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爆学术丑闻!大学教授,被开除高校教育部哈佛大学顶尖科学家榜单

学术不端已成为全球高校共同面临的难题之一,这一现象并不仅限于某一地区或某一国家,而是跨越国界,普遍存在于全球的高等教育体系中。

据11月19日Naturenews的报道,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已正式证实,物理学教授兰加·迪亚斯(RangaDias),这位曾宣称发现室温超导体的学术“明星”,因被认定存在学术不端行为,而被学校解雇。

据悉,早在今年8月,罗切斯特大学校长莎拉·C·曼格尔斯多夫(SarahC.Mangelsdorf)已建议学校董事会终止对迪亚斯的聘用。

多名大学校长、教授,被曝学术不端

有些大学的学术不端丑闻,甚至已经影响学校的运转。

遭到篡改论文数据和图片等学术不端指控,并历经8个月的审查后,2023年7月19日,审查报告公布当天,斯坦福大学第11任校长、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的“明星”专家马克·泰西尔-拉维尼(MarcTessier-Lavigne)宣布辞职——辞去斯坦福大学校长职务。

同样也是哈佛大学,2023年6月,其商学院终身教授弗朗西斯卡·吉诺(FrancescaGino)因涉嫌研究数据造假,导致多篇研究被撤回,并被正式禁止入校及剥夺教授职位。随后,哈佛大学校长办公室于7月底通知吉诺,其终身教职正面临审查,存在被撤销的可能。这一举措若最终落实,将标志着哈佛大学首次解雇终身教职人员的纪录。

中国高校同样难以避免学术不端事件的频繁发生。

10月28日,一医疗领域的专业人士向媒体报料称,其就职的大学副校长在参与本年度省级奖项的申报过程中,疑存在学术造假行为,目前该项目申报已被该大学申请撤回。

9月,陕西一大学教师实名举报其2名同事存在学术不端、科研不端的问题,同时指责所在大学对于职称评审使用学术不端成果推诿包庇。

1月16日,华中农业大学针教授黄某某被指存在学术造假行为,1月19日凌晨,该校迅速发布情况通报,“……初步认定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决定即日起停止黄某某校内所有职务和工作”;2月6日,再次发布通报,“撤销黄某某校内一切职务,解除聘用合同;报请撤销其教师资格,报请对涉及其学术不端的科研论文、科研项目等予以撤稿、撤项”。

学术失范行为对高校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是深远且多层面的。它不单是侵蚀学校名誉的利刃,削减了公众对学校的信赖度,更可能搅乱学术领域的生态平衡。

教育部明确,学术不端从严从重处理

学术不端事件的频发,揭示了部分高校正面临学风浮躁与学术道德偏离的严峻考验。面对这一紧迫情况,国家层面已给予高度重视,并显著增强了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治与纠正力度。

仅在今年,教育部已接连发布多个文件。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研诚信建设和学术不端治理的指导意见》中明确: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要遵循实事求是、依法依规的原则,突出“严”的主基调,对“论文代写买卖”“有组织打招呼”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从严从重处理。

《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调查处理实施细则》中明确:高等学校应当根据本细则,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科特点,制定或完善本校学术不端行为查处办法。

美国顶尖高校所构建的学术不端行为应对体系,是其维护学术原创精神与确保学术诚信的重要基石。这一体系为我国高等院校在加强学术诚信制度建设方面,或可提供了富有启示意义的参考范例。

段世飞和梁晶晶撰写的《美国顶尖大学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机制研究——以美国四所顶尖大学为例》,提炼总结了美国顶尖大学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机制的特征和可供借鉴的经验。

该文写道,为保障学术不端行为处理的公正客观,美国顶尖大学制定了举报与受理、质询、调查、处罚等环环相扣的处理程序。

(1)举报与受理。美国顶尖大学规定,人人有责任基于事实依据,采取多种途径,向受理单位指控潜在学术不端行为。鼓励举报主体多元化和举报途径多样化,坚持以事实为依据,提升受理单位专业性和独立性,并保障参与者隐私安全。

(2)质询。质询通过调查小组审核证据、访谈参与者、解决问题,以期初步判定指控真实性以及后续调查必要性。

(4)结果与处罚。制裁机构及其成员根据行为失范程度、学生回应态度、事件不确定性因素等,采取不同层级的裁决或处罚。处罚措施包括警告、成绩制裁、创建学术失信记录、停学、开除和撤销学位等。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美国顶尖大学注重学术不端行为的事前监督和事后监督。事前监督旨在打造学术诚信文化,教育学生遵守学术规范,规避学术不端行为。事后监督旨在保障审查流程公正规范,惩戒学术失范行为,捍卫学术研究底线。

图:美国顶尖大学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机制

结语

面对学术不端事件,高校应当迅速、公正且透明地处理,以彰显对学术诚信的坚决维护。同时,必须深刻认识到此类事件对学术声誉、师生信任及科研生态的严重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学术道德教育是根本,通过定期培训、案例警示等方式提升师生的道德意识。此外,建立健全的预防机制同样关键,包括完善监督体系、畅通举报渠道等,从源头上减少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才可能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

[1]Naturenews、《华尔街日报》、教育部网站、澎湃新闻网、各大学网站等。

[2]段世飞、梁晶晶.美国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处理程序分析——以四所美国研究型大学为例.[N].《科技进步与对策》,2023.

1.文首注明“转载于麦可思研究”。

回复“月收入”,可获取2023届本科、高职月收入TOP30专业名单。

回复“本科就业满意度”或“高职就业满意度”,分别获取2023届本科或高职就业满意度较高专业TOP30名单。

THE END
1.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学术不端申诉:学生使用ChatGPT导致AI重复率过高学生情况:学生作业用过GPT ,主要是第二部分的观点引用和改写。学生认为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是没有什么引用,引起怀疑也或者是AI查重的问题。学校没发turnitin report,学生只用了GPT和Quillbot进行翻译。学生对于学校具体怀疑的地方不明确。 指导过程:了解学生情况后,申诉规划对此次申诉做了详细评估。根据本院校的申请政策、https://zhuanlan.zhihu.com/p/12914201141
2.高校学术不端案例及分析高校学术不端案例及分析(一) 6名教授联名投诉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兴土涉嫌“抄袭剽窃”。此前不久,浙江大学原副教授贺海波盗用他人研究结果发表多篇论文。令人遗憾的是,贺海波的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李连达的名字也出现在这些“问题论文”上。 https://kyc.dzu.edu.cn/info/1193/2468.htm
3.前人挖坑,后人遭殃!学术圈被他们彻底搞坏了……这几年中国学生被各种造假害惨了,在学术圈的声誉直线下滑。前有海外本科申请材料造假,后又有保录取暴雷,牵出一系列大瓜。前几天澳门大学因为DSE造假案,直接宣布从2025/2026学年起,该校将暂停招收内地非高考学生的本科入学申请,即内地生只可以用高考成绩报名澳门大学本科课程,香港DSE、AP、A-Level、IB等课程均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833965735617141&wfr=spider&for=pc
4.三科研不端/不当行为科研不端/不当行为案例-1 美国联邦政府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 美国联邦政府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是:“涉及杜撰(fabrication)、篡改(falsification)、剽窃(plagiarism)行为,或者严重背离科学界普遍认同的其他行为”(《美国联邦法规》第 42 篇 50 条 A 款)。但是,研究诚信办公室的调查发现,许多指控都涉及到“对数https://kjj.taiyuan.gov.cn/xfjs/20170701/246934.html
5.某985博士论文涉嫌学术造假?原因曝光后网友吐槽:不会用AI就别乱用美国学者Som Biswas就利用AI工具,4个月完成了16篇SCI,其中5篇已发表在4个不同的期刊上。 当然,我们在投稿时,必须!一定!要在文章中注明是使用了AI工具的。否则,你将会陷入学术不端风波。 但有同学可能会问:如果学校毕业/医院晋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ODQ1NDIyMQ==&mid=2649787918&idx=1&sn=039ddba41f3220886450646ea3dcc595&chksm=8978bcd27a1788e2e066d315c6110759689b58cf801141c9e975dea93260642615487857ac0d&scene=27
6.科研诚信与学术不端8篇(全文)为检验高校教师科研压力与学术不端行为的关系以及组织支持的调节作用,本文以学术不端行为为因变量,以虚拟处理后的高校教师个体特征变量(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学科类型、学校类别)为控制变量,以科研压力各组成维度为解释变量,将组织支持的各维度作为调节变量,并将其与科研压力各维度的乘积交叉项作为解释变量,利用SPSShttps://www.99xueshu.com/w/file0vkuepvx.html
7.剽窃学术不端(学术不端剽窃案例2023学术不端事件)如果没有抄袭近两年硕博论文,便宜的也很好用。 据说知网不支持个人用户注册使用,也只能到学术不端网这样的检测平台了,知网并不能检测,基本都是自助检测平台。我们整个寝室都用的知网pmlc,是168的!!。 看看学术不端网的介绍:创建于2023年,自提供论文检测服务以来是国内首家提供自助论文检测服务的网站,即学生自己提交https://www.creativecommons.cn/piaoqiexueshubuduan.html
8.当前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及其改进对策分析(精选7篇)笔者通过调查与走访,发现在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论文抄袭、造假现象比较严重 近几年来,媒体曝光了多起研究生论文、著作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的事件。如被称为“史上最牛”的“东北某大学2007年的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山东省FEEEP协调度研究》抄袭了南京某大学的一篇《江苏省FEEEP协调度研究https://www.360wenmi.com/f/filesdg08y55.html
9.通报批评!严重学术不端!涉及10所高校,共计14人!基金委公布今年第基金委公布今年第一批科研不端案例 近日,国自然基金委发布了《2022年查处的科研不端案件处理决定(第一批次)》,将其中给予通报批评的10份处理决定(网络发布版)予以公布。 此次10份处理决定涉及10所高校,共计14人。涉事高校包括211高校—天津医科大学、以及浙江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大连理工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4906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