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建利数字时代课堂:特征与趋势

本文作者:焦建利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未来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课堂,是自班级授课制以来,始终占据学校教育中心位置的一个场所。课堂变革始终是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中心、重点和难点。教育变革的核心在学校,学校改革的核心在课堂。长期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开展的课堂研究长盛不衰,涌现出了大量的成果,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研究证据,对教育学理论的发展和各级各类学校课堂教学实践产生了或正在产生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康德之后的200多年,尽管世界各地学校教育实验和改革波澜壮阔,课堂教学却始终未发生根本变革,甚至可以说,课堂几乎变成了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最难触及的堡垒。“有趣的是,越是远离学校教学的教育改革,就越可能成为国家的政策,但也就越不大可能对学校情境中的教与学产生根本影响。”

而在过去的100年间,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并不断地被引入学校、进入课堂,变成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尤其是在最近几十年,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纷纷积极引进新技术,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人们对教育科技在课堂教学中的影响更是充满期待。

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在本质上究竟有什么不同?数字时代课堂教学,尤其是好的课堂教学会呈现出哪些特征?展望未来,数字时代课堂教学会呈现出哪些鲜明的走向和趋势?这就是本文试图尝试回答的问题。

一、课堂:师生在多元时空中的共同创造

在课堂、课程和教学这三个概念中,相对而言,课堂其实是一个略显非学术的概念。在提及课堂的时候,人们脑海里大体上会出现几个不同的东西:

第一,课程和教学发生的地方。也就是说,把课堂看作是一种物理空间,也就是教室,英文classroom的最本源意义与最常见理解就是教室。

第二,在教室中课程被组织和实施。在这个意义上看,课堂就是课堂教学,也就是在教室中课程的组织和实施。

在东京大学柴田义松教授看来,“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是由‘三重场’构成:最内层的场是课堂——教师、学生与教学内容(教材、教具)三要素组成的教学实践场;其外层是接受来自教学团队(同辈、前辈、管理职员)影响的学校职场;再外层是家庭、社区、社会。上述三层各自拥有固有的特征与功能,而且彼此交互影响”。不过,从更狭义的立场来看,人们所说的课堂,似乎更像是柴田义松教授三重场中的最内层。

钟启泉在《课堂转型》中说,“课堂不是墓地,不是牧师面对一片寂静无声的墓碑做祷告的世界。课堂也不是懂的人向不懂的人告知现成的‘知识’的世界,而是相互倾听、共同求索未知问题的探究的世界。”“课堂绝不是单向传递的场所,它是一种沟通的组织,是师生之间借助交互作用,相互传递、彼此交流,从而获得创见、变革自我的一种沟通。”

在本文中,课堂概念采取了更大众的理解,即,课堂就是课堂教学,也就是在技术丰富的学习空间(包括作为物理空间的教室和作为在线学习空间的课程管理系统)中,由学习者和教授者组织和实施的共同的教学互动和共同学习。

这里的学习空间,既不仅仅是那个被称之为教室的物理空间,还包括作为在线学习空间的课程管理系统。为此,课堂教学,既不是一个年长的人对着一群学生在那里唱独角戏,更不是一个照本宣科的预备所。事实上,数字时代的课堂,从本质上来看,是师生在多元时空中的共同创造。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和认识,数字时代的课堂,从本质上来看,是师生在多元时空中的共同创造。课堂应当是一个“探究的共同体”,“唯有探究的课堂,才称得上是充满智慧能量的、高格调的课堂”。自过去相当长一个时期以来,就世界范围而言,把课堂教学过程从以教师为中心的“独白式”讲授,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对话式”探究,既是人类教育史上学校革新与发展的重要主张,也是今天课堂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焦点、重心和难点。

二、好课堂的五个关键特征

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是好课堂?什么样的课堂是信息时代的好课堂?究竟应该怎样理解数字时代的课堂?数字时代的课堂和传统学校教育情景中的课堂又有哪些不同?

关于好课堂,叶澜先生曾指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是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她把这些基本的要求概括为:有意义、有效率、生成性、常态性、有待完善。

在叶澜看来,所谓有意义的课,就是对学生来说,至少要学到东西,再进一步可锻炼能力,进而发展到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

所谓有效率的课,一是指受益面的大小,即对全班多少学生有效率;二是指效率的高低。没有效率就不算是好课。所谓有生成的课,就是一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情感、智慧的交流,这个过程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

所谓常态下的课,是指课堂的价值在于通过师生碰撞,相互讨论,生成许多新的东西。

而所谓有缺憾的课,就是说,课堂不可能十全十美,它应该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值得反思的,可以重建的课。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

的确,我们没有办法给好课堂一个绝对的、能被所有人接受的标准。而这就好比我们没有办法给美一个唯一的标准一样。但尽管如此,好的课堂,总是有一些自己的特征。对于什么样的课堂是好课堂这个问题,我想,好课堂至少具有如下一些特征——有趣的、互动和参与式的、有效的、高效的、生成性的。

1.有趣的。在过去,我并不认为有趣有多么重要。而今天,想想看,如果无趣,孩子自然会昏昏欲睡,真正的学习就无法发生。过去,人们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而今天,几乎所有的药都有了一层甜甜的糖衣。今天,对教师来说,把课堂变成欢乐的课堂,变成有趣的课堂,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2.互动与参与式的。高品质的课堂,无人置身度外,所有人都参与其中。学生袖手旁观的课堂,注定不会是好的课堂。只有学生参与思想的对话,只有师生和生生之间展开互动和相互学习,这样的课堂,才会是高品质的课堂。

3.有效的。所谓有效,在我看来,就是课堂教学达成预期目标,实现了预定的目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取得了理应取得的效果。今天,在数字时代,课堂发生了诸多变化,但无论怎么变,必须要关照教育教学的目标。

一节课,无论使用了多少高科技手段,不管使用了怎样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也不管课堂活动有多么丰富,只有达成和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才可能是好的课堂。在过去40年间,美国教育领域大谈21世纪技能,21世纪教育学,21世纪课程、教学和教学法,归根结底,都是在讨论教育教学的目标。现在,在中国热议的核心素养,归根结底,也是在讨论教育教学的目标。

5.生成性的。我们不能用预设的课堂教授活生生富有创造性的学生。作为教师,有什么样的学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课堂观。当教师把学生视为教育和教学的消费者的时候,就会形成消费式的课堂。在课堂中,学生不仅仅是教育的消费者,更是知识的生产者,这才是生成性的课堂。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必须把课堂视为师生在多元时空中的共同创造了。

三、数字时代课堂教学的五种趋势

技术赋能教育,是全球学校教育的重要趋势和走向。在数字时代,课堂教学正在越来越多地呈现出一些鲜明的特征。虽然这些特征确实也是之前非数字时代课堂教学的不断累积和总结,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其中有许多特征更多得益于数字技术及其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以学习者为中心

01

以学习者为中心,并非数字时代人们对课堂教学的独特追求。事实上,以学习者为中心是长期以来,全球无数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理想和奋斗的目标。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法是建立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哲学基础之上的。要理解、领会、掌握和践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法,推动课堂教学的变革,尤其是推动技术知识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变革,必须深入学习和领会“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哲学。

美国学者玛丽埃伦·韦默(MaryellenWeimer)在其著作《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给教学实践带来的五项关键变化》(Learner-CenteredTeaching:Fivekeychangestopractice)中,将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法概括为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转变,即权力的平衡、内容的功能、教师的角色、学习的责任、评价的目的。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介入、应用,使传统学校课堂教学无法实现的因材施教变成可能,个别化学习、差异化教学、个性化教学变得可行。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技术的应用,给“以学习者为中心”赋予了新的意义,且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可行性。

技术丰富的学习环境

02

今天,我们进入了一个技术无处不在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和教育科技,被充满热情的人们介绍和引进到学校,进入我们的教室里,越来越多的学校变成了数字校园、智慧学校,大多数的学习环境都变成了技术丰富的学习环境。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我们用光学投影和幻灯机,几乎淘汰了粉笔和黑板;接着,人们又用数字投影仪,替代光学投影和幻灯机;之后,交互式电子白板以其更为强大的功能,尤其是在互动方面的强大功能,几乎替代了数字投影仪和幕布。再之后,新一拨触控一体机、纳米黑板、LED拼接屏开始占据主流……

回顾过去的几十年,安装在教室前面的显示装置在走马灯似的不断更迭替换。多媒体、无线拾音麦克风、录播系统、各种摄像头,如此等等,越来越多的传统教室不再传统,变成了技术丰富的学习环境。

在技术丰富的学习环境中,需要有技术型教师(Tech-SavvyTeacher)。只有这样,这些学习环境中的技术才能得以施展,才能真正赋能学习和教学。因此,今天,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是技术型教师。

由此,技术丰富的学习环境对教学和学习的业务流程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技术丰富的学习环境中,教师和学生需要具备哪些技能?在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方面,什么样的教学法才能和技术丰富的学习环境以及充斥其中的教育科技相得益彰、相映生辉?以上这些问题,成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

开放教育资源的应用

03

自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启开放式课件运动之后,在世界范围内,一场以开放与共享为核心特征的互联网教育运动风起云涌,全球开放教育资源运动蓬勃发展。于是,我们所有人,仿佛进入了一个教育资源的大同世界。

今天,全球开放教育资源运动(OER)为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都提供了一个随时随地向其他任何人学习想要学习的几乎任何东西。在人类的教育史上,这绝对是史无前例的。

今天,我们进入了一个“人人为师,人人为学”的时代,我们进入了一个“天下名师皆我师”的时代。

作为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作为开放教育资源运动蓬勃发展的今天的学校教师,我们如何将遍布于全球互联网上的开放教育资源创造性地应用于自身专业成长与专业发展之中,怎样把这些开放教育资源创造性地整合到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之中,实在是关乎教育教学质量的重大课题。从这个意义上看,数字时代课堂教学变革的一个重要走向和趋势就是开放教育资源的应用。这一点,毫无疑问。

深度学习让学习真实发生

04

虽然都是“深度学习”(deeplearning),在中文、英文中,在一般教育情境中和计算机科学及人工智能领域中,其意义却大不相同。

从计算机科学的角度来看,深度学习是利用多层神经网络结构,从大数据中学习现实世界中各类事物能直接用于计算机计算的表示形式(如图像中的事物、音频中的声音等),被认为是智能机器可能的“大脑结构”。简单地说,深度学习就是使用多层神经网络来进行机器学习。

今天,在学校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可以说是经历了无数的课堂,有些课堂是预设的,有些课堂是动态生成性的;有些课堂是停留于浅层次学习的,而有些则是深度学习得以发生的。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它是一个在多元时空中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

THE END
1.在线学习有什么特点?现如今人们在教育上的需求有了明显的转变,因为工作和日常生活的琐碎,所以没有时间到指定的地点去学习,而在线学习平台的出现满足了他们的一切要求。不需要受到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都能学习,加快了学习进度,也提升了学习效率。那么,除了学习方式灵活,还有哪些特点呢? https://www.ckjr001.com/newsdetail/1412.html
2.在线学习是什么什么是在线学习3. 自适应性:在线学习可以根据新数据的特点动态调整模型,适应数据的变化。 在线学习的应用场景包括在线广告投放、实时推荐系统、网络安全监测等需要实时决策和反馈的领域。常见的在线学习算法包括在线梯度下降、随机梯度下降、递增式学习等。 在线学习的流程通常包括数据流接收、特征提取、模型训练和评估等步骤。在数据流接https://blog.csdn.net/u010605984/article/details/136640833
3.在线学习与传统课堂学习相比,有哪些优势和不足?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学习方式也在不断地演变。在线学习和传统课堂学习是两种主流的学习方式,它们各有千秋,吸引着不同类型的学习者。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在线学习与传统课堂学习相比的优势和不足,以期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两种学习方式,从而做出更合适的选择。一、在线学习的优势 1.灵活性和便利性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9935647637488672&wfr=spider&for=pc
4.互联网时代在线学习的特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线教育的兴起、数字学习资源跨地区的合理流动、各种即时通讯软件的普及,数字学习所依赖的环境和载体不再单一。 过去,学习的标志只是校园和教室里的读书声,学习场所也仅限于学校。然而,在“互联网+”时代,数字学习可以支持学习者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访问各种在线学习平台。 https://www.mtavip.com/news/1000213
5.在线学习(OnlineLearning)导读FTRL是一种在线学习的常见优化算法,方便实用,而且效果很好,常用于更新在线的CTR预估模型。之前的传统实现多见于Storm。但是实际应用中,数据集的维度往往很大,且模型稀疏性,这种Case下,用Spark Streaming结合Angel,其实会有更好的效果,而且代码很少,性能稳健。 https://zhuanlan.zhihu.com/p/36410780
6.在线学习力: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丁亚元等(2015)认为在线学习力由内驱力、认知力、意志力、转化力四要素构成,并据此调研远程学习者在线学习力的现状。李宝敏等(2017,2018)从在线学习的特征出发,得出学习力包含内驱力、顺应力、策应力、管理与调节力以及互惠力。 学习力与在线学习力的本质属性相同,二者的构成要素基本相似,即主要包含内驱力、认识力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527297080&efid=XUDmn34HY91HTKNshubb-A
7.融入高阶行为特征的在线学习预警模型研究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包含以下四个方面:(1)构建了融入人机交互行为时序特征的学习预警模型。本文关注了学习行为出现的顺序对学习结果的影响,从自我调节学习理论出发,在序列模式发掘的基础上,提出了融入人机交互时序特征的在线学习预警模型。实验表明,在人机交互行为的基本特征基础之上融入行为的时序特征后,四种在线学习预测模型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511-1021163718.htm
8.未来教育之教学新形态:弹性教学与主动学习摘要:为了遏制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全球大部分学校被迫关停,大规模在线学习成为“停课不停学”的不二选择。这次超大规模的在线教育实践,呈现出以弹性教学和主动学习为基本特征的新型教育教学形态,不仅凸显了教育信息化的价值,也成为我们共同定义“未来教育”的一个契机。总结校园关闭期间线上教学的有益经验,适时保护和发挥https://zysh.nwsuaf.edu.cn/xxyd/920491d366d3427cb25ee4a24226ac4d.htm
9.线上教学经验做法总结(通用15篇)腾讯课堂可以利用签到功能进行学习签到,方便统计参与学习人数,而且也可以导出学生的在线学习时长;钉钉直播结束后,学生立刻可以看回放,教师可以看到学生的在线学习时长(包括直播时长和回放时长)。腾讯课堂和钉钉直播都可以线上教学中使用举手模式进行提问。本组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特点常常交换使用两种线上教学软件。https://www.ruiwen.com/zongjie/6744587.html
10.学习用于视觉跟踪的深度紧凑图像表示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其次,与先前也从辅助数据学习特征的方法不同,DLT中的学习特征可以进一步调整以适应在线跟踪过程中的特定对象。因为DLT利用多个非线性变换,所获得的图像表示比基于PCA的先前方法更具表现力。此外,由于表示跟踪对象不需要解决基于稀疏编码的先前跟踪器中的优化问题,因此DLT明显更有效,因此更适合于实时应用。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2080065
11.在线学习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工作动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https://www.syszx.gov.cn/syszx/gzdt/202307/6580f864a8864796b2ae4f568cea1147.shtml
12.培训交流发言材料通用12篇这是参与式培训的最基本形式。康德指出,人有联合他人的倾向,因为在和人交往状态中会有一种比个人更丰富的感觉。小组合作学习正好适应了人的这种心理倾向,更可以使学员从不同方面对同一个问题进行理解。这种方法符合建构主义学习观对于成人学习特征的解释,实践效果很好。 https://gxly.xueshu.com/haowen/41184.html
13.在线学习平台参考全部答案广东继续教育网2021年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人工智能发展与产业应用》在线学习平台参考全部答案https://www.gdjxjy.com/html/xinwen/ziliao/2141.html
14.教师支持对在线学习者自我调节学习的影响研究澎湃号·政务2020年以来,在线学习更是成为全国范围内各学段教育实施“停课不停学”的主要途径。与传统学习方式相比,在线学习具有明显的自主性、弱控性特征,其过程突出强调学习者的自我调节[1]。因此,整合学习者认知、动机和情感等多要素的自我调节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成为近年来在线学习研究的热点。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898407
15.TCCT通讯Newsletter2017No.01郭金海 杨锦伟 李军亮 杨明合 向量变换研究离散GM(1,1)模型的病态性 控制与决策, 2017 Vol. 32 (01): 181-186 Abstract | PDF 周晓杰 蔡元强 夏克江 富月 基于火焰图像显著区域特征学习与分类器融合的回转窑烧结工况识别 控制与决策, 2017 Vol. 32 (01): 187-192 Abstract | PDF https://tcct.amss.ac.cn/newsletter/2017/201701/journal.html
16.范慧杰5) 机器人在线学习和场景感知研究 经费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4-2017 6) 基于稀疏表达和字典选择的一致异常行为算法研究 经费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2-2014 7) 基于水平集理论PLIF火焰前锋与特征提取算法研究 经费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9-2011 http://www.sia.cn/vision/kytd/yjry/202307/t20230726_6834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