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坚教授学术成就及其背景

马坚教授学术取得卓越成就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继承云南学派的优良传统白寿彝先生在《马坚教授和云南穆斯林的学术传统》一文中说:“马坚教授的学术成就,实际上是继承了云南穆斯林的学术传统。这个传统,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研究教典的传统;又一方面,是学习汉文化的传统,这两个方面,恰好在马坚教授身上都有所体现。”白寿彝先生所说的“云南穆斯林的学术传统”,就是云南学派的传统。

马坚教授从儿时起就开始同时学习中、阿两种语言、两种文化。他6岁入鸡街小学读书,同时跟马明福阿訇学习阿拉伯文。1918年小学毕业后,他到白亮诚先生家私塾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唐诗宋词。这所私塾的教师是饱读国学的清末秀才纳聘之先生。马坚在这里打下了坚实的古文功底。同时,他跟亲戚王成一阿訇学习《古兰经》,一年后他就能用阿语熟读《古兰经》,并能背诵一些章节。1921年他到昆明入云南回教俱进协会创办的“高等经书并授学校”实验班学习。这所学校既教汉文,又教阿拉伯文,“经书并授”。开设语文、历史、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和阿文等课程。白亮诚先生是他的国文老师,马健之阿訇是他的阿文老师,他在这所学校学习了一年。

1922年至1926年3月,马坚在昆明成德中学读书。他各科成绩优异,喜欢数学和哲学,善于思辨与思考。中学毕业的时候,他想报考北京大学哲学系或数学系,因为母亲突然去世而放弃。

1926年3月起,他在沙甸鱼峰学校任教两年,既教汉文又教阿文。1928年3月,他到甘肃固原(今属宁夏)三营师从虎嵩山阿訇学习阿文、波斯文及其经典。后又入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学习阿文、英文、中文和伊斯兰教经典两年。1931年他到埃及爱资哈尔大学留学八年,学习阿语、文学、历史、宗教、哲学。他精通阿文,通波斯语和英语,有较深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集儒家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为一身,这为他在中阿文化交流中做出卓越贡献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坚实基础。

2.经堂教育与著述并重传统。云南伊斯兰学派既重视经堂教育,又重视著述(对伊斯兰教典的研究)。重视经堂教育是陕西学派的优良传统,云南回族青年以赴西北念经求学为志向,学成归来在云南开办经堂教育。同时,还重视伊斯兰教典的研究和著述,马注著有《樗樵录》《经权二集》《清真指南》,马复初著作有《大化总归》《四典要会》《醒世箴》《道行究竟》《寰宇述要》《朝觐途记》《天方诗经》《天方性理注释》《宝命真经》《信源六箴》等三十七部之多。

马联元继承“经堂教育与著述并重”的云南伊斯兰学派优良传统,他在玉溪大营主持经堂教育20多年,学生上千,桃李遍及滇、黔、粤等省和东南亚各国。他用阿拉伯文和波斯文编写简明教材《讨绥哈》(简明教法学)《伟哥叶》(教法学)和《绥勒府》(字法学)《奈哈五》(文法学)《菲苏里》(天方分信篇)《穆希莫提》(教款捷要)《尔母德》(清真玉柱)等一整套教材,帮助学生掌握语法技能,提高学习效果。他振兴和发展了云南经堂教育。他强调经堂教育大学阶段必修课是《文法大全》《古兰经注》《教法学》《教义学大纲》《修辞学》五大本。在教学之余,他埋头著述,阿文著作有《四篇要道》《性理本经》《教典经注》《阿拉伯文学》等。汉文著作有《辩理明证》《亥听译解》等。他在“兴顺和”号的资助下,木刻印刷《古兰经》30卷,发行全国,产生巨大影响。他的学生(又是儿子)马宜之著有《聚礼明证》《明德实语》、马健之著有《回教要旨》,修订了父亲马联元的波斯文译著。

马坚教授继承了云南学派的这一传统,他接受过经堂教育,也在阿文学校教过阿拉伯文;从学生时期就开始著述,他的《新月问题的研究》《穆罕默德传》《国语<古兰经>》(第一卷)等,就是他在固原虎阿訇帐下学习和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写的。这为他后来取得卓越的学术成就打下基础。

4.重视学习波斯文。波斯文是伊斯兰教的重要载体之一,很多伊斯兰教经典是用波斯文写成的。波斯文伊斯兰教经典对中国穆斯林,尤其是云南穆斯林有很大影响,云南学派历来重视波斯文的学习。马复初幼年跟随父亲马尊善经师学习阿拉伯文和波斯文。在云南经堂教育中开设波斯文伊斯兰教经典课程,学习波斯文是学生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云南学派的优良传统。马联元重视波斯文的学习。他的父亲马学宽是云南有名的伊斯兰教学者,懂阿拉伯文和波斯文。幼年他跟随父亲学习阿拉伯文和波斯文及其经典。在教学中,他重视传授波斯文,他的学生马健之、马宜之、王家鹏、田家培等阿訇都通波斯语。

马坚在虎嵩山阿訇帐下学习阿拉伯文和波斯文。那时,他就开始翻译波斯文的《真境花园》。他继承了云南学派重视波斯文学习的优良传统,这为他取得卓越的学术成就创造了条件。

(二)个人的努力白寿彝先生在《云南教胞在历史上的贡献》一文中写道:“马坚教授的成就,当然要归功他的个人努力。”马坚教授个人努力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1.目标明确。马坚教授曾经对纳忠先生说过:“他终身追求两件工作,精通阿拉伯语后在国内传布阿拉伯语,二是翻译和注释《古兰经》。”的确,他一生从没有离开过阿拉伯语和《古兰经》,目标十分明确并始终如一。他从埃及留学归来,从事教师职业,教授阿拉伯语。1943年初至1946年他在养正学校教授阿拉伯语4年,1946年至1978年他在北京大学教授阿拉伯语32年。在埃及留学期间,他就为翻译《古兰经》收集了大量的资料。留学归来,他就投入上海中国回教学会的翻译《古兰经》的工作,此后,他一直从事《古兰经》等伊斯兰教经典的翻译与研究工作。目标明确,为他取得卓越的学术成就,奠定了基础。

2.集儒家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于一身。为了实现目标,必须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果目标与知识体系不匹配,是无法完成目标、取得成功的。翻译和注释《古兰经》是马坚教授的终身目标之一。要把《古兰经》翻译和注释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有合理的知识体系,即必须有深厚的阿拉伯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功底。马坚教授从小学就开始同时学习中国文化和阿拉伯文化,在几十年的学习生涯中,他始终坚持同时学习这两种文化,成为集儒家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为一身的学者。这是他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

3.有哲学思想。有思想的人,学术研究才会成功;没有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学术研究,是盲目的,不可持续的,要取得卓越的学术成就,是不可能的。马坚教授是一位有哲学思想的学者。

THE END
1.信仰的力量——亲历伊斯兰主麻日礼拜“天房克尔白的方向”实际上就是穆斯林圣城@麦加 的方向,@沙特阿拉伯 @麦加 城圣寺中央的立方形高大石殿 “克尔白”,意为“天房”,为世界穆斯林做礼拜时的正向)。 或是将手放在膝盖上深深地鞠躬。 或是保持垂首站立的姿势,专心致志地聆听阿訇转达来自真主的训导和指示。https://itf.mafengwo.cn/client/note.php/info/?id=549674
2.小伙单车骑行北疆,终于到了乌鲁木齐,在这里好好休整一下!乌鲁木齐地07:55 跟随国外穆斯林逛北京牛街才知道 原来回民还会阿拉伯语 09:58 在西安赛格给手机换块电池,逛一下热闹的韦曲老街,吃完臊子面 10:25 莫杰塔巴陪奶奶法蒂玛去给妹妹扫墓,大家族成员在赛依夫家搞聚会 42:25 慕达生活中的隐藏故事:继续镶贴室内瓷砖 00:40 威海下雪了,白色的雪花挂在树上好美呀 网易https://www.163.com/v/video/VRHT85FDV.html
3.重教兴学弘正道爱国爱教写春秋——纪念虎嵩山大阿訇归真50周年虎嵩山(1880-1955)中国伊斯兰教著名经学家。原名镇林,以字行,经名赛尔敦丁。宁夏同心县人,其父是同心县“虎非耶”门宦的一位传教师,人称“虎爷老人家”。虎嵩山自幼从父学习伊斯兰教经典、阿拉伯语和虎非耶门宦的宗教功修。后到海原县拜王耶门宦的宗教https://www.semanticscholar.org/paper/%E9%87%8D%E6%95%99%E5%85%B4%E5%AD%A6%E5%BC%98%E6%AD%A3%E9%81%93-%E7%88%B1%E5%9B%BD%E7%88%B1%E6%95%99%E5%86%99%E6%98%A5%E7%A7%8B%E2%80%94%E2%80%94%E7%BA%AA%E5%BF%B5%E8%99%8E%E5%B5%A9%E5%B1%B1%E5%A4%A7%E9%98%BF%E8%A8%87%E5%BD%92%E7%9C%9F50%E5%91%A8%E5%B9%B4-%E6%95%AC%E5%86%9B/ee77b4bab618512f381a4b4802c75fb5a37d625b
4.中国的依赫瓦尼中国伊斯兰教派依赫瓦尼 依赫瓦尼是阿拉伯语的音译,中文意思是兄弟,中国伊斯兰教派。 这一派别产生深受18世纪阿拉伯兴起的瓦哈比运动影响。通称新兴派,亦称遵经派、圣行派。由甘肃河州东乡族阿訇马万福(即马果园)为首的“十大阿訇”引进倡导,形成派别。积极主张“遵经革俗”与“凭经立教”,要求穆斯林“一切回到《古兰https://www.meipian.cn/4zofrqzj
5.伊斯兰信仰演讲稿(优秀范文三篇)演讲稿第一篇:伊斯兰教节日演讲 伊斯兰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 “斋月”,阿拉伯语叫“莱麦丹”月,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回、维吾尔、东乡、撒拉等l0个少数民族的穆斯林称该月为“尊贵的月份”、“吉祥的月份”。按伊斯兰教法规定,成年健康的穆斯林(除孕妇、儿童外)“见月儿封斋,见月儿开斋”。也就是说https://m.588k.com/jhzc/yjg/1199270.html
6.回族使用什么语言作为宗教信仰从宗教教义的讲解到日常的宗教功课,如礼拜、斋戒等,阿拉伯语都贯穿其中。许多回族的宗教人士,阿訇等,他们精通阿拉伯语,能够准确地解读和传授宗教知识。阿拉伯语的学习对于回族穆斯林的宗教修行和精神追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连接回族与伊斯兰教源头的重要纽带,让回族在宗教信仰的道路上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https://www.mtrjc.com/wen/294350.html
7.西安金启祥大经师传略但是,黄土高原的特性,使得陕西穆斯林总是“讷于言”,对于历史上陕西省内的诸多伊斯兰教著名人物的事迹总是语焉不详。就陕西的伊斯兰教而言,要想对其历史、特别是对陕西省西安市伊斯兰教的近现代历史进行梳理,它就回避不开这么一个课题:对西安市著名前辈阿訇们每个人的历史进行一定量的书写整理。http://xaislamic.com/newsitem/271378074
8.浅谈如何做一名新时期的合格阿訇但是,对于中国普通穆斯林而言,阿拉伯语不具有完全作为交流工具的功用,而以借词的形式渗入穆斯林民族语言中,更多地体现出作为穆 甘宁青伊斯兰教界人士参观团拜访中国伊协 [主题词]:中国伊斯兰教|参观团|积极参与|经学院|中国穆斯林|阿訇|人大常委|副秘书长|古兰经|指导委员会 【本刊讯】2009年5月8日,甘、宁、青http://www.yidu.edu.cn/detail/article/5774a2a6ede4fe1a83a091f5.html
9.从清真寺的功能看阿訇的职能中国穆斯林摘要:阿訇,波斯语,有"教师"之意,在回族穆斯林中,一般理解为清真寺教长,有些地方称阿訇为伊玛目,伊玛目是阿拉伯语,意为领拜者。阿訇不仅是一个主持寺坊教务传道授业解惑的宗教教职人员,也是具有"礼治"特性的乡土秩序的建构者和维持者。自从伊斯兰产生后这个职业随着第一座清真寺麦地那库巴清真寺的诞生而出现。 https://www.xueshu.com/zgmsl/201603/18421558.html
10.阿拉伯语阿拉伯语即阿拉伯民族的语言,属于闪含语系闪语族,使用阿拉伯文,主要通行于中东和北非地区,现为27个亚非国家及4个国际组织的官方语言。以阿拉伯语作为母语的人数超过二亿一千万人,同时阿拉伯语为全世界穆斯林的宗教语言。阿拉伯语因分布广阔,因此各个地区都有其方言,而"标准"阿拉伯语则是以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为准。http://www.seafanyi.com/page15?article_id=119
11.阿拉伯语分类词汇:常用伊斯兰词汇阿拉伯阿拉伯语Arabiyyah al-’islām伊斯兰 法雷兑Faridah 主命也写作 法尔德 逊乃圣行 逊尼派 hadith 哈迪斯圣训 伊斯兰五功 Shahadah作证言 Slaat索拉特礼拜 Zakaat 宰卡特 天课 Sawn沙渥姆斋戒 Ramadan莱买丹月斋月 哈吉朝觐 Myarar.com Eid ul-Fitr 开斋节尔德·菲图尔 https://m.yjbys.com/edu/alabo/30981.html
12.阿拉伯语学习?如果丈夫是一个文盲,一事不懂的话,首先向阿訇求教,然后再教给妻子,若丈夫不知又不问的时候,妻子有权求学,不能闭门造车不学习。如果丈夫将当用(乎昆)阿拉伯语中“穆斯林”(Muslim)一词,字面意义为“信奉伊斯兰的人”(顺从安拉的意志和律法的人)。伊斯兰的使命是面向全世界的,凡接受这一使命的人就成为穆斯https://merifet.wordpress.com/
13.“阿訇”的意思如何阿訇的读音怎么读阿訇的拼音是什么怎么【阿拉伯人】:亚洲西南部和非洲北部的主要居民。原住阿拉伯半岛,多信伊斯兰教。[阿 【阿拉伯数码】:国际通用的数码,就是0,1,2,3,4,5,6,7,8,9。也说 【阿拉伯数字】:国际通用的数字,就是0,1,2,3,4,5,6,7,8,9。 【阿拉伯语】:埃及和叙利亚、伊拉克、约旦等国家和地区的国语或官方语言,也https://www.netshop168.com/article-128377.html
14.女阿訇在中国回族妇女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不过,女阿訇在传播伊斯兰知识、坚定穆斯林妇女的信仰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清真女寺不仅是穆斯林妇女的宗教和社会活动场所,也是她们的学校和课堂。妇女们除了可以跟女阿訇学习宗教知识,还可以学习阿拉伯语等。 宁夏回族自治区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黑富礼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妇女对宗教事务有了更多的需求,女寺和女阿訇的https://news.cctv.com/society/20080623/107438.shtml
15.阿訇的意思拼音怎么读词典阿拉伯语 【訇】组词 訇訇 砰訇 訇隐 訇然 軿訇 訇雷震 【阿訇】关联词 訇哮 砰訇 軿訇 神甫 伊玛目您可能感兴趣的词 阿吽:也译作「阿訇」、「阿洪」。 訇: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洞天石扇,訇然中开」唐.韩愈〈华山女〉诗:「不知谁人暗相报,訇然震动如雷霆」名参见「阿訇」https://m.zcdian.com/ci/v42ux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