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学与教变革中的微课探究

互联网+意味着什么笼统言之,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利用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样态。那么,互联网+教育带给我们的,首先是互联网+学校互联网+课堂互联网+教师互联网+学生等多种想象。

互联网+学校=是学校中的互联网或者互联网中的学校吗是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吗是电子白板电子书包电子备课室进学校吗是,又不是。互联网+学校应是在互联网精神、互联网思维影响下,对学校教育的再造和技术与教学双向融合的有效促进。

互联网+课堂=是e课堂和翻转课堂吗是为智能手机名正言顺地进入课堂正名吗是把现实空间课堂里的视频实录放到网络空间课堂上让大家看吗亦是,亦不是。目前,翻转课堂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依然少之又少,充其量也只是对传统课堂的点缀学生在课堂上玩的手机更是被学校和教师视为不受欢迎的打不退的第三者。即便将广受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推崇的各级各类精品课程,以及精心打造的众多名校名师的课程放到网上,实际效果也总是不尽如人意。如果现实课堂都吸引不了学生,再让学生花个把小时到网上看实录,这无疑是缘木求鱼!所以,互联网+课堂不仅意味着要变革传统课的概念,也意味着变革传统学科与专业知识体系的结构,更意味着从实质上让互联网进课堂,让生活实践进课堂,让创新教育进课堂。

在互联网+时代,教师还是知识的拥有者吗教师的权威和中心地位还依然如故吗教师职业还会是铁饭碗吗恐怕未必。试想,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东西与网上的资源有诸多矛盾之处,或者学生知道网上有许多老师讲得更好,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就成了低头族,只等着课下去追课。作为教师,如果固守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经验,必然被自己的学生和时代所抛弃。所以,有研究者甚至预言:未来的教师将分为两种,一种是线上讲公开课的明星教师,一种是线下的辅导教师。因此,互联网+教师不仅意味着教师要变知识的拥有者为学习的引导者,而且意味着教师要积极应对角色被细分、教学流程被改变、评价权威被消解的变化。

正如中山大学王竹立教授指出的,互联网是刀、是斧、是锯,将原来的一切都分解成碎片,然后再以互联网为中心重新组建起来,成为新的体系、新的结构。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互联网以连接一切的特征和横扫一切的霸气向教育发起全面冲击使未来的一切教与学活动都围绕互联网进行,老师在互联网上教,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形,线下活动成为线上活动的补充与拓展。不过,这种想法可能过于乐观了。在国内外的大多数学校里,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发生多大改变,教育仍然是最为保守的行业之一,教育篱笆墙的影子还是很长。

从更为理性的角度来看,互联网+影响和挑战教育的实质,其实还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问题。对此,乐观者认为,技术必将彻底变革教育。技术的革新必然要对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育组织体系等发生意义深远的颠覆性的影响。悲观者则会认为,技术的引进既没有像专家学者们预言的那样,给教育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也没有明显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反而造成了诸多不良的影响。归结起来,乐观也好,悲观也罢,互联网+给教育带来深远影响和挑战是确定无疑的,并且会最终落脚到学与教变革之中学的变革、教的变革以及资源的变革。

二、互联网+教育中的学与教变革

1.学的变革:碎片与聚合

2.教的变革:传统面对面与虚拟面对面

学的变革必然带来教的变革,教的变革必须以学的变革为前提并与之相匹配。互联网+时代,网络不仅成为信息与知识的主要载体,还日益成为教与学发生的主要场所。目前,学校课堂还是系统教育、学历教育与正规教育的主要阵地,教的最大魅力仍在于面对面的言传身教与教学生成,网络教育和在线学习至多只占非学历教育、非正式学习的半壁江山,在其之上的人机互动仍无法实现面对面的教,当然还不可能完全取代学校教育的主流地位。但如前所述,互联网+正日益向学校与课堂渗透,成为颠覆传统教育、教学体制的重要因素。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终有一天人们可以在网上打造与实体课堂几乎一模一样的面对面教学模式。当这种模式普及之时,教的传统模式又当何去何从教师如何更接地气地与学生交流,如何更具时代感地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实体学校与课堂肯定不会消亡,但一定会进行变革或转型。

三、学与教变革中的微课

学的变革和教的变革,需要资源的变革作支撑。互联网+时代的资源,主要是指数字教育资源,而优质的数字教育资源是学与教变革的基础和前提。这主要是基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其一,学与教的开展离不开数字化资源内容;其二,资源本身就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产物和基本支撑。在众多的数字教育资源中,微课是一种典型代表。处于学与教变革中的微课,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产物,是承载互联网+教育多种想象的一个现实的学与教资源的载体,它回应了互联网+时代学与教双重变革的趋势和要求,较好地实施了将碎片化学习进行零存整取式聚合的策略和行动,也从资源、课程和教学方式等层面,有力推动了教学特别是网络教学的发展。近年来,微课的热度甚高、发展甚快,但仍是一个争议较大、分歧较多的新生事物。将此新生事物置于学与教变革之中去认识,非常有意义和必要。

1.数字教学资源是学与教变革的内核教育首先是教育资源的问题,技术能搭一个架子,但架子上放什么东西,是需要我们来做的。学与教变革必有其内核,这个内核就是海量的优质数字教学资源。而在现实中,数字教学资源的现状却并不乐观。据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长王志刚分析,目前的数字教学资源现状可以用三多三少和三缺乏来概括。三多三少的含义是:数字化资源虽多,但真正可用、好用的少;适合传统教学的资源虽多,但适合网络化教学应用的资源少;适合个别应用的资源虽多,但配套新课标且适合普遍化应用的基础性数字资源少。三缺乏的含义是: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导致资源有效利用和共享的水平有限;缺乏评估标准和准入机制,导致资源大多在低水平上重复建设;缺乏资源采选和有效应用机制,重硬件轻软件、重开发轻应用的现象依然存在。

2.微课是典型的数字教学资源

从微课的内涵、属性和发展历程上看,微课不仅天然具有互联网的基因,而且也是最有代表性的特殊的数字教学资源。

首先,从内涵上看,微课的本质是一种教学资源。微课天生是一种特殊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的教学活动过程的记录。一般来讲,微课的内涵分三层:微视频资源、微课程和微课教学。微视频资源是微课的第一层含义,也是微课的直接表现形态,表现出四个特征:知识碎片化,短小精悍,利于学习、共享和重组;主题突出,指向明确,设计与制作都是围绕某个教学主题而展开;资源多样,情境真实,共同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获取方便,移动学习,容易在网络中传播,适合无时无处不在的泛在学习。

其次,从属性上看,微课具有资源属性、时代属性、技术属性和课程属性。微课首先是一种学与教资源,既是一种新的资源建设模式,也是一种新的资源表现类型。这是微课的基本属性,最早体现也最容易被广大师生理解和接受。所谓时代属性是指,微课正好顺应了互联网+时代学习的需求和发展趋势。所谓技术属性是指,微课具有很强的技术含量,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所谓课程属性是指,微课是课而不仅仅是微视频。这四种属性中,课程属性是目的,时代属性和技术属性是手段,资源属性是微课的天然定位。再次,从发展历程上看,我国的微课经历了从微资源到微教学再到微网络课程三个从低到高、不断完善的认识和发展阶段。其定位从最初的一种新的资源构成方式和类型发展到一个简短、完整的教与学活动过程,最后提升到是一种以微视频为主要表现方式的在线网络学习课程,体现了对微课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完善。微型视频网络课程,不仅可以服务和提升教师的教,更能促进和发展学生的学。

3.微课能促进学与教变革

微课是应网络之运而兴的知识传授方式,把大量的微课资料与网络的运用特点结合起来,对于有些课程来说,可以彻底变革现有的学与教方式。

第二,微课作为课的特征使其符合教的变革需求。微课不仅是一种微型资源,同时也是课作为一种新的课堂表现形式,一种数字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一种有教与学互动的学习服务,可以融入互联网+时代的日常教学,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完成教学。简言之,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微课是内容、服务和互动的载体,是某个知识点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微课不是无序、零散的教学微视频集合,而是实现知识内容的聚合关联,促进自我知识圈的完善和学习思维结构化的系统教学资源。

第三,网络视频技术的发展成熟、信息化学与教环境的营造和学习终端的多样化为基于视频类资源的碎片化学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众所周知,如果缺乏微课平台所创造的学与教环境的话,就难以实现微课所预设的真正价值。近年来,秉承互联网+时代的理念,在打破学校物理空间限制,实现多校虚拟空间的共建共享方面,各方已做了许多努力并初见成效。多元化智能学习终端设备的广泛运用,亦为基于微视频的移动学习提供了技术环境。

总之,互联网+对教育产生了多种想象和挑战,互联网+教育正在强力促进学与教的变革。在此变革中,作为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产物的微课将大有可为,它借助互联网精神、新的教育理念、学与教变革思维和新的技术手段,可以在深层次上影响教育生态,推动学习行为改变、教学行为改变、教育关系改变和教师自身改变,在教学、学习和科研中拥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THE END
1.教育领域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教育领域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在当今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教育不仅仅是一个传递知识和技能的手段,更是培养未来的社会成员、经济发展的动力以及文化传承的桥梁。然而,随着技术进步、社会结构变迁和全球化趋势的加剧,教育领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挑战不仅影响到个体,也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https://www.lqwednf.cn/shen-hua-gu-shi/497152.html
2.教育面临四大新挑战教育创新与适应性:如何应对数字化、多元文化、环境危机和个性化学习的压力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全球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变革时期。教育也面临着四大新挑战,这些挑战不仅关系到教育本身,更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未来。 首先是数字化挑战。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如何有效地获取和处理信息。这就要求学校采https://www.phiyhnlirw.cn/wu-shu/828945.html
3.教育新时代应对数字化多元文化环境变迁与个性发展的四大挑战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下,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四大新挑战。这些挑战不仅要求教育体系自身进行改革,而且需要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共同努力,才能确保未来的一代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 首先是数字化挑战。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数字化技术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但https://www.hqjiymxa.cn/guo-xue/748384.html
4.互联网时代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网络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图文|六六教育有话说 编辑|六六教育有话说 本文字数1185字 阅读时长约2.5min 互联网时代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其中网络教育作为互联网时代下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面临着既有挑战又有机遇。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最主要的挑战之一就是教学质量的保证。首先,网络教育面临的挑战之一是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8002745671600041&wfr=spider&for=pc
5.网络时代下的教育变革与挑战客评天下总之,网络时代下的教育变革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我们要把握发展趋势,深化教育改革,推动家庭教育与网络教育的紧密结合,关注青少年网络安全,为培养新时代的人才贡献力量。https://www.newskj.com/kptx/system/2024/06/19/030686887.shtml
6.教师个人教学反思(集锦15篇)“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时代的日新月异就是我们面临的第一挑战,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专业知识、业务本事都必须紧随时代车轮,不断地更新、拓展、充实、提高。要勇敢地摈弃旧事物,勇敢地理解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迫切地学习新技术,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大浪淘沙,真金百炼,去除外在约束之后https://www.qunzou.com/jiaoxue/fansi/429597.html
7.中国金融业信息安全调研报告:如何保护金融机构的核心信息安全二. 信息安全2.0时代,金融机构现状及挑战 三. 数据驱动安全,金融机构的应对之道 四. 金融信息安全市场规模测算与分析 五. 金融信息安全市场格局分析 六. 金融信息安全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及优秀厂商介绍 关于爱分析 法律声明 1.金融信息安全概览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金融机构的业务环境愈加复杂,内部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445500883&efid=pZaqSj9W84WnWKI82wdekg
8.企业管理的论文15篇精华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我国逐渐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我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因此,企业若要迅速发展,也应当在财务战略实施中合理采用信息化技术,加强信息化管理,构建信息化财务管理体系和平台。若要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就必须在财务战略中融入信息化理念,逐渐实现无纸化办公,这不仅https://www.fwsir.com/shangwu/html/shangwu_20240625082332_3889667.html
9.2022年中职学生调查报告(12篇)综合文档我们罗田县教育局根据政协全国委员会办公厅(政全厅函【20xx】282号)文件精神和省教育厅指示,围绕我县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县政府对中职教育的管理、中职学校与初中及大学的衔接、我县中职学校产学结合情况、我县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在农村中职学校实行“两免一补”的可行性、我县落实教育https://www.027art.com/fanwen/wendang/HY35Ym2049ul01.html
10.汽车工业用橡胶发展现状分析论文(共16篇)最后,东北地区以国有林区为主,应对国有林区从业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制定高学历人才引进政策。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但森林资源特别丰富,可鼓励林农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林农收入水平;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发展林业生态旅游,促进县市经济发展。应定期对林农进行教育培训,引进先进技术和经验传授给林农,在西部大开发的整体背景下,https://www.hrrsj.com/wendang/lunwen/383525.html
11.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教育12篇(全文)三、高校德育工作应对挑战的对策 胡锦涛同志强调:“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有利于扩大宣传思想工作的阵地, 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 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因此, 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 广大https://www.99xueshu.com/w/ikeytfylxmc8.html
12.智能教育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应对新时代的教育需求本文探讨了智能教育的背景、特点、发展现状,涉及核心算法原理、操作步骤及数学模型,举例了具体代码实例,并分析了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强调了数据隐私、教育资源均衡和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1.背景介绍 智能教育是指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智能化、互动式https://blog.csdn.net/universsky2015/article/details/137304546
13.互联网心得体会(精选15篇)一、互联网+时代高职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可以说,“互联网+”在中国的迅猛发展,不但提升了一个又一个传统行业的层次,也给每一个人带来了机遇、希望与挑战。对于中国教育领域,“互联网+”意味着教育内容的持续更新、教育样式的不断变化、教育评价的日益多元,一言以蔽之,中国教育正进入到一场基于信息技术的更伟大的https://www.diyifanwen.com/fanwen/xindetihui/13760420.html
14.论坛议程FBIF2019食品饮料创新论坛[2]食品巨头如何通过孵化和CVC实现多功能业务战略的发展? [3]食品巨头做孵化和CVC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4]如何帮助创新型初创企业实现规模式的增长? [5]食品巨头如何与他们投资的小而美公司相处并存? Daniel Grubbs,董事总经理,Pepsico Ventures Group,百事 https://www.foodtalks.cn/news/11380
15.“后疫情时代”教育模式转型的探讨这实际上反映了学校管理层对在线教育特点和规律认知不足,试图用工业时代的教育思维去应对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挑战。工业时代的教育体系有三大特点:统一化、集中化、标准化。统一化表现在统一招生、统一安排、统一进度;集中化表现在集中授课、集中管理、由上至下;标准化表现在标准化流程、标准化教材、标准化考试上。这与工https://www.jianshu.com/p/3906dfcd4c19
16.互联网下的教育范文“互联网+教育”给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契机的同时也给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人们的学习形式、学习状态、学习对象、学习目的等日益发生深刻的变化。凭借“互联网+”时代下的通讯设备,教师和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制约,教师通过互联网传授知识,学生通过互联网学习知识和技能,互联网下的教学https://www.gwyoo.com/haowen/259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