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某某某,五年级综合活动类新年公益直播课即将在9:30开始。”2月6日起,张女士每天都能收到类似的短信提示。
“21天,43讲,刚好衔接到开学,刨掉中间春节假期,前面每天两讲,后面只能多加课补回来。”张女士很快理解了营销者的“苦心”,只是这十几天要涵盖语、数、外三科,还有时髦的编程、科学等素质类课程,估计每门课都只能“浅尝辄止”。
高女士则已经习惯了给孩子上网课。她已经不是张女士那样被培训机构用“免费”诱饵争取的家长,她的孩子已经在线下班上了好几年,去年因为疫情线下转线上,尽管她也担心孩子视力,但培训机构老师说“如果不转线上,就不能跟着那个班了”,以后孩子想再学,只能从初级班开始。
高女士的孩子还有一个钢琴课,老师也在鼓动转线上,她果断拒绝了。那个不像数学课这样有“紧迫性”,能不转就不转吧。
不过这难不倒辅导机构们,教师资质自然是都有的;每节课不超过40分钟,那就中间休息10分钟;超纲教学,肯定也没有,不信,你检查啊,那些个奥数都不存在,都被创新一二三四等各种班型代号取代了;学科竞赛,早就改名叫夏令营、云游学、探秘了,不通过辅导机构你想报名都没机会,因为不接受个人报名。
疫情:在线教育的“风口”?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在线教育迎来了“风口”。以前家长担心网课效果不好,线下教育在头部培训机构中仍占营收大头。将近一学期居家学习不仅让官方“空中课堂”有了最大规模的学生人数,也让培训机构的“课外补充”收割了流量。
今年疫情形势突变,1月23日起北京所有培训机构线下培训被叫停,又迎来了一波网课潮。语数外、音体美,只要有培训班的孩子家长基本上都会收到类似的通知:“线上课,上不上?”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3.42亿,较2020年3月减少8125万,占网民整体的34.6%;手机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3.41亿,较2020年3月减少7950万,占手机网民的34.6%。
张女士无疑是这减少的8000多万中的用户之一。由于疫情原因不得已选择了网课,在网课非必要时,就选择退出。虽然许多家长仍有种种顾虑,但投资者对这一块的青睐有目共睹,机构及资本仍在源源不断涌入。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1-10月,中国在线教育企业新增8.2万家,新增占比在整个教育行业中达17.3%。2020年1月至11月末,在线教育行业共披露融资事件89起,融资金额共计约388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56.8%。
一对一、一对多、小班课、大班课,盈利模式也从线下复制到线上。你以为在线教育免去房租等成本就会比线下课便宜许多?类似奥数这种线下转线上班,基本上属于“刚需”,很少有打折或便宜。而免费体验的那些课,大部分属于“导流”,不会有非常系统、深入的内容给你。而一旦转入长期报班,线上费用比线下便宜不了太多。
就是站在2020年的“风口”上,教育培训企业也有大批倒闭者。去年某小有影响的培训机构资金链断裂倒闭,不少家长预存的学费打了水漂。在政府提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复工复产的时候,不少中小机构呼吁,要把自己的企业纳入当地减免税收房租等优惠名单中。
形势大好、资本加持,“马太效应”愈发明显。在线教育到最后仍将是头部企业之争,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诸多培训机构赔钱也要导流的原因。然而一旦陷入几家独大,涨价在所难免,线下门店也将受到冲击。
上还是不上,始终是个难题
在2021年年初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国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大力度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这是当前面临的紧迫难题,这个难题破不了,教育的良好生态难以形成。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目标是减轻学生和家庭负担,把学生从校外学科类补习中解放出来,把家长从送学陪学中解放出来。这件事非办不可,必须主动作为。
线上培训机构的群雄混战无疑给实现这一目标增加了难度。而对于已经被裹挟上了培训班这艘船的家长来说,要下船真的不那么容易。“听说,现在的英语启蒙课、数学思维课已经从2岁开始了。”高女士庆幸自己的孩子早生了几年,起码在“鸡娃”的道路上晚了几年。
2到6岁孩子的“在线素质教育”又成了资本的下一个风口。某头部教育培训机构主打的思维课已经遍及朋友圈。一年2800元,每天15分钟网课,听上去不贵,也许有用呢,就当是陪孩子玩了,是很多家长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