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课不停学、延学不降质!延迟开学期间,如何做好中小学线上教学工作?近日,省教育厅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延迟开学期间中小学线上教学工作指引》,引导全省各地在线教学工作有序、规范开展,使线上教学切实有效服务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育时代新人,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有保障、学习能力有发展、学生素养有提升。
(一)做好课程分类。要将“五育并举”的育人常态延展到假期、延迟开学期间,切忌“突击行为”。强调课程育人,统筹考虑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实施,做到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兼顾。要加强疫情专题综合课程开发和实施,通过跨学科主题探究、项目研究等方式开展安全教育、科普教育、生命教育和责任教育,引导学生学习防疫阻击战中涌现的先进事迹,弘扬社会美德,增强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将立德树人落到课程、回到生活、延到家庭。
(二)加强统筹协调。要强化工作统筹,完善“三联四通”工作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电教部门积极联动,教育行政部门做好政策引导、统筹协调,教研部门做实在线教学设计、实施指导,技术部门做强平台、技术保障;省、市、县(市、区)、校要互联互通,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要强化教师资源统筹,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作用,组织各级各类名师、优秀教师适当开发普适性课程资源,设计高质量的导学任务和练习,开展针对性的网络直播教学。要强化普适性数字教学资源汇聚统筹,各级教研部门、电教部门应做好现有教学资源的整合、梳理和遴选工作,精心遴选和推荐适合中小学生的优质资源,切实减轻学校收集、整合资源的负担,不提倡推荐不成体系的、没有合法出处的资源,避免网络迷航。要强化平台统筹,建设和部署课程管理平台、教学管理平台,实现各级互联互通,全面普及推广“粤教翔云”数字教材应用服务平台,全省(深圳地区除外)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和学生可免费使用数字教材服务平台开展在线教与学活动,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用好国家教育资源平台、本地网络平台等。
(三)兼顾个性差异。全省区域差异、校际差异、家庭差异和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既要强调全省、区域一盘棋统筹,也要尊重地区差异、校际差异,各地各学校在制定线上教学方案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因校而定,切忌“一刀切”。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结合本校实际,开发校本综合课程,开展校本特色的在线教学与线下学习活动。线上教学既要考虑普适性要求,更要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科学采集学生学习行为数据,精准分析学情,精准施策、因材施教。
(四)做好教学衔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研究和制订正式开学方案、教学计划,确保线上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效衔接。各地各学校要对延迟开学期间的学习情况进行摸底,对学习效果和质量进行诊断评估,精准分析学情,提升教学计划的针对性,要防止以居家学习完全代替学校课堂教学,做到延迟开学期间的学习和正常开学后的教学有效衔接,确保课程教学质量。
附件1
广东省中小学线上教学
课程与教学设计规范指引
(试行)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有关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形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全面服务寒假延长期间中小学生的疫情防控和学习生活,切实保障2020年春季中小学平稳有序开学。
课程设计原则
1.思想性原则。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五育并举”,突出思想引领、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
2.科学性原则。课程内容紧扣国家课程标准和教育部统编或审定通过的教材,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尊重学生兴趣特点,做到精准、科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3.规范性原则。按照教育部“各地原计划正式开学前不要提前开始新学期课程网上教学”和省教育厅关于中学非毕业年级和小学“开学前原则上不讲授新课,开学后按照‘零起点’实施教学”等工作要求选择课程内容,不得超前和超标教学。
4.针对性原则。课程内容设计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充分考虑假期延长期间学生在疫情防控、健康生活和学习发展等方面的需求,突出方法指引、行为指导和问题疏导,增强在线教学课程的正确导向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考虑城乡、区域、校际、学段、学科以及学生类型等差异,争取中小学生全员参与。
5.优质性原则。各地应组织名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通过网络集体研究、备课方式,开发精品课程,严把课程质量观,提高课程的示范引领和辐射推广力度。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优质课程资源,原则上不建议要求全体教师一哄而上开发线上课程,确保课程开发和实施质量。
课程设计内容
在遵守疫情防控有关规定和要求的前提下,各地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组织教师指导学生过健康有益的寒假生活。结合疫情防控和学科所学内容,有序开展自主性、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建议开展如下五个方面的教育:
1.疫情防控宣传类教育。开展防疫知识的学习和宣传教育。
2.心理健康辅导类教育。开展疫情防控时期的学生情绪管理和心理调适。
3.学科知识学习类教育。可以是复习强化提升的,或是为新学期学习作准备的,或是综合性的拓展学习内容。指导学生对重难点学习内容进行复习与运用等。
5.健康生活指导类教育。进行居家环境下休闲生活指导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适当进行室内体育锻炼,不沉溺网络和电子游戏。
课程实施建议
2.要充分考虑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要求,各地各学校开展的线上学业指导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辅导答疑为辅。教师向学生提供学习建议和学习资料,帮助学生树立自觉学习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既要考虑学生处于假期延长期的实际,课程设计应体现学生需求、学习可能、吸引力与教育性、休闲性相统一,又要充分考虑正式开学后学生的新课程学习,把重点放在对已学内容的强化提升和新学期学习内容的准备方面,体现假期准备学习与开学后系统学习相统一。
4.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特点,适应个性化学习要求,体现学习的主体性、趣味性、探究性与明晰的指导性相统一。
教学设计规范
1.理念先进。着力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基本导向;体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
2.目标明确。教学目标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兴趣特点,及学科课程标准要求,体现学科核心素养;清晰明确、可检测;重难点把握科学合理。
3.内容科学。教学内容针对性强,适合学生居家在线学习要求;体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学科性与生活性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
4.方法灵活。教学方法、策略有效;注重问题教学、自主学习引导,对共性问题开展网络集中指导和答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培养学生信息素养,高阶思维能力和真实情境下问题解决能力。
6.资源丰富。教学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合理选择、整合和应用数字教育资源,有利于支持学生学习、师生互动和评价反馈,提升教学实效;基于新技术和资源平台支撑网络化、个性化、开放性的学习方式。
普通高中和初中
毕业年级的
课程设计建议
针对普通高中毕业年级和初中毕业年级,各地各学校在原计划的正式开学日之后,在保证全员参与和学习效果的前提下,可开展新学期1个月左右的课程网上教学。教育教学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导,针对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精神、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等诸方面要求,结合本地现行教材及教学等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地本学校中学毕业年级学生学习的具体教学指导方案。
附件2
课程教学资源技术规范指引
视频资源技术要求
视频资源包括由课堂教学课例、微课视频等(不包含嵌入课件资源的视频资源)。其技术要求如下:
视频资源要适合于网络传输,尤其要考虑到农村地区、学校以及学生家庭使用的网络条件,画面清晰、稳定,色彩正常。语音清楚,无明显杂音。视频分辨率不低于720576,帧率不少于15p,比特率不低于1Mbps,音频比特率不低于128k。推荐通用流媒体视频格式:dat,asf,rm,ram,3gp,mov,m4v,dvix,dv,qt,divx,cpk,fli,flc,mod,mp4,wmv,flv,avi,mkv,vob,mpg,rmvb,mpeg,mov,mts等。
教学设计文档规范
教学设计文档包括教师教学方案、学生学案和练习作业设计文档。
教学设计文档要排版合理、条理清晰,利于学生学习、其他教师借鉴和各级教育部门审核。
教学设计文档中嵌入的图片要清晰、内容无错别字、无知识性错误、无意识形态问题。
课件资源规范
课件资源包括用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自制教学课件、互联网学习资源(或资源链接)、APP等。
教师自制的教学课件格式上要排版合理、导航清晰;内容上要无错别字、无知识性错误、无意识形态问题;外部链接文件(如视频、音乐等媒体文件)须整合在一起,确保下载浏览完整。
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推荐的学习类APP,须按照《广东省面向中小学生校园学习类APP管理暂行办法》,经广东省教育厅审查通过并列入白名单。
“教师简介”文档要求
“教师简介”主要用于学习网站上介绍授课教师的基本信息(教师基本情况介绍及教师相片)。文档中的排版要根据教师简介的内容情况酌情处理,原则上按照“文字环绕”中紧密环绕型的要求,图在左,文字在右。如果文字介绍的内容较少,则按照照片居中显示、文字介绍在下方进行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