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来,在连云港这块土地上形成了气势磅礴、博雅厚重、开放包容的山海文化,散布于山海之间的石刻艺术就是其生动展现。我市孔望山的山腰有一座龙洞庵,今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历史上的名人在这里留下了哪些石刻,以及这些石刻背后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海州有座孔望山,那是因孔子在这里登山望海而得名。孔望山的山腰有一座龙洞庵,任过清代江苏巡抚的林则徐曾到龙洞庵探访古迹,并写下了“千秋孔望谁能企”的诗句。
龙洞庵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西边的龙洞。它原为海边的一个海蚀洞,海浪长年冲刷的痕迹还依稀可辨。洞门内外已经过人工修整,可容一人进出。东汉时期,著名文人崔季珪曾为它写过《述初赋》。郦道元则在《水经注》中记载了这件事,宋朝以后,龙洞的名气越来越大,龙洞内外,布满了名人勒石,经数百年风雨,尚有三十多块历历在目。
在这里留下题刻还有与苏东坡有过诗文交游的蒋之奇。曾奉旨镇压过梁山泊农民起义军的曾孝蕴。明代海州知州王同在这里留下的题刻最多。他工诗、善篆,龙洞西边“归云飞鸟”四个大字,就是他题写。嘉靖己酉(1549年)重阳节良宵,王同与海州文人雅士欢宴于龙洞前。王同即席吟咏一则六言诗章:“龙洞良宵月照,黄花满地秋香。此时此会文彦,一觞一咏情长。矗矗山岩曲抱,潺潺朐海东流。明朝分袂城市,琴樽回忆绸缪。”
听到这里,我想您也和我一样,为孔望山的秀丽风景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所折服了吧。那么,还等什么呢,背起行囊,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吧。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