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1)

1)帕累托效率是指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就是最佳的,也就是具有效率的。如果达不到这种状态,即可以通过资源配置的重新调整而使得某人的境况变好,而同时又不使其他任何一人的境况变坏,那就说明资源配置的状况不是最佳的,也就是缺乏效率的。也就是经济活动上的任何措施,都应当使“得者的所得多于失者的所失”,或者从全社会看,“宏观上的所得要大于宏观上的所失”。

2、外部效应是指某些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即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当存在外部效应时,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决策所依据的价格,既不能精确地反映其全部的社会边际效益MSB,也不能精确地反映其全部的社会边际成本MSC。

结果:价格失真,从而使得社会资源配置发生错误,达不到帕累托效率的最佳状态。

3、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向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提供的且在消费上不具竞争性、受益上不具排他性的物品或服务。

4、公共支出(Publicexpenditures)指政府部门在一个财政年度内为实现其公共职能而耗费的资金总和及对资金的分配、使用、管理过程。公共支出数额反映政府介入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规模和深度,反映公共财政在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5、预算决策机会成本分析的含义

预算资金的机会成本指因这样一笔资金由私人部门转移到公共部门而导致的私人部门的效益损失。

预算决策的效率评估就是要以预算资金的社会机会成本作为评价公共预算决策效率的依据,即评估和比较同样一笔资金由公共部门和由私人部门使用所能达到的效益。

如果一笔特定的资金交由公共部门使用所能达到的效益,大于留在私人部门使用所能达到的效益,这笔资金的预算决策是具有效率的,否则,就是缺乏效率的。

6、公共收入(Publicrevenue)

公共收入又称财政收入、政府收入,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取得的所有社会资源的总和。

是政府将私人部门的部分资源转移到公共部门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公共部门分配活动的一个阶段或一个环节,形成特定的分配关系。

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公共收人也是以货币来度量的,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公共收入又是一定量的货币收入,即国家占有的以货币表现的一定量的社会产品的价值,主要是剩余价值。

公共收入的原则

把政府生产或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成本费用分配给社会成员是公共收入的基本问题。受益原则和支付能力原则是两个基本的原则。

7、税收原则

8、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减轻或消除经济衰退的财政政策称为扩张性政策。在衰退期,GDP小于充分就业均衡水平,总需求不足,执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

增加政府支出,包括增加公共工程开支,增加政府对物品或服务购买,增加政府对个人转移性支出,一方面使社会总需求中的政府开支部分提高,从而直接增加总需求,另一方面刺激私人消费和投资,间接增加总需求。在政府支出乘数作用下,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引起GDP和就业量一轮又一轮的增长。GDP增加额可以达到政府支出增加额的数倍。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减轻或消除通货膨胀的财政政策即紧缩性财政政策。经济繁荣期,GDP高于充分就业均衡水平,存在过度需求,应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减少政府支出,包括减少公共工程开支,减少政府对物品或服务购买,减少政府对个人转移支出。一方面使社会总需求中的政府开支部分降低,直接减少总需求;另一方面抑制私人

消费和投资,间接减少总需求。在政府支出乘数作用下,减少政府支出引起GDP一轮又一轮减少。GDP的减少额可以这到政府支出减少额的数倍。

9、社会边际效益(marginalsocialbenefit,MSB):人们对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以人们为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而愿付出的货币最高额测定。它随着数量的增加而减少。

10、正的外部效应(PositiveExternality),也称为外部效益或外部经济,指给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效益。买卖双方均未意识到其间交易会给其他人或企业带来益处,如消防设备。在存在正的外部效应的情况下,交易量不足。

11、纯粹的私人物品或服务,向为其付款的个人或企业提供的,且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并很容易将未为其付款的个人或企业排除在受益范围之外的物品或服务。

将纯粹的私人物品或服务和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视作一个封闭区间的两个极点,居于它们之间的显然就是既带有公共物品或服务的特性、又带有私人物品或服务的特性的物品或服务。

12、政治均衡,一个社会的人们根据既定的规则,就一种或多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以及相应的税收份额的分配达成了协议,这就取得了政治均衡。税收份额也称税收价格,是事先公布的社会成员所须承担的税收数额,它是政府所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单位成本的一部分。投票者所须承担的税收份额大小,是由公共物品或服务的生产或提供成本所决定的。

13、购买性支出又称消耗性支出,指政府以购买商品、公共工程和劳务的方式占用和消耗社会资源,包括政府各部门的各种消费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它直接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政府的购买使这些社会资源流入到公共部门,意味着私人部门将无法使用这些资源,产生了所谓的“挤出效应”——公共部门的支出替代或挤出了私人部门的支出,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14、税收中性,降低税收额外负担的根本途径,在于尽可能保持税收对市场机制运行的“中性”,其一,政府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应以征税数额为限,除此之外,不能让纳税人或社会承受其他的经济牺牲或额外负担;其二,政府征税应避免对市场机制运行发生不良影响,特别是不能超越市场成为影响资源配置和经济决策的力量。

15、税收公平原则(principleoftaxequity)是最重要或首要的原则。税收公平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和纳税人对公平的自然愿望。一方面,税收的公平性对于维持税收制度的正常运转必不可少;另一方面,税收矫正收入分配不均或悬殊差距的作用,对于维护社会稳定,避免爆发革命或社会动乱也是不可或缺的。

税收公平原则,就是指政府征税要使各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各个纳税人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是相对于纳税人的纳税条件而言的。

16、税收归宿:税收负担的最终归着点或税收转嫁的最后结果,税收负担归着于最后的负担者,即找到了税收归宿。

税收负担可以分为两类:

直接负担:纳税人不能将税负转嫁给他人,而由自己负担,纳税人和负税人一致。

间接负担:纳税人可以将税负转嫁给他人负担,纳税人不是负税人,或不是全部的负税人。

17、社会边际成本(marginalsocialcost,MSC):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量所需增加的资源消耗的价值。可以用为补偿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量所消耗的资源价值所需付出的货币最低额测定。它随着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18、负的外部效应(NegativeExternality),也称为外部成本或外部不经济,指给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成本费用,买卖双方均未意识到其间交易会给其他人或企业带来损害,如工业污染。在存在负的部效应的情况下,交易量过度。

19、混合物品或服务

居于纯粹公共物品或服务与纯粹私人物品或服务之间,既非纯粹公共物品或服务,又非纯粹私人物品或服务,兼有公共物品或服务以及私人物品或服务的特性。

THE END
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体现的世界观秩序观价值观学习园地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既让本国文明生机盎然,也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努力构建不同文明在同一时空环境下交流互鉴的https://www.forestry.gov.cn/lyj/1/xxyd/20241212/599507.html
2.现代国家主权在运作上主要体现为政府对内行政的最高性和行政管辖现代国家主权在运作上主要体现为政府对内行政的最高性和行政管辖的对外___A. 排他性B. 可操作性C. 跨文明性D. 阶级性http://www.xctiku.com/show-703406.html
3.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全册知识点(1)含义:国家主权是现代国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据,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 (2)地位:国家主权是一种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没有任何其他权力主体可以对其加以否决或驳回。 (3)表现:①独立自主的对外交往是国家主权的重要体现。②国家主权通常以法律形式http://www.teacher001.net/Item/6562.aspx
4.2.1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课件2024你还能举例说明作为主权国家,我国有哪些基本权利?一.)国家主权1.含义: 是现代国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据,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对内对外:独立自主性国家主权是先决条件课本P3页相关链接:1.主权:指一个国家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对内对外政策,处理国内https://m.zxxk.com/soft/49279306.html
5.排他性是主权的特征吗爱问知识人3、主权具有两重性:在国内有最高的对内主权,在国际上有独立的对外主权,二者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 4https://iask.sina.com.cn/b/newgtK2bgeIbx.html
6.大数据时代国家数据主权问题研究数字图书馆国家主权以国家的地理疆界为界限,不可转让、不可分割、不受限制。可以看出,博丹认为,无论是对内最高统治权还是对外独立权,都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排他性,不受任何外部实体的制约和影响,是国家利益的核心成分之一。 目前,一些学者沿袭传统的主权概念,将数据主权的界定回归到传统主权的含义中。有学者从对内最高统治https://www.enaea.edu.cn/sztsg/wenhuakejisuyang/waijiao/120753.html
7.领空主权是指一个国家对其领土之上的空气空间拥有完全的排他的下列对施工安全防护描述正确的是()。 A. 施工安全防护遵循“谁设置、谁撤除”的原则,实行“自控、互控、他控” B. 凡进入轨行区施工的施工作业人员必须按要求穿荧光衣,并根据作业性质及作业要求使用其他安全防护用品 C. 在轨行区施工时,由施工负责人或施工负责人指派的维修人员在作业区域两端的轨道中https://www.shuashuati.com/ti/9b593da5c5e64824abbbd624fef05ccc.html?fm=bdb2ed257f6e6ce3d71f3f741f0d625ea7
8.矛盾对立统一性11篇(全文)这就是光的波粒二象性。正因为他对待矛盾问题时, 采取了对立统一的视角, 才能最终发现了物理学的中重要规律。同样的, 翻译需要也考虑众多因素, 处理众多矛盾, 而这一对对矛盾往往构成一个个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 使译者陷入两难的困境。其中, 最大的一对矛盾就是“意译”和“直译”。https://www.99xueshu.com/w/ikeyx6q43r0c.html
9.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介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区域权利联合国海洋法此公约对内水、领海、临接海域、大陆架、专属经济区(亦称“排他性经济海域”简称:EEZ)、公海等重要概念做了界定。对当前全球各处的领海主权争端、海上天然资源管理、污染处理等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裁决作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诞生和顺利通过与中国著名外交家厉声教的努力分不开。https://www.maigoo.com/citiao/1094775.html
10.蒋超翊:文本主义与功能主义——美国对外关系法的解释进路与演进据此,各州在美国独立之后依据联邦主义原则(Federalism)重新获得了部分主权;对外关系权力的行使受到宪法的限制,但不受国际法的限制。国会管理国际通商和外国移民的权力是适用该进路的代表性领域。在19世纪的“排华案”中,联邦最高法院认定美国在其领土范围内拥有排他性管辖权,其中包括制定法规禁止外国人进入美国的权力。https://www.legal-theory.org/?mod=info&act=view&id=26460
11.排他性不是主权的特征。()排他性不是主权的特征。()查看答案更多“排他性不是主权的特征。()”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国家对内海享有完全的领土主权,且这种主权是完全排他性的。() 国家对内海享有完全的领土主权,且这种主权是完全排他性的。() 参考答案:错误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一般认为,主权(Sovereignty)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https://m.shangxueba.com/ask/90630700.html
12.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重点政府的权威性是国家的强制性和合法性的有机结合和集中体现。(4)有机组织性。尽管现代政府都形成了严格的职能分工和权力划分,但是就政府机关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而言,则构成了严密的有机整体。(5)特定的职能规定性。政府执行着国家的对内和对外的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的基本职能.https://m.oh100.com/ahsrst/a/201704/266460_3.html
13.徐树中国国家豁免立法中的对等原则:概念内涵法理依据及制度设计在“交易号案”中,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时任首席大法官马歇尔即指出,主权者之间的此种完全平等和绝对独立,以及促使主权者之间相互交往的共同利益,导致在相关案件中,每个主权国家均达成共识放弃对外国主权者的完整性、排他性的领土管辖权。而随着限制豁免主义实践的日益盛行,外国国家及其财产的豁免权受到越来越多的例外限制https://www.163.com/dy/article/H47VRHVS0530W1MT.html
14.2.1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教案20202.正确区分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含义表现侧重点独立权主权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如一国可以自由修改宪法、变更政体、确定经济体制、缔结条约、进行自卫战争等对内自主性、对外排他性;最主要、最根本、最核心管辖权主权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0620/6031134111003202.shtm
15.王峰明不存在只雇佣劳动而不剥削的“资本”!一方面,公有制经济具有“内排他性”,这指的是,由于“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中劳动者具有双重人格——既是生产资料共同所有者,又是劳动力个人所有者”,所以,“从财产权利角度看,这里存在着生产资料公共所有者与劳动力个人所有者之间的排他性占有关系”。就是说,在公有制经济内部,虽然说在生产资料方面不存在排他性占有http://www.kunlunce.com/llyj/fl1/2024-02-21/175528.html
16.经济全球化的知识范文这种共同市场本身就是一种具有强烈排他性的组织。因此,排他性是其特征。就发达国家而言,它们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对内虽是开放、自由和协调的,而对外却带有不同程度的封闭性;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为了维护民族利益,促进经济发展,它们积极建立起自己的共同市场,在内部实行自由贸易,对外则采取贸易保护措施。这表明在https://www.gwyoo.com/haowen/212901.html
17.解读双面以色列,右翼激进势力如何多次破坏巴以和平进程?但是我们要注意:第一,巴以冲突冲突螺旋上升的每个链条,都是以阿拉伯利益受损为起点,阿拉伯的激进主义是一种被动反应,是表达不满、愤怒仅剩的最后一种表达方式;第二,犹太教的宗教思想和民族主义里面也有很强的排他性和极端性,这些也是激进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不可完全归因为外界。https://i.ifeng.com/c/8V05lzGLgLC
18.国家主权意味着国家在所辖范围内排他性地行使最高统治权,即在最高国家主权意味着国家在所辖范围内排他性地行使最高统治权,即在最高层次上排斥其他同等权力的存在。 A对 B错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略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小额打赏 169人已赞赏https://www.examk.com/p/2577508485.html
19.美国的数据要素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和启示GovCDO司法实践也不支持对数据权利的保护。美国是判例法国家,其已有的判例对以后的司法实践提供了基本遵循。1991年的“Feist案”强调没有独创性的数据汇编不受版权法的保护,并把“事实信息不受排他权保护”的信条上升到了法律层面,明确了不得仅依靠投资来主张版权法上的权利,奠定了美国对数据权利的基调。2020年底达成和解http://govcdo.digitalelite.cn/nd.jsp?id=418
20.环境权,一种具有非排他性公众共同享用性的新型权利分析80多个国家的宪法环境权规范可知,没有哪个国家的宪法因纳入环境权而将其他传统权利、既有权利从宪法中删除,也没有哪个国家的宪法将环境权规定为物权(财产权、产权)、自然资源所有权(自然资源永久主权)等传统的或既有的具有排他性的私权利中的一种具体权利,而是对环境权进行专门规定。这说明在环境权入宪的80https://m.thepaper.cn/wap/resource/jsp/newsDetail_forward_2813289
21.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一教案:2.2单一制和复合制②:主权是国家拥有对内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对外拥有独立自主性,②错误。 ③:我国是单一制国家,香港作为特别行政区,要服从中央统一领导,③错误。 二、复合制 1、 联邦制 (1)含义 联邦制国家是由享有相对主权的完整政治实体组成的国家。联邦宪法规定国家整体与其组成部分的权限范围。例如:美国、阿根廷、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897402896384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