 等William说,这是他见过最好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589935106&efid=ROE93ZNmM8sYE6S4rjpy5w
15.动手强化学习(十):ActorCritic算法文章转于伯禹学习平台-动手学强化学习(强推) 本文所有代码均可在jupyternotebook运行 与君共勉,一起学习。 1. 简介 在之前的内容中,我们学习了基于值函数的方法(DQN)和基于策略的方法(REINFORCE),其中基于值函数的方法只学习一个价值函数,而基于策略的方法只学习一个策略函数。那么一个很自然的问题,有没有什么方法https://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1210803
16.探讨教育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教育理论论文(精选11篇)3.元认知理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进行元认知理论在课堂中的训练,使中学生在理性地认知自己、认清他人的情况下,保持一个正常、乐观的心态。通过元认知理论的训练,使中学生发现学科的特点,以及培养中学生对学科的兴趣,让学生从之前的“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过程转变。把兴趣作为教学的最终培养目标,在根本上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jiaoyu/726058.html
17.课程介绍KMI全脑开发课程,每个孩子都是操作小能手自主学习与自我管理的习惯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在未来竞争中将更具优势与竞争力。 课程介绍 训练孩子: 自己看(观察) 自己找(思考) 自己想(判断) 自己动手做(执行) 自己检验(检验) 五大特色 特色一:个别化学习 特色二:反复操作,强化学习印象 https://www.meipian.cn/28vcf1yv
18.圆的面积教学设计(通用13篇)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圆,用手摸一摸,引导说说关于圆,都知道了什么,为学新知做好铺垫。 2.引导确定新的学习目标:还想知道圆的什么知识,适时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3.引导简单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运用转化法探索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http://www.xiao.ruiwen.com/jiaoxuesheji/108596.html
19.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通用6篇)同时教师在定理、公式的应用方面应要求学生不死记硬背,要做到随时会推导,这样学生既不易忘记所学的定理、公式,又能够应用自如,提高学习效率,长久坚持,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 我们知道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能把学生潜在学习https://www.jy135.com/edu/61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