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3日,16岁的奈伊姆·阿赫桑在美国史岱文森公立高中参加物理考试,这次考试是纽约州高中会考中的一门。史岱文森是美国排名前三的公立高中,奈伊姆在年级里的成绩不算拔尖,但也属稳定。这天早晨他平静地走进考场,但接下来谁也想不到的是,他将犯下这座名校107年历史上最大的作弊丑闻。
奈伊姆已事先考察过考点,确保自己的iPhone手机在考场内能收到信号。他已经是作弊老手,到了高三这年,他和他的朋友早已因此而闻名。一门会考通常持续3小时,奈伊姆的物理很好,他在一个半小时内做完了试卷,计划在剩下的一个半小时里把多项选择题的答案用短信发给朋友们,作为回报,在其他科目考试中他将得到别人同样的帮助。
不过,物理会考监考老师休·弗朗西斯在考场来回巡视,这令奈伊姆不敢轻举妄动,他把答案写在一张草稿纸上,省得有机会发短信的时候还得来回翻试卷抄答案。在纽约州会考科目中,每场考试前后半场各有一名监考老师,在考试进行至一半时交接班。弗朗西斯老师走后,一名女老师监考,她不像弗朗西斯那么严格。奈伊姆发现,只要老师坐在位置上,就不会看到他的手机。奈伊姆变得大胆起来,他微微抬起手机,拍下了全部15页试卷的照片,并将这些照片以彩信的形式发给其他人。奈伊姆的短信名单上包括成绩优秀的学生、学校辩论队成员等,还有一些物理成绩也很好的学生,他们负责检查奈伊姆的答案。
后来奈伊姆的父亲被叫到了校长办公室,泰特尔对他的父亲说:“今年秋天开学时,你儿子决不能再出现在史岱文森高中。如果这件丑闻传到媒体那里,史岱文森就完了。”
现象分析
A
为什么作弊在美国越来越普遍?
奈伊姆的作弊丑闻并非唯一案例。今年5月,哈佛大学也曝出丑闻,马修·普拉特教授批改春季课程试卷时发现,有一二十名学生的试卷答案非常相似。这次考试是开卷考试,唯一的要求就是必须独立完成。普拉特教授向大学管理层报告了此事,管理层在暑假期间进行了调查。8月份,哈佛大学公开了调查结果,在接受调查的259名学生中,有125人存在作弊嫌疑。
美国也不乏其他事例:今年3月,利兰高中的9名毕业班学生被指控团体作弊;今年5月,豹溪高中一名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向另外4名学生传递答案时被抓现行;去年秋天,美国长岛20多名学生因在学术水平测验考试(SAT)中作弊被捕。俄亥俄州立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埃里克·安德曼的研究显示,在高中毕业前,约85%的学生至少作弊一次。史岱文森高中的学生报纸年初调查显示,80%接受调查的学生坦承曾作弊,只有10%的学生表示作弊从来没被抓到过。
这些事例和调查显示,美国学生作弊现象普遍存在,且呈上升趋势,目前已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一些社会心理学家表示,现在的美国高中生生活在一种催生作弊的文化中,其中最主要原因就是对考试的重视不断提高。现在,考试成绩将决定学生能上什么样的大学,学生认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大学在他们未来的成功中占据决定性位置。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萝尔·德维克的研究显示,当人们重视分数超过其他时,就不再将学校当作成长、学习的地方,而是通过分数来证明智力能力的地方。因此,考出好成绩的重要性和作弊的诱惑增加。
美国杜克大学社会科学家丹·埃雷利曾研究过社会规范对决策的影响。“社会中总有道德标准,总有人告诉我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他们通常是较为强大的人,”埃雷利说。在一次实验中,埃雷利及其他成员让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学生进入两个不同房间,并且雇佣了两个人在房间里扮演学生作弊,他们分别穿着匹兹堡大学和卡耐基梅隆大学的运动衫。前者所在的房间里,跟着一起作弊的人很少,后者所在的房间里,作弊的人较多。穿着匹兹堡大学运动衫的作弊者并非卡耐基梅隆大学的一员,所以其他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学生认为他的行为不规范,而穿着卡耐基梅隆大学运动衫的作弊者的行为则被他人接受和效仿。
现代研究显示,人脑中负责冲动控制的部分直到成年时期才充分发育,而人脑中负责感官刺激的部分从青春期就开始启动。青少年的作弊、超速驾驶等行为,也许部分因为他们对兴奋的感受超出了对危险的感受。当有朋友在场时,这种现象会放大,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青少年往往团体作弊。
B
为什么成绩好的学生也作弊?
为什么聪明的学生也会作弊,他们不是不用作弊也能取得好成绩吗?随着压力的增加,作弊对成绩好的学生来说诱惑可能更大。史岱文森高中、哈佛大学等精英学校的学生经常感到,他们不仅得符合名校的声誉,还得跟学校里大量精英学生竞争。哈佛大学只会大量接收史岱文森高中的生源,高盛公司只会大量雇佣哈佛毕业生,竞争会不断升级至白热化状态。
史岱文森高中2012年毕业典礼致辞的学生代表维奈·马亚尔在毕业演讲时谈到在该校就读的压力,他即将开始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学习。在概括史岱文森高中生活时,马亚尔提到了几件事,包括“在从走廊走至教室的过程中抄作业”、“在休息时段溜出或溜进学校”以及“普遍的好友共同作弊现象”。
史岱文森高中的校长泰特尔过去常常给新生讲这个笑话:在史岱文森,成绩、朋友、睡眠,你只能选两样。精英学校对学生的要求非常苛刻,这导致学生有时会将作弊辩解为一种生存方式或叛逆行为。因此,学生们或许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感到了一种压力的释放。哈佛大学校报总编朱莉·早兹默表示:“在哈佛大学,学生联手作弊并非个例,大家对此心照不宣。每个来到这里的人都发现自己不再是最好的学生了,每个人都感觉自己既然能进入哈佛,就也能继续表现优异。如果他们发现不能的话,一些人可能就选择了作弊。”毕业于史岱文森高中的哈佛新生丹尼尔·所罗门表示:“并非每个人都作弊,但作弊确实是集体行为。一个朋友曾告诉我‘上学是团队合作’,这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史岱文森高中学生的一个共识。”
一些学生认为作弊不会伤害他人,甚至是一种慷慨行为,从而为作弊找到了合理借口。美国长岛SAT作弊丑闻的一员萨姆·艾沙戈夫曾替考20多次,收取最高2500美元替考一次的费用,他将自己视为他人的拯救者。“通过帮平均分很低的学生考个好成绩,我给了他们新的生机。”艾沙戈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