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疆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积累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经验,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已经确立。但是,应清醒地认识到,“三股势力”的存在由来已久,在新世纪新阶段,国内外错综复杂的新形势使“三股势力”在高校进行渗透和破坏呈现出新的特点和手段。他们为达到分裂目的,提高分裂势力的文化层次,着重从科学文化知识的青年人中发展力量。新疆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必然会成为他们选择发展分裂势力的一个重要群体。马克思主义在新疆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正受到新的严峻的挑战。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给新时期新疆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因此,必须把新疆高校视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探索新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侧重点及创新路径,“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以“爱国、感恩、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引领新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而实现新疆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和长久治安,成为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与理论课题。
互联网成为分裂势力向新疆高校渗透的重要载体
意识形态概念最早由法国思想家德·特拉西提出,距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随着研究的深入和认识的深化,意识形态这一概念不断发展和演化,逐渐成为一个内涵丰富的哲学范畴。一般来说,意识形态是指一定社会或社会阶级、集团基于自身根本利益对现存社会关系自觉反映而形成的理论体系,是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现象的反映,是一种完整的理论化、系统化的社会意识。任何一个国家或政权都需要把意识形态作为维护其统治的重要手段,都在进行着意识形态教育,都时刻注重占领意识形态高地。毛泽东指出:“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
利用宗教对学校进行渗透是分裂分子的一个重要手段。新疆高校民族学生思想行为受宗教影响十分明显。据对新疆高校各族学生调查显示,约有20%的学生去宗教活动场所进行过宗教活动。民族学生受宗教影响的现实给宗教极端势力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宗教极端势力加紧向学校渗透,在新疆高校秘密建立民族分裂组织、发展组织成员,向学生灌输宗教思想。境外分裂势力制作的具有强烈民族分裂意识和浓厚宗教内容的大量非法书刊、传单和音像制品,通过夹带、邮寄、偷运等方式渗入境内,有相当一部分流入高校,通过各种渠道在高校秘密传播。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股势力”在新疆高校建立和发展“伊扎布特”(意为“拯救”)、“伊斯兰圣战宣讲团”等大量民族分裂和宗教极端组织。这些组织大都有固定的组织形式、明确的政治目标和政治纲领,即分裂中国,实现“东突厥斯坦独立”或“新疆独立”;有领导机构和领导人、有吸收新成员的条件、程序,有的组织还要求其成员宣誓、交纳组织费。“伊扎布特”不仅在乌鲁木齐市区高校发展组织成员,而且把非法活动扩展到全疆各地,甚至把黑手伸向中学和中专学校,危害高校乃至新疆的稳定大局。
新疆地域偏远、毗邻国家多、民族构成复杂、民族成分多、宗教多、“三股势力”的分裂活动活跃、稳定性较为薄弱,因此,新疆高校新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外部环境比内地高校要复杂的多。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决定了新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特殊性。
新疆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教育时,要注意让各族学生真正了解新疆历史、认识区情。开展新疆历史和区情教育,使各民族学生在有关新疆“三史”(新疆历史、新疆民族史、新疆宗教史)的一些重大问题上肃清分裂势力的歪曲、颠倒的反动宣传,以正本清源、形成共识、达到认同;了解和认识新疆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了解和认识党和国家对新疆的关怀和帮助,内地省市对新疆的大力援助支持,澄清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究竟为新疆各族人民做了什么社会主义制度究竟给天山南北带来了什么谁在全心全意为各族人民谋幸福谁是各族人民利益的真正维护者和代表者等等。以解决学生“相信谁、跟谁走”的问题。
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对新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工作提出了迫切要求,只有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创新意识形态教育路径,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才能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新疆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在反分裂反渗透斗争形势严峻的现实情况下,新疆高校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强、业务能力精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新疆高校要严把教师入口关,绝不让那些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态度暧昧、认识模糊的教师上讲台,坚决把利用讲台传播分裂思想的人清除出教师队伍,将那些认识不含混、态度不暖昧,行为不动摇、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的教师充实到高校教师队伍中来,切实发挥教师在高校反分裂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要加强学术交流的管理,坚守学术理论阵地,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学术报告、讲座、学报、校报的管理制度,对各种学术报告、讲座活动要严格把关,严防别有用心者打着学术交流的幌子,杜撰歪曲新疆历史,公开散布民族分裂思想、宗教主义,影射攻击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境外人员来新疆高校学术活动要监督,涉及政治、民族、宗教等敏感问题的,要事先向上级部门请示,并报国家教育部和国务院宗教局审批;对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会议交流材料、会议发言材料等要建立事先审核的工作程序,把握其导向性,不给分裂思想可乘之机。
(原题:新时期新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侧重点与路径创新。原载《黑龙江民族丛刊》2014年第4期。)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