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科室(部门),各学区教育办,各学校、幼儿园:
现将《宝安区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行动计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
2022年7月22日
宝安区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行动计划(2021-2025年)
目录
一、发展基础
(一)取得成效
(二)面临机遇
(三)存在挑战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思路
三、建设目标
四、重点建设任务
(一)实施“新基建”工程,高标准推进宝安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二)实施“新平台”工程,推动数据底座环境下的教育治理和服务能力提升
(三)实施“新课程”工程,以智能空间赋能课程创新
(四)实施“新素养”工程,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五)实施“新安全”工程,健全网络安全体系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持续推进
(二)引入多方智库,协同推进
(三)完善投入机制,有序推进
(四)建设专业队伍,全面推进
(五)强化安全保障,稳步推进
(六)明确督导考核,整体推进
六、附则
附件1宝安智慧教育“十四五”期间项目推进预期效果
附件2宝安智慧教育“十四五”期间项目进度及部门安排
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发展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全面推进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以高水平的教育信息化引领和支撑宝安区教育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按照国家教育现代化总体规划以及深圳市“双区"建设和宝安区打造高品质民生幸福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标杆城区的战略部署,根据《深圳市教育“十四五”规划》《宝安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宝安区“数字政府”建设“十四五”规划》《深圳市宝安区关于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进宝安教育城市化信息化国际化现代化的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精神,结合我区教育系统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十三五”期间,在市教育局指导和区委区政府领导下,通过宝安区教育局积极努力,宝安区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迅速,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1.智慧教育基础环境建设持续推进,初具规模
宝安区致力打造智慧教育网络支撑环境。根据智慧宝安建设总体框架,宝安教育创新组网方式,实现了全区580个办学单位光纤接入教育城域网。教育信息网、视联网、物联网三网融合,接入率达100%;承载超过16万台上网终端、518个网站和智慧教育业务系统。高标准建设区域教育城域网网络与数据中心、智慧教育中心,形成区校联动网络安全防控体系,被评为广东省校园网络安全示范区。
2.教育综合应用云服务平台覆盖全区,辐射域外
3.智慧教育探索全面启动,特色鲜明
宝安区在构建智慧教育生态中,以创新应用推动智慧教育内涵式发展。建成了全市基础教育最大规模的区域教育网络。实现公办学校100%完成5G基站建设与网络覆盖,在全市乃至全国基础教育中率先启用5G+智慧教育应用,迈入5G时代。2017年建设启用全国首个未来教育体验中心,以该中心为未来教育的探索基地,先行先试,为未来教育规划与建设提炼可供借鉴的成功案例,辐射全区乃至全市,打造深圳市未来教育建设与展示的高地。102间学生创客实践室的创建,被评为深圳市“十大科技创新教育示范项目”,科创教育在宝安区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象。平安校园智慧综合管控系统,覆盖全区所有公民办学校、幼儿园,接入视频超1.7万路,在线率达98%,构建了深圳最大的、光网全覆盖的校园安全监控体系。采用“1+58”的建设模式,统筹规划,高标准建设学校电影综合实践室,普及中小学生知识产权保护、思想道德教育,在全市率先创建电影综合实践教育创新示范区。
4.智慧校园建设点面结合,亮点纷呈
宝安区持续推动智慧校园试点校建设,逐步推进智慧校园标准化建设,通过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实施精细规范管理,以智慧校园助力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的提升。海旺学校等9所学校评为“教育部人工智能试点学校”,松岗中学等9所学校评为深圳市智慧校园示范校。沙井街道新桥小学、深圳市石岩公学获评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5G+智慧教育落地宝安中学(集团)实验学校、宝民小学等学校进行试点。
5.在线教育保障能力突出,效果显著
疫情期间,宝安是全市唯一主要依托自有平台开展线上教学的单位,在线教学学校参与率100%。宝安利用本地化部署的资源平台,服务线上教学、网络教研、特色活动,发布17万多个导学案例、学生提交导学案429万多个。“同上一堂思政课”活动,全区33万中小学生齐聚“云”端听课,1万多名教师在线学习和观摩,开创了近年来区级线上课程上课人数新记录,体现了宝安教育信息化庞大的支撑能力及师生的信息化应用能力,人民网、中国教育新闻网、新浪等媒体相继予以报道。
6.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升,成效突出
宝安区教育局高度重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全面完成了中小学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工作,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服务教育与教学的能力显著增强,全区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均衡发展快速推进。宝安区未来教育体验中心中的教师应用技术学院于2017年11月揭牌启用,支持教师开展线上线下自助学习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2017年宝安区启动“薪火计划”学科骨干教师素养提升工程,培养面向信息时代的中小学教学名师与领军人才。课题作引领,活动促应用,宝安在教育信息化应用融合创新课题研究上,得到省、市主管部门的肯定,近三年,省级以上立项课题20个,结合“三大计划”“三名工程”,推动了学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圳市创客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宝安区连续5年一等奖人数位居各区之首。新安中学(集团)等22个学校社团评为“深圳市优秀科技社团”。在教育部批准举办的“2020—2021学年“少年硅谷——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成果展示大赛”中,宝安学子成绩优异,共斩获6个一等奖,19个二等奖,26个三等奖。
立足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宝安建设高品质民生幸福城的重要一环,对标“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智能时代宝安区教育变革的新需求,宝安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尚存在一系列挑战,集中表现在:
1.教育信息化发展优质均衡水平亟待提高
目前宝安区所有156所公民办中小学均实现光纤接入,但各学校网络条件参差不齐,其中仅有40所学校实现1000M宽带接入区教育城域网。仅有9所学校被评为“深圳市智慧校园示范学校”,整体占比不高。大多数学校在完成“三通两平台”建设任务后,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形式单一、水平不高。迫切需要从区域角度顶层设计,整体推动宝安区的教育信息化发展。
2.教育信息化新基建投入亟待加大
宝安区现有学校体量大,分布广,新建学校和待更新学校基数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亟需加大投入。现有高带宽网络通信设施覆盖不全,全区信息网络建设投入力度仍需持续加大。另一方面,5G、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未来宝安教育影响会越来越大,但宝安区尚未形成规模化、常态化应用。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成,但场景应用和产业发展还不完善。现有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亟待升级,异地灾备中心尚待完善,数据安全防护尚待加强。视频感知方面,缺乏AI支撑的智能分析手段,效能发挥不高;物联感知方面,物联感知终端设施技术水平和覆盖范围仍需进一步提升。
3.教育大数据治理体系亟待形成
4.教育公共服务能力亟待提升
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建立数字在线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性,一方面可为师生提供全方位、高质量、个性化的在线教学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为实现“停课不停学”提供兜底保障。当前宝安区的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与服务型数字政府建设要求、社会公众期望之间仍存在差距。数字教育公共服务的便捷度、智慧化有待进一步提高,民生服务的各项体验尚有较大提升空间;有待通过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扩大服务场景,扩展服务功能,提升服务体验。
5.教育信息化高端人才队伍亟待扩大
面对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对教育信息化的挑战,一支“会用、爱用、常用”教育信息化手段、善于打破传统教育的思维壁垒、用于探索教学创新与变革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是关键。宝安区目前教育信息化专业高端人才密度尚显不足,国家级的教学成果与研究课题的数量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尚未营造良好的有利于信息化人才沟通协作氛围。迫切需要为高端教育信息化人才的培训、培养、引进创设条件,持续扩大宝安区基础教育领域的高端信息化人才队伍。
总体上,宝安区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基础扎实、特色鲜明,但同宝安区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信息化为“双减”赋能、用高水平信息化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打造高品质民生幸福城中的关键作用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面对机遇与挑战,必须立足“构建智慧教育创新生态体系”的新需求,加速深化宝安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宝安区教育信息化向更高水平发展。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教育强国、“双区”驱动等国家战略和宝安区总体规划,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的若干意见》《深圳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宝安区“数字政府”建设“十四五”规划》《宝安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文件要求,科学、高效推动宝安区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培养新时代所需的创新人才提供全面支撑。
坚持以人为本。以提供师生个性化服务为核心,促进教育的减负提质增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信息化引领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新生态。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教育信息化赋能“双减”、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教育优质均衡、推动创新人才培养等宝安教育发展的痛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构建与宝安区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和智慧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坚持融合创新。以智慧教育新基建建设为引领,积极探索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教育科研、教育公共服务等场景中的全方位、创新性、常态化应用,推动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高阶演进。
坚持系统推进。面向2035,对标国内外智慧教育先进市、区,加强区域整体规划和学校新智慧校园规划,在宝安教育事业展“十四五”规划及“数字政府”顶层设计框架下统筹推进。
“十四五”期间,围绕突破宝安教育信息化的痛点和难点问题,科学论证,稳步推动支撑和保障宝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项目、大平台、大资源”建设,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夯实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全面促进宝安教育信息化整体跃升和系统发展。整体发展思路如下:
图宝安区“十四五”教育信息化整体发展思路(“1248模型”)
1.打造一个数据大脑。推动智慧教育环境迭代升级,夯实数据基础设施,完善区域教育大数据生态,形成全场景智慧教育“数据底座”,打造面向全区所有学校的“宝安教育数据大脑”,实现“校校有数据小脑”。
2.构建两个体系。一是智慧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二是教育大数据支持下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
3.重点探索四个新方向。一是探索智慧教育新基建,推动宝安教育数字化转型,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建设一流的“互联网+”智能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打造深度融合型智慧校园和智慧课堂;二是推动教育大数据的创新应用,运用大数据实现全域区校两级的智慧管理、智慧督导、智慧教研、智慧评价和智慧教学,实现“减负、提质、增效”;三是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双向深度融合的教学新模式和学习新方法,推动大规模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宝安教育的优质均衡水平;四是打造一支“会用、爱用、常用”新技术进行教学创新的新队伍,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新教育生态。
4.着力实现八维变革。智慧环境变革、建设机制变革、教育管理变革、教育评价变革、教学范式变革、学习方式变革、教研方式变革和育人路径变革。
紧扣国家教育现代化总体规划以及深圳市“双区"建设和宝安区打造高品质民生幸福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标杆城区的战略部署,紧密围绕推进宝安教育“十四五”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目标,以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深圳市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引,依托深圳市建设“智慧教育示范区”和“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建设的智慧教育势能,坚持“融合、创新、人本、开放、共享”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大项目、大平台、大资源”为抓手,高标准推进“新基建、新平台”,壮大新动能、创造新供给、服务新需求,夯实“新课程”“新安全”“新素养”,推动宝安教育数字转型、智能升级和融合创新,探索构建未来教育新样态,健全教育资源数字化体系,实现“数据底座”环境下的教育治理和服务能力提升,支撑宝安教育高质量发展,以高水平的教育信息化引领和支撑宝安区教育现代化的快速发展。
力争到2025年,新建与改扩建学校按照智慧校园新基建标准达标,实现宝安区智慧教育环境整体提升;建成汇聚名师优质在线课程和高水平师资的宝安区数字化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全区智慧学习的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建设区校两级联动的教育数据大脑,实现“区域有大脑,校校有小脑”,现代教育治理能力大幅提升;创新“互联网+”形态下的教学模式,深化区校视讯体系建设,推动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变革,打造面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宝安课堂教学新样态;全面落实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工程,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智慧人才培养体系。率先打造大数据支持下的现代教育治理的宝安范式,宝安区智慧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图宝安区“十四五”教育信息化建设重点任务
按照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全面提升宝安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依照“智慧宝安”统一要求和标准,整合区域现有资源,完善软硬件基础条件保障,充分应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区域和学校信息化基础环境智能化水平。基本实现公民办学校5G网络与下一代互联网新型组网,推进学校信息网、视联网、物联网三网融合,实现学校网络提质增速。实现新建、改扩建学校按新基建标准建设,建成一批混合式学习试点学校、新型智慧校园示范校,建成人工智能教学与体验中心、教育技术创新体验中心,推动学校未来教室、未来实验室、未来图书馆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1.区域智慧教育新型5G专网建设项目
以宝安区学校5G基站全覆盖为切入点,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教育5G+WIFI6/IPV6专网,实施高带宽、低延时网络“铺路工程”。解决学校在推进智慧教育中存在的网络瓶颈,保障学校网络高清视讯、网络教研与评价、在线教学与考试、AR/VR与全息沉浸式教学等新型教与学高带宽应用需求的稳定。推动WIFI6、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学校环境建设,实施基于5G网络的智慧校园扩容提速工程,有效促进下一代互联网、视联网、物联网三网融合;实现区域教育网络“双冗余”运行。到2025年,完成宝安区教育城域网的5G带宽扩容与升级,实现公民办学校5G+教育专网组网,保障市、区、校三级网络双线路高速互联互通。(负责部门:区教育事业发展中心、各学校)
2.智慧校园网络优化升级项目
制定教育新基建各项任务的指标体系和建设指南,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率,包括智慧校园新基建标准、未来学校建设标准、教育教学数据标准、新型教师认定与培训标准等。推进公民办学校、幼儿园最后一公里网络接入及提速工程;实施新、改扩建学校智慧校园“新基建”工程。到2025年,完成全区公民办学校及幼儿园的教育城域网最后一公里接入互联带宽500M以上支撑保障,达到广东省区县级政府教育督导中学校接入带宽考核指标要求,实现学校网络提质增速;“新基建”标准覆盖所有区属公办中小学校。(负责部门:区教育事业发展中心(教育技术部/规划建设部)、各学校)
以推动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以“促生态建设、强常态应用、重示范推广”为推进策略,基于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良性数字资源生态,打造基于数据底座支撑的教育电子政务、教育公共服务智能化平台,全面提升教育电子政务服务体验和智慧教育服务水平,实现公众教育办事“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建成宝安教育大数据中心,构建区、校两级数据“大脑”,完成教育基础数据、核心数据、业务数据的归集、建库、建模与应用展现。引入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深化智慧教育中心应用,完成教育数据与市、区平台对接。依托教育大数据,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综合评价、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教学质量监测、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学科教学评价改革。(负责部门:区教育事业发展中心、各部门、各学校)
1.宝安智慧教育数据底座建设项目
围绕新技术下的教育应用,统筹规划宝安区教育数据中心、教育城域网网络环境、智慧教育中心建设,夯实宝安智慧教育数据底座,搭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教育环境,确保区教育云平台综合服务的供给能力、教育大数据的汇聚能力以及5G服务、AI服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接入能力。推进区教育数据与市教育数据对接,结合平安校园建设,高标准建设教育视讯数据底座中心;基于教育新基建、数据安全等政策要求基础上,建设解耦、集约、持续服务的教育数据底座服务支撑平台、大数据采集平台、大数据交换平台、大数据建模平台、教育大数据可视化展示系统、智能决策分析与服务系统。到2025年,完成宝安区教育城域网网络与数据中心、宝安区智慧教育中心建设,建成贯穿区、校两级的数据底座和数据大脑,完善宝安区教育体系可管可控的区-集团校-校三级服务与支撑体系,实现智慧教育全场景大数据的开放互通与联接共享。(负责部门:区教育事业发展中心、各学校)
2.宝安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3.宝安区教育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打造贯穿区、校管理、办公等业务场景的智慧教育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利用新技术推动协同办公、协同管理,提升区校协同效能,逐步实现宝安区教育管理业务、办公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电子政务服务水平。依托宝安区教育数据大脑,全面汇聚和共享各级各类教育管理业务系统数据,通过数据发现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提供教育决策治理和精准教育教学的支撑服务。围绕“就学”“从教”、“办校”等高频政务效率提升,优化教育公共服务,提升公众对智慧教育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到2025年,全面建成智慧教育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公众教育办事“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完成宝安区教育系统各类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政务数据与服务一站式管理。(负责部门:区教育事业发展中心、各部门、各学校)
4.教育大数据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项目
探索信息化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本教育生态,打造宝安教育新模式、新生态、新体系,整体提升教学质量,形成新型教与学模式探索的“宝安经验”和“宝安模式”,促进高质量教育改革。建设一批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提升的新型云端精品课程、特色课程及校本课程,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虚实融合的教学、教研方式变革,构建网络教研、线上线下教学新常态。探索云端学校宝安模式建设,以教育集团核心校为基础,打造宝安云端学校新模式,探索智能时代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路径。完善教与学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建构“三位一体”的云端课堂、云端课程、云端教师,推动教与学模式典型案例和创新校的遴选工作,以评促用,提升全区教与学的创新。
1.宝安区云端学校建设项目
构建云端学校、云端课堂的学习环境,探索云端教学模式、学习方式、评价形式的创新应用,在全区范围内推动云端课堂教学实践,通过云端课堂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秀教学模式的快速推广。结合“云端学校”建设,探索开展数字课程资源定制化服务,在全区建设一批促进学生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提升的新型云端精品课程、特色课程和校本课程;编辑整理个性化学习的云端课程典型案例,探讨以云端课堂推动的教与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改革,构建面向创新教育的新型教与学方式。到2025年,建设宝安区1个云端学校区级管理中心平台(云校中心),并加入深圳市云端学校联盟;以集团校建设为基础,形成“N+1+N”的宝安云端学校新模式。形成100个云端课堂教学模式典型案例。(负责部门:教科院、区教育事业发展中心、各学校)
2.新型智能学习空间建设项目
结合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建立教师智慧化培养体系和考核评价奖励机制,持续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建设,提升在职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技能和信息素养。
1.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项目
建立各级各类学校建立由校级主要领导担任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和信息中心主任纳入中层管理队伍制度,全面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出台信息化名师工作室建设意见,分学科设立信息化名师工作室,发挥学科领域名师专业引领,系统开展信息化教学研究和示范,持续扩大适应智慧教育需要、拥有信息化教学研究专长、结构合理的新型信息化教学人才“梯队”。到2025年,对200名主要领导干部进行CIO的认证培训。分批次建设5个信息化领军专家工作室,20个信息化专家工作室。(负责部门:教科院、区教育事业发展中心、各学校)
2.师生信息素养提升项目
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深入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工程。建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云端课程和网络学习平台,不断创新培训的形式,促进培训工作持续化、深入化。开展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全域系列培训,培养具备信息素养及信息应用能力的融合型教师及教育管理者,培育一批创新型信息化教学名师和科研骨干,为教学创新及教学应用的改革试验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普及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开展智能技术全员培训,促进智能技术与学校治理、课程、教学、评价等方面深度融合。到2025年,对100名信息化名师培养对象进行周期培养;实现100%初中、高中普及开设人工智能课程,100%小学开展人工智能特色项目教育。(负责部门:教科院、区教育事业发展中心、各学校)
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强化关键数据资源和个人信息保护能力,增强数据安全预警和溯源能力,持续完善网络安全制度建设。
1.智慧教育支撑环境安全防护体系提升项目
完善教育城域网网络与大数据中心安全态势、统一认证、国密等重要安全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在“新基建”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的框架基础上,规划建设可信环境下区域新空间安全防御体系。到2025年,建成规范透明、安全可信、管理可控、全程可追溯的智慧教育大安全环境。(负责部门:区教育事业发展中心、各学校)
2.智慧教育计算集约环境升级完善项目
成立宝安区智慧教育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建设工作;成立宝安区智慧教育工作小组,负责建设规划设计、实施开展、推进协调、验收绩效等工作。各级各类学校建立由校级主要领导担任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和信息中心主任纳入中层管理队伍制度,全面推动智慧校园2.0及未来学校建设与应用。
以研促用,以用代培,持续提高宝安区教师信息素养,建立一支具备能够适应新时期智慧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加强教育信息化专业队伍建设,明确岗位设定标准和专业发展路径,打造一支经验丰富、素质优良、人员稳定的专业支撑队伍。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对信息化人才的专业培训,推进区、校两级培训服务体系与保障机制建设。
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要求同步健全完善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各级教育系统党组织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领导,明确各单位一把手是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第一责任人。落实安全等保制度,加强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提高教育系统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做好重要信息基础设施保障,强化隐私和信息保护,重点保障数据和信息安全。
(一)本行动计划由区教育局负责解释与说明。
(二)本行动计划的项目推进预期效果、进度及部门安排等在附件中予以说明。
附件:
主办单位: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联系方式:0755-29601185(工作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