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精品在线课程发展沿革及存在的问题

精品课程、精品开放课程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既是我国高校精品在线课程的3个重要发展阶段,也是课程的3种重要表现形态,三者之间既有一脉相承的内在逻辑,也有课程发展的外延变化。纵观15年的建设历程和应用现状不难发现,我国高校精品在线课程存在课程总量偏少、结构失衡、质量不高、效益偏低、创新不足5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关键词:精品课程;精品开放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发展沿革;问题

一、引言

从2003年建设精品课程,到2011年建设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再到2017年认定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我国高校精品在线课程的概念内涵、理论界定、表现形式、传播途径、实施过程、评价标准、认定机制等内容,既有一脉相承的内在逻辑,也有时代变迁的外延发展。回顾我国高校精品在线课程15年的建设历程与应用现状,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不仅有利于指导现阶段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工作,也有利于促进未来高校精品在线课程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高校精品在线课程发展沿革

高校大规模建设精品在线课程,大致经历了精品课程、精品开放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个发展阶段。不论是精品课程,还是精品开放课程,或者是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均是教育部主导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1]。

(一)精品课程建设阶段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2]。2003—2010年间我国高校累计获准立项建设各类国家精品课程3910门,其中本科教育类课程2515门、高职高专类课程1043门、网络教育类课程209门、军队院校类课程143门[3]。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启动实施和全面推进,在变革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活动、丰富教学内容、共享教学资源、拓展教学时空、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具体的建设与应用过程中普遍存在布局不合理、可用性不强、有效性不高、示范性不强、影响力不大、参与度较低和利用率不高等突出问题。

(二)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阶段

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普及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为目的、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规律、展示教师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服务学习者自主学习、通过网络传播的开放课程[4]。

截至2017年10月底,爱课程平台已经正式发布和上线运行了2927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其中本科教育类课程1766门、高职高专类课程759门、教师教育类课程242门、网络教育类课程160门,1766门本科教育类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具体学科分布情况详见表1。此外,爱课程平台还正式上线发布了988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讲座视频累计高达7047集,具体学科分布情况详见表2。与精品课程相比,精品开放课程在建设理念、方法、要求、技术与标准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不仅明确了课程资源建设的中心地位,还提高了课程资源建设的专业性,但是忽略了对课程推广策略、应用模式、应用绩效和生态进化等问题的研究。

(三)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阶段

2015年4月13日,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指出近年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等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平台在世界范围迅速兴起,拓展了教学时空,增强了教学吸引力,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正在促进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发生变革,给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5]。慕课是继精品课程、精品开放课程之后,我国高校精品在线课程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式、新手段和新方法。不论是国家重点院校,还是普通地方院校,均积极参与各类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并付诸应用实践,因此,有必要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提供主体、服务模式、教学设计、资源开发、教学交互、应用绩效、社会影响等问题展开系统深入的研究。

三、我国高校精品在线课程存在问题

综观我国高校精品在线课程建设历程和应用现状不难发现,课程建设与应用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规模效应也在逐步显现,基本形成了多学科、多层次、多类型的在线课程体系格局,在拓展教学时空、丰富教学内容、共享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活动、变革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影响和积极作用[6],但仍然存在课程总量偏少、结构失衡、质量不高、效益偏低、创新不足5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课程总量偏少

一方面,从课程数量来看,国家精品课程为3910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为2927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为988门,据此可知高校精品在线课程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另一方面,从高校数量来看,截至2017年5月31日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631所(含265所独立学院),据此可知我国高校建设的国家级高水平精品在线课程总量明显偏少。以本科教育类国家精品课程为例,2515门国家精品课程分布在354所高校;以本科教育类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为例,通过教育部审核的首批1766门课程分布在306所高校。与国际名校课程相比,不论是整体层面,还是个体层面,国内高校精品在线课程建设数量与应用水平还存在明显的发展差距。以作为在线课程建设标杆和旗帜的麻省理工学院为例,该校自2001年4月启动实施开放课件项目(MITOCW)计划以来,一直秉承课程资源面向全人类免费开放共享的教育理念,经过17年的持续建设和不断发展,目前MITOCW网站已经在线运行课程2370门,网站累计访问量高达2.23亿人次[7]。

(二)课程结构失衡

笔者以2003—2010年获批的2515门本科教育类国家精品课程为研究对象,从不同维度对课程分布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后发现,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学科布局结构失衡。2515门课程分布在工学、理学、医学等12个学科门类,其中工学、理学、医学类课程较多,分别为802门、408门和287门,而哲学、历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较少,分别为28门、34门和45门。②区域布局结构失衡。华东、华北、华中、东北、西南、西北、华南地区高校,累计获批的课程数量分别为737门、662门、409门、227门、188门、157门和135门。③高校布局结构失衡。2515门课程分布在354所高校,位列前三位的高校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课程数量分别为92门、83门和71门,仅有1门、2门和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的高校累计分别有109所、57所和37所。

(三)课程质量不高

课程质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核心与关键[8]。近年来,我国高校精品在线课程内容不断完善、形式不断丰富、质量不断提高,但是与高水平、高层次、高质量的国际名校在线课程相比,在内容设计、资源开发、活动实施、学习支持等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课程整体质量不高。

1.课程内容设计理念不够先进

笔者对爱课程平台上线的55门面向本科教育层次的教育学类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内容概要进行梳理后发现,55门课程均是以学科为中心来选择、组织和设计内容。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内容设计,坚持学科结构组织原则,虽然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明确学科的基本逻辑结构,理解学科的独特探究方式,但无法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有经验和知识基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与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能力发展的先进课程内容设计理念还有明显的差距。

2.课程资源开发类型不够丰富

精品课程建设阶段,网络教学资源仅作为教学条件的一个构成要素,课堂教学实录也仅作为教学效果的一个评审依据,课程资源开发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阶段,已经将课程资源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作为基本建设要求,将课程资源的丰富多元和开放共享作为重要发展目标。整体来看,以授课录像、多媒体课件、文字教案为主的基本课程资源较为系统完整,而以习题、测验、讨论、活动、作业等为主的拓展课程资源数量偏少且类型不多。

3.线上线下课程活动实施联系不够紧密

4.课程学习支持服务不够完善

(四)课程效益偏低

课程效益是指受教育者和社会从课程中获得的效果和利益,课程给受教育者和社会带来的利益的多少是衡量课程效益的重要标准[9]。整体来看,我国高校精品在线课程效益偏低,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课程经费投入产出偏低

教育部对获准建设立项的各类国家精品在线课程下拨配套建设经费,如国家精品课程10万元/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0万元/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5万—20万元/门,绝大多数高校还会进行二次经费配套,假定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标准为30万元/门。笔者对53门以传播优秀传统中华文化为宗旨的历史学类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的授课视频时长进行统计后发现,授课视频时长超过10小时的仅有5门课程,其中“中国传统文化专题选讲”课程最长,为18小时49分钟,低于3小时的有5门课程,其中最短的课程时长为2小时13分钟。进行简单的成本效益核算可知,授课视频时长最长的课程投入产出比为1.6万元/小时,最短的则高达13.6万元/小时,全部课程平均投入为5.4万元/小时。当然,课程建设经费的成本效益核算涉及多方面的因素,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估制度、标准与办法。

2.课程资源利用效率偏低

截至2017年11月11日,在53门历史学类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中视频播放次数最多的是北京大学的“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课程,达12.75万次,而播放次数最少的课程,仅有0.41万次,53门课程的平均播放次数为2.91万次。与网易排名前三位的国际名校视频公开课“什么是积极心理学”(哈佛大学)、“机器学习的动机与应用”(斯坦福大学)和“心理学导论”(耶鲁大学)分别高达62.1万次、49.5万次和31.2万次的视频播放量相比,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就显得有些相形见绌。由此可见,我国高校各类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

3.课程建设辐射效应偏低

(五)课程创新不足

1.课程评审机制创新不足

3.课程传播机制创新不足

高校精品在线课程建设主要包括基础性的课程建设、保障性的课程传播和关键性的课程应用3个方面的工作,而课程传播一直是各项课程建设工作的薄弱环节。课程传播机制创新不足,导致了各类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传播范围小、使用人数少和利用效率低。

四、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1]谢锦霞.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应用机制的建立与探索[J].数字教育,2017,(4):10-13.

[3]杨方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对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启示[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20):45-53.

[6][11]杨方琦,杨晓宏.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传播策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5,(3):55-60.

[8]范立新,蒋胜永,黄龙军.高校课程质量标准建设新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5,(19):170-172.

[9]黄保安.课程效益评价浅论[J].新课程研究,2010,(29):125-128.

[10]江新华.论我国学术评审制度的缺陷与创新[J].科学学研究,2005,(5):618-622.

作者简介:杨方琦(1982—),男,湖北通城人,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

本文发表于《数字教育》2018年第3期(总第21期)高教数字校园栏目,页码:38-43。转载请注明出处。

THE END
1.最新报告2024年在线高等教育发展10+大趋势疫情前与疫情后在线教育的区别 疫情的爆发迫使教育机构迅速适应并转向线上教学,这一过程不仅加速了在线教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还推动了教学方式的创新和变革。例如,直播授课、录播回放、在线互动等教学模式的广泛应用,使得教学不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和可及性。疫情如何加速在线学习的发展 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1341891713181243&wfr=spider&for=pc
2.数字技术改变传统课堂“学生们在‘空中课堂’上学习的视频资源,均来自嘉善县本土名优骨干教师制作的‘五育’数字化课程资源库,城区、乡镇中小学生平时周末、寒暑假期间都可以点击登录、免费上课。”据嘉善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信息资源处副主任左文骥介绍,为解决“双减”政策和学生个人学习意愿快速增长所带来的减负提效与个性化教育双向需求,嘉善https://www.tjjw.gov.cn/llsy/2023/02/20/detail_2023022072045.html
3.在线学习微百科1 在线学习概述 2 在线学习类型 3 在线学习发展历程 在线学习概述 编辑 线上学习(英语:Online Learning)是一种透过互联网工具来学习或训练的方式。 在线学习类型 编辑 在国内在线学习发展趋势是职业考试和个人能力提高,将一种方便、效率、低成本的学习模式。 分为两类: 职业考试,个人技能提高。 企业内的线上https://ispeak.vibaike.com/8854
4.e会学app官方下载e会学appv3.3.1最新版e会学将建立统一认证系统,与省内各高校的教学系统结合,开展MOOC课程的在线学习、互动、作业、考试等互动教学活动,实现全省MOOC课程学分认证和学分互认。 发展历程: 2015年12月16日,安徽省网络课程学习中心“e会学”平台正式开通上线,安徽省教育厅厅长李和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王晓平、教育厅储常连副厅长等领导出席https://m.qqtn.com/q/387804
5.算法在线学习算法FTRL详解ftrl模型现在做在线学习和CTR常常会用到逻辑回归( Logistic Regression),而传统的批量(batch)算法无法有效地处理超大规模的数据集和在线数据流,google先后三年时间(2010年-2013年)从理论研究到实际工程化实现的FTRL(Follow-the-regularized-Leader)算法,在处理诸如逻辑回归之类的带非光滑正则化项(例如1范数,做模型复杂度控制和稀https://blog.csdn.net/dengxing1234/article/details/73277251
6.爱奇艺机器学习平台的建设实践机器学习平台的服务的人群包括算法工程师、数据分析师,也包括业务研发工程师,我们希望通过构建高效的离线、实时预测服务,降低用户使用机器学习的成本,提高接入算法的效率,利用数据中台的优势促进数据和模型的规范和分享。 发展历程 简单介绍一下爱奇艺机器学习平台的发展历程。 https://www.51cto.com/article/639734.html
7.在线教育的发展历程详解!从录播到直播,再到智能教育平台,在线教育实现了成长的三步跳,在线教育行业利用新技术,致力于为现代人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学习方式,“不懂就问”平台无疑是行业中的佼佼者,也是在线教育未来的领航者,以上就是格子匠为大家介绍的在线教育发展历程的相关内容,格子匠新一代在线教育解决方案,集付费视频、直播、问答、题库、https://m.grazy.cn/article/1641.htm
8.中国国家人才测评网,在线学习,居家网考,专业火爆发展历程 2003年:全国人才测评办公室成立,中国国家人才测评网正式上线 2004年:受黑龙江省委组织部的委托,举办了我国首例副厅级干部全球公选 2005年:编制测评师教材,启动我国首个人才测评师培训项目 2007年:被授权成为第29届奥运会人才测评服务商,为奥帆赛提供志愿者选拔测评 http://www.linyixianhua.cn/post/12.html
9.2024年在线教育专题报告:全球在线教育龙头多邻国启示录,商业模式1.1 蓬勃发展的全球在线教育市场,在线学习平台贡献主要 用户人数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技术的成熟,在线教育市场正在迎来蓬勃发展。随着 信息技术、移动技术的成熟,在线教育逐步诞生,并逐步完善。根据 Statista,目 前在线教育市场主要分为在线大学、在线平台学习以及专业证书三大部分。在线大 学教育主要为提供学历的在线教育https://www.vzkoo.com/read/202410315800216163c49760e0a37ff5.html
10.新为股份e新为股份-e-learning平台系统专家,14年研发专注和6000+客户成功案例,新为学习发展系统可为企业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e-learning平台,移动学习系统,在线学习系统,在线培训系统,在线学习平台,培训考试平台,培训管理平台,企业学习管理系统,创建学习型组织企业大学首选新为e-learnihttp://www.newlms.cn/products/7/1.html
11.在线自适应学习平台市场前景分析报告:全国行业容量价格走势与报告包含了对主要企业发展概况的介绍,包括公司简介、主要产品及服务、在线自适应学习平台销量、在线自适应学习平台价格、及市场收入等方面。 在线自适应学习平台调研报告各章节大致内容如下(共十五个章节): 第一章:在线自适应学习平台市场概述、发展历程、各细分市场介绍、中国各地区在线自适应学习平台市场规模与增长率https://www.gelonghui.com/p/1444858
12.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神奇的计算工具》说课稿(通用5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认识计算器的基本构造和功能,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计算工具的神奇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https://www.ruiwen.com/shuokegao/1986405.html
13.案例拆解流利说英语运营体系拆解运营汪成长日记在线教育行业是教育技术变革的产物,在互联网和移动智能设备的发展和普及下,在线教育使得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被打破,使教育得到技术、内容、形式及主体等全方位的改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行业发展历程 我国在线教育行业2013年在资本推动下开始蓬勃发展,并于2017年借助直播形式实现规模化,并逐步走向成熟。近年来,在线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5165519.html
14.latex入门二、LaTeX 的发展历程 LaTeX 的发展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70 年代末,当时计算机科学领域对高质量文档排版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的排版方法既耗时又容易出错,而且难以保证文档在不同平台和打印机上的一致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莱斯利·兰伯特开始开发一种新的排版系统,即 LaTeX。 https://www.jianshu.com/p/dfbcccb0ac0e
15.千亿语培市场,如何挖掘投资价值?在语培的诸多细分领域中,发展历程是由高年龄段向低年龄段发展,先有留学语培、考研和成人语培等,再发展到青少语培和启蒙英语。因此,总体而言,越低龄的市场发展历史越短,越高龄的市场则越成熟。 不管是成熟还是历史较短的细分市场,在线化都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变化,诞生了很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玩家,使得语培行业https://www.huxiu.com/article/358190.html
16.教育大数据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战略规划建议报告第2章:全球教育大数据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2.1 全球教育大数据行业发展历程 2.2 全球教育大数据行业技术标准 2.2.1 全球教育大数据标准进展 2.2.2 全球教育大数据技术进展 2.3 全球教育大数据行业发展现状 2.3.1 全球教育大数据行业整体发展 2.3.2 全球教育大数据行业细分市场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846094883&efid=fVq5WNoRddfGQrd6lI_77A
17.新时代中共党史学科的发展历程书籍党史学习教育中共党史学科当当启航盛世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中共党史党建研究年度报告(2021)党史出版社 新时代中共党史学科的发展历程书籍 党史学习教育 中共党史学科的发展回顾》。最新《中共党史党建研究年度报告(2021)党史出版社 新时代中共党史学科的发展历程书籍 党史学习教育 中共党史http://product.dangdang.com/11374074988.html
18.elearning平台系统专家新为软件为满足各级政府部门构建学习型政府的需求,新为软件专门针对政府机构的教育培训特点推出了政府机构解决方案,通过新为SmartLearning学习发展系统为各政府机构实现培训体系、培训实施、培训评估等的业务流程的科学规范管理。帮助政府机构快速建设在线培训平台,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与水平。 http://www.newv.com.cn/industryes/1.html
19.学堂在线9月23日晚,学堂在线国际MBA中心业界导师、复朴投资主管合伙人将为您带来合伙人成长日记——第一讲《货币的前生、今世和未来》主题讲座。货币是金融的底层基本构建,金融与投资活动的特性全部建立在货币之上。理解货币是把握金融和投资的核心。课程期待带领同学一同探究货币的发展历程,目前的状况以及数字货币发展对于未来人类https://www.xuetangx.com/search?query=%E5%9B%BD%E9%99%85%E5%8F%91%E5%B1%95
20.“在线与在校——面向未来的混合式教学与教研”云端研讨“在线与在校——面向未来的混合式教学与教研”云端研讨 当前,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居家线上学习成为学校主要授课方式。各地教研机构和学校积极实践,总结出很多优秀的教育教研经验。海淀区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首批高中化学学科教研基地、“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示范区,海淀进校教育集团积极应对,针对教师线https://www.hdjx.org.cn/plus/view.php?aid=9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