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辞:风刮乱丝不见头,颠三倒四犯忧愁。慢行缓来头有绪,急促反惹不自由。
推断:疾病未好,婚姻不巧,口舌琐碎,做事颠倒。
大象:屯者难也,万事欲进而不得进。
运势:身处困境,步步为营,有初难后解之意。
爱情:感情发展受阻,宜坚守信念,排除困难。
疾病:病在肠胃,足部或泌尿系统,不宜掉以轻心。
失物:难以寻回。
诉讼:小事粘滞纠缠,大事反无大害,宜和解。
周易卦爻辞原文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六三:既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无不利。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周易卦爻辞解文
屯卦象征初生:元始,亨通,和谐,贞正。不要急于发展,首先要立君建国。
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象辞说:屯卦的卦象是震雷下坎水上,为雷上有水之表象,水在上表示雨尚未落,故释为云。云雷大作,是即将下雨的征兆,故屯卦象征初生。这里表示天地初创,国家始建,正人君子应以全部才智投入到创建国家的事业中去。
初九,万事开头难,在初创时期困难特别大,难免徘徊不前,但只要能守正不阿,仍然可建功立业。
象曰:虽磐桓,志行正也。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象辞说:虽然徘徊不前,但志向和行为纯正。只要能下定决心,深入基层,仍然会大得民心的。
六二,女子贞不字,十年后才生育。
象曰:六二之难,乘刚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象辞说:六二爻之所以出现困难,是由于阳刚一方所造成的。婚后十年才生育,是很反常的现象。
六三,追逐鹿时,由于缺少管山林之人的引导,致使鹿逃入树林中去。君子此时如仍不愿舍弃,轻率地继续追踪,则必然会发生祸事。
象曰:即鹿无虞,以从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穷也。
象辞说:追逐鹿缺少管山林之人引导,是因为获鹿之心过于急切。君子应及时放弃,否则必有祸事或导致穷困。
六四,四马前进,步调不一,但如坚定不移地去求婚,则结果必然是吉祥顺利的。
象曰:求而往,明也。
象辞说:坚定不移地去追求,是明智之举。
九五,只顾自己囤积财富而不注意帮助别人,是很危险的,那样做,办小事虽有成功的可能,但办大事则必然会出现凶险。
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象辞说:只顾自己囤积财富而不注意帮助别人,这样的人即使想有所作为,其前景也不大光明。
上六,四马前进,步调不一,进退两难,悲伤哭泣,泣血不止。
象曰:泣血涟如,何可长也?
象辞说:悲伤哭泣,泣血不止,这种状况怎能维持长久呢?
卦爻辞注解
屯卦:一开始就顺利,利于占问,不要出外办事,但有利分封诸侯。
倒数第一阳爻:徘徊难进。占问安居有利,建国封侯有利。
倒数第二阴爻:迟回地难进,骑著马回旋。不是来抢劫,是来就婚,占问女子不孕,十年才孕。
倒数第三阴爻:逐鹿没有虞人帮著驱逐,鹿只跑入林中,君子见机,不如放弃,去追捕不利。
倒数第四阴爻:骑马回旋,求婚姻、去是吉的,没有不利。
倒数第五阳爻:储存肥肉。向小事吉,问大事凶。
最上阴爻:骑马回旋,去抢亲。被抢的女子哭得血泪交流。
卦爻卦辞诗
水雷屯
萌芽起步最艰难
大路通行得利还
万勿轻率求冒进
功成置业自开颜
屯卦的互卦是山地剥
互卦是本卦的2、3、4爻与3、4、5爻组成的卦
第03卦屯卦的变卦有六个,分别是:
水地比动初爻
水泽节动二爻
水火既济动三爻
泽雷随动四爻
地雷复动五爻
风雷益动上爻
屯卦的错卦是火风鼎
错卦是本卦的所有爻由阳变阴或者由阴变阳而形成的卦
屯卦的综卦是山水蒙
综卦是将本卦颠倒后而得到的卦
第三节屯卦第三下震雷上坎水~水雷屯卦
屯卦,由下震上坎组成,卦形作,象征初生。屯字的篆书形态正如草木艰难地破土萌生,故卦名取为初生之义。上卦坎为水,代表未成雨的乌云;下卦震为雷,合在一起即乌云雷声交动,将雨未成的情状,譬喻事物初生时的艰难。全卦大旨在阐明事物初创多艰的同时,勉励人们要掌握草创之时的发展规律而进取。
一
经文: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
译文:
屯卦象征始生:极为亨通,利于坚守正道。不宜有所前进,利于建立诸侯。
彖传说:屯的意思是,阴阳之气始相交接,从而险象就产生了。一切生机产生于艰难之中。它具有广大、通泰、贞坚的品德。屯的下卦为震,震为雷;上卦为坎,坎为雨,雷雨交加,充满宇宙,于是生成草木。这种卦象表明,宜于建国封侯,但是危险而不安宁。
注释:
屯,卦名。说文:屯,难也。
刚柔句,解释卦名。本卦是异卦相叠震下坎上。震,表示雷。坎,表示雨。古人认为刚柔相交,阴阳激荡则产生雷雨,雷雨并作,险象环生,即为屯卦之象。
屯之震为动,之坎为险。所以屯卦之象,又是动乎险中。
草昧,章炳麟说:草昧,借为草木。
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象传说:乌云与雷声混杂,象征初生。君子在初创时期要努力于治理经营。
经纶,整理过的蚕丝,象传以治丝之事,比喻筹划大事。
解读:
云雷交至,雷雨将作,是事物初创阶段的象征。这也是用天象来比附人事。君子见到这种自然景象,就应该想到,愈是初生之物,愈是草创之事,就愈加需要治理经营。指示新生事物在草创时期要努力经营。
二
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
初九,徘徊不前,利于守正而居,利于建立诸侯。
象传说:虽然徘徊不前,但是思想和行为都没有偏离正道。尊贵者能够处于卑贱者之下,这是大得民心的。
磐,徘徊之意。
屯卦六爻告诉人们,处于艰难创始之时,如何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恰当地行事,以求化险为夷。第一爻初九的爻义很明白。是说初九处在创始之初期,更不能轻举妄动,所以在坎险之前徘徊不进,宜守正而居,此时动则难生,虽然初九为刚爻而勇于进,也不得不谨慎。这时初九唯一可做的有益之事是谦恭下士,以求资助,同时收揽人心。初爻是来自乾体的阳刚之爻,身份尊贵,于初创之时竟能自处于较为卑贱的地位,这样就更得众望之所归了。
三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六二:创始艰难,彷徨不前。乘马的人纷纷而来,他们不是强盗,而是求婚者。女子守正不嫁,过了十年才出嫁。
象传说:六二的难以前进,是由于阴柔凌驾于阳刚之上。过了十年才许嫁,说明终于返归于常道。
屯如邅如,表艰难。
班,借为般,回旋。
字,妊娠。
乘,凌驾。六二阴爻处于初九阳爻之上,是为柔乘刚之象。
此爻显示,在艰难创始、力量柔弱之时,自身是无力脱险的。纵有抱负,在坎险面前也只能徘徊彷徨。如欲出险,非得阳刚之助不可。但当此时刻,凡事务必小心审慎,就像起先疑为歹人,后来才知道是求婚者。为什么不马上缔结良缘,却等到十年后才出嫁呢?这是因为处于屯难之时,六二之前有两个阴爻阻隔,六二不宜轻动,只有耐心地守正待时,直到形势好转,才走下一步。要知道,摆脱创始时期的艰难十分不易,要耐心等待各种条件成熟,有时甚至是长期等待。
四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象曰:即鹿无虞,以从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穷也。
六三:追捕野鹿,没有充当向导的官员。思忖着鹿逃入山林。君子机灵,认为不如放弃。深入山林,认为会有危险。
象传说:追捕野鹿,没有充当向导的官员,意在追逐走兽。君子放弃那野鹿,知道深入山林会有危险,因而除此别无他法。
虞,掌管山林之官。
惟,考虑,思忖。
几,借为机,机智。
吝,贞兆辞,表示艰难。
古人打猎,必有掌管山林的虞人把禽兽赶进围场。屯卦六三当创始艰难之际,本应守静以待,避免盲动,如有所为,也要借助外力,有虞才能逐鹿。然而它贪求猎物,独往冒进,这是失策的。懂得进退、取舍之理的君子就十分明智,知道在此种主客观都不具备出击条件的情况下,不能被猎物诱惑,迷不知返,不如断然地放弃、罢手,免得偷鸡不成蚀把米。这则爻辞中,描绘了盲目贪求的浮躁庸人和当止则止的明哲之士的两种形象,互相映衬,十分生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五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六四:驾着马车原地回旋,这是寻求婚姻。放胆前进,必定吉利。
象传说:敢于追求,勇于深入,因为其人深明形势。
乘马班如,求婚媾:此谓六四下应初九,阴阳相合,故乘马往求婚配,必可济屯获吉。
乘马班如的艰难与六二爻辞屯如邅如,乘马班如的艰难是相同的。婚姻中虽然曲折、困难,但也不能因此而畏缩不前,无所作为,而应该努力克服困难,力争圆满的结局,正所谓好事多磨,道路曲折而前途光明。爻辞中一个求字表现出了人在困难面前的主观能动性,断语往吉,无不利提倡和肯定这种主观能动作用。
六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九五:屯积肥肉。筮遇此爻,问小事则吉,问大事则凶。
象传说:屯积肥肉,意思是施舍不广。
屯,借为囤,囤积。膏,肥肉。
九五虽然是以阳刚之质,居于上体中正之尊位,但处于屯难之时,陷入坎险之中,迫切需要辅助之力。如何才能得到辅佐呢?即必须广施德泽,收揽人心。所以爻辞劝告说:屯其膏!处在屯难之时,赶快普施恩泽!为什么又说小贞吉,大贞凶呢?柔小处下者,处理小事,虽然恩泽未施,但能守持正道,尚可得吉;至于刚大处上者,处理国家大事,如果恩泽不能广施,即使守正道行事,其结局也是凶险的。因为他在人心向背的力量对比上不占优势,尤其在艰难的创业斗争中更为明显。所以广施恩泽对于领袖人物特别重要。
七
象曰:泣血涟如,何可长也。
上六:驾着马车原地回旋,哭泣无声,滴泪涟涟。
象传说:哭泣无声,滴泪涟涟,这种情景怎能长久下去。
泣血,泪尽而继之以血。涟如,犹涟然。形容血泪长流不断。
上六位居屯卦之终,处于屯难之极,但它是阴柔之质,没能摆脱困境,孤独无援,因而骑在马上盘旋乘马班如,忧惧交加,血泪交流。此处之境有两种可能:或者归于灭亡,或者绝处逢生,变屯为通,于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不管出现哪一种可能,目前的困境都不可能长久地存在下去,所以象传说:何可长也。这话里也有穷极应思变的意味。
处世活用
勾践忍辱成大业
屯卦上下卦拟象乌云雷声交动,将雨未成的情状,譬喻事物初生艰难,勉励人们要掌握草创时期的发展规律而动,致力于经营。一个人要成就大业,要经受种种磨难,要承受常人难以承受的磨难。越王勾践深谙这个道理,终成大业。
公元前494年,因获悉吴国将攻打越国,越王勾践率先领兵开战。由于吴军实力太强大,越军战败,退守会稽山。吴军乘胜追击,把会稽山包围得水泄不通。在这危急存亡关头,勾践采纳了范蠡的建议,决定以屈求生。勾践一面准备死战,一面去向吴王夫差求和。如果夫差愿意,勾践愿做吴王的奴仆,忠心耿耿地侍奉吴王;不然,勾践将尽杀其妻子,燔烧其宝器,悉五千人触战。在太宰伯茹的悉心劝说下,吴王夫差终于答应议和,这样越国才得以保全。
职场活用
知其可为与不可为
屯卦六三中说:在山林中打猎追鹿,却没有看守山林的虞官引导,考虑到鹿已入密林,机智的君子就会果断地放弃算了继续追逐。因为如果继续深追下去,说不定会遭遇到意想不到的麻烦。知其可为与不可为,就是审时度势的能力。知其可为与不可为在职场中同样重要。每个人新入职场都会经历一些磨难,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而这些磨难实际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的断奶期所必须承受的痛苦。比如许多刚刚大学毕业的职场新人,空怀有屠龙之志,但从实际工作经验和心智方面均不够成熟,又缺乏外力的支持,往往解决不好一个小问题,更何谈做一番大事业呢?这时候就要认清形势,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目前还没有能力做的,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不盲目浮躁,不好大喜功,才能逐渐搭建起属于自己的成功平台。
第03章圣人之治
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注释
尚:推崇。
译文
不推崇贤能之才,使人民不争名夺位;不以奇珍异宝为贵重之物,使人民不做偷盗的坏事;不炫耀可贪的事物,使人民不产生邪恶、动乱的念头。因此,有道的人治理天下的方法,是要净化人民的心灵,满足人民的温饱,减损人民争名夺利的心志,强健人民的体魄。要常使人民没有伪诈的心志,没有争名夺利的欲念。使那些智巧之人也不敢肆意妄为。以无为的态度去处理政事,就没有治理不好的。
导读
在春秋时代的大动乱、大变革中老子深刻地认识到,盲目尚贤的危害,他主张不尚贤、使民无知、无欲,他设想要人们回到一种无矛盾的无为境界。
解析
本章是老子对无为而治观点的具体论述与见解。
老子鲜明的提出圣人之治在于无为的观点。只要心里没有贪念,就不会有不满及争夺之心,从而使自己达到一种纯朴自然的状态。要使社会物质条件丰富,民众就不会为温饱而起纷争,生活安逸自在,达到一种理想的境界,民众为了能使这种美好生活永远延续,就会自觉地维护这种和谐共处的状态。即便有一些自认为是的人想改变这种生活,民众也不会同意,从而使有智巧的人也不敢有所作为。
老子还说,不要使民众产生志向,但是要使民众的体格强健起来,有了强健的身体,就不会有痛苦产生;不崇尚贤者,就不会产生志向,志向是人心滋生贪欲的前因,如果内心存有志向,人们就会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而不择手段,这是恶行发生的一个前提。不以难得的货物为尊贵,那么民众就不会为了得到这些难以得到的东西而产生偷盗之心。老子还特别提到,作为最高统治者,首先不要存有欲望,而应与民众一样达到无知无欲的境界,因为民众是以圣人为榜样的,圣人如果有欲望表现出来,民众就会觉得不知所措而出现混乱。最后,老子说,能做到这些,就是无为而治,就没有不能治理好的地方了。
王弼道德经注
贤,犹能也。尚者,嘉之名也。贵者,隆之称也。唯能是任,尚也曷为?唯用是施,贵之何为?尚贤显名,荣过其任,为而常校能相射。贵货过用,贪者竞趣,穿窬探箧,没命而盗。故可欲不见,则心无所乱也。心怀智而腹怀食,虚有智而实无知也。骨无知以干,志生事以乱。
贤,就是有能力。尚,是以美好的名节嘉奖的意思。贵,是形容兴隆。如果能做到人才能否任用一律依据才能,有没有嘉奖又能如何?如果能做到器物能否使用一律依据功能,贵重价格高又能怎样?崇尚贤能、显要名节,荣耀大过了作为,需要经常拿两者相比较才能使获得的荣耀和做出的贡献相匹配。贵重的物品大家都愿意使用,贪婪的人拼命追逐,就好像进了门又想进箱子那样地渴求,连生命都在所不惜地抢夺。所以见不到可以引起欲望的东西,也就没有什么使心迷乱的。要让百姓心中怀有智慧而腹中怀有食物,心中虚无才有智慧,腹饱才能没有迫切的欲求而不去用智谋手段谋求温饱。骨骼因为什么都不知道才能坚强地支撑整个身体,虚妄的想法和动机则惹是生非而引起混乱。
苏辙老子解
尚贤,则民耻于不若而至于争;贵难得之货,则民病于无有而至于盗;见可欲,则民患于不得而至于乱。虽然,天下知三者之为患,而欲举而废之,则惑矣。圣人不然,未尝不用贤也,独不尚之耳;未尝弃难得之货也,独不贵之耳;未尝去可欲也,独不见之耳。夫是以贤者用而民不争,难得之货、可欲之事毕效于前,而盗贼祸乱不起。是不亦虚其心而不害腹之实,弱其志而不害骨之强也哉!崇尚贤能,则人们耻于比不上别人而相争;珍视难以得到的器物,则人们不愿意别人有而自己没有,所以不择手段地谋取;见到能引起欲望的东西,则人们怕自己得不到而产生混乱。虽然这样,天下都知道这三样能引起灾祸,想废除抛弃它们,这样就糊涂了。圣人不是这样,不是不用贤人,只不过不崇尚,不以贤人为榜样罢了;不放弃难得的器物,只不过是不那样珍视,不让人们觉得它是宝贝;不丢弃可以引起欲望的东西,只不过不让人们注意到而产生欲望。所以启用贤者而人们不相争,难得的器物、可以引起欲望的东西都放在前面而盗贼祸乱不兴起。这不也就像心灵空虚而不影响生活的温饱,意志薄弱而不影响骨骼的强壮吗?
今将举贤而尚之,宝货而贵之,眩可欲以示之,则是心与腹皆实也;若举而废之,则是志与骨皆弱也。心与腹皆实则民争,志与骨皆弱则无以立矣。不以三者眩之,则民不知所慕,淡然无欲。虽有智者,无所用巧矣。因三者之自然,而不尚、不贵、不见,所谓为无为也。
现在崇尚贤者、珍视宝物、展示可以引起欲望的东西,就是精神和物质生活都充实了;如果把这些都抛弃,那就是灵魂和肉体都虚弱了。精神和物质生活都充实,人们就会相争;灵魂和肉体生活都虚弱,人们就无法维持生存了。不展示上面三种东西让人们眼睛迷乱,人们就无所倾慕、偏爱,而恬淡没有欲望。虽然有聪明机巧的人,也无处施用他的智巧了。让上面三种东西的自然地按规律发展,而不人为地崇尚、珍视、展现,就做到了无为。
经典解读
上一章,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这里又继续深化,指出如何才能达到无为而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有人认为这是老子平均思想的体现,但也有人认为这是老子愚民的思想。我们在研究时依然应该用到辩证法的思想,既要看到它的局限性,也要联系老子所处的时代特征、这一思想提出的背景,看到它的进步意义。
春秋战国之世,诸侯纷争,国家兼并,百姓生灵徐炭者不计其数。各大国为了相互争霸,变法制、扩兵备、访贤才。尊贤尚才成为一时风气,许多学者也纷纷提出尚贤、尚才的主张。然而,当时很多所谓的贤才并非真正的治世之才,他们投靠一些野心家,争权夺位、抢占钱财、大国争霸、小国兴兵、士人奔走游说、挑动千戈,使天下更加混乱、道德更加颓废。于是老子才提出了不尚贤的主张。
这和其他学派的学者观点截然不同。孔子的学说极力崇尚贤者,教导弟子们要做君子儒,要里仁为美,之后的孟子、荀子等无不提倡尚贤,要求居必择乡,游必就士。墨家更是将尚贤作为理想,希望把贤人政治推广到全国,让贤能之人做上级正首,做下级的楷模,从而达到社会稳步发展的目的。法家虽然韩非说过贤智不足慕的话,但其思想、政策还是重视贤人的,李斯的谏逐客书更是明确地喊出了贤才对于国家的重要。
老子及其思想继承者们相信,知是人类痛苦、厮杀之源头。无知使百姓们没有盗取利禄之心,没有争强好胜之志,这样做,就顺应了自然规律,就做到了无为而治。使人人都回归纯洁的、无知无欲的自然本性,以天地大道治理人事,天下自然可以得到治理了。
哲理引申
统治者是人民的榜样,他的所作所为都会影响到人民的处世方式。统治者如果不喜好稀缺难得的财货,不炫耀引起人民欲望的事物,人民就会安分守己,各操其业;反之,如果统治者骄奢贪婪,到处搜刮珍宝,竭尽嗜欲,其统治之下的人民也会变得心神迷乱,争财夺利。所以,历史上有道的统治者无不生活简朴,以淡泊无欲的心态治理人民;贤能的大巨,也都知道劝谏君主远离奢侈、欲望,以天下百姓为本。
奢侈、贪婪是人最大的错误之一,虽然他拥有整个天下,一旦被欲望所支配,生活奢侈起来,天下都将不堪重负,最终他将失去一切。商纣王初始继位的时候,并没有那么昏庸无道,历史上记载他是个很有才的人,思维敏捷,善于奔跑,力气大得可以徒手搏击野兽。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的父亲才将帝位传给了他,所有的人都认为,这样一个聪慧有才的君主,一定会为股商带来复兴。然而,纣最终却成为了历史上暴君的典型,成为了殷商自己的灭亡者。
箕子所说并没有引起大臣们的注意,很多人都认为他是杞人忧天,对他的忧虑一笑而过,然而,事实却证明箕子的预言果然在纣王、股商王朝身上得到了验证。纣王的生活越来越奢侈,欲望越来越多,不断地耗费民力,满足自己的欲望。身边那些奸佞的小人,看到他如此,纷纷阿谀奉承,进献好玩、好吃的东西给他,加深他的迷乱,提出更加荒谬的建议,助长他的无道。那些忠正的大臣们再去进谏,纣王已经完全听不进去了。大臣们进谏多了,纣王便感到厌烦,于是设立了炮烙之刑,来惩罚无辜的人,于是没人再敢劝谏。纣王又建造了酒池肉林,每日和宠姬、近侍在里面饮酒作乐,对百姓的疾苦不闻不问。
几年以后,股商的百姓要么放弃昏君,逃往国外,要么变得和纣王一样,只知道追求奢侈、享乐。天下的诸侯见到殷商无道,也逐渐生出了背叛之心。不久,西方的周武王兴师讨伐股商,纣王众叛亲离,大军临阵反戈,他只能逃到耗费民力兴建的鹿台之上,点火自焚而死了,殷商也随之灭亡。
纣王给后世的统治者们树立了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一骄奢淫逸一定会导致亡国亡身。所以那些志在天下的人,无不告诫自己远离奢侈、坚守淡泊无欲的生活。汉高祖刘邦开始进入成阳之时,立刻被秦宫之中的珍宝、美人所吸引,素性居住在秦宫之中,日日和美人饮酒作乐。大臣们见此,非常忧虑,于是樊哙、张良等人纷纷进谏,劝说道:秦王正是因为贪图这些宝物、每日饮酒作乐而灭亡的,大王您刚进入咸阳就如此,难道是要步暴秦的后尘吗刘邦并非昏庸之辈,恍然大悟,于是封藏好所有珍宝,立刻离开了秦宫。他没有看重那些难得之货,赢得了民心,最终取得了天下。
开创文景之治的汉文帝,也是生活简朴的典型。他身为天子,畜有四海,却从来不搜求什么珍宝财货。从前那些各地照例进贡的财货,他也一一取缔。有一次,地方献给皇帝一匹千里马,汉文帝见了并没有给进献的官员奖赏,反而下了一道诏书,命令冬地官吏,再也不要进献难得的货物,再也不要耗费民搜寻什么宝物。诏书中明确告知:联不受献也,其令四方毋复来献。
难得之货可以满足耳月之娱乐,但对于统治者来说害处多多。首先,它们带来的奢侈、享乐会消磨一个人的志向,让人在享乐之中不断沉沦;其次,君崇尚奢侈,会给大臣、百姓都树立负面的榜样,带坏国家的风气;再者,统治者追求难得之货,难免就要搜刮百姓,浪费民力,引起人民的不满,最终失心,乃至国家。所以,无论一个人拥有多少财富,处于何等地位之上,都必提防欲望带来的灾祸,坚持简朴淡泊的生活作风。
论语颜渊篇1210句
本篇引语
本篇共计24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本篇中,孔子的几位弟子向他问怎样才是仁。这几段,是研究者们经常引用的。孔子还谈到怎样算是君子等问题。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祗以异。
崇德:提高道德修养的水平。
惑:迷惑,不分是非。
徙义:徙,迁移。向义靠扰。
诚不以富,亦祗以异:这是诗经.小雅.我行其野篇的最后两句。此诗表现了一个被遗弃的女子对其丈夫喜新厌旧的愤怒情绪。孔子在这里引此句,令人费解。
子张问怎样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和辨别是非迷惑的能力。孔子说:以忠信为主,使自己的思想合于义,这就是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了。爱一个人,就希望他活下去,厌恶起来就恨不得他立刻死去,既要他活,又要他死,这就是迷惑。正如诗所说的:即使不是嫌贫爱富,也是喜新厌旧。
评析
本章里,孔子谈的主要是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他希望人们按照忠信、仁义的原则去办事,否则,感情用事,就会陷于迷惑之中。
世界人权日
每年的公历12月10日
节日名称:
通过机构:
联合国大会
12月10日为世界人权日,为纪念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世界人权宣言》而设立的纪念日。世界人权日提醒我们,现时在我们的社区及全世界,还有持续的人权问题。要让人权在全世界得以落实推行,还有赖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人权日节日起源何时何地?12月10日为世界人权日,为纪念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世界人权宣言》而设立的纪念日。
世界人权日提醒人类,现时在人类的社区及全世界,还有持续的人权问题。要让人权在全世界得以落实推行,还有赖全人类的努力。
人权日设立的大背景如何?
世界人权日”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二战是世界上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重新瓜分全球的资源,如原料和土地等,而发动的大规模战争。对全人类来说,战争是非常残酷的。二战期间,到处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人类遭到空前的浩刧。在战争年代,根本没有什么人权可谈。
2024年12月09日
农历甲辰
龙年十一月初九
周一
第3827天
睿见
前瞻
实用
仙言潮声
往事不可追,来日却可期,好好把握当下,不负时光韶华。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坚持好奇好学的劲头,要摆脱倦怠,远离焦虑,不改热望,丰富自身,靠近善良温暖的人,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自会遇见无限好风景,懂你的人自然会懂,信你的人自然会信与万事言和,与独处相安,自行,自省,自清欢。
美好的一天从一路芬芳开创新局开始!
经典诵读
人之学问知能成就,犹骨象玉石,切磋琢磨也
——(汉)王充《论衡·量知篇》
注解:
人的学问和知识才能的形成,就像骨器、象牙、玉、石一样,要成为宝器就必须经过切磋琢磨。
蓬莱有路教人到,应亦年年税紫芝
——(唐)陆龟蒙《新沙》
如果蓬莱仙岛能有路可通的话,那么朝廷也许会年年去向神仙们征收紫芝税。
早安人民
人生中,有无数美好等着与我们相遇,不要让暂时的阴霾遮挡住视线。内心有光的人,总能把生活过得灿烂明媚。人生只有一次,用积极的心态去感受人生的美好吧!新的一天,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