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甘南藏族部落概述》中,按照《马奴寺僧纲世袭年谱》与有关史料罗列出了十九世僧纲,历世573年。但根据西北历代土司、僧纲传承的平均值在23年-26年之间。所以,以最高值26年来算也最少有22代僧纲。特别明显的是第三世僧纲香巴桑吉于正统三年(1438年)承袭至第四世僧纲桑吉次力于正德十二年(1517年)承袭,相距79年。其间就最少缺一位僧纲。因此,笔者通过翻阅《明实录》、《清实录》以及《清史稿》等文献资料对《马奴寺僧纲世袭》进行了一此简单的补充。遂将马奴寺僧纲世袭更正为“二十世僧纲”。具体罗列如下:
第一代马奴寺僧纲即始祖为仁钦嘉参(),又译作“力车加绽”。据说,其祖上原籍西藏,元时落居此地,始建萨迦派寺院“马奴寺”。据《甘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中说:“马奴寺是元朝忽必烈根据法王八思巴的建议,所建的由帝都向西南方向的108座萨迦派寺院()之一。”也有一种说法为“马奴寺始建于明永乐三年(1405年),由第二世僧纲华丹旺秀创建”。但根据诸多史料分析,前者的可信度较高。
据《马奴寺僧纲世袭年谱》与乾隆朝时马奴寺僧纲给清廷呈文和有关史料记载:僧纲始祖“马你完卜”()即“力车加绽”()自幼为僧,于明洪武六年(1373年)率部落向化归附。同年,仁钦嘉参因功授封“膳王千户”。据记载,洪武六年二月,“置洮州、常阳、十八族等处千户所六、百户所九、各族都管十七”。王玉祥的《论朱元璋经略洮州》中说:“洪武六年,居住在洮州城西六十里的别力族始祖力车加绽亦归附,以功被明朝授膳王千户,世袭”。随后,明洪武十一年末,洮州十八族、三副使、纳邻七站等皆叛,至洪武十二年九月初六日,“征西将军沐英等兵击西番三副使之众,大败之,擒三副使、瘿嗉子等,杀获数万人,获马二万,牛羊十余万,遂班师。”同时,由明将李文忠修筑“洮州新城”,并驻军戍边,遂洮州诸番社会稳定。也据《筑洮城工竣碑记》载:
“大明洪武已未春二月,大军削平叛逆贼首何往轮朵只、赵党只癿、阿卜商并七站各部落心怀疑二酋长。夏五月庚午,建城垣于洮河之北,东笼山之南川。屯兵镇守,以靖边域。城周凡九里余,不旬日而工完。
金大都督府事奉国将军金朝兴奉总兵宫征虏左副将军曹国公钧旨督工成造
洪武已未(1379年)夏五月戊申吉辰立”。
第二代马奴寺僧纲为华丹旺秀(),又译作“八点旺秀”,是仁钦嘉参之子。明永乐三年(1405年)华丹旺秀承袭父职膳王千户后,带邻百名僧人到洮州阳坡庄()落居,他以领受当朝封赐的资格,选择溪卡(庄园)的世袭领地,并扩建了“马奴寺”。华丹旺秀(八点旺秀)也是一个对明王朝有功之人物。据传说,曾从征明朝大将军曹国公克服叠州(今迭部县境)有功保奏当朝,赏赐“呼吉禅师”,升世袭僧纲兼管百户。具报准赴京都进贡令其分守暗门隘口。据《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三十)载:“宣德二年(1427年)八月○设狭西都司洮州卫僧纲司置都纲一员”。同年十一月○狭西洮州卫僧纲司都纲管著藏卜()等来朝贡马。马奴寺僧纲华丹旺秀()就隶属于洮州卫僧纲司。
第三代马奴寺僧纲为香巴桑吉(),华丹旺秀之子,于明朝正统三年(1438年)承袭僧纲一职。随后,赴京进贡,蒙赐集善禅师僧纲之职。据《明实录英宗实录》(卷之六十三)载:“正统五年(1440年)春正月○增置狭西洮州卫军民指挥使司僧纲司番僧都纲一员”。其中“番僧都纲”是否在洮州五僧纲之一,还是另有其人不得而知。又据《明实录英宗实录》(卷之一百七十)载:“正统十三年(1448年)九月○命完卜簇克林藏卜袭为集善禅师赐之诰命”。这是马奴寺或其管辖某寺高僧克林藏卜承袭集善禅师一职,也说明“集善禅师”一职另有高僧承袭。
第四代马奴寺僧纲为扎失三竹(),明景泰七年(1456年)承袭僧纲一职。据《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七十二)载:“景泰七年(1456年)十一月○戊辰命……锁南斑丹、官绰领占、锦墩坚参、班丹藏卜、交干藏卜、扎失三竹()、绰吉领占、公哥宁卜俱为都纲,端岳领占等五十二人俱为剌麻给图书印帽袈裟以写番经成也”。又据清廷和巩昌府的呈文记载:“僧纲传至四辈祖扎失三竹()”。并于天顺四年(1460年)照例进贡,赐慧济禅师,颁赐敕书手记约番守隘。另有记载,马奴寺附近的部落和寺院的朝贡情况:《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八)“成化三年(1467年)春正月○狭西洮州古尔占等簇番僧领占干则等洮州著落等簇番僧三竹等各来朝贡马并佛像铁甲等物赐衣服彩叚等物有差”;《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九)载:“成化六年(1470年)五月○乙未陕西洮州卫禄光等簇番僧领占三竹等各来朝贡马及盔甲佛像等物赐彩叚钞锭有差”。
第五代马奴寺僧纲为桑吉次力()。桑吉次力的哥哥帕巴()于正德十年(1515年)承袭百户,管辖部落。这也是第一次僧纲和百户分设。随后,桑吉次力()于正德十二年(1517年)承袭僧纲司。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进京贡马,尝赐“慧济禅师”之号,约束僧人。也据《明实录世宗实录》(大卷二百七十五)载:“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六月○狭西车禄等族头目劄节等哈尔占族番人约子等慧济扯巴寺番僧马你完卜()等招慈等六寺番僧恶行等各贡马及方物宴赏如例”。其中,马你完卜()就是僧纲桑吉次力()。
第六代马奴寺僧纲为勺哇加绽(),原名什路巴藏()。自幼为僧,于明嘉靖朝承袭僧纲,进京朝贡,请颁寺号,朝廷宴偿如例,敕赐“慧济寺”名号。《明实录世宗实录》(卷四百六十二)载:“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闰七月○慧济扯巴寺禅师相初坚昝()等……各来朝贡马及方物”。其中,相初坚昝()是“马奴寺”一位高僧。《明实录世宗实录》(大卷之五百二十五)载:“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九月○惠[慧]济扯巴寺番僧剌麻舍儿坚昝()等来朝贡方物宴赏如例”。隆庆四年(1570年)十二月○慧济扯巴寺禅师剌麻番僧锁南昝坚等……入贡方物宴赏如例”;万历三年(1575年)八月○丁卯狭西慧济扯巴寺差番僧八名……赴京进贡赐宴赏如例;万历八年(1580年)十二月,狭西慧济寺番僧并哈尔占吉古车禄等族各备马匹方物进贡给赏如例。当时,“马奴寺”已经进入鼎盛时期。据传说,当时马奴寺有活佛八名、喇嘛九百余名,出类拔萃之知名高僧层出不穷,或进京为当朝皇帝诵经,或为满蒙亲王尊为寺主。其辖有知知寺、东录沟静修院、录日静修院、扎尕那静修院、多扎静修院、安木修静修院、盘院园尕寺,加洛静修院等。
第七代马奴寺僧纲为他旺加绽(),又名昂旺加绽(),是勺哇加绽()之侄。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承袭僧纲司。哈藏刺主(),是他旺加绽()之兄长,于万历十四年(1586年)承袭百户一职。《明实录神宗实录》(卷之一百七十)载:“万历十四年(1586年)正月○狭西慧济扯把等寺番僧马你完卜()等八名赴京进贡宴赉如例”。万历十八年(1590年)五月辛西陕西慧济寺禅师马你完卜()等八名进贡,宴尝如例;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三月○命王学礼宴待慧济扯把等寺番僧马尔完卜等八名;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五月○宴狭西慧济扯巴寺追贡番僧马你完卜()等命侯陈良弼待。
另外,他旺加绽()之弟扎什扎巴(),小时在本寺学经,十八岁赴卫藏学经深造,返回故里前,已是一位佛学造诸很深,誉满蒙藏地区的高僧大德。进贡北京敕授慧济禅师,在京坐床(法席),晋封呼图克图。蒙古亲王为之立寺供奉,三年贡一次,至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转生十余世。蒙古亲王奉马奴寺为母寺,每三年专程布施一次。
第八代马奴寺僧纲为扎巴多智(),俗名“加吾”,又名“郎扎巴”()。是百户哈藏刺主()长子,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承袭僧纲司兼管百户,奉陕西总督兰州抚院洮州卫缴拨番民三十三族()归扎巴道智()管辖。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10月27日)番僧马你完卜()等八人进贡,上命照例给与应得尝赐。据《明实录熹宗实录》(卷之三十九)载:“天启四年(1624年)三月已卯慧济番僧马你完卜郎扎巴()贡方物赐如例。”
第十代马奴寺僧纲为勺哇次力(),昂项旺秀()之侄。清雍正年间承袭僧纲,照例具呈赐准,兵部颁发僧纲司手记。又据马奴寺僧纲呈告洮州府文书载:“……,雍正元年间势豪贿同巩昌游击杨长藉剿我多生番带兵围烧马你寺院,抢去家资一空如洗。”至雍正十三年,乾隆元年、二年、八年间“杨冲霄两路兴兵杀抢术卜滩哈博杓等族”。据传说,起因是马奴部落内部和僧纲司家族发生内江。说:“有人置朝廷敕赐不顾,争当僧纲不达,遂暗地投靠杨土司”。杨土司为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许允术布世袭总管之职,因而导致从康熙四十四年到乾隆年间杨土司与马奴寺僧纲之间征服与反征服的地方封建势力之间争夺战。当时被杨土司割裂的六个村族番民,不服杨土司管辖,民心依旧向马奴寺僧纲。嗣后,杨土司用了由马奴头人代管之计而告结束。
第十一代马奴寺僧纲为扎巴江措(),是勺哇次力之侄,其为精通五明的高僧,其于乾隆年间承袭僧纲。随后,进京朝贡,被礼亲王(乾隆皇帝之兄)留住蒙古正黄旗座床(法席)未归,由族兄波地肖代理僧纲之职。《清实录乾隆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一)载:“乾隆九年。甲子。七月。○甘肃巡抚黄廷桂奏据土司杨冲霄详称奸僧马尔完卜武生马履祉等勾引所管朱扎等番族。聚众挖路不容行走。屡掠人口粮石马匹。又据各番民控土司杨冲霄纵容头目。科派勒索等情。随会同督臣庆复、质讯后、将此案土奸分别惩治外其土司每岁所收土民钱物原系养廉之需。请嗣后量定其数交纳地方官勒石晓谕俾各遵守。得旨。此等事视之虽细。而办理不妥。往往酿成祸端。慎为之。”当时,马奴寺堪布扎巴江措()留居蒙古不归,也可能与其地社会动荡有一定的关系。
第十二代马奴寺僧纲为楚正加绽(),是波地肖四子,乾隆十四年(1749年)承袭僧纲一职,其胞兄昂旺仁钦()也是一位高僧,其主持巩昌府(今陇西县)之万寿寺。《清实录乾隆朝实录》(卷之三百四十七)载:“乾隆十四年(1749年)。己巳。八月。○又谕、洮州番民善巴策凌、朱瓦策凌二人。控告伊杨姓土司。残虐番民。私藏军器一事。……寻奏、查雍正十三年。土司杨汝松患病。虽经详准伊子杨冲霄代管。其一切土务。仍系杨汝松主持。自乾隆九年。朱扎七族番民郭加等、呈控土司科敛苦累。至今屡有互相详控之案。该土司平日极为恭顺。惟是庸劣无能。性复贪虐。致郭加唆使朱扎七族等、屡与为难。今善巴策凌等、叩阍情词。多半虚捏。至私藏军器。该土司原有报部土兵二千名、以供调遣。向来随征效力。及现在防御边隘。所备器械。间或随时修整。未闻有违例多造情事。第杨汝松素行贪暴。难令再管土务。伊子杨冲霄、人尚谨饬。拟即令承袭土司。并严禁其父不得干豫。如郭加等顽梗之徒。作速审明治罪。其朱扎七族内抗粮者、亦严加惩治。庶番众可期帖服。善巴策凌之案。俟解到审讯得实。另行会商妥议具奏。得旨、余奏悉妥。但令杨冲霄为土司。而不令其父管事。此语恐有名无实之论”。
乾隆十九年十二月十二日,杨土司兴师领兵数千,三路血洗牙当、六见沟等族。马奴僧纲部落屡遭杨土司近百年的侵害与掠夺。由此,马奴寺僧纲辖地被割裂,有的村族被一割为二。嗣后,就有了一个“小术布”之称谓。小术布者为杨土司所管,大术布马奴寺僧纲辖地。
第十三代马奴寺僧纲为香巴梭殿(),是楚正加绽之侄,赐名“马祥”,于清朝嘉庆十九年(1814年)承袭僧纲司。嗣后,僧纲家族开始沿用汉姓“马”,属民也多用马姓。当人们走进术布三十三族被一割为二的村族时,老百姓就会向你告诉是马家百姓或是杨家百姓之分。
第十四代马奴寺僧纲为香巴克子(),是香巴梭殿之侄,于道光四年(1824年)承袭僧纲司,其堂兄马云霞代理百户帮带部落。
第十五代马奴寺僧纲为马成龙(马云霞之子),蒙洮州厅严公保奏愿尝六品顶戴,帮管部落。受朝廷之命,从征西宁作战有功,赐尝蓝翎顶戴保升土总千户。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管理僧纲司。从此马奴寺僧纲部落由百户升为土总千户。马成龙是位有建树的僧纲,他不仅作战勇敢,而且是位不畏豪强的硬汉,治理土务有方的千户。
第十六代马奴寺僧纲为马中魁(马成龙养子),从小生长在牧区,骁骑善射,英勇剽悍,随马成龙带兵从征西宁堵隘有功,敕授花翎顶戴。于减丰八年(1858年)系袭僧纲司,兼管部落土务千户。同治二年(1863年)以河回之变驰往巩昌,救援被匪围困在巩昌府官军建功,保奏花翎尽先都司。
第十七代马奴寺僧纲为昂旺丹珠(),马中魁之子,于同治十年(1884年)承袭僧纲司,兼管部落。管辖番人二十一族,共计一百二十户,僧人一百八十三名,把守达加暗门一处,距洮城西八十里,道通松潘。
第十八代马奴寺僧纲为帕巴九()于宣统三年(1911年)由温布(寺院大管家)代理僧纲。该僧纲时,第一世色拉寺麦扎仓的堪布马奴寺上师()拉热巴格西·洛桑贡却(),于藏历第十五饶迥火蛇年(1917年)就职第七十六任色拉寺麦扎仓堪布。
第十九代僧钢是活佛罗藏丹增加措(),于民国八年(1919年)至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代理僧纲()。他虽竭尽毕力维持了僧纲后期的政教合一制度,但由于回乱的纷起,寺院的重要建筑,经堂、佛殿,昂欠、僧舍毁烬。罗藏丹增加措活佛具有很高的佛学造诣,对宗喀巴经理和显密功修有相当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原有的蔚然学风,坚持了辩经,讲习、考核等一系列宗教制度,使战乱后的寺院生机盎然。然而,这期间僧纲家族中的腐败无能和争权夺力,使政教合一的僧纲世袭制衰而不振。
民国二十年(1931年)十月三十日,甘肃保卫司令杨指令临
潭嘛呢寺僧纲罗劄丹知江楚()将马色力、高秀二人送司令部法办
民国二十年十月三十一日,甘肃保卫司令部指令:嘛呢寺僧纲罗劄丹知江楚庇护属民
抗兵差一事,指责缺报兵役数目,以及责令抗兵役的马色力和高秀解交本部法办等等。
第二十代马奴寺僧纲为马撤霄()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承袭僧纲至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由于辙霄()管理能力弱,随由族叔脑高()协助僧纲或副僧纲。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两位僧纲离任,寺内外一切事务由马赛来()、马杰刀()叔侄管理至1958年,相沿五百八十五年的僧纲世袭制度而终止。
民国三十年(1941年)八月,甘肃保卫司令部委任马奴寺僧纲司正副僧纲即
委任状:任命马撤霄()为正僧纲、马脑高()为副僧纲。
参考资料:
[1]甘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甘南藏族部落概述》甘南州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2]甘南文史资料(第九辑)《甘南藏传佛教寺院概况》甘南州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3](清)张彦笃主修包永昌总纂张俊立校注.洮州厅志校注[M].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3.
[4](明)胡广等纂修.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三十[M].读书网|dushu.com.
[5](明)胡广等纂修.明实录英宗实录·卷之六十三[M].读书网|dushu.com.
[6](明)胡广等纂修.明实录英宗实录·卷之一百七十[M].读书网|dushu.com.
[7](明)胡广等纂修.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七十二[M].读书网|dushu.com.
[8](明)胡广等纂修.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八[M].读书网|dushu.com.
[9](明)胡广等纂修.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九[M].读书网|dushu.com.
[10](明)胡广等纂修.明实录世宗实录·大卷二百七十五[M].汉程国学.
[11](明)胡广等纂修.明实录世宗实录·卷四百六十二[M].读书网|dushu.com.
[12](明)胡广等纂修.明实录世宗实录·大卷之五百二十五[M].汉程国学.
[13](明)胡广等纂修.明实录神宗实录·卷之一百七十[M].读书网|dushu.com.
[14](明)胡广等纂修.明实录熹宗实录·卷之三十九[M].读书网|dushu.com.
[15]清代历朝官员.清实录乾隆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一[M].读书网|dushu.com.
[16]清代历朝官员.清实录乾隆朝实录·卷之三百四十七[M].汉程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