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案后没人说:今天我们都是穆斯林刘伯松

“今天我们都是穆斯林?”——在每一起爆炸案之后

2013-04-2301:29

刘伯松作者

加拿大《七天》周报言论版主编

当美国波士顿马拉松双弹爆炸后,人们想在一片血肉横飞的恐怖景象中找寻答案或教训,是谁干的?为了什么?

人人皆知,暴力是不能接受的,仇恨更无助于建立人际关系。但爆炸毕竟发生了,我们仍以暴制暴、以仇对仇?

9?11后,“恐怖”(terror)或“恐怖主义”(terrorism)一词有了新的一种固定含义,少用为妙,尤其是出自政要之口。所以,爆炸后当天,当美国总统奥巴马讲话时,没用这两词是明智的,却引起不少美国人不高兴——按照9?11前的意义,这种行为当然构成“恐怖行为”(actofterror)。后来,奥巴马终于用了这词,但他提醒全国人民,在没有获得确实证据前,千万别要胡猜是谁干的。他知道,9?11后,这两词的含义已转向唯一的一个目标——穆斯林和阿拉伯人。

波士顿双弹爆炸后,在毫无证据前,美国的穆斯林组织很快就表示他们对爆炸案的愤怒、谴责肇事者,并呼吁他们迅速归案。比如,伊斯兰协会波士顿文化中心除了祈祷、哀悼和慰问外,愿意提供现场志愿者;美国穆斯林协会(MAS)动员献血;北美伊斯兰协会(ISNA)举行为受害者守夜祈祷和北美伊斯兰圈(ICNA)呼吁所有美国人,帮助警方迅速将肇事者绳之于法。

穆斯林组织这样做,因为这已成为了一种常规:每次恐怖袭击后,美国穆斯林组织总是这么一套:谴责、谴责、谴责,即使肇事者还没有证明是穆斯林或阿拉伯人。因为9?11后,在西方世界,穆斯林和阿拉伯人已经被默认为所有恐怖行为的替罪羊,因此他们认为有“先发制人”的必要,以此淡化被指责的可能性。

但根据美国CBS新闻报道,基地组织也在“挣扎”寻找他们到底是谁。CBS高级记者JohnMiller说:“他们说,‘我们想这是我们的。我们也希望这是我们的’。”

《新闻周刊》驻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记者SamiYousafzai和RonMoreau在DailyBeast4月17日一篇报道中也指出,塔利班说这不是他们干的。

在今天的西方,作为一个穆斯林的确不易,任何恐怖事件,人人都指向他们。因此,波士顿马拉松双弹爆炸后,“希望不是穆斯林干的”,恐怕是穆斯林或阿拉伯人的第一个反应。其实,在西方作为少数族裔的我们应该也有同感的。中国一旦发生什么“坏事”,在我们在街上走时,总觉得有双眼睛在盯住似的,让我们深感不安。你可想象,留胡子或戴头巾的穆斯林了。

也许下列几个实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北美伊斯兰机构那么迅速站出来谴责这些恐怖行为。

——4月17日,CNNJohnKing报告说,根据可靠消息,视频中是一个“皮肤黝黑的男人”;接着WolfBlitzer不理他不想用“阿拉伯人”或“穆斯林”的暗示,反问他有没有听到视频中人的口音。难道Blitzer那么无知,真的不知道监控摄影机不能录音的吗?

“你这个愚蠢的白痴。停止对大规模谋杀的回教徒和他们的圣战意识形态——伊斯兰教——叩头。”

“你为什么不闭嘴。呸呸,这些人必须滚出美国。也许你应该也加入他们的行列。”

——洛杉矶自由职业作家和制片家TasbeehHerwees在Truthdig网页写道:“……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袭击后的第一个念头是‘我希望他们不是穆斯林’。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没有机会与全国人民一起哀悼和忧伤。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觉得有必要谴责这些疯子的罪行。

“这也就是为什么周一爆炸事件后,我不想出门。我感到我的头巾像是我背上的靶子。我的棕黑肤色看似有罪的。系统性种族主义让你窒息。它就是这样使你沉默。种族主义最忠诚的帮凶就是集体罪责和惩罚。”

——在BBCWorld看到一个频段,住在波士顿的穆斯林描述他们对马拉松爆炸事件的感受。东北大学伊斯兰协会的一位女学生说,她希望肇事者不是穆斯林,因为这是大家对穆斯林的“典型看法”。

另一位学生说,他们想去帮助受害者,但因为他们的宗教或外观,又担心他们将被视为犯罪嫌疑人。

——《波士顿邮报》(2013-04-19)报道,周三早晨,戴着头巾的26岁HebaAbolaban医生与朋友推着女儿一起去幼儿游戏班时,突遭人重打肩膀和尖叫咒骂,她和朋友,一面推着婴儿车,一面泪流满面。

为什么没有人说:今天我们都是穆斯林呢?下面是一个住在波士顿的穆斯林的心声。

周一我哭了,也提心吊胆——一个穆斯林波士顿居民的心声

刘伯松译

周一早些时候,我、海德尔和另外三个朋友一起坐在Prudential中心美食广场小桌子周围,我们听到,并感觉到,一声巨响。假如我们是在自己的家乡巴基斯坦卡拉奇某个地方坐在一起,我们会在心中默默祈祷,并继续吃我们的东西,希望吃完后,道路会重新开放,生活会重新恢复。这就是我们对类似炸弹的声音和实际伤害人命的爆炸仅有的经验。

但在波士顿的心脏地带,又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有人在开玩笑地说,它只能是哥斯拉(Godzilla),或一些其他巨型蜥蜴的出现。不过,在20秒内,一大群人蜂拥而入,把我们挤到可俯瞰博爱斯顿街的露台——与那里刚发生第二次爆炸,仅仅一箭之遥。不久,恐慌的人群狂奔进来,又把我们推回美食广场。没吃完的食物和没说完的句子、被抛弃的婴儿小推车和被翻转的椅子——大型商场显得非常混乱和可怕。

手机响个不停,都是来自巴基斯坦的。我的疑心越来越重。“说英文,如果他们听到,他们应该知道你在谈些什么,”我莫名其妙地这样说,即使我们对实际发生的事故信息不多。“不要说什么政治的东西,越短越好,”我说了一遍又一遍,同时祈祷这只是一辆车回火引爆或舞台倒塌。其他别的就意味着恐怖主义,我们都知道什么是恐怖主义和恐怖分子是指谁。因为除非有确实证明,恐怖分子都是穆斯林,一些人更认为,所有穆斯林都是恐怖分子。

美国和它庞大的穆斯林社区几乎10年后,才从可怕的9?11事件中恢复过来。我们不需要9?11前在美国住过的人才知道,这个变化更糟糕的,对美国人如此,对美国及世界各地的穆斯林社区也如此。

如今,我们有些人已离开,而留在家乡的人仍继续受苦。如果波士顿马拉松赛爆炸案的肇事者果真是穆斯林,我们要失去的东西将会更多。虽然我担心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事业、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目标和梦想,还有美国各地穆斯林,为教育或谋生而挣扎,但我最担心的还是,我们现在称为家的这个地方和人民。无论肇事者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或白人至上主义者,或图谋不轨之徒,他们并没有影响波士顿人冲去抢救的精神。

THE END
1.古兰经的可怕之处:不可怕(经中无暴力传教主张)穆斯林为什么不吃猪肉 通常来说伊斯兰教的教徒们被称为穆斯林,而穆斯林都是不吃猪肉的,这主要是因为伊斯兰教的教规规定其教徒不能吃猪肉,伊斯兰教要求穆斯林有选择的吃一些食物,其中除了猪肉之外还禁止吃自死物、血液、和非诵真主之名而宰的动物。 古兰经 http://www.lie4.com/qiwen/f81817cae9d29965.html
2.伊斯兰教为何多恐怖主义?如果这个是根本原因,那么前面我们总结的每个组织恐怖的原因就是表面原因或直接原因。 欧美恐怖主义 不能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为什么出发,此文的出发点其实就是为了聊如今如火如荼的欧美恐怖主义,只是如果没有前面这些穆斯林项目团队的光辉事迹做铺垫的话,这事说起来苍白无力。虽然欧美的恐袭案常常有IS站出来宣称负责,但https://en.jiemian.com/article/785297.html
3.既然种姓制度这么可怕,那么阿米尔汗是什么种姓?第1页既然种姓制度这么可怕,那么阿米尔汗是什么种姓? 第1页 有人经常问这么一个问题: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普遍存在的,但是阿米尔汗很多人说是婆罗门。可他又是穆斯林,种姓不是印度教的么?那阿米尔汗这个所谓的婆罗门是有问题的吗? 我的朋友胡笳有写过一篇文章,给“不可思议的印度”,聊到过这一问题。https://tinynews.org/new/297655469
4.印度新公民法“排除穆斯林”莫迪为何如此大胆?莫迪巴基斯坦印度新公原标题:印度新公民法“排除穆斯林”,莫迪为何如此大胆?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雷定坤] “公民身份修正议案2019”(The Citizenship Amendment Bill, 2019, CAB)于2019年12月10在印度人民院通过,两天后在联邦院顺利通过并得到总统拉姆·科温德的正式签署,成为印度议会2019年通过的编号为47的正式法律——《公民身份修正https://news.sina.com.cn/w/2019-12-18/doc-iihnzahi8278783.shtml
5.为什么历史上的穆斯林比现在更宽容?翻书党澎湃新闻澎湃新闻:有种看法认为中世纪的战争基本上是基督徒对穆斯林的圣战,那么为何在君士坦丁堡之役中,西方基督教世界没有施以援手,而任由圣城陷落了呢?难道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之间的派系斗争要比合力对抗“伊斯兰异教徒”更重要吗? 克劳利:我认为,身处“后9·11”世界的我们有过度夸大历史战争的宗教动机的倾向。其实中世纪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87305
6.内罗毕的悲剧:穆斯林允许退出射击 - 或者更确切地说,杀死 - 他们没有立即开始。 关键点:在发射机枪之前,武装分子说他们允许穆斯林离开大楼。 后者只需要命名先知穆罕默德的母亲。 回答问题的人没有成功或者沉默,或者躺在地上,或者立即开枪。 为了解“古兰经”而对公众进行了简短的审讯,恐怖分子突然开火并开始投掷手榴弹。 http://zh-cn.topwar.ru/33667-tragediya-v-nayrobi-musulmanam-vyhod-razreshen.html
7.精《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 案头摆放了一个月的《穆斯林的葬礼》终于翻到了最后一页,我目光贪婪地看完了最后一个字,终于合上了书。内心却久久https://www.fwsir.com/xinde/html/xinde_20230205165717_2340185.html
8.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通用15篇)楚雁潮用自己的身躯为新月去试墓穴的大小,用跪着的双膝和坚硬的臂膀迎接着新月身躯进入“拉赫”,诀别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描述,此刻,我的泪水盈满了,心被揪紧了,连呼吸都不那么顺畅了,生离死别的场景让我干叹良多啊……读这篇描写回回的巨著《穆斯林的葬礼》,多次让我的泪腺遭到折磨,这是一个现代版的‘梁祝’https://mip.ruiwen.com/duhougan/2611222.html
9.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精选44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篇1 《穆斯林的葬礼》是由著名女作家霍达写的一部文学经典,它讲述的是一代回族人之间的家庭故事,结局十分悲惨。对于回族人民,我所https://www.unjs.com/dhg/4185244.html
10.穆斯林的葬礼语录3篇穆斯林的葬礼语录1 1、互相发泄是弱者对付不幸的唯一手段。 2、眼泪这东西,有时能起到极其神奇的作用,能把持有截然不同的观点的人稀里糊涂地拢在一起,把迂腐陈旧的意识变得温暖感人,把生机勃勃的新兴幼芽儿在爱抚之中扼杀! 3、活着太艰难,心里装着那么多的痛苦,嘴里又什么都不能说,跟死了又有什么两样?死,也https://www.oh100.com/a/202301/6000658.html
11.富裕温和的穆斯林,为什么也做人弹?新闻频道最可怕的还不是这个,斯里兰卡恐怖袭击中某个“人弹”一直被外界认为是“温和穆斯林”,因为他从未发表过极端言论。你想一想我上次说过的清真物理学原理,其中有一条是:任意一名穆斯林在开枪或自爆前,我们无法确定这名穆斯林是极端的还是温和的,这种现象被称为薛定谔的穆斯林,也被称为穆罕默德测不准原理。 https://news.hexun.com/2019-04-25/196965143.html
12.《穆斯林的葬礼》经典语录《穆斯林的葬礼》经典语录2 1、互相发泄是弱者对付不幸的唯一手段。 2、眼泪这东西,有时能起到极其神奇的作用,能把持有截然不同的观点的人稀里糊涂地拢在一起,把迂腐陈旧的意识变得温暖感人,把生机勃勃的新兴幼芽儿在爱抚之中扼杀! 3、活着太艰难,心里装着那么多的痛苦,嘴里又什么都不能说,跟死了又有什么两https://www.wenshubang.com/shuoshuo/1080193.html
13.穆斯林的葬礼的5星书评(947)越往后看 越觉得可怕 穆斯林的葬礼 是啊葬礼注定了是一个巨大的悲剧 可是 伟大的霍达 你好残忍 人亡不够还需家破一个落寞的母亲连女儿的坟墓也不知落在何处 心中渺茫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的落空 还在为新月拉着小提琴的雁潮可怜的人心爱的人在最后一刻 还是没能见面 上天真 (展开) 1 0回应 This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0788580/reviews?rating=5&start=180
14.徐贲:“谣言”有那么可怕吗徐贲:“谣言”有那么可怕吗 近来,“谣言”似乎一下子成了中国公众关心的热点,先是陆续有事关雷锋和狼牙山五壮士的“造谣者”被拘捕的消息报道,后又有广州公安发微博称,“打击造谣要防扩大化,若人人噤若寒蝉,…… 显然是噩梦”。 9月1日一则“25年后北京房价每平米将超80万元”的报道下,有网友写道,“请问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7705.html
15.欧洲和穆斯林必有一战?当年伊斯兰教从中东扩展到北非,扩展到中亚就是如此的,使得整个北非几乎换了人种,中亚换了宗教。而在当前国际局势下,穆斯林不断在欧洲扩张,很多人说欧洲和穆斯林世界必有一战,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呢? 从7世纪,伊斯兰教产生开始,以武力对外扩张,打着消灭一切异教徒的口号,建立阿拉伯帝国。而与此同时,因为血腥的屠杀,使得https://www.hydeii.com/newsinfo/2628005.html
16.微博正文加上穆斯林可怕的生育能力,结果到90年代,穆斯林人口超过基督教。国家性质彻底逆转,人口占多数的穆斯林跟黎巴嫩一样了,也要争取更多的权力,于是爆发了长期的内战夺权。现在的科特迪瓦近2000万人口已经大部分是穆斯林了,上到政府总统,都是穆斯林了。虽然完成了逆转,但是科特迪瓦陷入战乱和贫困,现在成为西非最穷困的国家,https://m.weibo.cn/status/4534997740162280
17.《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通用25篇)《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篇3 从姑妈的女儿手中借了一本《穆斯林的葬礼》来已经好久的了可是一直都没有时间看,因为要准备那可怕的期中考。 现在终于开始看了,如果不看过这本书我还不知道原来穆斯林是一个民族的名字的,这也让我大跌了眼镜。因为一直以来我只以为是一个作家的名字,开始是几无聊的.```但如果不看https://www.jy135.com/duhougan/650545.html
18.恐怖分子大部分是穆斯林?事实跟你以为的完全不一样我认为这只是福斯新闻让观众变更笨的其中一个手段。回顾上周末,恐怖主义「专家」史帝夫爱默森(Steve Emerson)被发现把英国伯明翰捏造 (link is external)为非穆斯林禁止进入的区域1。更惊人的是,有些明理的人也曾发表过这类言论。 「我们为什么没看到基督教、佛教或犹太教的恐怖攻击呢?」只要提出这个问题,批评就会http://www.wyzxwk.com/Article/guoji/2015/03/339101.html#jtss-tsina
19.冲突:宗教文化抑或文明重读——《穆斯林的葬礼》论文·中国而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所揭示的伊斯兰文化所面临的巨大危机对穆斯林们来说也许更加可怕:一直被当成穆斯林并因此继承了梁亦清家业并娶了梁君璧做妻子,同时还与梁冰玉生下了新月的韩子奇,并不是穆斯林。虽然他己经融入到这个家庭里,但他从不做礼拜,他的骨子里仍然是一个“异质化的他者”,无论是汉族还是其他什么民族http://www.cels.org.cn/web/news-426.htm
20.西北之行——青甘线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其实味道还不错~ 我们的西北大环线八日游, 噢,七日游就结束在这里。 但不是终点…… 第八天——东光大清真寺 真正的自由行,上午一个懒觉,睡得大家都不想起。 为什么选择它?因为我们都没有见过伊斯兰教的寺庙。 提前查了一下攻略,穿着方面和塔尔寺差不多,短衣短裤短裙不能穿。 https://www.meipian.cn/1iii41p4
21.穆斯林的葬礼经典句子21、人,为什么要有那么多的感情?有骨肉情、手足情,这就足够了,干吗还要添上个男女恋情来折磨自己? 22、人,最可怕的不是疾病,而是丧失了意志和信念,不要自暴自弃,不要消极等待。 23、每个人就是对方的镜子,蕴藏在眼底的无限深情,化作闪闪发光的宝石。 https://www.wenanmao.com/a/6584eb4a95095606dc0aad5a.html
22.印度穆斯林——一个日益被边缘化的群体—四川大学中国南亚研究中心1947年,一位英国法官仓促决定了以印度教徒为主的印度和以穆斯林为主的巴基斯坦(含今孟加拉国)的边界。分治引发了致命的暴乱和可怕的群体暴力事件。穆斯林大规模迁徙到巴基斯坦,印度教徒和锡克教徒则迁徙至印度。历史学家估计大约有20万到200万人丧生。 至今仍然不清楚为什么共存了几百年的群体会突然相互攻击。一些学者指https://ccsas.scu.edu.cn/detail/KKwzzOKMzAswAA
23.穆斯林在美国的生活学术研究美国的穆斯林家庭生育率也不是十分高,平均家庭人口4.9。记得很多年前《华尔街日报》有篇报道说,生活在美国的穆斯林教育程度一般都比较高,60%大学毕业,(远远超过了美国人口大学毕业的平均值,)平均年收入6.9万,仅次于犹太人(犹太人平均年收入7.5万)。 9/11恐怖事件之后,“穆斯林”成为一个贬义词,象老虎一样可怕,且http://www.muslimwww.com/html/2010/xueshu_0523/3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