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理论学习作为党性修养的终生之需——谈谈年轻干部要自觉加强理论学习(下)
李炎溪
理论学习是提升自身修养的内在要求
如果你对人生的基本问题、对党员干部需要认真做好的基本问题思考很肤浅,或者只看到问题的表面,没有抓住核心点,你的修养要达到很高境界是十分困难的。谈党性修养问题,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经典之作。这部著作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从历史视野阐述了加强共产党员修养的基本方法。刘少奇同志把理论学习作为党员修养的第一条,足见理论学习对党性修养的极端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这是党性修养的首要要求,是实现其他各方面修养的前提条件。因此,在工作实践中,要认认真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系统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党性修养的核心内容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识上。
在学习中,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至三卷要通读几遍。这本书确实写得很好,容量很大,观点鲜明,语言朴实,也很简明。读了以后对于理性分析问题,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提高人生修养境界肯定有益。学习理论对于做人、廉洁自律同样具有很大作用。在社会风气变化和社会环境复杂的情况下,对如何做好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廉洁从政提出更加严峻的考验。修养的过程首先是思考与感悟的过程。通过扎实的理论学习,把一些复杂的问题想清楚弄明白了,就会保持定力,碰到极为复杂的情况时就能把持住。在廉洁问题上,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党和人民赋予你权力和社会地位的情况下,还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搞腐败的人,是天底下最愚蠢的人。手握重权的大贪之人,有几人得以善终?时常还要受到良心谴责和担惊受怕的折磨,只有最愚蠢的人才为之。
通过扎实的理论学习,提升自己的感悟能力,用自己感悟出的富有哲理的话约束自己,加上严格按规矩和要求办事,不搞灵活性、不留空间,环境再复杂都能把控自己,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从这一角度深化理论学习也是管好自己、廉洁从政的清醒剂。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严重腐败分子,有的人年轻时上得太快,除了当官外一点修养都不注意,做人没有底线、做事没有章法、廉洁没有规矩,身处高位、手握重权,碰到复杂情况后没有把持住,很快就滑落下去了,滑得很惨、很可悲啊!这些深刻教训值得所有年轻干部引以为戒。一些严重腐败分子犯罪的严重程度出乎所有人的想象,再高明的作家也无法创作出来。在手握重权的时候,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严格在规矩下行事,很大程度上主要靠自己。这就要求青年干部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要高度重视做人、为官、廉政方面的修养。
理论学习是提高工作水平的必要条件
提高工作水平是每一位年轻干部的迫切期盼。工作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科学合理安排,离不开对事物深厚的感悟积累,这就要求持续加强理论学习。我们周围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有的人一生没有干几件出彩的事,而有的人只要用心干的事,件件精彩;有的人整天忙碌,有时忙得昏头转向,但究竟做了什么,自己不清楚;而有的同志无论碰到多急多难的事情,总能从容不迫,轻松化解,很有成效。分析后者,他们在进入重要领导岗位之前,通过理论学习、专业训练和经验积累,一般具有较强的“说”“写”“干”的基本功、鲜明的角色认知和境界、方法上的充分储备。有了这些准备,无论到什么岗位,只要熟悉业务、了解干部、注意方法,工作都会干得很好,工作水平一定会很快提高。
从角色认知上讲,深刻认识到从政者无论岗位怎么变化、职务怎么升迁,但角色只有干事、副职、正职三种。当正职时,谋划,拿出工作蓝图;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放手,挖掘副职潜力;参与,勇挑工作重担;担当,承受各种压力;疏通,营造良好环境;用人,体现公道正派。当副职时,甘当配角,严守规矩,主动配合,敢于担当。当干事时,苦练内功,少说多做,说就说好,做就做成。领导干部一般沿着这三种角色螺旋式上升,各种角色扮演好了,工作既顺心又会有起色。从境界、方法储备上讲,无论在地方还是机关,无论在高校还是企业工作,境界上能做到心思用在工作上、情感贴在民心上、作风硬在求是上、荣誉记在集体上;方法上能做到说话恰如其分、做事于无声处、指挥简洁有效、协调通达有力。
第三,要在写作中学。工作之中或之余,多数同志都会参与一些文稿的写作,自己也会主动写一些东西。利用写作学习理论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在思考写作问题时,一般要找一些经典论述,要了解此项工作和问题在全国的研究水平。这就会逼着自己去学习原著、查找资料。人到一定年龄后,把学习、思考、研究结合起来,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度琢磨,比一般看书学习效果要好得多。
第四,要在研究和解决问题中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研究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作为学习的根本出发点”,“脑子里装着问题了,想解决问题了,想把问题解决好了,就会去学习,就会自觉去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带着问题学,把解决问题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