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委霍英东基金青年教师奖(1993年)
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十佳青年(1994年)
江苏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994年)
安徽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997年)
安徽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
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1年)
全国首届中医药优秀学术著作三等奖(2001年)
专著
《易道主干》(第二版)(中国书店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名《易道:中华文化主干》)
《易图探秘》(第二版)(中国书店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名《易符与易图》)
《象数易学》(沈阳出版社,2001年)
《易学与中医》(第二版)(中国书店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名《东方生命花园》)
主编
《易学大辞典》(华夏出版社,1992年)
《易经应用大百科》(东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
《易医文化与应用》(华夏出版社,1995年)
《易学文化丛书》(中国书店出版社,1999年)
《医古文》(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
《中医哲学基础》(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副主编、合著
《中医药文化通览》(合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8)
《论医中儒道佛》(副主编,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年)
《儒道佛与中医药学》(副主编,中国书店,2000年)
《大医精要——新安医学研究》(副主编,华夏出版社,1998年)
《新安名医考》(合著,安徽科技出版社,1990年)
《新安医籍丛刊》(医经类)(校注,安徽科技出版社,1995年)
论文:在国家级学术刊物及国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以下为发表论文分类目录(部分):
中医学类
1、模型与原型:中西医的本质区别医学与哲学1999,20(12):25-27
2、中医理论模型的特征、意义与不足医学与哲学2000,21(2):45-47
3、再论“原型”与“模型”及其中医学评判标准问题医学与哲学2001(3):53-55
4、丹波父子对《内经》训诂的贡献中国医药学报1989(4)
5、中医现代化悖论中国医药学报1999,14(1):4-8
6、关于中医几个重要理论问题之我见中国医药学报2000,15(1):9-13
8、论中医思维及其走向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4):10-12
9、开放的圆—中国传统生命科学的哲学命题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7,(3):12-15
10、中医文化学体系的构建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52-54
11、一部龙门药方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3):封3-4
12、生命的“二体三用”模型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0(1):24-27
13、《周易》与传统生命科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0(6):6-9
14、对医易研究的追问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3):2-4
15、从易学象数模式看中医理论实质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4,10(6):1-3
16、五行与五脏的配属过程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1):16-18
17、中医理论体系的起源探讨日本:中医临床1995,16(1)(2):96-102,96–99
18、易学思维方式对中医的影响台湾:中华易学1995,16(5)(6):48-50,49-51
19、东方生命“二体三用”的模型台湾:中华易学1997,18(5):55-60
20、丹波父子医籍训诂的特点医古文知识1989(1):12-14
21、丹波父子医籍训诂的方法医古文知识1989(3):3-5
22、以易训医援易入医医古文知识1994(2)(3):2-6,14-16
23、中医古籍文献研究的思考医古文知识1998,(3):28-30
25、从练功之技到修身之道中国气功科学1999,(1):16-17
26、气功师三戒中国气功科学1999,(9):11-12
27、论人体生命的“象数”模型中国气功科学2000,(5):32
28、中医存亡大论争中国气功科学2000,(8):28-29
29、中医与《周易》健康报1996、5、24(2)
30、中医、气功与生命科学健康报1996、8、23(2)
31、从文化背景看中医发展之路健康报1999、1、1(2)
32、认清中医学概念的实质是中医发展的前提健康报1999、3、26(2)
33、崇尚科学抵制迷信健康报1999、8、9(2)
34、医易研究回顾与展望中国中医药报1991、8、12(3)
35、中医与《周易》中国中医药报1996、6、10(3)
36、医易象数模型与人体生命模型中国中医药报1997、2、24(3)
37、中医学是中国传统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中医药报1998、12、7(3)
38、心涵雨露万家春家庭中医药2001,(1):1-2
39、日本江户时期《内经》训诂考据研究《内经研究大成》1997,北京出版社
40、王清任学术思想探源《王清任研究集成》2002,中医古籍出版社
41、新安医家《内经》研究概要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0,(4):18-20
42、余含棻《保赤存真》探要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9,(4):17-18
43、新安名医张根桂经验鳞爪中医杂志1988(10):69-70
易学与哲学类
1、易学象数思维与中华文化走向哲学研究1996,(3):65-73
2、象数与义理新论哲学研究1995,(10):64-68
3、卦象爻数源流考中国哲学史1997,(4):19-28
4、天人相应儒医相参中国哲学史1998,(3):125-127
5、论《周易》思维模式及偏向发展周易研究1994(1):52-58
6、医易研究元问题及医易研究的方法论周易研究1996,(2):83-88
7、阴阳鱼太极图考周易研究1997,(1):9-15
8、象数范畴论周易研究1998,(4):27-36
9、汉代象数学家的人文情怀周易研究2000,(1):66-71
10、象数与术数国际易学研究第三辑1997:84-102
11、中国数本论学派国际易学研究第五辑1999:162-179
12、论《周易》与《内经》的关系国际易学研究第六辑2000:
13、象数义理体用论象数易学研究第一辑1996:262-272
14、周敦颐太极图考象数易学研究第二辑1997:225-246
15、易学数学派太极观中国传统哲学新论1999:191-208
16、周易循环律及其普适意义孔子研究1996,(3):15-20
17、邵雍:从物理之学到性命之学孔子研究2001,()
18、论象本论学派东南学术2000,(1):19-21
19、从医儒互参角度研究宋明理学炎黄文化研究1998,(5):194-196
20、象数思维方式的特征及其影响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1):1-5
21、面相手相是非谈人民日报1996、9、20(9)
22、东方生命科学之光人民日报1995、6、9(9)
23、应重视“徽州学派”的研究安徽日报1995、8、25
24、给“徽州学派”以应有的地位黄山日报1995、9、3
25、论“徽州学派”徽州师专学报1996,(1):12-15
26、徽州学术的三期发展黄山高专学报2000(4):34-36
科研
已完成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项,其中获奖项目3项:
1、《新安名医考证研究》,获安徽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安徽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997年)
2、《新安名医疑难病治法研究》,获安徽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1年)
3、《易学与中医》,全国首届中医药优秀学术著作三等奖(2001年)
4、《中医药学与儒道佛思想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九五规划重点项目(1996-2000)
5、《中医学的特色与优势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1997-1999)
现主持科研课题3项
1、《中医哲学范畴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课题
2、《道藏医药文献的整理与数字化处理》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课题
3、《中医阴阳五行的本体与特征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文化研究中心课题
教学
1、指导博士后1名
2、指导硕士生5名
3、协助指导博士生6名(其中含北京大学博士生2名)。
4、主讲研究生课程《中医文化学》,主讲本科生课程:《中医哲学基础》、《医古文》、《周易与儒道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