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工业大学文学院2022年研究生招生信息
学院简介
文学院是在“双一流”建设及追求内涵发展的语境下,西安工业大学于2019年6月在原人文学院和外国语学院合并基础上,新组建的二级学院。
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网络与新媒体、英语(翻译和科技英语两个方向)等第一批录取本科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为陕西省一流专业和陕西省重点建设特色专业。学院现有研究生、本科生和留学生近1100余人,并担负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公共外语教学任务。
文学院现有专职教师80余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8人,外籍教师6名,特聘国家级知名专家28人。当代文学大师陈忠实先生生前为名誉院长并亲任陈忠实当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当代艺术大师陈泽秦、刘自椟原为学院大学语文教师。
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级基金项目14项,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省部级课题51项,出版专著(译著、教材)61部,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35项,被新华社、央视、《光明日报》等媒体报道280余次。
栉风沐雨65载,学院坚持“手脑并重,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理念,秉承“雅正博学、知行合一”的治训,持久深入探索文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贴近社会,着眼未来,精心育人,特色发展,初步建成西部富有特色且充满活力的文学、传媒、翻译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
科研平台
代表性科研团队
(1)中国语言文学科研团队
负责人冯希哲教授
(2)新闻与传播科研团队
负责人刘磊教授
(3)科技英语翻译研究中心
负责人王蕙副教授
该研究中心成立于2019年7月。主要承担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的建设任务以及科技翻译特色方向建设及相应社会服务任务。中心现有专职教师6人,长期从事科技英语教学工作,在科技英语教学与翻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该中心成立之初获得了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
1学科简介
该学科立足于西安工业大学兵工文化资源,秉承优良的学术研究传统,设有陕西当代文学与艺术研究中心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陈忠实当代文学研究中心、陕西地方文献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兵器文化研究中心、比较文学与跨文化译介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当代文学大师陈忠实先生生前为名誉院长并亲任陈忠实当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
2师资队伍与人才培养
近五年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企业奖学金、晨露奖学金、“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科学导报》“全国(学术)论文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省首届中文研究生论坛”、“中国西部高校中文学科研究生培养暨研究生学术论坛”等多个奖项。
3国际交流
为进一步拓宽师生国际化视野,学校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平台,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俄罗斯、波兰、爱尔兰、捷克、新加坡、日本等建立了研究生双学位、联合培养、学期交流等多种研究生国际交流项目。近几年3名研究生进行了为期三个月以上境外的学术交流,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国际学术视野。
为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增强师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开拓学术视野,进一步了解国际学术研究前沿,本学科邀请学科知名的教授和专家开展学术讲座,组织国际、国内会议和学术交流讲座,不断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
4研究生就业
本专业研究生就业情况良好,其中大部分毕业生就业于国有企业、中小学等教育单位或考取博士研究生。如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电子科技中学、上海市静安区第三中心小学、重庆市铜梁中学、西北大学博士等,为地方经济和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毕业生以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过硬的实践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5招生专业
(一)文艺学(050101)
1.文艺美学
2.中国古代文论
3.西方文论
4.民间文艺与民俗文化研究
(二)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102)
1.汉语方言学
2.文化语言学
3.对外汉语教学
(三)中国古代文学(050105)
1.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2.唐宋文学
3.元明清文学
4.中国古代兵器文化研究
(四)中国现当代文学(050106)
1.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
2.中国现当代重要作家作品研究
3.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地域文化研究
4.中国现当代文学传播研究
(五)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050108)
1.比较诗学
2.欧美文学
3.中外文学关系
6导师团队
冯希哲
李红岩
文学博士,教授,硕导。司马迁研究会常务理事、西部开发研究会会员、陕西高校校报研究会理事。获“陕西省新闻奖”、“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奖”、“西安市人文社科奖”、“西安工业大学人文社科特等奖”。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新闻传播学等方面研究。先后出版《从乡村文化到都市文明》等著作多部,在《人文杂志》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省部级、厅局级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参与国家级项目3项。
程建虎
文学博士,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员。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汉唐文学与文化等方面研究。先后出版《中古应制诗的双重观照》等著作多部,主编《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导读》等教材,在《求是学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并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等科研项目6项,科研成果曾获陕西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邰科祥
文学硕士,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学会理事、陕西省作家协会中短篇小说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美学、中国当代文学、文化人类学、创意写作等方面研究。先后出版《贾平凹心阈世界》等著作6部,主编《汉字文化入门》等教材2部,在《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等科研项目10余项,科研成果曾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7次。
孙振田
200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2011年至2015年,入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理事。获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英才计划支持。
主要从事中国古典学术史、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参编《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要》等教材,在《中国图书馆学报》《文史哲》《音乐研究》《国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0篇。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等科研项目10余项,成果获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多项。
吴妍妍
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出版《作家身份与城乡书写》等著作,参编《大学语文》等教材,在《文艺争鸣》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等科研项目多项,科研成果曾获柳青文学奖等。
王凌
文学博士,曾获南开大学2009年优秀毕业生荣誉,南开大学首届“人文科学青年学者奖”三等奖,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西安工业大学第九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多次获西安工业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优秀教师等。2016年入选西安工业大学青年英才,2019年获西安工业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奖励基金。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方向的教学及科研工作。著有《
王鹏
王亚丽
张雪艳
文学博士,西安工业大学副教授,现任陕西当代文学与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孙雅芬
文学博士,中国历史文献学会会员,陕西省社科基金评审专家。
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陕西地方文献与文学、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等方面研究。先后出版《桂馥研究》、《武经总要注》等著作多部,参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汉字文化入门》等教材,在《历史文献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等科研项目4项,《武经总要注》曾获陕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
贺菊玲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
为进一步拓宽师生国际化视野,学校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平台,与美国、英国、西班牙、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蒙古等开展学期交流等多种研究生国际交流项目。近几年近20多师生进行了为期一学期至一年的学术交流和联合培养,极大地提升了师生的国际学术视野。
为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了解学术研究前沿动态和行业发展变化趋势,学院邀请学科知名的教授和业界专家开展讲座,每年组织10余次学术交流讲座,不断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
学科地方经济和传媒行业发展需求,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部分已成为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近五年研究生就业情况良好,毕业生广泛分布于新闻出版、文化传播、新媒体领域,例如百度公司、北京青年报、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国家地理杂志、陕西日报社、西安旅游杂志、西安曲江城墙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等,现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
5导师团队
刘磊
白军芳
文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访问学者,首都师范大学妇女文化研究所特邀研究员,第三届中国女性文学优秀作品评审委员会评委。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妇女研究会社会性别委员会主任,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西安工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女性文学、文化品牌等方面研究。先后出版专著9部,出版教材2部,发表论文56篇,主持或参与省部级项目7项,厅级项目6项,联合国妇女总署项目1项,获得省级哲学社会二等奖2次,高校人文社科奖一等奖2次。
敬晓庆
文学博士,副教授。
陈红
薛龙
师爽
李亦宁
西安工业大学翻译硕士是我校“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十三年硕士研究生培养基础上的学科转型。该学位点研究生培养经验丰富,翻译学术研究成果丰硕,现有“工程技术翻译”和“跨文化传播”两个特色方向。学位点依托我校光电、机械、材料、中国语言文学等优势学科,突出培养翻译实践技能,实行“校内导师+校外导师”联合培养,通过三年系统课程教学和大量翻译实践,提高学生英汉、汉英翻译技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熟练掌握翻译技能、拥有宽广知识面、能够胜任区域“工程翻译”领域和“跨文化交际”领域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英语笔译人才。
近年来,学位点获批国家人文社科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项目9项,厅局级项目33项,发表核心期刊45篇,其中C刊11篇,出版专著3部,译著23部。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翻译能力大赛等赛事中获奖达60余人次。
翻译硕士学位点有校内指导教师1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拥有三级教授1人,均具有海外访学经历,具有多年指导硕士研究生经验。校外指导教师10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译员5人。同时选拔学院优秀青年教师担任学位点任课教师。
MIT有本科-硕士人才培养体系。在校本科生300多名,2021年第一届MIT研究生11人入校。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学位点从培养方案到奖励政策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翻译比赛和翻译资格考试,提高翻译实践能力。
为进一步拓宽师生国际化视野,学校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平台,与美国、英国等英语国家开展学术交流。近几年20多名教师进行了几个月至一年的学术交流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的国际学术视野。所有英语教师拿到了TESOL证书,提高了英语教学能力。
学院要立志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爱党爱国,遵纪守法,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娴熟的翻译技能,深广的知识储备,能够胜任“工程技术翻译”和“跨文化译介”领域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英语笔译人才。
5学院招生专业
专业型硕士(全日制)
0551翻译硕士
刘改琳女,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8年7月于西安外语学院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4年于陕西师范大学毕业,获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先后前往俄罗斯、白俄罗斯、美国进修、访学。任陕西省翻译协会副主席,陕西省大学俄语研究会会长,陕西省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理事职务。
近几年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1篇,主编参编教材和专著6部,主持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教育部重点项目、国家教职委教改项目、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中心基金项目、陕西省人文社科项目、西安市人文社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教改项目和多项校级教改项目。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2项,优秀论文奖2项,优秀教材2部,其中1部获得兵工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优秀高校科研成果三等奖。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学生最喜爱的老师等光荣称号。
张华
李雪梅
女,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1年7月毕业于四川大学外文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1年7月至2003年8月在陕西师范大学进修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生课程。2008年10月获得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资助,于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在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Missouri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访学。现为英语语言与文化方向硕士生导师,具体研究方向为社会语言学和认知社会语言学。工作以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纵向项目3项,主编教材4部,两度荣获“西安工业大学教学明星教师”称号。
张郁
文学硕士,主要从事语言学、科技翻译研究。出版TransferMatrixTechnologyinNonlinearRotorSystems等译著,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参与省部级、厅局级等科研项目10余项。
指导学生获得“西北地区第七届研究生英语演讲邀请赛暨陕西省第十三届研究生英语演讲比赛”三等奖。
雷华
文学硕士,副教授,陕西省翻译工作者协会会员,美国堪萨斯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翻译和英语教学中等方面研究。出版专著《现代视角下的英美文学》,编写讲义《英语泛读延伸阅读》,在《教育理论与实践》、《名作欣赏》等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9篇,在普通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厅局级科研项目2项,“校长基金”项目2项,教改项目2项,基地建设项目1项,核心课程建设项目1项,“金课”暨课程思政建设项目1项。曾获“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第5完成人)、西安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三参与人)。
朱月芳
文学硕士,获“西安工业大学课堂教学明星教师荣誉”。主要从事英语教学、翻译、写作等方面研究。出版专著《英语写作进阶新视角》一部,主编教材《大学实用英语辅导(综合教程)》、参编《大学英语快速阅读》等教材,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厅局级、市级等科研项目2项。专著获得2008年西安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教材《大学实用英语辅导(综合教程I)》获第三届兵工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王颖
文学硕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外国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研究。先后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6篇,主持、参与省部级、厅局级和地市级等科研项目10余项,校级项目十余项,出版、编写教材1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