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泱泱海阔凭鱼跃,朗朗天高任鸟飞”的那种洒脱;是“东门沽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的那种坦荡。而作为校长,我认为的幸福是教师在课程中唤醒、学生在课程中成长、家长在课程中受益,学校在课程中得到社会认可。
教室是河道,课程是水流,两者相得益彰,才会涌现教育精彩。课程以人为中心,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历程。课程的丰富决定着生命的丰富,课程的卓越决定着生命的卓越。大店中小作为临沂市课程领导力实验项目学校,结合课程领导力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以研发卓越课程为抓手,积极践行新教育实验各项行动,致力于办好教师幸福、学生幸福、家长幸福、社会满意的教育。
生命在场,播撒幸福
教室是师生生命场,站在教室里的那个人决定了课堂的品质,如何让教师教育生命得到唤醒,获得教育重生?如何让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远离职业倦怠?新时代需要新教师,新教师需要新生命,新生命从研发课程启航、浸润、拓宽、超越。
一间教室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教室一头挑着课程,一头挑着生命。学校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研发班本课程,助力完美教室的打造。大店中小是一所百年老校,有着丰厚的课程资源。自加入新教育实验以来,我们领导班子多次研究讨论,决定通过课程拓宽教师生命的长宽高,只有站在教室的那个人境界提高了,教室师生生命磁场才得以加速。
在严格落实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学校积极探索和开发校本课程,不断丰富和优化校本课程的设置与内容,分级细化,综合实施,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校本课程包括学校特色、艺术特长、创新发展三大类。学校特色类课程根据学校所处地域特点,把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引入课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丰富学生学识学养。如《红运会》、《罗荣桓在大店》等六种红色校本课程;艺术特长类课程注重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引领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如多姿多彩的社团课程;创新发展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及热爱劳动的兴趣和爱好。
只要行动,就能唤醒。坚持行动,就有奇迹。通过研发卓越课程,教师教育生命不断超越,职业幸福指数飙升,被动变成主动,抱怨变成积极探索......
多彩课程,浸润幸福
习总书记强调,教育的一切行为,其落脚点都在“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这八字育人观上。那么对于学生的教育不能仅限于课本中,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学校开设各种校本课程。
(一)赓续红色血脉,培育红都少年
根据不同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我校分别编篡了:一年级《庄氏庄园》、二年级《红运》、三年级《山东省府旧址成立》、四年级《大店抗日英雄谱》、五年级《罗荣桓在大店》、六年级《齐鲁红都》。学校按照孩子阅读由粉红到天蓝的阶梯设置,将红色基因深度传承,弘扬中国共产党的优秀革命精神。
通过开设红色课程,传承红色基因,既是推动广大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思想道德根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的现实需要。
大店镇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山东省政府旧址和八路军115师旧址就坐落在这里,学校充分利用省府旧址这一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培育红都少年。
(二)多彩社团课程,拓宽生命长宽高
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课程,学生生命长宽高得以拓宽,五育并举得以显现。学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共开设足球、篮球、羽毛球、陶笛、书法、口才等四十余个社团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走班选择,全面促进学生素养发展。
1、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学校先后开设足球课程、篮球课程、排球课程、羽毛球课程、手球等课程,学生体质通过体育项目得以锻炼,学生特长得以发展,学生素养得以提高,更可贵的是努力拼搏的体育精神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2、工工整整写字,板板正正做人
书法课程传统又创新,包含硬笔书法和毛笔书法,学生在一撇一捺中端正了学习态度、在千回百转中体味认真的回报。
3、曲艺课程,传承国粹
为让学生从小亲近戏曲,了解国粹文化,戏曲课程如约而至,课程开始,学生从站姿、手型、眼神将戏曲的精髓体现的淋漓尽致。国粹文化的种子已然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合唱社团自成立以来参与了各种大大小小的舞台,孩子们由不敢唱到自信唱,由单一唱到演绎唱,孩子们眼中有光、心中有梦,曲艺润泽身心。
4、卓越口才,沂蒙精神代代传
培养学生卓越口才,学校开设口才课程,教师从课程的角度讲演讲与口才系统化、专业化。为迎建党百年,红色故事的讲解成为口才课堂的必须篇章,每一位走班学生珍惜着登上更大更多舞台的机会,从实践中成长,用声音讲好家乡的故事,让更多的人感悟沂蒙精神。
临沂市小数团举办的“每周一题”活动在我校践行的如火如荼,同学们踊跃参加,通过讲题活动,孩子们既锻炼了口才,又调动了思维,还变得自信。每一周,一位位“小名师”们在升旗仪式上光荣获奖,这无疑起到很好的榜样引领作用。
(三)传承非遗文化,浸润人生底色
陶器作为古代艺术的凝聚物,诉说着无言的历史和文化,大店镇薛家窑泥陶制作工艺历史悠久,距今约4000多年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自南宋开始逐步形成规模,至明、清达到鼎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黑陶工艺却不景气。将陶艺这项传统工艺引入课堂,让学生近距离领略黑陶工艺的魅力,感受非遗传承之美,体会匠人精神,发扬非遗文化。
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将陶艺课程分层教学:农村的孩子之于泥土如同小鸡之于虫子,亲切感油然而生。一二年级同学从玩泥巴做起,孩子的思想天马行空,精彩纷呈,感知泥土,凭自己的意愿捏出各式各样的造型。三至六年级孩子身心发展较低年级的同学来说,对于立体几何图形有了深度的感知,对于美学有了初步探知,在转动的拉坯轮上创造自己的作品。学生在玩中做、做中学、学中悟,五育并举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家校共育丰盈幸福
新教育倡导将家长卷进来,成为学校的同盟军,那样对于学生的教育将事半功倍。红星班的新家长课堂每周末如约上线,从教育理论到实践案例,从身边优秀父母到自身带娃体验,每一次思想的碰撞,都是为成为更好的家长迈进。亲子共读、亲子共写、家长进校园、家长进课堂、家长进考场……孙老师和家长们共读共写,共同助力孩子成长。这样的课堂在大店中小并不稀奇,将家长卷进新教育,不但提高了家长的认知水平,而且也让家校工作更顺畅。
成己达人筑牢幸福
未来可期,拓宽幸福
过去即为序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未来的路,我们将继续且歌且行,秉承立德树人的使命与担当,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片区的孩子、家长、师生真正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