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英语学习AppSpeakEnglishwithLooraAI(文中简称为Loora)宣布完成1200万美元A轮融资,由OPVentures领投。而就在2023年6月,这款产品刚刚完成925万美元种子轮融资,8个月内完成两次千万级别融资,可见资本青睐。
在11月的选题《卷起来了,网易和谷歌都想抢Duolingo的生意》中,我们观察到了谷歌和网易等公司都基于AI开发了语言学习产品,市面上也充斥着同类产品。但测试后发现,AI在语言学习产品中的作用主要在“练口语”这个层面,解决“开口难”问题,相比于Duolingo体系化的课程,以及有点“疯批”的运营手法,只是通过AI聊天做出了点差别,显得有点单薄。
而且,虽然与传统产品有差异,但各款AI产品之间却雷同,甚至ChatGPT、character.ai等AI产品都可以胜任口语陪练的角色,单点功能很容易被大而全的GeneralAssistant们覆盖。因而,观察下来单纯靠“语音识别+AI对话”切入市场都有难度,更不要说靠AI去抢Duolingo的生意了。
但,打脸的是,资本依然跑步入局,暗示着什么可能在变化。
仅去年下半年资本就投出了1.6亿美金,AI产品渐有起色?
根据不完全统计,仅在2023年下半年,就有十多家在线语言学习创企完成融资,总融资额达1.6亿美金。而投资者名单中,不乏OpenAI、Google旗下的风投GradientVentures等知名资本。
我们对去年11月写选题时的数据和现在的数据也进行了对比,发现AI语言学习产品(OpenAI投资的Speak)在收入和DAU上也确实在快速增长。
上一篇选题观察到的Speak,在App端全球双端月流水已经从11月的71W美金增长到了2月的143W美金,增长了一倍,在同类产品的排名中已经上升至第三位,甚至,在主攻的韩国市场,它的收入已经超过Duolingo了。而Speak双端月平均DAU也从11月的7.5W增长到了近期的10.7W(近30天平均DAU),DAU增长42%。
而除了Speak之外,其他几款拿到融资的AI语言学习产品,虽然成绩和主流产品还差很远,但也在努力进步中,8个月融了2000万美金的Loora,从这个成绩来看,反而还是“差生”了,资本给钱,可能是看增长势头。
从数据上看,从2023年1月至今,Loora的DAU增长了8.3倍,全球双端月流水增长了2倍。而根据Loora团队的说法,2023年Loora的ARR增长超过8倍,用户留存率提高了2倍。
而由Google投资,总部位于越南的ELSA,则是在用户量层面表现不错,近30天平均DAU有29.3W,是同行Top3的水平,近30天平均流水81.8W美金,排名全球同类产品的第6-7位(ELSA可以在网站端进行订阅,所以单纯看应用商店的收入和用户数据可能不太全面)。
Duolingo与Speak、ELSA、Loora收入与DAU对比图
AI学英语,在Duolingo的辐射范围之外找用户
表面上看,ELSA和Loora(包括Speak)有如下共性:
1、核心功能都是基于AI语音识别帮助用户学习口语,并根据用户的表现提供实时反馈。
2、都会为用户推荐有难度梯度的体系化课程,用户也可以自己选择学习目标,灵活服务拥有长期/短期目标的用户。
3、订阅变现为主,免费功能较少,订阅费用在每月十几美元左右。
相对而言,目前Duolingo中AI的参与度并不高,根据媒体报道,Duolingo主要将AI应用在课程编写环节上。
注:DuolingoMax仅向美国、英国、爱尔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用户推出,提供解释我的答案和角色扮演两项功能。
Duolingo课程设计的思路是,通过前期单词、中期语法、后期表达的学习,带一个0基础的用户学习一门语言。整体课程完整、体系化,用户可根据自身水平通过测试直达某个阶段,但不能跳脱课程体系。由于其提供的是基础服务,面向所有有意学习语言、但无明确短期目标的人群,所以在商业化上,Duolingo采用基础功能免费+订阅/内购收费的模式。
根据Gitnux的报告,91%使用Duolingo的用户是出于个人兴趣,而不是出于工作、考试、海外生活/学习等明确目的。
当用户没有明确目的,留存是产品的一大难题,关于这一点Duolingo设计了CURR(核心用户留存)的指标来指导产品的迭代和运营,在课程设计上,虽然注重游戏化和“连胜系统”、“推送系统”提升留存,但以时长较短的课程为主,降低用户连续学习的心理压力、同时又提升满足,妥帖拿捏用户心理。
相应地,Duolingo走“基础教学”的路径,坚持免费使用,靠使用频次较高的重度用户进行变现的商业化策略,也都是考虑到了用户画像。
而上文所述,在产品上体现的三点差异,则体现着ELSA和Loora的面向的用户和帮用户解决的问题,与Duolingo完全不同,他们主攻的目标人群,也有差异。
完成规定动作vs灵活切换目标
ELSA(图1)、Loora(图2,3)的主页和课程页面,Duolingo主页(图4)
我们先从产品的主体来看,打开ELSA和Loora的课程页面发现,这两款产品是按不同的课程形式来分类的,并没有选择Duolingo游戏化且按难度逐级递增的形式。
此外,虽然两款产品都提供了系统推荐的每日课程,也都借鉴Duolingo设计了简单的连胜/排名系统,但是两款产品都会询问用户今天的学习目标,并给用户额外选择,比如按主题/场景学习或改善发音等,用户完成这些自主选择的任务也可以延续连胜,获取排名。
ELSA和Loora的用户拥有更多自由,如果用户目标明确,就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如果目标不甚明确,也可以选择系统推荐的课程,这其实背后反映的是,这两款产品界定的目标用户的画像不同。
Duolingo的通关测试
而在Duolingo,“自由”体现在用户能力与课程难度的匹配,也就是如果我认为自己可以跳级,通过测试就能进入下一阶段,但其实也还是按难度爬坡,系统化学习。
两相比较,可以看出Duolingo针对的是目标不明确、甚至0基础的用户,而ELSA和Loora面向用户,有更明确、或者说更短期目标的用户。
按场景学习vs按知识点学习
ELSA每日课程内容(左),Loora每日课程页面(右2)
而在进入课程后,AI语言学习产品们也和Duolingo有所差异。
从每日系统推荐的课程内容看,ELSA和Loora都会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场景,比如笔者在测试时,ELSA推荐的场景是“酒店Checkin”,Loora推荐的主题是“电视节目”。
其实在AIChatbot出现之前,很多语言学习产品也把场景化语言学习当作卖点,但基本上走的是“学短语手册”的模式,用户主要学习在这个场景下常用的单词、短语、句子,以及它们在场景中的使用方法。这种方式虽然有一定作用,但非常死板,在实际应用中,一旦出现话题发散或其他变化,用户仍会感觉无所适从。
而AI尽量还原与真人对话的体验,AI的对话能力也能在用户发散话题时模拟真实语言环境。而在AI出现之前,学习者如果不”肉身在海外”,就很难训练到“用”这个层面。
ELSA场景页面(左2),Loora角色扮演页面(右2)
两者比较相似的反而是知识拓展。但就知识拓展来看,AI语言产品重点仍在应用,产品推荐小短文,用户阅读后就小短文与AI进行讨论,很像国外大学的“研讨会”这个课程形式,练习的是用户的阅读、理解、发散、表达能力。而Duolingo的做法是在每个单元设定一个主题,比如图中“谈论未来的事件”主题,但主题完全为知识点服务,对应着“一般将来时”这个知识点。而在具体的课程中,Duolingo则以翻译、填空、造句等题目为主,来训练词汇、时态、句式等知识点。
两相对比,ELSA和Loora的英语学习更具实用性或者目的性,主打一个不久的将来能用起来。而Duolingo则更注重,通过单词、语法等夯实基础知识点,系统性地学习语言。这其实体现的是Loora、ELSA面向的是有一定基础知识、但需要能力进阶的人群。这是人群的第二个差异。
AI加持的“多边形”反馈体系vs“对错”反馈体系
最后,说下AI。如果说语音识别+AI对话,是套大模型的壳,上面的模拟场景中的变化和反馈体系,则开始让AI语言产品和Duolingo的现有体验真正产生了一些差异。
Loora语法反馈页面(图1),ELSA发音反馈页面(图2),Loora发音反馈页面(图3),Duolingo题目(图4)
从课程内的反馈来看,Duolingo虽然也可以进行实时反馈,但是它的反馈维度只有“对错”这个单一维度。而ELSA和Loora的反馈非常细致,语法方面,不仅语法错误可以被识别,就连“疑问语调”等细微的错误也能识别出来,发音方面,AI的反馈可以具体到音节。
Duolingo的反馈还停留在跟着单词/例句模仿发音的层面上,就算笔者故意说错,Duolingo只会反馈错误,不会告诉用户哪错了,怎么改正,对用户发音的提升作用有限。
Loora个人页面(左),ELSA个人页面(右),注:ELSA则提供一个时长为10分钟的英语测试,用户可以通过测试让AI了解用户水平
而从对用户英语水平的评价上,Duolingo评价的维度基本上就是用户“闯关”的进度,也就是知识点学习的进度。而有了AI的加持,Loora和ELSA可以在用户的学习过程中对口语能力进行实时反馈,而评价维度包括语法、发音、流利度、单词(ELSA还有重音和语调),基本和雅思/托福口语考试的评价维度看齐,而这两种考试都是有真人考官参与评价的。
根据上面的观察我们就可以勾勒出Loora和ELSA锚定的其实是,有一定基础,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规划、短期内需要达成某个明确目标、需要实际应用能力快速提升的用户。
而这样的用户画像,很快就就能浮现在脑海中,要出国留学或者生活、为了应聘外企或者为了晋升需要快速提升口语,大概率是中青年,而他们的目标决定了自身家庭环境不错或者已经具备一定的赚钱能力,AI的加成,让这些原本只能花大价钱去请外教的用户们,可以通过AI学习产品,也能有不错的提升。这些给了AI语言学习产品们,不订阅基本无法使用的底气。
写在最后
以ELSA和Loora为代表的AI语言学习产品,与Duolingo差异,与其说是加入AI带来的,不如说是在AI技术加持下,以前无法满足的需求有了被满足的可能性,而使产品能够锚定不同的需求背后的不同人群。对于现在难找场景的AI技术来说,算是一个比较好的应用案例。
但说实话,上述产品层面上的3个差异,从技术和功能层面上,Duolingo应该是都可以实现的,只是每一个产品都背负着自己的使命,服务于某一群体的最根本需求,已经做到千万DAU的Duolingo,AI技术的这一波红利,不是不能吃,只是怎么吃,需要慎重,这也给了AI语言产品冒头的窗口期。
参考文献:
全球融资热背后,大模型才是语培最优解?
碎片化学英语,一辈子都别想学好
外语学习的真实方法及误区
卷起来了,网易和谷歌都想抢Duolingo的生意
ForeignLanguageEducationStatistics:70%ofAmericansregretlettingtheirforeignlanguageskillssl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