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司概况:致力成长为全球实效商学院
1.1.发展历程:从管理咨询企业到全球商学院第一股
1.2.股权关系:家族持股+平台持股,股权集中且激励到位
公司股权关系呈现出家族控股+平台持股的特点。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李践,与李维腾和赵颖是一致行动人。
截至2021年6日底,李践直接持有公司31.22%的股份,通过上海云盾商务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上海云盾”)持有公司3.08%的股份,通过上海蓝效商务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上海蓝效”)持有公司0.96%的股份;李维腾(李践之父直接持有公司2.14%的股份,通过上海蓝效持有公司0.06%的股份;赵颖(李践之妻)通过上海蓝效持有公司7.08%的股份;李践及其一直行动人累计持有公司46.79%的股份,公司股权关系呈现出家族控股的特点。同时,公司股权关系还呈现出平台持股的特点。
上海云盾、上海蓝效和上海云效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上海云效”)均为平台持股,截至2021年6月,三大持股平台分别持有公司10.35%、19.06%和6.68%的股份,剔除李践及一致行动人的股权后,三大平台持股分别持有公司7.27%、4.94%和6.88%的股份。
1.3.主营业务:聚焦实效管理培训,积极发展管理咨询
2021年9月公司将企业数字化平台推向市场,形成了线下“企业商学院建设”+线上“企业数字化平台”,真正实践“SAAS”服务软件化,结合软件平台对企业客户进行深入服务和持续服务。目前,市场反馈良好,海大股份、双枪股份等上市公司开始引入,构建企业的职业培训体系,预计未来咨询业务有望持续重拾增长。此外,公司将研发成果和课程资料开发成图书、音像等产品,经过批准后对外销售,但规模尚小。2018-2021年6月公司图书音像销售业务营业收入分别为426万元、447万元、380万元和173万元,分别占比0.97%、1.02%、1.00%和0.81%。
1.4.盈利能力:毛利率相对较高,盈利能力相对较强
公司毛利率相对较高,综合毛利率整体呈现上行态势,2018-2021年6月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73.53%、75.72%、78.80%和79.70%。分业务看,2018-2020年公司管理培训业务毛利率分别为78.62%、80.76%和83.03%,管理咨询业务毛利率分别为57.90%、54.10%和50.91%,图书音像制品销售毛利率分别为62.18%、58.24%和30.33%。近几年,公司完成了管理培训业务的标准化,大力推广在线EMBA、浓缩EMBA、校长EMBA和哲学EMBA等标准化课程,使得公司管理培训业务毛利率持续上行,未来仍有上升空间。
同时,公司积极推动管理咨询业务标准化,预计有望在今年发力,标准化有助于提升管理咨询业务毛利率。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仍有提升空间,尤其是标准化之后的管理咨询业务毛利率提升空间较大。公司净利率和ROE也较高,且净利率呈现持续走高的态势。2018-2021年6月公司净利率分别为26.22%、27.84%、28.64%和31.81%,ROE(加权)分别为47.77%、36.07%、26.59%和11.67%。整体来看,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和ROE较高,盈利能力较强。
2.行业分析:管理培训方兴未艾,竞争充分前景广阔
2.1.行业演变:从开拓视野到岗位培训,从授课演讲到团队化运营
企业管理培训是以提高企业组织管理技能为目的的教育活动,是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分析、优化、评价及指导的过程,涵盖了企业管理的多个方面,包括战略管理、生产采购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等各个模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管理培训行业主要经历了大学主导阶段、培训产业化阶段、企业自主教育阶段、创业培训阶段等。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培训的理念,以开拓视野、宏观形势解读及一些现代管理知识与理论的培训为主;20世纪90年代到2010年,我国开始大规模、成建制进行现代工商管理教育活动,很多大学陆续开设了工商管理学科和建立工商管理学院,同时管理培训机构也开始涌现,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的培训服务,公开课市场呈现升温现象,企业内部的培训职能开始细化,岗位培训项目逐渐规范化;2010年以后,我国管理培训行业开始规模化,企业管理培训服务提供商逐步成型,行业出现梯队划分,大型需求方逐渐将企业培训列入预算管理,企业管理培训服务的采购开始进入招投标的方式,行业正式从师资授课演讲模式升级为项目团队化运作的模式。
2.2.行业政策:管理培训赋能中小企业,政策支持未来值得期待
企业管理培训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类,能够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促进管理创新,有助于刺激社会消费、促进内需增长,获得了国家政策的一贯支持。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就业工作的重视,鼓励创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不断推出。2017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的通知》,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创业培训与技能培训、区域产业相结合的培训模式,试点推广“慕课”等“互联网+”创业培训新模式,大规模开展在线培训模式。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要求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培训,鼓励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职业院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2019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重视培育企业家队伍,继续做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的培训,提升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等。2020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0-2021年度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深入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引导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教育,鼓励各类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鼓励职业学校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实训基地、工减共享公共实训基地。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目前,中小企业是中国最具活力市场主体,约占中国企业数量的99%,国家通过管理培训为中小企业赋能,也必将带动中小企业主动拥抱管理培训,通过培训获取管理技能、实践经验和行业资源,预计未来国家关于中小企业的支持政策仍将持续出台,管理培训行业未来将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市场机遇。
2.3.市场空间:管理培训需求强劲,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庞大的市场主体是管理培训行业发展的基石,尤其是近几年企业培训意识提高,培训消费能力增强,再叠加市场竞争加剧、企业自身发展需要,企业管理培训需求十分强劲,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根据中研普华管理咨询公司的研究,截至2018年末我国管理培训行业企业数量约7.8万家,行业市场规模约3024亿元,2015-2018年行业市场规模的复合增长率18.44%,预计到2022年管理培训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00亿元。
(1)市场主体的快速增长。2020年我国新增市场主体2735.4万家,同比增长12.8%,其中新设企业867.8万户,同比增长17.41%,过去几年我国新设企业数量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3)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激烈的市场竞争迫切需要提高管理技能与水平,通过向管理要效益来增强企业竞争力。
2.4.竞争格局:大行业小公司竞争充分,实效管理未来有望崛起
我国的管理培训行业具有“大行业、小公司”的特点,培训机构众多,但整体规模普遍较小,同质化竞争现象显著,市场集中度较低,缺乏绝对的领导品牌。从市场参与主体来看,我国管理培训行业主要参与者:高等院校商学院、在华的跨国培训机构、咨询专注型公司和企业管理培训公司。
中国管理培训主要分为高校培训和社会培训两大类,高校培训主要指国内高等院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开设的MBA或EMBA项目,充分利用高校的教师资源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一般是国内外最前沿的管理科学理论知识和经典案例,并能获得教育部承认的学历证书,如北大光华管理学院MBA、清华经管学院MBA、长江商学院、中欧商学院等。
此外,还有咨询专注型公司从事管理培训业务,如麦肯锡、波士顿、贝恩等国际咨询公司和北大纵横等国内咨询公司从事管理培训业务,部分专业咨询公司通过设立商学院积极发展管理培训业务,如麦肯锡商学院,构建了数字化闭环学习平台,通过提供知行合一的学习产品和独特体验,释放每一位未来领导者的潜能,从而赋能未来组织的变革与转型。
展望未来,管理培训行业需求持续释放,实效管理开始崛起,上线培训强劲启航。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转型发展是管理培训需求释放的根本原因,通过管理赋能挖掘企业管理者的潜能,提升企业竞争力,让企业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企业管理培训也更加强调实效,不再局限于开拓视野、掌握知识、积累人脉,更加学以致用,能够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管理问题,实效管理未来在权益大时代将拥有更多的市场。
3.公司分析:时效管理第一品牌,一核两翼未来可期
3.1.四大产品满足客群需求,实效管理助力企业成长
公司主要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包含实效管理培训、咨询辅导、年度顾问和学习工具,致力于成为企业家的实效商学院。公司管理培训产品线主要有:《在线EMBA》、《浓缩EMBA》、《校长EMBA》和《哲学EMBA》,能够满足不同阶段的企业管理培训的需求,且公司产品注重实效,课程具有针对性,直击企业管理的难点、痛点和重点,全面提升受训企业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助力企业快速成长。
《在线EMBA》主要针对5000万元产值以下的企业家,学费3.98万元/人,学制1年共计52堂课(45分钟录播+1.5小时直播互动答疑),内容由12个模块组成,包括战略、股权、人力资源、人才体系、效率、营销、领导力、互联网、法律、财务、绩效和销售。2018年公司开始研发线上课程,2019年开始推出销售,2020年《在线EMBA》收费客流超过了5000人。
《浓缩EMBA》主要针对5000万元产值以上的企业家,学费2.98万元/人,2021年9月1日起提高至3.58万元/人。《浓缩EMBA》主要有10大模块,包括战略设计、价值创造、产品战略、人才战略、用户战略、预算管理、绩效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和资本杠杆,形成了经营的闭环系统和实现战略的一致性,而且课程非常具有针对性,直击企业管理的难点、痛点和重点,避免企业常犯的重大错误。
《浓缩EMBA》是公司引流产品,今年学员约12000人,销售额约2亿元,销课确认收入约1.2-1.4亿元,约占公司收入的20%。公司《浓缩EMBA》已做了15年,每年开课约40期,每期学员约300-500人,目前已开超过420期,是公司未来十年增长动力之一。
《校长EMBA》主要针对1亿元产值以上的企业家,学费29.8万元/人,学制1.5年,10门必修课和3门选修课,每月1次课,1次课程2-3天。《校长EMBA》能够全面提升企业家的组织管理能力,课程包括组织能力和增长体系,组织能力主要包括招财选将、企业大学、股权设计、机制设计、数智化组织、组织领导力等,增长体系包括战略创新、经营方略、品牌战略、大营销体系、大财务体系、金融创新和经济趋势。
《校长EMBA》是公司主打产品,每满100名学员即开班,2021年之前每年开班约11个,2021年开班预计达到15个。目前《校长EMBA》已开55期,收入贡献约50%。
《哲学EMBA》主要针对10亿元产值以上的企业家,学费29.8万元,学制1年,每2个月开一次班。《哲学EMBA》有6门必修课,课程内容为东方管理智慧与西方哲学,课程内容主要有《论语》+哲学、《道德经》+哲学、《孙子兵法》+哲学、《黄帝内经》+哲学、《大学〃中庸》+哲学、《西方哲学》等6大经典课程与1次以色列游学组成。
3.2.完善销售网络加强研发,客户优质师资力量雄厚
公司线下线上并举,建立了相对完善销售服务网络。线下网络方面,公司已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成都设立了五家销售服务子公司,在南京、武汉、合肥、郑州、济南、石家庄、西安、昆明、长沙、广州、佛山、东莞、厦门等省会城市和经济发达城市设立了30多个分支机构。
公司高度重视课程研发与迭代,并进行差异化、针对性强的研发。公司拥有800多名销售人员,这些销售人员在市场一线、深入到企业内部,了解企业家管理需求,反馈到总部研发部,总部进行研讨与课程研发,对课程进行每年不少于20%~30%以上的迭代,所以课程具备强针对性,且实操性强的特点。公司已经拥有了一支系统性课程研发团队,该团队由内部的教学、推广、研发专家组成,同时公司还积极与其他企业和专家进行课程的合作开发。
公司研发体系完备,设有独立的研究院,拥有标准化研发流程,能够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要。近几年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增长,2018-2021年6月公司研发费用1702万元、1721万元、1774万元和1340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89%、3.92%、4.68%和5.54%。
3.3.“一核两翼”战略清晰,未来成长动力十足
上市后,公司战略日益清晰,“一核两翼”浮出水面。“一核”是公司核心业务,聚焦企业家工商管理教育,深耕企业管理培训,秉承“一米宽,一千米深”的服务理念,通过管理赋能提升客户价值,继续做大做强企业管理业务。未来公司将进一步扩张渠道,完善全国业务网络,持续扩大影响力,并借助主板上市带来品牌知名度提升,全力开发大客户,享受上市带来的红利。
同时,公司深耕主业将带来两大溢出效应,一是管理咨询业务,二是股权投资业务,这两块业务成为公司“两翼”。在管理咨询方面,公司在管理培训过程中,发现有些企业存在管理难以落地的情况,或者大企业存在管理咨询业务需求,并向公司采购相应的服务,管理咨询业务拥有较好的客户基础。2018年公司管理咨询业务超过1亿元,之后公司为了实现管理咨询业务标准化,主动控制并收缩管理咨询业务规模。2021年9月公司将企业数字化平台推向市场,形成了线下“企业商学院建设”+线上“企业数字化平台”,真正实践“SAAS”服务软件化,结合软件平台对企业客户进行深入服务和持续服务。
在此背景下,公司经营情况良好。2021年1-6月公司营业收入2.42亿元,同比增长78%;归母净利润0.77亿元,同比增长93%;合同负债6.88亿元,同比增长33%。预计公司全年签约销售额有望达到8亿元,增强了2022年业绩确定性和弹性。从长期来看,公司增长动力十足,未来几年保持30%左右的复合增长率概率较大。
4.财务分析:商业模式助力现金流管理,现金充足负债率低
4.1.预收学费+销课模式,现金流好盈利能力强
管理培训行业商业模式十分有利于现金流管理,在服务尚未开始前就全部缴纳了学费,基本不存在款项收不到的情况,这种预收学费模式有两大好处:(1)经营性现金流好,持续现金流入成为管理公司发展源泉;(2)盈利能力比较强,现金流好带来较多的现金,财务费用将显著下降,且无应收账款将减少资产减值损失,进而增强管理培训公司盈利能力。2017-2020年公司收现比(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营业收入的比值)分别为1.41、1.32、1.19和1.41,经营性净现金流量分别为2.46亿元、2.69亿元、1.83亿元和1.89亿元,均超过同期的归母净利润,公司盈利具有现金流支撑。
4.2.资金充足资产质量好,负债较低杠杆空间大
截至2021年6月末,公司总资产18.42亿元,主要由9.49亿元的货币资金、6.05亿元的交易性金融资产、1.82亿元的固定资产组成。公司可用资金(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15.54亿元,占总资产的比重达到84.36%,公司资金充足率很高。公司固定资产主要指位于上海市闵行区兴虹路168弄3号一栋大厦,建筑面积约5265平方米,原值约2亿元。
该处物业位于虹桥商务区,物业价格已经明显上升,重估价值相对较高。同时,公司总负债8亿元,主要由6.88亿元的合同负债组成,合同负债为预收学员学费,随着预售课的销课,合同负债将转化为公司收入,并降低公司偿债压力。公司无银行借款,无应付债券,无还款压力。公司资产负债率较低。截至2021年6月末,公司资产负债率43.45%,剔除掉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6.08%,未来杠杆空间较大。
5.投资分析:EMBA第一股,实效管理先行者
盈利预测:培训咨询业务持续增长,毛利率有望再创新高
受2020年低基数影响,2021年公司各项业务强劲复苏,2021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利润和合同负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再叠加IPO带来的资本红利,未来三年公司有望实现快速增长。预计2021-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预计分别为5.55亿元、7.02亿元和8.6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6.5%、26.5%和23.2%,其中管理培训业务营业收入分别为4.26亿元、5.83亿元和7.2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0%、26%和24%;管理咨询业务营业收入分别为0.87亿元、1.13亿元和1.3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0%、30%和20%。
受规模效应影响,管理培训业务毛利率将稳中有升,预计2021-2023年管理培训业务毛利率分别为84.50%、84.80%和84.90%;受标准化、信息化、软件化、系统化等因素的影响,管理咨询业务毛利率将有显著提高,预计2021-2023年管理咨询业务毛利率分别为54.60%、58.40%和59.20%;受管理培训和管理咨询毛利率提高的影响,公司整体毛利率稳重有升,预计2021-2023年公司整体毛利率分别为79.36%、80.19%和80.58%。预计2021-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5亿元、2.22亿元和2.8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4.2%、34.7%和30.2%;EPS分别为1.95元、2.63元和3.4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