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它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
中考,每个学生的梦想,也是每个家长的希望,更是一场心理战。
中考越是临近
同学们越要调整心态
合理规划,从容赴考
考生如何做好心理调适
家长如何助力孩子中考
希望下面的问题梳理,对您有参考意义
考生常见问题梳理
一、中考前紧张焦虑怎么办?
1.正视焦虑
面对焦虑,比应对技巧更重要的是什么?是你对焦虑的态度,它决定着焦虑究竟如何影响考试;如果你觉得焦虑有害,那他就是考试的敌人;反过来,如果你觉得焦虑是在帮助你,那它就是考试的朋友。
2.接纳焦虑
二、考前总是担心自己考不好怎么办?
1.直面杂念,专注当下
在备考的过程中,我们容易出现一些负面的想法,比如我这么努力,都没有进步,不想坚持下去了;我这个“二模”成绩太糟糕了,我害怕中考考不好等等。这些杂念将让你的大脑无法专注每个字,无法专注每个题目。
当我们直面我们的杂念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我们很多想法会存在一些不合理的认知,所以我们只需要转变一下我们的思维,我们的情绪和行为也能跟着改变。
专注过程,而非结果。将过程做好,结果自然美好。
专注当下的复习过程,紧跟老师的节奏,查漏补缺。
坚持完成每一天的学习任务,给自己制定相应的计划并实施,让每天都充实饱满。
拥有空杯心态:不反刍过去,不焦虑未来。
2.积极暗示,调整心态。
积极的心理暗示是一种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prophecy,即高的自我期待带来好的工作表现的心理学现象)的一种典型表现,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调动内心资源攻克自己所遇到难关,甚至帮助我们在关键性考试中超常发挥。简单来说,就是你认为自己行,你就一定行。同学们试着可以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没有问题,能搞定,有把握;而不要说自己不行,搞不定,学不会。每天多做几次类似的练习,给自己加油打气鼓励。
3.模拟场景,稳定心态
三、考前看不进书,烦躁不安怎么办?
想要学,又学不进。这是一种典型的“心理饱和”现象。冲刺时期,因为生活内容比较单一,大多聚焦学习,学习强度也比较大,很容易因为精神疲倦、过度劳累、效率不高而导致心理饱和,觉得自己再也学不进任何东西了。怎么办?
①文理交替
②动静结合
“静”是学习,”动”是什么?既指体育运动,跑步、打球、跳绳等等,释放内啡肽和多巴胺,从生理上的改变让你觉得身心愉悦、缓解压力;
“动”还指“动态学习”,心理学上有一种学习方法叫做“狮子记忆法”,狮子狩猎时会来回走动,让它对猎物更为专注。研究发现,当人在走动时,会产生让人保持好奇和专注力的θ波,所以,人边走动边学习也能更好的进入学习状态,增强记忆力。
③张弛有道
实在累了、困了、倦了、学不进去了,放下书本,放空自己,眺望远方,不带杂念和自我批判的完全放松,短暂的停止是为了更好的前行。
四、临考失眠怎么办?
经常有同学在大考前紧张,总觉得没复习好,又不知道还应该怎么复习,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又特别担心因为失眠第二天精神不好,影响复习,越想越烦躁,越烦躁越睡不着。
怎么办?
正常现象,不需要过分担心。
其实,考前的失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焦虑引起的,焦虑自己没准备好,焦虑考不好怎么办?越是担忧睡眠,越是难以入睡,所以不要强迫自己必须马上睡着,放松心情,顺其自然,尽可能避免因焦虑影响睡眠,我们可以在睡前听一些轻音乐,或者让卧室保持一个适宜的温度都能促进睡眠,保证良好睡眠可以以确保考试期间能够持续保持最佳状态。
而且,研究表明,人的睡眠有储备功能,偶尔的失眠对第二天的精神状态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即便你考前一天感觉自己几乎没睡,第二天依然不会影响考试发挥,相信考试氛围能帮助你清醒。当然,如果经常失眠,你也可以用一些小技巧来帮助自己入睡。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就是睡前在脑子里背课文、历史、政治或是化学物理定理,背着背着就睡着了,既能助眠,还能巩固所学,一举两得。
家长常见问题梳理
一、家长不该说什么?
不要总是问“复习得咋样了?”因为孩子没法回答你!事实上没有人是“复习完了”才去参加考试的,总会有点不放心没把握。而如果他事实求实地回答你,没复习好,这个信息又会强化他内心的不安,增加他上考场的压力。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要从一条湍急的河流上走过一座独木桥,过桥之前不断地说掉下去会如何如何,那么过桥的时候还能走的安稳么!
二、如何回答孩子“如果我考不好怎么办?”
几乎每个孩子都会问父母,“如果我考不好怎么办?”有的家长说,无所谓,考不好就考不好!有的家长说,考不好就完了,我没办法,到时候你自己看着办吧。
这两种回答都不可取,考试对孩子、对家长都很重要,不可能无所谓,这么回答要么口是心非,要么是对孩子早已失去信心;而强调考不好的可怕后果,则会干扰孩子对学习的专注。
这个时候最好认真的、诚实的与孩子共同面对这个问题,承认考不好的确是我们不愿接受的,但无论怎样现在都要尽心尽力,“咱们尽力!”只有这样,将来才不会后悔、自责。
三、最后阶段家长能为孩子做什么?
决定学习成绩的有三个方面的条件,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心态。方法和习惯,已经不是考前我们能立竿见影的改变的了。所以这个时期,看到孩子或这或那的许多毛病,不要急于去纠正他。
你能为孩子做的,是使他在这个时期保持一个稳定的学习心态。
四、考试期间家长怎么做?
父母不要在考试期间打听孩子的考试情况,否则容易引起孩子的情绪波动。一些调查显示,考试成功考生的父母考前都不再唠叨孩子,不再反复叮嘱“要认真、细致、小心”等,不再谈考不好的后果,也不给孩子许愿考好了给什么奖励,更不威胁孩子:“考不好看我怎么收拾你。”他们只对孩子说一句“只要尽力就行”,并力求让孩子做到考过一门放下一门。一些考生曾表示:“父母这样的话使我心里有底了”、“我吃了定心丸,心里踏实了”、“我会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