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在线昨天,南京大学召开了庆祝第31个教师节暨新学期工作布置会。77岁的苏维宜教授获得“教学终身成就奖”并压轴发言,赢得了全场师生最为热烈的掌声。苏维宜在本科教学一线和高等数学打了53年的交道,成功把学生们最头疼的“高数”变成了到课率极高的“最受欢迎课堂”。带着特有的教学方法和人格魅力,苏维宜也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作“苏奶奶”。
人物档案:
苏维宜,1961-2015年在南京大学任教,并任教授、博导,南大数学系主任、学术委员会主席、江苏省数学普及委员会主任、中国数学普及委员会副主任。承担并完成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基金、国家学位办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等科研项目20余项。2015年9月10日,南京大学授予苏维宜老师“南京大学教学终身成就奖”。
她的高数课不点名,但教室最后排都坐满了人
毫无疑问,高等数学是不少高校学生最为伤脑筋的课程之一。学生们甚至写出过“徘徊高数下,自挂东南枝”的自嘲语句。但苏维宜教授的高数课却是个例外。学生们不仅积极到课,甚至连教室的最后排都坐满了人。
“上课时,苏奶奶都要很大声的讲解,这样的画面让我们非常感动。”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2005级理科强化班全体同学在给苏老师的信中写道,“记得每次上高数课,课间和课后苏老师都被同学们围着问问题。她并不鼓励大家过分钻研高中数学竞赛式的解题技巧,却很强调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比如暑期班时就和我们介绍小arc大Arc,后来还生动地用纸折了个莫比乌斯环,用铅笔在上面画了一圈,说明它只有一个面。”
终日和数字打交道显然会枯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常规的学习内容之外,苏维宜还会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最为前沿的数学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求知欲。对于求知若渴的南大学生而言,苏老师的循循善诱无疑是学习的最大动力。
“我的课堂从不点名,不会用纪律约束学生。但我会通过我的教学让学生觉得,不来上课会损失些什么。”被记者问及“课堂魅力”的秘诀,苏老师如是概括。
南大“最年轻的学霸教授”郑鹏回忆苏老师的课程时提到:“我们印象中的苏老师和蔼可亲又认真负责。她总是非常耐心地回答同学们的问题。记得有一次课后向她请教,她从不同角度反复阐述,答疑解惑,几乎误了午饭。毕业多年,同学之间谈起苏老师仍然交口称赞。
根据学生特点“定制”备课笔记
18岁进入南大数学系,23岁成为南大数学系的一名老师。苏维宜在本科教学一线和高等数学打了53年的交道。这一次得到“南京大学教学终身成就奖”,并获得20万奖金,苏维宜老师有些激动,“奖金该怎么花,我真没想好。我觉得自己没有做什么事情,我做的都是该做的。”
南大教务处主任邵进告诉记者,南大从2013年起开始颁发“南京大学终身成就奖”,每年评选出1—2名教师/教师团队获奖,奖金20万元/人(或团队)。获奖的老师,都在学生中有着极好的人缘。
在苏老师看来,一个受学生喜欢和爱戴的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正直”的老师,要对自己的职责保持清醒的认识,认真对待课堂上的50分钟,竭尽全力为学生上好每一堂课。“给本科生上课时,我都会花上一到两个小时重新备课,根据学生特点更换、补充例子。”苏维宜告诉记者,想要教好数学,首先自己就得热爱数学。“我从小就爱数学,也爱教育,从1998年开始,我就应学校要求到匡亚明学院的前身——基础学科教学强化部任教,一直到2013年的寒假,我一直在匡亚明学院上课,尽心尽力也很兴奋。”
苏老师说,“遇到好学生,是一个老师最大的幸运,我认为自己太幸运了,这一生当中碰到的都是好学生!”而在学生心里,能遇到苏老师这样和蔼可亲、认真负责的好老师才是最大的幸运,因此大家都亲切地称呼苏老师为“苏奶奶”。
认真的“苏奶奶”对待自己的课堂十分较真,一位学生回忆,有一次因为天气不好,很多坐着班车到校的老师都被堵在了长江大桥上。但“苏奶奶”是个例外,她早早的开着车出了门,准点到校开始上课。
“如果有下辈子,还选择做老师”
“好学、坚毅、谦逊一直是我认为的南大人的品质,对于青年学生,尤其是刚入大学新生而言,我特别想强调‘好学!苏老师劝谏青年学生,重视培养自己的创新创造精神,开阔眼界,增强事业心,“只要有事业心,他的境界就自然而然提高了。”
77岁的苏维宜依然戴着咖啡色墨镜,烫着精致的烫发,别着鲜艳的红色发卡,一直保持着年轻人一般的活力。谈及“青春秘诀”,苏老师笑容洋溢:“因为我喜欢年轻人,经常跟年轻人在一起。”
如今,苏老师教过的学生大都走上了工作岗位,很多还成了和她一样的教师。苏老师现在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和这些弟子聚一聚,聊聊最新的时事热点、科研成果。退休后的苏老师,虽然没有了教学、科研任务,却因为惯性“根本停不下来”,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苏老师刚完成了自己著作的英文翻译,正在准备各类学术杂志的论文约稿。“我觉得自己的工作还没有做完,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现在匡亚明学院理科强化部用的一套教材,里面的《高等数学》,已经用了有十年了,有很多地方需要修改。如果有下辈子,我还选择做老师”。
超牛高数老师的烦恼:蹭课学生太多持卡上课
噫吁嚱,危乎高哉!高数之难,难于上青天!函数及极限,开篇何茫然!尔来一百六十页,不与答案通人烟。……学习高数何时完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惨挂了科,补考重修又一年。又闻学长啼夜月,愁过关。高数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高数难》
网友赋酸诗一首,吉大学子把嘴一撇:那是你们没上过白岩老师的课,上过她的高数课,这首诗就得改了——高数之易,易于走平川。
白岩老师是谁孤陋了不是,她是吉林大学数学学院教授,她的高数课是吉大精品课,毕业十年的校友都忘不了她讲的高数。
她的课有多火
416人的课堂经常坐600多人
这个学期,白岩老师的课排在周一、周三、周五的一二节,教室是吉大南校李四光楼第二阶梯教室,是整栋教学楼里最大的教室。
4月20日,周五,上课铃还没响,大一的张晨站在教室门口,没有马上进去,偌大的教室已经坐满学生,张晨在四处张望,就在铃声响起的一刹那,他快步走到了教室的倒数第三排,嘴里说着“不好意思、不好意思”,从6个学生身前挤到了这一排的中央,那里有一个空座,他松了口气,坐下了。
这是一个有着416个座位的大教室,从中找到空座是张晨练就的一项本领。张晨选的不是白岩老师的课,他是一个“蹭课生”。4月9日前,他还能提前一天到二阶占座,因为像他这样的“蹭课生”太多,416人的课堂经常会坐600多人,不占座不行啊。
现在需要持卡听课了
4月9日之后,张晨没法提前占座了,因为现在需要持卡听白岩老师的课,这是学校教学秩序管理中增加的新措施。
那张“座位卡”是白色的、塑封的,卡只发给选了白岩老师课的学生,“蹭课生”没有卡。张晨实在喜欢上白岩老师的课,他想到了概率,几百名持卡学生中,每天肯定存在有事、有病不来听课的,那座位就空下了,他就要赌这个运气,找空座坐。看来,4月20日这天没白来,张晨说:“在教室的后几排,黑板上的粉笔字和课件上的字看起来挺费劲的,不过,能有个座位已经很幸运了。”
为什么要持卡上课辅助教学工作委员会老师周长德说,这也是无奈之举——整栋李四光教学楼供10个学院的学生使用,有3400多人,授课老师就有200多名,作为基础教育园区,包括高数、大学物理在内的基础课程都在此进行,平均每天至少60堂课。白岩老师课堂的火爆在全校都是出了名的,但这也带来了麻烦,“占座,把本来选白岩老师课的学生的位置占了;搬桌椅,教室里没有正常通行的空间,很危险;把小教室的桌椅搬掉大半,影响别人上课,上完课,大部分学生又不把桌椅搬回原来教室。”
对于持卡上课,有卡的闫向武同学雀跃:“上白岩老师的课,终于不用再占座了,哦耶!”“蹭课生”李目同学酸酸的:“大学课堂应该是开放的,想上一节喜欢的老师的课,有什么不可以能有一节自己喜欢上的课、喜欢的老师挺难得的,如果老师的讲课方式很难接受,对整个科目都会失去兴趣。”
她的课为啥火
都说她讲课思路明晰
铃声响过,嘈杂的教室马上安静下来。这时还有学生在门口向里张望,发现没有空位,只好悻悻离开了。
年过五旬的白岩老师站在讲台上,身姿挺拔,面带微笑,吐字清晰,语速平稳。“白岩老师讲课的最大特点就是思路明晰,虽然是高数,比较枯燥难懂,但老师会把知识点简单明晰地讲清楚。”张晨拿出自己的高数笔记,用竖线将知识点连接成一个主线明晰的框架,“这是按照白岩老师讲课思路和板书归纳的,考试时候照着复习,都是有用的知识点。”
白岩老师的课为什么受追捧周长德有发言权:“从教30多年,经验丰富,讲课思路明晰。知识点穿成线,她的课是学校的精品课,她也是这本高数教材的主要编写者,所以对教材理解更深刻。虽然数学听起来枯燥,老师融入自己的思想,再传送出去,学生更易接受。”另外,“也跟学生有关系,大一、大二的学生上课热情是几个年级中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