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10年:从萌发鼎盛到转折,未来能否走出困境?

近十年来,在线教育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以互联网经济著称于世的中国,更是发展迅猛。无论是技术应用,还是市场规模,都达到了历史的顶峰,尤其在2020年,疫情期间,3亿大中小学生开启网课模式。

但最近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在线教育行业也迎来了历史的转折,那么在过去十年中,在线教育到底经历了什么?都经历了哪些改变,今天就让圈内人“铁蛋儿”跟大家聊聊。

2009年年末,我刚毕业没多久就进入了在线教育行业。当时的情景是“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切都很慢。市面上基本没几家在线教育公司。

当时在线教育还不叫“在线教育”,更多的是叫“远程教育”或“E-Learning”,有了网络普及和技术的多样性,才有了后来真正意义上的“在线教育”。

那时候公司对标的是英国开放大学(1969),美国凤凰城大学(1976)以及后来的Coursera(2012)。英开算是在线教育的鼻祖,凤凰城曾辉煌无比(如今已衰落),Coursera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如今也成功上市,但还是在亏损。

当时的公司成立了有十来年,在业内也几乎没有竞争对手,所以发展很慢,但基础也打得扎实。

那时没有现在互联网有产品迭代的概念,但公司却有很好的创新的理念,从新技术的应用到创新资源的建设,都在跟随潮流的脚步。

尤其是我们在创新项目——将知识点碎片化设计,3-5分讲解一个知识点,让学生下载下来随时随地学习。

这在当时有点超前了,但绝对是现在抖音快手上教育短视频的鼻祖。

当时做产品经理的时候,打交道最多的是技术同事,当然不是码农,而是IT,因为那时还是网页技术主导的年代。

平时吹牛X谈的更多的是微软以及在2010年发布Iphone4的苹果,学习氛围还是蛮强的。因为那时候还处在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的初期。在线教育的技术基本都是基于电脑的网页端。

2010年,网易引进了最早一批美国大学慕课,随后也掀起了国内大学建设网络课程的狂潮。当时最火的课是哈佛大学迈克尔·桑德尔的《公正如何做是好?》,这位哈佛名嘴堪比段子手罗永浩。

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

2011年,公司将网页全面升级为WEB2.0版,交互性有了不少提升,在线课程也经历了一次大转移。

当时的运营模式是“线上+线下”的学习模式,这里要说的是,这种模式与后来的O2O有着本质的区别:O2O是从线上转移到线下的学习场景,而当时我们是从线下转移到线上,或者说“线上+线下”的学习模式。

因为客户群体主要面向成人,学习模式是“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线下有教学点,线上可以交作业,还可以在论坛发帖寻求帮助或者解答问题,学生群体也遍布全国各地。

后来,公司有更大的项目,人员被抽调,我也从产品经理转到了运营岗位。

那时候大家用的手机还是诺基亚、摩托罗拉,智能手机才刚刚出现,手机3G网络也逐渐成熟,但在线教育还在“萌芽期”。

其实早在2008年,公司就有了“直播课”,但只能在网页上观看,容纳的人数最多也不过上千人,但这对于当时的用户量而言足够了,因为真正来看直播课的很少过千,最高的时候也不过600-800人,即便是这样还宕机,技术不仅挨骂,还可能罚工资。

2012年左右,随着4G网络的普及,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在线教育突然就火了起来,YY、梯子网等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身边的同事也陆续跳槽,工资也随之水涨船高。这一年也被不少人定义为“在线教育元年”。当年YY还打出了“颠覆新东方”的口号,意图在线上跟新东方一决雌雄。但后来的历史证明,当时太激进了。

2013年前后出现了一大批在线教育,如跟谁学(现在的高途集团)、作业帮、猿辅导、51Talk,Vipkid一些列在线教育公司,后来不少都成为了头部。

2019年,再次回归在线教育。这时候的行业早已经天翻地覆。因为在2018年的时候正好是线下教培机构的整顿期,“海淀黄庄”被吊打。

百度、头条、腾讯、阿里,甚至今日头条(现在叫字节跳动)等一众大厂杀入,于是市场的搅局者越来越多。

整个行业都被资本裹挟的太厉害了。

就在去年,好未来、猿辅导、作业帮等前10家公司的融资就占据了80%以上的比例,超过100亿美元。美国现在最大的在线教育机构Coursera融资了7、8轮也不过仅仅4亿多美元,还不够一些头部机构一次融资的零头。

为什么说在线教育烧钱?

主要是行业内盈利的机构极少,绝大多数还没有找到盈利的模式,或者说盈利模式没有被验证,就开始盲目扩张。

在线教育基本以互联网“烧钱圈地”的模式一样,先通过砸钱占领市场,拖死对手之后,一家独大变现。

但在线教育在概念上就与互联网有着本质的区别,一个是教育核心,一个技术驱动是核心,市场体量、用户群体也大不相同。

所以大部分在线教育机构沿用互联网模式,讲究以快打慢,快速扩张,讲究的是市场占有率、转化率、扩科率、转介绍率以及ROI(投入产出比),这也与我早期的从业经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因为教育属于慢工出细活,尤其是K12教育,更是需要长期主义。

当时看到的行业的繁荣,还是蛮激动的,但也有种深深地忧虑。因为一方面,在线教育市场的规模呈指数级增长,市场前景看好,一方面,当时刚整顿完线下教育机构,政策层面早已经暗潮汹涌。

其实早在2018年,国家就出台了针对教培机构的政策,那时候就已经初现端倪。

但有些出乎意料的是,到了2021年,会整顿的这么彻底,数千亿的市场一下子就没了。

那么与10年前的在线教育相比,我也发现这时的在线教育与之前有了很多不同的地方:

第一,以前是竞争少,市场“蓝海”,现在是竞争者越来越多,早已成为了“红海”;

第二,以前主要依靠“长期运营”,现在更多的是注重“市场规模”;

第三,以前主要注重“内容体系”建设,现在更多看重的是“品牌营销”;

第四,以前的学生学完课程没事还逛逛学习社区,找资源,推荐给身边的人,有“长尾效应”,现在学完就完了;

第八,以前的用户群体都是成人,职业、学历教育为主,现在基本都是中小学生,圈内叫K12(这个概念还是我在2014年听转行的朋友说的,我当时甚至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两个群体有明显的差异,从市场规模,用户需求和付费意愿、学习目标都有很大的区别。

第五,以前是几百个人运营全国200万用户,现在是起码以“万”为单位的劳动密集型群体,主要因为以前是不愁用户,所以公司聚焦于内容体系建设,现在是以服务运营为主,需要大量的人员投入;

第六,以前是“录播课”占据绝对的主导,直播课少(甚至说有的都没有),现在直播成为主流,录播课的概念越来越少;

第七,之前是“养老”的工作节奏,但可以更多地思考,现在每天忙到飞起来,节奏太快,蒙眼狂奔。

第八,之前是“卖课”,现在更多的是“卖服务”、“体验”。

此时的“录播课”也几乎让位于“直播课”,或者说“直播+录播”的模式,当然这也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互动性更强了。

但“在线直播课”的规模比以前大出太多了,以前最高的时候不过一千人,到现在经常过万。老师根本无法运营这么多人,于是就有了“主讲老师+辅导老师(或班主任)”的模式。

从商业角度来讲,辅导老师也成为教育机构与客户之间的桥梁,建立情感连接。但有一个问题是,辅导老师流动性,很容易导致连接的断裂,另外辅导老师的营销味道过强,专业性也容易遭到质疑。

以前我们的服务跟线下课一样,你上来听听课程,如果喜欢,我们就做进一步的沟通,不喜欢我们也不会说太多,完全是用户自愿,所以用户的忠诚度很高,学习动力也更强。

因为当时是蓝海,市场规模足够大,但竞争者多了,这种“佛系”行为,很容易被围剿。

那么如何建立用户连接更有效和更安全?

还有查词典经常用的“德语助手”,里面也在做“德语角”社区,可以认识许多学德语和准备去德国留学的朋友。

后来我没事经常去解答社区初学者的问题,很有成就感的,还可以认识许多朋友。

现在很多工具性学习APP都在寻求转变,从工具转向社交、社区和内容建设。

这里我要提到一点,那就是“用户生产内容”(UGC)和“专业生产内容”(PGC),两者一个是区别是:一个是借助用户的力量,如抖音、快手,一个是平台自己去建设内容,如优酷、腾讯。

“学习型社区”如果要快速发展,离不开“机构”与“用户”共建。这样如果社区运营的好,教培机构的班主任或辅导老师的压力会小好多,头部的人员结构也会有本质的改变。

这次双减对于教培机构来说是外部的,其实自身内部也存在着危机,我简单总结了以下几点:

第一,流量之争本质就是商业模式和获客渠道发生了转变。

第二,行业竞争太激烈,企业流量获取路径太单一。

还有早期通过新媒体建立庞大私域流量池的高途(原跟谁学),这也是在线教育行业第一个实现规模化盈利的在线教育机构。

大力智能学习灯

第三,短视频是获取私域流量的好地方,但是教育机构都很难做起来。

我研究了十几家教育机构的抖音,成功案例非常少。因为短视频依靠的是个人IP,情感价值依附在这个老师身上而非机构上。所以机构可以尝试让老师自建,机构提供资源和支持,而教育企业更像是一个MCN机构。

去年有一些在抖音快手的老师,卖课年入千万,超过60%的上市公司的盈利,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第三,品牌宣传功利化太重,如清北名师,当然家长也认这个,但是到了成人领域就不一定好使了。

在品牌宣传上,尤其是转型成人教育之后,机构需要注意的是根据用户的特征,给用户一个可以理解的故事场景,而不是简单的课程信息。因为有的时候客户自己都不一定想要什么。

中小学用户就是为了提升成绩,考上好学校来的,但成人就不一样了,例如学历教育,有时候人们会缺乏目标感,到底选什么专业真正适合自己等等。

而所谓的“故事场景”就是将“我们有什么老师和课程”转变为“我们有什么样的用户”、“用户故事是什么”,这样一方面为客户提供适合的、真正需要的课程,一方面是提升口碑以,建立用户信任的基础。

05黑天鹅,还是灰犀牛?

这主要与国内的用户需求挂钩。

因为在国内的家长眼中“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而K12教育之所以大火,也正是因为有这种看似“刚需”的成分在里面,毕竟“高考”还是大部分中国家庭实现阶层跨越的一个捷径。

但从政策环境上考虑,不确定性太多,如“双减”。

反观美国在2018至今过亿美元的融资少的可怜,一方面是因为市场规模不如中国,另一方中西方的教育理念不同,欧美教育更加务实,在线教育领域的融资主要是职业技能,如Coursera、MasterClass、Degreed、GuildEducation等。

因为蓝领也享有很好的福利待遇,所以职业教育在西方国家相对更吃香。

这让我想到两个故事:一个人去英国掏烟囱,年收入轻松过百万,干了几年回来开酒店,赔光了钱之后又去英国干老本行了。

有人说“双减”是“黑天鹅”,是极其罕见的、出乎人们意料的风险,而我觉得更像是“灰犀牛”,是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

讲得是父母带着2岁的孩子去买平板电脑,由于孩子未满12周岁,购买时遭到店员拒绝,理由很走心:孩子还太小,应该跟父母共度更美好的时光,体会爱与温情,在他变得冷漠之前。

2012年左右被业内熟知的美国“可汗学院”,一直以来就是免费模式,这也与当下国家倡导中小学教育要公益化、非营利的理念是一致的。

所以从15年开始会感觉到在线教育存在某种风险,而“学前低幼”是最危险的项目,因为与社会文化良性发展相背离的,这是“趋势”。

关于在线教育机构如何转换赛道的问题,白墨在《2021在线教育上半场:大潮退去,到底何去何从》中写得很详细,我就不在这赘述。

但不管当下的情形怎么样,我依然相信,在线教育未来发展的大方向不变,但需要度过眼下最艰难的时刻,相信柳暗花明又是一村,当然也有好的一面,前提是要活下来,而且路不要走偏。

还是那句话,教育是慢工出细活,现在停下来休养生息,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以前走的实在是太快了。

THE END
1.“慢行业回归”,看K12在线教育的10年科技变迁回顾K12在线教育发展历程。倘若按照重要事件节点划分,自然分为双减政策之前与之后。但若按照技术应用维度划分,则可分为两个主要半区,一个是基于实时音视频技术应用的网课产品探索,另一个则是AI+教育。 2021年“双减”政策的落下,终止了K12在线教育领域在网校中的白热化竞争,也为K12教育定下了普惠的基调。而就在教https://zhuanlan.zhihu.com/p/719562849
2.详解在线教育7年探索史界面新闻因为同一门课一个老师讲课,大量学生付费,比起1对1、小班,有更大的收入来源。但作为学习服务产品,一开始,它的局限在于,无法兼顾所有学习的个性化学习。因此教育公司,正在往“双师”模式发展,大量增加“辅导老师”的角色,在获得最大收入的同时给予学生个性化指导以及学习效果跟进。与今年“最亮眼”的二级市场在线教育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4951387.html
3.中国互联网教育的发展阶段及历程,你了解多少?三、行业发展概况 截至2015年底,中国互联网教育行业公司数量估计约为9500家,泛互联网教育包括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留学、语言学习、教育信息化、综合项目等,每个细分领域都有典型公司。 K12在线教育行业发展迅速,目前大概有2200-2400家公司,从业人员约30万人,包括投资人、课程开发者、技术提供商、http://www.xm8168.com/h-nd-226394.html
4.一文看懂微课发展历程!最全汇总!下面一起来看看我国微课发展历程中的那些关键节点。 2008 微课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在2008年首次提出。 2011 2011年胡铁生将微课引入国内。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微课迅速走红。 2015 2015年微课的建设和发展呈“井喷之势”,此后,发展速度趋于平缓。https://www.360doc.cn/article/54354912_914891868.html
5.第62任务:在线课程制作三部曲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智慧课堂第2任务: 1.1.2 思维导图 第3任务: 作业1 第4任务: 关于第一章 第5任务: 讨论1 第6-1任务: 1.2.1 在线课程发展历程 第6-2任务: 讲义:1.2.1 在线课程的发展历程 第7-1任务: 1.2.2 在线课程分类 第7-2任务: 讲义:1.2.2 在线课程分类 第8-1任务: 1.2.3 典型在线课程平台介绍 第8-2任务: 讲http://sce5a3b8c7d4ar-sb-qn.qiqiuyun.net/archive/course/2450/lesson/224
6.在线教育总共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未来,在线教育系统将发展出更多的模式,或许会缔造出另一个新时代。 【本站声明】 1、本站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 https://www.kesion.com/online_baodian/58506.html
7.我国高校精品在线课程发展沿革及存在的问题精品课程、精品开放课程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既是我国高校精品在线课程的3个重要发展阶段,也是课程的3种重要表现形态,三者之间既有一脉相承的内在逻辑,也有课程发展的外延变化。纵观15年的建设历程和应用现状不难发现, 我国高校精品在线课程存在课程总量偏少、结构失衡、质量不高、效益偏低、创新不足5个方面的突出问题。https://www.zhuanzhi.ai/document/5e69a4113356b189b8d9d319fd28ed0f
8.信息技术课程发展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发展阶段下载源文件 立即使用 导图社区 信息技术课程发展阶段1.7k 6 1 举报 发布时间:2021-09-23 这是一篇关于信息技术课程发展阶段的思维导图, 从计算机文化论、计算机工具论、文化论升温、文化论再升温、信息文化观这几个方面作了介绍。https://mm.edrawsoft.cn/template/165026
9.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历史思维导图模板这一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学校分科课程设置的产生和发展时期。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是我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分科课程体系。 春秋战国时期 孔子编写《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学记》论述了学校的课程安排和教育内容,阐述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与统一,而且提出了一系列至今仍被https://www.zhixi.com/tpl/0aec59bc90fd564ed6befdf15c750e80?category_id=-1
10.在线教学的发展历程内涵特征及质量监测在线教学的发展历程、内涵特征及质量监测,李森;高静;-课程.教材.教法2020年第11期杂志在线阅读、文章下载。https://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KJJF202011008.htm
11.mooc发展历程mooc发展历程 MOOC发展历程 2006年,加拿大的凯斯西储大学首次提出了“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的概念,并开始在网络平台上开设相关课程。 200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推出了第一门公开课《人工智能导论》,吸引了来自全球190个国家的160,000名学生注册学习。这门课程的成功引发了全球对MOOChttps://wenku.baidu.com/view/53fdf6c8f4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ef.html
12.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我国慕课的发展历程与总体特征2013年10月10日,清华大学推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学堂在线”。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和台湾新竹清华大学等10余所高校表示将携手与共、努力将其打造为全球首屈一指的中文慕课教育平台。清华大学“中国建筑史”、北京大学“计算机辅助翻译原理与实践”以及麻省理工学院“电路原理”课程成为该平台的第一批上线课程。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401/t20240102_5724011.shtml
13.教育创新:在线教育平台的发展与未来趋势在当今的数字时代,教育领域也不能逃脱数字化的洪流。在线教育平台已经成为教育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和教育机构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在线教育平台的发展与未来趋势将在本文中进行全面探讨。 1.1 在线教育平台的发展历程 在线教育平台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https://blog.csdn.net/universsky2015/article/details/137301133
14.elearning.cnbm.com.cn60秒读懂世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变革力量。CNBM.com.cn作为国内领先的在线教育平台,一直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本文将探讨E-Learning的未来趋势,解析在线学习的无限可能。 一、E-Learning的定义及发展历程 E-Learning,即电子学习,是指通过电子设备进行的学习活动。它的发展https://blog.yyzq.team/post/440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