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理学院从2020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少数民族学生预科培养,坚持思想引领,强化管理服务,提升培养质量,促进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和本科教育的有机融合、有效衔接。学院始终将少数民族预科生学风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立足学科特点,打造“123”少数民族预科生学风建设工作体系,即贯穿强化思想价值引领为工作主线;以“线上云资源+线下好活动”为主要抓手;发挥家校合作、朋辈互助以及班主任指导的力量,用全员育人格局赋能少数民族预科生学风建设工作。
02、案例分析
(一)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学风基础较为薄弱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大多来自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水平较为滞后,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理念存在较大偏差,学习内在动力不足,对自身学业发展缺少进取心,目标性和规划性不足,学习纪律和班级凝聚力较弱,学风养成存在先天性困难。
(二)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学风建设意义重大
教育部、国家民委在《关于加强领导和进一步办好高等院校少数民族班的意见》中,规定预科阶段的任务是“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采取特殊措施,着重提高文化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提高”。学风建设工作在本质上决定了少数民族学生培养效果,只有形成对学风建设工作的正确认识,才能为少数民族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找到应有方向。
(三)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教育管理更需用心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学生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心理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由于地区发展差异,少数民族预科生的贫困生比例较大,容易出现自卑、依赖等心理问题,集体生活融入和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问题,这些因素都会对其朋辈交流和学业发展造成干扰,因此应当根据少数民族预科生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做好“一人一策”,将学风建设与思想价值引领、心理健康关怀、发展型资助体系完善等工作结合起来,构建多维度、全方位的学业支持体系。
03、思路举措
(一)贯穿“1”个主线,夯实思想价值“奠基石”
强化对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少数民族预科生集体参加传承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主题展、科学家精神主题展、校史馆展览等多项主题教育,组织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共同参加升国旗仪式,共同收看党的二十大、全国两会等电视直播,邀请校外专家学者举办“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学法用法守法遵法”等多场主题讲座,引导学生感悟精神力量、培养爱国情操,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激发学生爱校荣校情怀,为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学风建设奠定价值认同的思想基础。
(二)用好“2”个渠道,促进学习能力“稳提升”
学院秉承“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的理念,利用“线上+线下”2个渠道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技能,解决学业困难。
线上,学院依托北京市首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传播工作室——“云知行”工作室,聚焦石油石化行业科学家和精神文化,推出系列原创音乐、视频、短视频、VR与AR场景H5、网文等系列学风主题作品,通过“云平台”和“云资源”进行优良学风的传播、教育、践行。自主设计“大学spoc”软件,每天线上讨论课堂学习重难点,汇集挖掘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线上学习数据,精准识别不同学生的学业困难,及时开展精准帮扶。
线下,常态化开展学业辅导课,整理学生疑问,针对学习难点进行“周周组会”;面对月考试卷与每月学习情况进行“月月总结”。连续开展爱专业、重学业、融行业学风主题教育,通过优秀笔记展示、科普知识问答、优秀宿舍评选、优秀作业展示等多项活动,增强学风标兵学生榜样示范作用,传授有效学习技巧,弘扬石油精神文化,通过丰富活动引导少数民族预科生自觉融入学院大集体,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
(三)发挥“3”股力量,形成学风建设“大格局”
学院发挥朋辈互助、学业班主任指导以及家校合作的力量,形成学风建设的全员育人格局。
学院优秀学生党员、高年级学生、学生干部组建学业辅导团,自觉与少数民族预科生“一对一”结对子,定期针对课程重难点进行查漏补缺,既引导学生间友善互助,又显著提升学业辅导精准性和时效性。
为少数民族预科学生配齐配强班主任团队,邀请学院优秀教师以及新疆籍教师担任班主任,多次开展主题班会,深入学生宿舍,了解学生实际需求,注重因材施教,用细心、耐心和爱心关爱学生,建立师生信任关系,进而带动形成良好学风。
学风建设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协同配合,学院建立注重“家—校—生”网格化管理,与学业困难学生家长保持定期联系,掌握学生家庭情况和成长经历,将学生在校表现以及思想动态与家长及时反馈,与家长共同开展关心引导,共同为学生学业发展保驾护航。
04、经验启示
(一)学风建设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动机
(二)善用新媒体技术可以增强学风建设实效性
当前新媒体技术发展迅速,其有着更新快,资源多等特点,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多元化方式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沉淀学生在线学习数据,为学风建设精准化供给提供技术基础,因此在学风建设中应当加大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不断丰富学生在线数据分析方式,为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制定出实时更新的学习画像,以便于教师、家长、班主任和辅导员等与人力量实时掌握学生学习状态。
(三)学风建设需要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少数民族预科生培养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工作涉及面广,需要整合校内外各育人力量,充分发挥朋辈学生、班主任、学业教师和家长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协同合作的工作机制,为学风建设工作注入强大合力,同样也是“以生为本”“全员全过程育人”工作理念生动实践。
作者简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辅导员吴双
责任编辑:陆美岑
责任审核:俞峰传张峰峡
手机客户端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主办:中国教育电视台|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012017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