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中华经典诗词(精选5篇)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此词写于汴京,是重阳佳节宴饮之作。表达凄凉的人生感怀。其中饱含备尝坎坷沧桑之意,全词写情波澜起伏,步步深化,由空灵而入厚重,音节从和婉到悠扬,适应感情的变化,整首词的意境是悲凉凄冷的。

2九日

李白〔唐代〕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这是一首重阳节登高抒怀之诗。

诗人独自一人重阳登高,通过对自己所见和所感的描写,表达了了自己在政治上遭挫折多年、怀才不遇的感慨,最后高歌独酌,抒发怡情自然的旷迭的襟怀。

3贺新郎·九日

刘克庄〔宋代〕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

全词写景寓情,叙事感怀,以议论为主,借题发挥,感慨苍凉。主旋律是英雄失路融家国之恨的慷慨悲歌,意象凄瑟,既豪放,又深婉。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唐代〕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2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宋代〕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厨通:橱;销金兽一作:消金兽)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人比一作:人似)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3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近现代〕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整首词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野趣、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又显示了作者诗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

1采桑子·九日

纳兰性德〔清代〕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

词的上片由景起,写绝塞秋深,一片肃煞萧索景象,渲染了凄清冷寂的氛圈。过片点明佳节思亲之意、结句又承之以景,借雁南归而烘托、反衬出此刻的寂寥伤情的苦况。

2九日龙山饮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在咏菊诗中,“龙山之会”、“落帽人”是常被引用的典故。李白把这个典故与自己的龙山之游紧密结合在一起抒发了内心的失意愤懑、旷达洒脱的复杂感情。

3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朱熹〔宋代〕

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

依某种文体原有的内容辞句改写成另一种体裁,叫隐括。此词,即隐括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一诗。

杜牧在诗中的旷达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慰,令人压抑。而一经朱熹化用之后,把自然与人生结合,成为了积极面对人生的寄语。词人点石成金,以理性的思辨解读生活和自然,不失为大快人心。

1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唐代〕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唐代以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为题材的好诗不少,并且各有特点。岑参的这首五绝,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表面看来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2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这首诗借菊花的遭遇,抒发自己惋惜之情。在唐宋时代,九月十日被称为“小重阳”,诗人从这一角度入手,说菊花在大小重阳两天内连续遇到人们的登高、宴饮,两次遭到采撷,所以有“太苦”的抱怨之言。

3九日齐山登高/九日齐安登高

杜牧〔唐代〕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霑同:沾)

诗人主观上未尝不想用节日登高的快乐来排遣抑郁。篇中“须插”、“但将”、“不用”以及“何必”等词语的运用,都可以清楚的让人感受到诗人情感上的挣扎。至于实际上并没有真正从抑郁中挣扎出来,那是另一回事。

1蜀中九日/九日登高

王勃〔唐代〕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这首诗前二句以“望乡台”、“送客杯”作对仗,用他乡送客来衬托诗中人思乡的情怀;后二句用呼告语作咏叹,从北雁南飞着想,反衬北人久居南方思念故乡的苦闷。这首诗仅以四句来写乡思,却将乡愁抒发得淋漓尽致,突破了唐初宫廷绝句多借咏物寓干进之意的小格局。

2行香子·天与秋光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恓恓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此词只冷雪盦本《漱玉词》收入,他本皆未收,故属存疑之作。

此词声声凄切,字字血泪。她的哀愁与“为赋新诗强说愁”不同,与浮薄的“闲愁”不同,又与一般的离愁别苦不同,这是在异族残酷进犯,南宋统治集团采取屈辱投降政策之下,一个难民的痛苦呻吟,虽然写的是个人遭逢的凄悲,但却有代表性。国破家亡,夫死妇丧,妻离子散,背井离乡,颠沛流离,这是整个时代的苦难。

3重阳席上赋白菊

白居易〔唐代〕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此诗前两句写诗人看到满园金黄的菊花中有一朵雪白的菊花,感到欣喜;后两句把那朵雪白的菊花比作是参加“歌舞席”的老人,和“少年”一起载歌载舞。全诗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以花喻人,饶有情趣。

THE END
1.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之“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湄职院学子勇夺日前,以“典耀中华,赓续文脉”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之“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活动落下帷幕。经过激烈的角逐,由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选送的陈子同学的朗诵作品《我的墓碑》脱颖而出,以声情并茂的演绎和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勇夺职业院校学生组全国一等奖,其指导教师郭丽花、林慧涓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这https://m.163.com/dy/article/JIVEASL40550ORY2.html
2.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第四届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决赛圆满落幕基础教育学院院长付正光作总结发言 我院第四届中华经典诗文朗诵大赛取得圆满成功,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语言润心的魅力。同学们纷纷表示,一定会珍惜来自不易的学习机会,多参加此类活动,不断提升个人人文素养,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http://m.555edu.com/news/detail/id/200452.html
3.我校举办全省大学生诗文朗诵比赛暨全国中华经典诵读大赛校赛为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中华语言与文化魅力,在全社会营造浓郁的经典诵读氛围,4月21日,我校在佳山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举办了第十四届全省大学生诗文朗诵比赛暨全国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安徽工业大学校赛,本次赛事由校创新教育学院、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处)、研究生院、校团委、国际教育学院、https://www.ahut.edu.cn/info/1002/10145.htm
4.诵读中华经典演讲稿(精选32篇)常言道:“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诵读经典诗文,积累精美的诗词句段,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大家可以充分利用早晚读的时间,本着“用心诵,慢慢读,字字清”的原则,大声地朗诵经典,让自己在朗朗书声中积累经典名言,陶冶情操。同时,大家还要做一个有心人,平时在阅读时遇到的名言经典https://www.ruiwen.com/yanjianggao/3108589.html
5.四大名著首次同登场!经典诗文朗诵会,一场阅读盛宴!今年经典诗文朗诵会以“逐梦山海”为主题,深入挖掘中华传统古籍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同时行走乾坤,放眼寰宇,奋楫远航,且待春归向未来。中外籍院士,著名朗诵艺术家徐涛、著名配音演员季冠霖、视障朗诵艺术家董丽娜,深圳文艺名家吴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DA2MDMwMA==&mid=2651279439&idx=1&sn=230835f301927a31c9c4d77a6e89d2df&chksm=bcf69fd7a46100a1a8423efcee889e263fd4be82ead62ab35e2f66e4699d2e38730dd7283379&scene=27
6.中华经典诵读读后感(精选13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华经典诵读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华经典诵读读后感 篇1 告诉你们,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我走进了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我知道了什么是儒家风范,什么https://www.jy135.com/duhougan/646848.html
7.适合中学生诵读中华经典诗文(精选75首)适合中学生诵读中华经典诗文(精选75首) 古典诗词是历史的精华。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历史悠久、绵延不绝的国家,这是中国与众不同、卓然独立的关键内在。比起西方国家,中国的文化传统、民族性格有截然不同的地方。以下就是小编收集的适合中学生诵读中华经典诗文,欢迎鉴赏。 https://www.yuwenmi.com/shici/gushi/4079139.html
8.中华经典诵读读后感(精选21篇)经过读《中华经典诵读》能够让我们学到很多,所以我向大家推荐好好读读这本书。 中华经典诵读读后感 篇11 经过诵读经典诗文,我了解了什么是儒家风范,什么事道家精髓,什么是千古美文 其中我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很深的见解。这句话的意思是:有许多人行走,他们之中必定会有我的教师。这居然去您给我受益匪浅https://www.fwsir.com/xinde/html/xinde_20211223210252_1540850.html
9.中华经典古诗文朗诵稿(精选14篇)篇1:中华经典古诗文朗诵稿 中华经典诗文朗诵稿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https://www.360wenmi.com/f/file693z2mcu.html
10.诵千古经典扬中华美德——化工院中学举办“迎元旦经典诵读”比赛悠悠中华,浩浩文化;灿烂文明,光照千秋。历代先贤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华美的篇章,更是深邃的思想,博大的精神。历览千载辉煌地,长歌浩叹唱古今。 八年级一班《放飞中国梦,传承红基因》 八年级二班《读国学经典,做少年君子》 八年级一班魏子怡同学朗诵《枸杞花开》 https://www.jianshu.com/p/594cf15bf545
11.河南职院举办2024年“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现场展示活动在获奖作品展示环节,智能制造学院的《春江花月夜》、现代信息技术学院的《黄河颂》和音乐学院的《将进酒》等12件古今诗歌作品,紧紧围绕“诵读中国典耀中华”这一主题,或抑扬顿挫、深情投入,或娓娓道来、声情并茂,或慷慨激昂、神采飞扬,将中华经典诗文中蕴含的情感与意境完美地呈现给在场的每一位观众,充分展示了河职学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499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