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组织部门作为干部的“娘家人”,要遵循年轻干部成长规律,用好选育管用培养链条,使更多年轻干部把身心沉到基层,把功夫下到基层,在基层沃土锤炼党性、增长本领、茁壮成长。
瞄准吃劲岗位,为年轻干部在基层一线历练搭建平台。基层一线直接和群众打交道,直面民生难题和群众诉求,情况多变、问题复杂。同时,也为年轻干部的成长提供了良田沃土。事实证明,在基层一线经历过摸爬滚打的干部,才能把根系扎牢、把身板挺直,才会更加茁壮成长。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注重在重大斗争中磨砺干部,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组织部门要遵循干部成长规律,早压担子、早铺路子,把握住干部“壮苗抽穗”的黄金期,健全常态化实践锻炼机制,经常性组织选派干部到园区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基层一线、困难艰苦地区摔打磨炼、建功立业、百炼成钢。
注重严管厚爱,为年轻干部在基层一线扎根培土护苗。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对于年轻干部的成长成才,组织部门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要做好实绩实效的持续跟踪管理,建立年轻干部一线锻炼成长档案,通过与群众交流了解,与单位主要负责人座谈等方式,及时掌握年轻干部在参与一线中心工作的活情况,为分析研判、统筹选配干部提供支撑。要定期举办年轻干部“座谈会”“擂台赛”等,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全方位锻炼年轻干部政治素质、专业能力、精神风貌、见识见解、思维水平。对于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经常性开展谈心谈话,及时给年轻干部修剪枯枝、去除残叶,防止好苗“长偏”、出现“蛀点”。基层一线大多环境艰苦、工作压力较大,对于年轻干部遇到的工作与生活困难,组织部门要热忱帮助、真心解决,真正成为年轻干部成长过程中的“知心人”“交心人”。要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对于年轻干部在基层事业中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等,组织部门要提前防错,大胆容错,让年轻干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卸下包袱、开足马力、心无旁骛干事业,专心致志促发展。
确保用当其时,为年轻干部在基层一线成才提供舞台。使用是最好的培养。对于在基层一线锻炼成长的年轻干部,组织部门要按照专业、能力、特长分类建立年轻干部人才库,对入库优秀年轻干部实施动态进入和退出机制,保证优进拙退,动态管理,确保年轻干部使用上有梯队、选择上有空间。对于在一线成长起来的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渐趋成熟的年轻干部,要稳妥开展重点工作部门岗位交流,加大推进年轻干部在区直与乡镇、乡镇内部交流力度,丰富阅历经历,锻造敢干事、会干事的宽肩膀、铁脚板。要树牢基层和实践导向,把选用年轻干部的视角向基层倾斜、触角向一线延伸,优先选用基层一线干部、急难险重岗位干部,摒弃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惯性思维,不拘一格大胆使用干部,确保年轻干部队伍在基层一线始终有干劲、有奔头、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