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仁爱版七年级英语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新瓶巧装旧酒,温故以引新
二、音乐营造气氛,渐入学习佳境
三、结合教材巧设“景”,身边事物皆角色
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是学生最容易认知的。教师应该根据学习需要,尽量用一些易于准备的或家庭日用品作道具,特别是让学生和事物合理担当角色,结合教材内容巧设情景。如仁爱版英语教材八年级下册中的Unit7Topic2中,要求学生把家中的米饭、蛋、小锅、锅铲、菜饭等炊具带到课堂,并根据本文所需准备相应的食物进行情景对话。表演时,要求对话双方(Kangkangandhismother)都尽量用新学的词汇、短语和表示制作食物过程的表达来进行交流。这样,既让学生亲身体验了食物的制作过程,同时也让学生熟悉了对话内容。如:Mom,Iwillmakefriedriceforourfoodfestival.First…,Then…,Next…,Fimally…等等。
四、生活场景当材料,加强互动练能力
生活中的小片段,电视栏目往往是情景模拟的好素材。如果要进行日常用语的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来一次现场模拟“警察办案”“实话实说”等,让学生分别扮演警察和采访对象等,运用英语进行对答。例如,仁爱版八年级英语下册中的Unit6Topic2,在学习过去进行时态时,可让学生几人一组搞一个警方对前一晚上盗窃案的调查活动,一人扮演警察,其余学生扮演群众(盗窃犯就在其中)。警察:Whatwereyoudoingyesterdayevening?群众:IwaswatchingTVathome?或Iwashavingsupperinarestaurant…最后直到警察发现破绽找到真正的盗窃犯为止。这既训练了学生的口语,又增强了学生的生活体验。
五、现代手段恰当用,情景生动促高效
一、教材中的阅读短文编排不足
1.阅读短文的位置呈现
它应该在前2个section听、说的基础上重点的进行本节的阅读,向学生提供同一个主题的不同呈现方式,或信息输入方式,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话题中去学习,这也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快乐学习提供了前提条件。
2.阅读短文的任务呈现
从篇幅上讲:七年级的阅读量应在150字左右,八年级的阅读量应在250字左右,九年级的阅读量应在350字左右;从难度上讲,应该从易到难,由简到繁;从任务设置上讲,不要只是单一的回答问题,应该把任务的设置多元化,诸如找近义词、反义词、同义词、找中心句、单词填空、单词释意、判断正误、加标题、回答问题(主观兼客观)等,这些设置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大纲的要求在每册中由易到难逐步体现。同时任务的设置要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相连,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训练的重点应放在从文中获取有用信息和进行推理加工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反映中国文化的要在原来的基础上更丰富一些,同时要多增加外国的文化来充实教材,这点非常重要,因为大纲关于文化意识有明确规定,要求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内容,大纲明确规定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要达到15万字以上,所以要特别加大摄入English-speakingcountries的风土人情等文化内涵的材料。九年级(下)不安排语法信息量最好能多增加一些。这样即丰富了教材的内容,又为学生了解外国的文化和中外文化的异同提供了载体,还为初高中的衔接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教材的部分环节设置不足
一是每个section中有些环节必须整合:如九年级(上)Topic2,SectionA,1a这样的设置就略显不合理。事实上,完成1a的内容需要借助1b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听、说、读的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再出现1b就有点多余了;二是本教材的亮点部分project设计不够,有些project不是标准的探究活动,而只是一个单一的work环节。一般地讲,一个探究活动要具备三个要素:探究的主题、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汇报。
三、教材的部分练习设计不足
练习开放的程度、主观能动性需要再高一点,要注意对思维的开发,controlled的练习要多一点,lesscontrolled的少一点,要重视增加一些strategy-basicpractice。如七年级(下)Unit1,Topic1,SectionA,3a中这些短语就不必全都写出来,给一两个例子就行了,其他的让学生自己去写,这样既记忆了单词,学了短语,还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不然就是机械的记忆了。
四、教材配套的听力录音和教参编写不足
录音的语音不够纯正,其语速从初一到初三没多大变化,这不利于学生听力和口语能力的提高,也使得初高中的听力和阅读严重脱节。其次,配套的教参要将教材的理念及每个步骤的设计目的告知授课教师,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指导教师用好教材。同时有必要给出部分project的典型案例,让使用者有个参考,不然教材中很多编者的良苦用心不能被教师领会,这是无端的浪费。
1.创设具体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阅读兴趣
例如,在七年级下(仁爱版)Unit5OurSchoolLife中Topic1Howdoyouusuallycometoschool?一课中,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围绕“school”和“transporta-tion”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的,从而学习一些交通工具和简单的时态。教师在上课前应该先准备一些交通工具的卡片,让学生先熟悉这些交通工具的英文。然后教师让学生上台把自己上学乘坐的交通工具贴在黑板上,写出卡片对应的单词,并用英语使用写出的英Z单词进行造句。这样做时学生很快进入英语课堂中,吸引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在讲解阅读,领读阅读,使学生明白阅读的意思。再让学生分成小组根据阅读练习,最后上台用英语表演,使其他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英语教学中,促使学生对阅读进行有效的理解。
2.引进“微课”模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例如在讲七年级下f仁爱版)Unit7Thebirthdayparty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围绕‘birthday’和‘birthdayparty’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从而学习了基数词、序数词、情态动词、一般过去时的语法。在上课之前,教师先将已经录制好的小视频播放给学生们,在视频里面详细讲解了重点单词“first,can,could,did”等,句型“Whenisyourbirthday?Whydidyoucomebacksolate?”和重点话题“birthday”,之后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针对本课的教学问题进行讨论,使每个学生们都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消除学生们对英语的胆怯心理,提升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能在回答中掌握课文中的重难点,这样的课堂授课模式相比较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还可以提出新的问题,并通过小组内部的讨论来解决问题。“微课”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抓住了重难点,提出问题使学生自主合作探讨,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预设与课堂生成紧密相连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课堂教学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越来越注重课堂生成发生的作用,但也不能因为重视课堂生成而忽视预设的作用,虽然课堂生成和预设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对矛盾体,但如果把预设和课堂生成结合起来,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散和提高对英语文本阅读学习的兴趣。
初中英语教学生活化导入运用一、生活化导入的概念及其作用
二、生活化导入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显然,生活化导入的素材选择和切入到教学内容的技巧是生活化导入成功的关键。下面通过初中英语教学内容和生活化导入的实例,详细探讨生活化导入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利用学生熟悉的国际名人导入教学活动
T:WhereisYaoMing?Doyouknow?
S:InChina/America.
T:Look!YaoMingisinAmericanow.butheisfromChina.HeisagreatbasketballplayerinNBA.Ofcoursehehasmanyfans.Wherearehisfansfrom?Let'sseetogether.
接着一一介绍姚明球迷的国籍并辅助相应国家国旗以加深学生印象。在介绍完毕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姚明的球迷作为笔友并相互交流。通过将大家喜欢的姚明导入英语教学,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很好的完成了课堂教学目标。
2.将和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信息导入教学活动
仁爱版非常强调课本知识与学生生活实践密切联系的原则。在七年级下册Unit6Topic1SectionA的教学中,就可以通过将课本内容中的城市地方名称变换为学生熟悉的周边环境地名进行导入。例如:
T:Boysandgirls.Thisisourschoo1.Whereisit?
接着简单画出学校周边地理情形、注明主要的建筑物、路牌等。
T:Yes.It'son***(周边街道名)Street.Thenwhatotherplaceison***Street,too?Let'sdiscusstogether.
学生的注意力因为听到熟悉的地名能够较快地吸引过来,接着,教师可以变换不同方位的周边建筑物,加深学生对地理方位介词的理解,并假设有外国朋友到学校门口向学生问路的虚拟语言环境,鼓励学生回答,在一问一答中活跃教学气氛,提升学生使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使得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到教学内容的学习。
现在的初中生“哈韩”族和喜欢音乐的学生比较多,可以将近期非常流行的《江南style》引入到仁爱版八年级上册Unit3Topic1“Doyouenjoy…Doyoulike…Areyoufondof…”等句型学习中。
T:Doyouknowthesongwhichisverypopularintheworldnow?ItissungbyPSYandisfunnyaswellasperfectandspecialdancinglikehorse-ridingstyle.
S:Yes.ItisJiangnanstyle.
T:Doyouenjoy/likethesongandthedancing?
通过变换不同句型,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句型所含有的特殊内在情感的细微差别,因为所选的导入素材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较好,使得学生不会对教学内容产生厌烦,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
英语时态的学习与运用是初中英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仁爱版七年级下册Unit4Topic1教学内容重点为一般过去式的综合运用时,就可以结合学校刚刚召开的家长会进行导入:
T:Weheldaparents’meetinghereyesterday.Whocametothemeeting,yourfatherormother?
S:Father/Mother.
T:Whatdidyoudothen?Howdidyouspendyesterdayevening?
S:IwatchedTV./Ididmyhomework./Icamewithmymother…
T:0K.Ithinkyou’reallgoodkids.Andyouallhadaveryspecialnightyesterday.Thenhowaboutyourlastweekend?Wasitfun?
S:No,itwasnotfun.Ijustdidhomework./Yes,itwasfun.Iwenttoapark…
T:OK.Someofyouhadafunweekend.Somedidn't.HowaboutSallyandJim?Let'slisten.
再如,教学一般将来时的被动语态时,可结合刚制定的班规活动导入教学活动:
T:Boysandgirls!Youaremiddleschoolstudentsnow.Inordertocreateagoodenvironmentforourstudy,Iformulatesomerulesinourclass.Doyouknowwhatruleswillbeobservednextweek?Let'stalkabouttogether.
S1:Nobodywillbeallowedtospeakloudlyintheclass.
S2:Studentsfallinginlovewithotherswillbepunished.
S3:Mobilephoneswillnotbeallowedtouseintheclass.
通过和课程谈论上周末活动相似的家长会话题,导入到一般过去时学习和制定班规活动导入到一般将来时被动语态的学习,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在导入的话题中添加学生日常生活和思想的内容,循循诱导,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效果。
T:Doyouknowthesong?Whocansaysomethingaboutthesong?Doyoulikethesong?Why?
S:Ilikethesong.Becauseitisgentle.
T:Iknow.Youlikethemusicthatisgentle.Andtherearemanyotherdifferentkindsofmusic.Let'stalkaboutthemusicthatdifferentpeoplelike.
在讲授定语从句时,教师可结合即将到来的圣诞节作为导入素材,通过“圣诞老人招聘会”的活动设计导入到课堂教学中。
T:Goodmorning,everyone!ChristmasDayisapproaching.SantaClausislookingforsomestudentswhoarehelpful,goodatdrawingandlovechildren…Iknowallofyouwanttobecomeoneofhismember.Ifyouare,pleaseraiseyourhandandtellmeyouarethepersonwhomFatherChristmasislookingfor.
S1:Iamastudentwhoishelpful.
S2:Iamastudentwholoveschildren.
S3:…
通过节日的活动设计导入,学生踊跃参与课堂,使课堂充满生命力,使枯燥抽象的语法教学生动化、语境化、生活化,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也降低非母语的教学难度,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传统节日和文化差异。
三、生活化导入在教学实践中的效果分析
生活化导入教学主要在三方面产生良好效果:
1.课堂氛围上更加活跃。生活化导入的重点是通过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导入到教学内容中,而不是平时教学活动中采取的让学生被动适应教学内容,显然,生活化导入的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活跃课堂气氛。
2.更加适应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初中生的心智还不是很成熟,自我约束力还不强,在行动上就表现为活泼好动,不能静下心来。同时,对于不感兴趣的东西不会有主动去探求,去深入学习。通过引入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可以较好地适应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使得学生和教师的关系更加融洽。为了取得较好的生活化导入教学的效果,教师必须要真正了解学生,主动融入到学生生活中去,以便寻找较好的导入素材,通过课堂外的相互沟通和了解,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初中生对生活、社会处于一个形成概念、探索认知的重要阶段,通过生活化导入英语教学,一方面降低了非母语教学给英语学习带来的困扰,同时也可以通过导入素材的选择,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
参考文献:
[1]陈丽妍.关于初中生心理问题的研究.科技风,2008,(16).
【关键词】英语简易读物中学英语课程语言能力应用
《普通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仁爱版)英语简易读物教材以“短、易、趣”三大特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真实的学习和使用英语语言的机会,是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课程资源之一,积极应用英语简易读物这一课程资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养成良好的资源策略,更重要的是,学生能接触到生活中鲜活的英语词汇,对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有益处。笔者在三门峡市实验中学用英语简读物进行辅助教学,现做如下表述:
一、《普通初中英Z课程标准》(仁爱版)可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的原因
1.该简易读物语言新颖、内容有趣、版面生动活泼、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能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乐读、享读。
4.对教师而言,该简易读物教学方法新颖,形式多样,丰富的课堂教学方法可促进英语课堂氛围,缓解枯燥乏味的气氛,有效的英语课堂学习,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英语学习能力。
二、如何合理利用《普通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仁爱版)于教学中
1.课前优质选材。笔者根据教与学的需求、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方式,课前从该简易读物选取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的优质英语学习资源,以此来丰富自己课程设计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2.课中加强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义务教育九年级结束时学生在阅读方面应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阅读策略是“读者怎样理解一项任务利用什么样的上下文线索,当他们不能理解课文时的做法”。在初中阶段学生经常运用的阅读策略有:预测、词汇技巧、略读、浏览、结构分析和推论。
3.鼓励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英语是一门语言,既然是一门语言,是否能用其来交流是最能体现是否学友所成的途径之一,很多中学生因为不习惯英语的语言环境,或者害怕自己发音不标准,甚至害怕用错词汇而不敢开口说英语,这就变成光学却不会正确使用英语,久而久之也会导致英语学习效果不明显,作为教师,应该鼓励使用学生进行英语交流,根据《普通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仁爱版)这一简易读物每日一课时,大胆说英语,课堂内外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
4.课后引导学生多读《普通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仁爱
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七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4万词以上。八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0万词以上。
三、英语简易读物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效果
1.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本研究所使用的简易读物,因内容新颖,教学方法多样,使得学生觉得英语学习简单易行,从而学习的兴趣也有所提升,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给学生更多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教师在教学中另外设计和组织多种难易适度的课外活动。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使学生认识了自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增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
2.词汇拓宽,提高了阅读能力。阅读对于大多数学习者来说是最为重要,这是他们学习外语最需要的技能。对于中学生也是如此,阅读可以保持学习外语的持久兴趣巩固加强所学知识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发展智力(即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分析、推理等)。
3.语感增强,听、说、读、写能力得以提高。在阅读了大量简易读物之后,学生从这些地道而明白的语言中,逐渐地获得了语感,学会了运用语言的技巧,并在不断地重复模仿中明白,即使是简单的词汇,也能变幻出无穷无尽而又生动活泼的表达。学生在教师给布置的写作实践中,学会英语语言的基本表达,从而在相对轻松的阅读中,逐渐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水平。这比起那些难啃的英语材料来,更能促进他们的进步,做到事半功倍。
综上所述,从本次的研究中发现,简易读物对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是有效的,学习英语并不是很难。只要下功夫,学技巧,并持之以恒,总会有所收获。但这并不是说,简易读物在英语学习中是万能的。这些简易读物的词汇量有限,在学生学会熟练掌握和运用英语的基本表达之后,就会成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的障碍。因此我们需要把简易读物的阅读与精读课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并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阅读英文原著,以便能熟谙英语学习的真谛,得心应手地驾驭和应用英语。
【关键词】初中英语;个体差异;分层教学;教学设计
引言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体,受不同家庭、生活经历、自身能力、认知能力的影响,使得每个学生客观上都存在一定差异。而这种差异性使得学生学习能力与认知能力都会有所差异,如果在初中英语课堂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势必会让一部分学生感到不适应。而分层教学法主要是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级,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展开目标设计、讲授、提问与任务,进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一、如何对学生进行分层
课堂分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有一个充分的理解,这也是实施分层教学模式的前提。只有教师对学生的了解足够透彻,才能够合理的将学生分层,进而设计针对性的教学内容。通常情况下,大致将学生分为三个层级,即优(A层级)、中(B层级)、差(C层级)。每节英语课根据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设计不同层次学生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实施教学分层。
二、英语课堂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一)目标分层
结合初中英语教学大纲,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
A层:达到大纲要求,掌握教材内容,听、说、读、写、全面发展,具备初步写作和会话能力。
B层:基本达纲,掌握教材重点内容,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C层: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具有基本的听、读能力,兼顾说、写。
(二)讲授分层
同一个知识点根据A、B、C层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求掌握不同层次的用法。如在讲授宾语从句的用法时,教师可先用英语讲授一遍其用法,要求A层学生能听懂。然后教师再用中英文夹杂讲解一次(这时只有关键语法词如(objectclauses等用英语,其余用中文表达),要求B层学生听懂。最后用全汉语再讲授其用法,要求C层学生听懂。通过三种不同方式的讲解,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全英语教学的需要,又让知识点得以巩固。既满足了A层学生全体英语教学需要,又满足了B、C层学生获得基础知识的需要。针对A、B、C层学生要求其掌握不同程度的难度、深度和广度。如下表
A、B、C层学生掌握宾语从句的用法表
(三)操练分层
如讲授仁爱版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5topic2,sectionC时,对A、B、C层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操练要求。A层:能够自己设计情景用as…as…和notas(so)…as…自由表达。B层:能够根据教师提供的情景用as…as…和notas(so)…as…进行表达。C层:能用教师提供的替换词作机械的替换练习。
(四)提问分层
如上课复习提问仁爱版七年级下册的有关问路交际用语时:
T:(提问A层学生)Excuseme.couldyoutellmethewaytotheBank?
S1:…
T:(提问B层学生)Excuseme.IsthelibraryinXinhuastreetorinZhongshanRoad?
S2:It’sinXinhuastreet.
T:(提问C层学生)Excuseme.IstherearestuantinZhongshanRoad?
S3:Yes,itis.
T:Thankyou.
(五)作业分层
A层:多自学,挖潜能,快速解题,总结规律。
B层:多鼓励,勤反馈,作业快速批改,互相订正。
C层:低起点,降难度,作业当天面改,逐题弄清。
三、分层教学实施的效果
分层次教学既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能让每一位学生找到了合适的学习目标和方向,激发了各层次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和兴趣。同时,使得整个课堂的学习竞争气氛更为浓厚更为活跃,达到保尖、促中、补差的作用。多年来,在英语课教学中,我一直坚持使用分层教学模式,不仅学生的英语成绩明显提高,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结束语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教学需求。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的全面性与有效性,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分层教学能蛴行Ы学生、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进行分层,实现因材施教,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参考文献】
[1]邹丹.《初中英语分层次教学情况实验报告》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2]沈青春.《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育革新》,2010年第04期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在新课标背景下,作为英语教师,要注重采用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以下是本文对此问题的几点探究,仅供参考。
一、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英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实施创新教学,为发散学生的思维营造开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大都被动听教师讲课,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天性,也抑制了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现代教育理念提倡:“鼓励学生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进行自由、敏锐的探索与创造。”所以高效英语课堂,应以“活动”和“互动”为教学主线,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与互动,营造全新的学习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例如,当铃声过后,教师亲切地问道:“Who’sondutytoday?Canyougiveatalkaboutyourclass?”以此来引导值日生主动汇报工作,并鼓励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之后再由教师给予表扬和肯定,树立学生回答问题的自信心。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以在民主、和谐的互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而且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二、强调语言重点知识
在初中七年级英语教学中包含大量的语法知识,如,动词的第三人称单复数变化形式,以及助动词“does”和“do”等,教师应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明白学习语法知识的重要作用,学好英语语法,就好比在陌生的领域中找到正确的方向,能帮助学生顺利进入英语世界,并在英语知识的海洋中游刃有余。
1.学习语法知识应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
仁爱版英语教材的语法编排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课文篇目的设计极为巧妙,例如,学生经常将“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的用法混淆。在七年级“Unit2Topic3”这一节中,教材设计了六幅图片和六段对话:“Whosebikeisthis?”“It’shis.”……这就将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的区别明显呈现出来,只要学生仔细观察这六段对话,就能清楚地发现其中的区别与规律,即:hisbike=his;hercat=hers等。然后引导学生对以上知识进行总结:名词性物主代词=形容词物主代词+名词。当学生真正理解和熟悉语法知识后,才能在2b练习中大大提高正确率。因此,语法教学切忌像“填鸭子”一样强迫学生学习和掌握,而应让学生在听、说、练、写中积累英语知识,总结语法内容,这样才能水到渠成,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注重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三、让口语教学无处不在
1.在听说练习中融入口语训练
2.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口语练习
口语练习无处不在,应涉及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尤其是阅读,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口语练习,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词汇量、阅读面、知识面。为此,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怎样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阅读素材,怎样在阅读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还要鼓励学生自我归纳与反省,让阅读过程变为口语交流的过程,真正实现阅读和口语练习相结合。例如,在教学仁爱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Unit3Topic1SectionC:EnglishAroundtheWorld(I)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收集标有英语单词的实物,并讨论这一实物在实际生活中的主要作用。当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之后,本节课就会变得丰富多彩,学生纷纷争先恐后地上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只有在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都融入口语训练,才能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作为英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利用英语。
[1]唐娅萍.浅谈如何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渗透新课标的理念[J].成功,2009(04).
多媒体技术英语教学教学环境主体作用
如今,教育教学要实现由过去的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如何使学生能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掌握学习技巧,培养学习能力并自主发展,这就要求教学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成为真正的主人,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而多媒体技术集视、听、图、文、动画于一体,在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技术能使英语课堂更生动、形象、有趣
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作为内驱动系统中积极活跃的心理因素,对学习起着催化剂的作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大大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兴趣,让一节课有多个兴奋点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提供许多非语言素材,如时代背景、角色、形象、心理的活动等,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会、视听并用,这种全信息的表达为英语教学提供生动、形象、逼真的表现效果,摒弃了传统课堂教学不利于学生兴趣培养的方法,即学生以听为主,处在被动接受信息的地位,所接触的多为机械的带有重复性和程式化的练习,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七年级下册(仁爱版)Unit8.Topic3.Let’scelebrate!讲述Christmas(圣诞节)和SpringFestival(春节)。我直接用多媒体展示圣诞节的传说,西方人如何过圣诞节,以及与圣诞节有关的物品等。当这些事物一一出现在屏幕上,孩子们既新奇又兴奋,情绪处于极度亢奋的状态,争着用英语去说自己知道的东西。孩子们在这种图文并茂的情景中,了解西方的圣诞节,同时和中国的春节SpringFestival做了比较。我一边展示图片,一边用英语讲述中国怎样过春节,并让学生自己去比较两个节日有什么异同。通过用多媒体展示这两个中西方节日,大家发现尽管Christmas和SpringFestival两个完全不同的词汇,但在“家庭团聚”、“全社会放假”、“小孩有礼物”等文化涵义却非常相似。原本枯燥乏味的阅读理解,以色彩斑谰的图片形式出现,使英语课堂形象化、趣味化、交际化,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的创新精神
多媒体技术引入英语课堂,冲击着传统教学模式,即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教学生读单词,一切都由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的接受,让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旁观者。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现在农村中学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是课堂,那么教师借助多媒体的灵活多样性,在课堂为学生创设逼真的语言环境,为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提供机会。这样,整个课堂通过学生的想象、观察、思维、多角度地进行听、说、读、写,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操作者、调控者,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例如,七年级下册(仁爱版)Unit8.Topic1.HowistheweatherinfallSectionA.学习表天气和季节的单词。我就制作多媒体图片:先在屏幕上画出一个圆,然后问:“What’sthis”,学生看到是一个圆,就开始发挥他们的想像力,七嘴八舌回答提问,凡是和圆有关的都答上来了,我接着加上几束光线,问:“What’sthis”学生一下子就猜到了太阳,于是引出了单词sun.在太阳下画出一个满头大汗的人,用手不停地擦汗,问:Howistheweather学生答:It’shot.又引出了单词hot。学生在这样生动的情景中学习英语,记忆深刻,为接下来的双人对话和小组活动扫清语言上的障碍。又如,学习Hehasabignose.我就以唱TheLittleBoys引入课堂。以学生都熟悉的演员成龙画像引出课题:Hehasabignose。学习生词:nose、mouth、head、face、eye、ear、hair。然后,又出示李宇春和张靓颖、赵薇和冯巩的画像引出形容词long、short、big、small、wide。并练习Shehaslonghair.Shehasshorthair.Hehasbigeyes.Hehassmalleyes.etc.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模式的束缚,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境界,引发了发散性思维,使学生在各方面得到训练,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出良好的学生素质,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
三、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因材施教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分组教学;学法指导;课堂分层;作业分层;竞争机制
如何培养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英语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如何提高我校的英语教学质量?如何改变“一刀切”“满堂灌”这种单一课堂模式而提出的分层次分组教学法,最终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均有所得,达到学会、学好的目的,使层次不同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对此,我校英语组进行宁德市“十二五”课题《初中英语在“小班化”背景下的分层次教学研究》的研究。
根据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和形成性评价这一理论,我们在英语教学中采用了分层次分组教学法。
一、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是一种以层次为基础,以辅导为重点,以竞争为手段,以实现目标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方法。它立足于对教育对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以形成性评价为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目标分类为基础,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均有所得,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基于这种差异提出了分层次教学,它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因材施教。
1.设置层次
以学生的基础知识、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为依据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把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各方面能力强,接受速度快的学生分为A层(考试成绩一般为85分以上);学习成绩中等,学习情绪不够稳定或能力一般,占大多数的属于B层(考试成绩为60分~84分);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困难大,消极厌学或顽皮不学的学生分为C层(考试成绩为不及格)。在分层次时,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让学生坦淡地正视自己所在的层次,并鼓励学生积极上进,把每学期的半期考和期考作为升级考试,考试成绩达标的学生可以升入上一层次。例如,一位C层的学生,考试及格时,可以进入B层,然后以此类推逐渐升级为A层。这种做法改变了以往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每个学生的课堂模式,这种“平行结构”的课堂模式教师很难做到一节课内既让尖子生吃得饱、又让差生吃得了。
2.设置课堂教学层次及其操作
每节课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能力来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不同层次学生给予授新、指导、点拨,实现因材施教。
我们是这样操作的:
教师设计分层导学案,课前要求A层学生根据导学案自学,进行前期诊测;
要求B层学生根据导学案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要求C层学生对课文的生词进行拼读感知,尽量做到能拼读。
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A层学生认真听教师释疑;
B层学生在听教师释疑之后,教师要对他们进行提问;
C层学生听教师授课,实现达标教学即可。
离下课前十来分钟,要求学生做导学案中的课中练,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也不同,我们设计了分层试题:
有一定难度和培养学生能力的试题,要求A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英语语法、句型、对话等去解答;中等的题目,要求B层学生能够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去解答;一些按所给示例进行解答的练习题和简单的口语对话题,要求C层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去仿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反馈学生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补救,最后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3.具体操作方法
把分类目标展示给全体学生之后,即让全体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目标之后,让A层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B层学生即可在A层学生引领下进行合作学习,也可引领C层学生进行合作学习;C层学生主要以听教师讲课、“扶助”为主,同时多做些口头、笔头练习。
4.设计作业和要求
要求教师在课前准备出三组分层试题,难、中、易要分开。例如,仁爱英语八年级下册,我们在教授宾语从句时,可要求A层做些较难的汉译英试题,如:他说小李的母亲给他买了一双新鞋。生:HesaidXiaoLi’smotherhadboughtapairofnewshoesforhim.要求B层学生完成一些难易适中的合并宾语从句的试题,如:HowcanIgettotherailwaystation?Couldyoutellme?生:CouldyoutellmehowIcangettotherailwaystation?(注意语序)而仅要求C层学生利用实物、简笔画、课件等辅助来读、写单词、词组或进行口头对话练,如:Hesaidthathesawa_____.生:cat.每节课都经过这么一番的精心设计,宗旨是让好学生吃得饱、让差生听得懂。
5.试卷命题
试题一般分为两部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由基础知识组成,占80%。选做题分两种:比较基础的试题占10%和考核学生能力的、灵活性较强的综合试题占10%。
二、分组教学
三、分层次分组教学法的学法探索
学好英语除了勤学苦练,积极大胆,持之以恒之外,还要根据英语本身的特点,注意学习方法。例如,首先要学好语音,要掌握正确的学习词汇的方法,要掌握正确的学习语法的方法等,分层次分组教学法的学法探索过程即识记、理解到运用的过程,也是强调学法研究的过程。
1.识记
识记部分重点在单词、词组。它们本身是枯燥无味的东西。如能仔细分析,不难找出适当的方法。
(1)预习单词法
运用课前预习,布置学生根据课后单词表理解第二天所学词汇的意思,久而久之,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卡片法
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卡片,一面为图,一面为词,这一过程是运用了注意的稳定性这一特征。对于初学英语的学生来说,兴趣是最为重要的,这一过程对于将学生引入英语殿堂,进入情境,是至关重要的。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条件。
初一学生已习惯于用汉语进行各种语言活动,这对学习英语在某种程度上是一大障碍。马克思曾就这一问题有过论断,他说,“学习外语首先要忘了本族语。”这种忘记,并非遗忘,而是要求学习外语的人们在一切需要外语的场合条件下暂时忘记母语。我们要求每个学生制作一套卡片,两三人分成一组运用卡片进行语言交流,这又是一种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手段。
(3)现身讲语法
在讲介词in,on,under,infrontof,behind,beside时,我用一根粉笔和粉笔盒进行演示,然后让学生更直观地利用实物进行表演,这既满足了他们的参与欲望,又使他们有更形象的记忆,同时,也让学生产生更高、更深层次的求知欲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少儿一般以形状、色彩、声音和触角来思考的。”因此直观教学是培养学生学法的又一手段。
2.理解
教材的一部分内容主要是指句型的结构和对话部分,教材的句型编排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过程。布鲁姆认为,“认知结构是指在感知、理解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形成的心理结构,它是学习和理解新知识的内部因素和基础。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而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
理解作为一个过程是指个体运用已有的的知识、经验去认识未知事物的属性、联系与关系,直至揭示其本质及规律的思维过程。理解是思维的过程,也是思维的结果。尽管初中生的年龄已进入少年时期,但因为他们刚从零开始学习英语,他们用英语思维的能力与实际生理年龄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距离。因此,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又会回到儿童时期,主要运用形象思维来学习英语,特别是在呈现新语言阶段,如果能把抽象化、概念化语言文学变成具体的、直观的形象图景,或者行为动作来刺激学生的五官感觉,激活他们的右脑功能进行形象思维,无疑能使他们理解准确、印象深刻、记忆牢固。综上所述,可以根据下列几点来加深理解。
(1)根据话题,设计真实的或模拟的语言情境,使学生进入角色
仁爱英语课本中每一个单元都设有三个相联系的话题,教师可根据该话题来设计真实的或模拟的情境来呈现新的语言。例如,仁爱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6Topic3Whichisthewaytothehospital?我们可以通过课件创设一个模拟的情境去教课,通过实践来学习语言:“问路。”这样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利用实物、模型、玩具的等直观教具,使学生直接感知语言意义
教师可以准备实物、模型、玩具等供上课时随时使用,刺激学生加深理解。
(3)利用简笔画、挂图、图片等的帮助来理解新语言的意义
例如,在仁爱英语七年级下册教授现在进行时时,教师可在黑板上画一幅简笔画来问学生问题:
①Whataretheboysdoingunderthetree?
②Whatarethethreeboysdoingintheriver?
③Areanybirdsflyinginthesky?等等。
3.运用
学生学习知识,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如果学生不能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实践中去,那么学习知识就没有意义了。
识记、理解到运用的过程是个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过程,每个学生都在这学习过程得以进步。由此可见,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只有摸索出立足于学生学情的教法,才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活跃课堂气氛。同时指导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学法,师生互动默契、愉快,才能实现高效的英语课堂。
[1]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