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诗歌的国度,从古至今数以万计的杰出诗人,创作了无数的出色诗篇,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精魂。在小学古诗文的教学,作为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诵读经典古诗文的方法。下面沪江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诗歌诵读教学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以课堂为主阵地,做好诵读指导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任务之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是读者与作者思想情感交流的通道,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
课堂教学是进行朗读教学的主阵地,在学校安排的每周两节的经典诵读课上,笔者根据诵读内容,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的诵读能力不断提高。
1、选择难易适度的诵读内容
诵读内容的选择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和知识水平,难度过大学生会感到枯燥,过于简单,学生又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根据多年的诵读经验,笔者所在的学校广泛征求各年级师生的意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低年级的学生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字数少,节奏强,内容比较好理解。
中年级的学生诵读《唐诗》《宋词》《笠翁对韵》等,和课内诗词的学习相结合,相补充;高年级的学生诵读《论语》《道德经》等篇章,有一定深度,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有指导意义。在学习过程中,这些作品受到学生的喜爱和认可,为诵读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2、简析诗文大意
关于古诗的教学,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要繁复冗长的讲话。”较难的篇章,如果学生完全不理解,诵读难以产生情感的共鸣,教师做粗略地讲解或提示,让学生把目视、口诵、耳听、心想四者结合起来,在粗知其大意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再通过琅琅上口的反复吟诵,有效地提高诵读的能力。
3、采用活泼多样的诵读形式
“经典诵读”在笔者所在的学校和学区都是一门常规课,每班每周两个课时,由语文老师担任指导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教师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诵读的热情。
(1)教师泛读。经典诗文的韵律美是学生爱读的原因之一,教师好的范读,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心灵的启迪,美的熏陶。教师深入经典诗文,声情并茂地范读,能够感染学生,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加深对诗文的理解。
(2)配乐引读。古诗文节奏强,韵律和谐,琅琅上口。教学中借助音乐调动情感,烘托、渲染诗歌的内容,创造美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为了丰富诵读课堂,笔者构建了诗歌学习专题网站,在网站上上传了《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等优美的乐曲,在经典诗文的诵读中,配以乐曲,别有一番情趣。
一曲古筝《浪淘沙》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豪迈的情感体现得淋漓尽致,《满江红》琵琶声中岳飞的爱国情怀荡气回肠,音乐或抒情或婉转,深深感染了诗文,感染了诵读的学生。
(3)以学生喜欢的方式诵读。如:打节奏读(节奏的快慢由老师定),灵动活泼;齐读,气势豪迈;赛读,挑战自我。这样形式多样的诵读,让学生乐读,爱读,读准音,领会情,掌握朗读的方法,在读中有所感悟,有所积累,并在生活中有所运用。
4、运用多媒体,增强趣味性
古诗文有其自身的特点,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练、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现在的时代较远,写的人和事都和学生实际相距甚远,这些都给小学生学习古诗文,体味古诗文的意境带来了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结合古诗文的特点,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色彩鲜艳的视频,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提供给学生学习古诗文有关的背景材料,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
在《弟子规》的学习中,笔者为学生播放《弟子规》的动画片故事,《孝感动天》舜的故事,《汉武帝亲尝汤药》等系列故事,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让学生懂得了孝敬父母的道理。学习《游子吟》播放母亲深夜挑灯夜织的画面,慈母情深,深深打动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