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韩流”的袭来,“韩国语热”使很多人奋不顾身地投入到了学习韩语的热潮中。“语言是通向另一个世界的桥梁”,从语言入手是了解韩国的最佳途径。然而,语言是通过声音来传达思想的,如果发音不准确,那么交流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可以说,学习任何一门语言都要从发音开始,并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始终,因此发音的好坏对于外语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人在韩语发音中容易出现很多问题,究其原因还是受母语的影响很大。下面就来看一下,韩语发音之软肋究竟藏在何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软肋一:肆意添加中文声调
汉语中的每个字都有声调,一二三四声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发音规则,但在韩语中,每个字没有一二三四声。这就让我们一时找不到北,会有意或无意地按照汉语的声调和节奏习惯说韩语的单词,但这听起来感觉生硬,很不自然。从韩语入门开始,就要小心——勿陷入受汉语声调影响的泥潭。
先反复听(不要读),用心去感受朗读人的一字一句。
跟随录音模仿朗读。很多人跟读时只顾自己,录音是录音的,我读我的,这要坚决杜绝。开始先听半句一停,然后模仿,模仿时要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人物,随后句子长度可逐渐增加。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要使自己的语音语调彻底脱离中国式韩语的窘境,坚持不懈的努力至关重要,尤其是在韩语学习的初中级阶段,只要每天坚持练习,一定会在不经意的某一天实现语音质的飞跃。
软肋二:松音、紧音分不清
中国学生在学习韩语时,感觉最困难的常常是如何区别松音和紧音。韩语的辅音根据气流和紧张度分为松音、紧音和送气音。中国人在发韩语辅音时,常常有按照韩语声母发音的倾向,因此有很多人认为韩语的松音和紧音是相同的,在发音时无法很好地加以区别。有时,当紧音在单词开头时可以发好,但出现在其他位置上时,经常把紧音发成松音。实际情况来看,紧音发错不是因为很难,而是由于没有注意造成的。紧音与它相对应的松音发音部位基本相同,区别就在于发紧音时,应先使发音器官紧张起来,使气流在喉腔中受阻,然后冲破声门,发生挤喉现象。在朗读中,很多人觉得反正听起来差不多,发音时企图蒙混而过,岂不知稍微的一点放松,会造成天壤之别。此外,韩语的松音只是和汉语拼音的某些音相像,但并不完全相同。很多人在初学时会觉得松音发音时并不清楚,例如,听起来有时既像g又像k,既不是g又不是k,其实这才是韩语松音发音的真正特点,需要我们仔细体会。
软肋三:,让我如何是好?
也许很多人拿韩语辅音的发音没有办法,明知自己不准确,却又不知该从何下手进行纠正。当在一个音中作为初声出现,很多人把它读成l或r,当它作为收音时,很多人把它读成汉语的儿化音,其实这都是我们一厢情愿的错误读法。发音时有一个容易让大家忽视的关键——就是舌尖要放在上齿龈附近,然后送气,使气流冲出成颤音。舌位是决定发音是否准确的关键,只有舌位摆放无误,才不会发成l或r。当它作为收音时,还是舌尖抵住上齿龈,使气流擦过舌两侧泄出而成音,汉语儿化音需要舌头卷起幅度要大得多,早已超过了上齿龈这个部位,这是二者最大的不同,发韩语收音时,舌头应多加收敛,不要习惯性的卷到发儿化音的位置。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音可以决定你韩语语音是否真正标准,通过这一个音就能直接判断出你说的是否是中式韩语。足以见得此音之重要,难度之大,但攻克的秘诀已经告诉大家了,牢记——舌尖放在上齿龈,剩下的就是你反复模仿取得真传了。
软肋四:元音,谁是谁?
受到韩语习惯的影响,发音分不清韩语,的大有人在,其实这是可以理解的。元音发音时,重要的就是双唇向前拢成圆形,并且要保持不变,很多人在发音的时候,做不到拢成的圆形的嘴形保持不变,所以就很自然地发成了汉语拼音中的ou了。所以要注意圆唇的程度和保持不变的规定。这个音有很多人把它发成汉语拼音中的e,这也是不正确的,两者之间存在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