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何谓阴阳、太极、八卦(属性、符号)3)孔子与《十翼》
4)卦象、卦名与易理解读(易有三易)
5)解读乾卦、坤卦与乾坤人生
6)易经的哲学意义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什么是《易经》伏羲画八卦,为我国文字的雏形;文王演周易,是我国文化的开端。《易经》这部书是中国古代的典籍,被尊为“群经之首(始),诸子百家之源”,自古以来就被推崇备至,尊为“群经之首”。为中华一切文化之源头。
西方文明有《圣经》,东方文明则有《周易》。
《易》发源于《三坟》,传为伏羲氏创制。而《周易》是以文字形式记录流传下来完整的《易》书。今日见到的《三坟》是后人对伏羲易、神农易、黄帝易的仰录。尽管内容比《周易》古老,但问世却在《周易》之后。
《易经》作于西周初期,周文王姬昌作卦爻辞,周公也参与了卦爻辞的创作。《说文解字》中说:易是由“日、月”二字组成,因而日代表阳,月代表阴,以象征“易”的阴阳二元论的哲学。易的释义有四种,1、上日下月为易。2、如蜥蜴变化为易;3、化繁就简为易;4、金乌,大日,生命。《易经》的作者关于《周易》的作者与创作时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致上有多种说法。其中最早、最权威的阐释是班固的《汉书·艺文志》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周文王(前1152~前1056),是西周王朝的开创者。商纣时为西伯侯,建国于岐山之下,因崇侯虎向纣王进谗言,而被囚于羑(you)里,商王囚禁期间在狱中写了《周易》一书,发明“文王八卦”和“文王六十四卦”,流传于世,后得释归。益行仁政,天下诸侯多归从,被追尊为文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精通《周易》,据说是《十翼》所作者,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易经研究什么?
《易经》原本只有先天八卦,文王经过推演之后,分64卦(后天八卦)。5000多字也是文王加上去的。后来孔子写了《易传》。
《易经》包括《经》和《传》两大部分:
1《经》分为《上经》和《下经》。其中《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一共六十四卦。2《传》一共七种十篇,分别是:《彖(tuàn)》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挂》、《杂挂》和《序挂》。今本《周易》的内容主要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经”部分,主要是六十四卦的卦形符号与卦爻辞。
所谓的“六十四卦”,是由“八卦”两两相重而得,“八卦”则是由“阴”、“阳”二爻三叠而成。
“传”实际上是阐释《周易》经文的专著,即《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计七种十篇。因其阐发经文大义,如本经之羽翼,故汉人称之“十翼”,后世统称《易传》。
《彖传》随上下经分为上下两篇,共六十四节,分释六十四卦卦名、卦辞和一卦大旨。
《象传》随上下经分为上下两篇,阐释各卦的卦象及各爻的爻象,释卦象者称为《大象传》,释爻象者称为《小象传》。
《文言》共两节,分别解说《乾》、《坤》两卦的意旨,故也称《乾文言》、《坤文言》。主要是在《彖》和《象》的基础上作出进一步阐发与拓展。
《系辞传》分为上下两篇,主要申说经文要领,贯彻卦爻辞的基本义理。文中对《周易》经文作了全面的辨析与阐发,一者抒发《易》理之精微,二者展示读《易》之要例。《说卦传》是阐述八卦取象大例的专论,也是探讨《易》象产生于推展的重要依据。《序卦传》是《周易》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的推衍纲要,揭示各卦之间的相承相受。前半段经《乾》至《离》共三十卦,主说天道;后半段自《咸》至《未济》三十四卦,主说人伦。
《杂卦传》犹言“杂糅众卦,错综其义”。将六十四卦重新编为三十二对“错综卦”,旨在阐发事物的发展在正反相对因素中体现的变化规律。《易经》一般指的就是周文王整理过的《周易》。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本是占筮书
。通行的《周易》分上下经,上经始于乾卦,次为坤卦。下经终于未济卦;二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本,首卦为乾,次卦为否,终于益卦。卦辞和爻辞的内容大致有三类;一是讲自然现象的变化,用来比拟人事;二是讲人事的得失;三是判断吉凶的辞句。到了西汉,儒家学派将《周易》与《诗》、《书》、《礼》、《乐》、《春秋》等奉为经典,称为“六经”。于是《周易》又被称为《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及『中华第一经』。
纬学是经学的组成部分,兴起于西汉后期,到了东汉时因受到光武帝刘秀及其他统治者的提倡而大盛,成为当时学者的重要研习对象,被称为“内学”,与被称为
“外学”的“五经”相对应。2、何谓炁、阴阳、太极、八卦1)什么是炁?
何谓阴阳
《易经·系词》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是我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思想之一,也是《易经》的总体哲学思想,是《易经》内涵的核心所在。
简单的说,阴阳就是事物的两个矛盾的对立面。在易经中体现在阳爻和阴爻的两个爻上。阴阳五行之说属于早期的唯物主义哲学。讲求平衡自然,相生相克,是天文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有生活与理念依据,符合生态进化的标准和形态。是很好的哲学思想,但后来被扭曲成迷信思想。
我们应当客观的看待问题,阴阳五行之说是缘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思想杰作。
太极太极一词最早见于《易传系辞上》。以后这一概念影响了儒学、道教等中华文化流派。
太有至的意思;极有极限之义,就是至于极限,无有相匹之意.既包括了至极之理,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时空极限,放之则弥六合,卷之退藏于心.可以大于任意量而不能超越圆周和空间,也可以小于任意量而不等于零或无,以上是太极二字的含义
太极图太极图是研究周易学原理的一张重要的图象,据说是宋朝道士陈抟所传出的。它包含了天地万物的共通规律在内,所以有人说它是宇宙的模式,是科学的灯塔。但太极图由于阴阳两面方位的移动和变换,而又出现了不同的图象.
太极、两仪、四象孔子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八卦
八卦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系统。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震代表雷,艮代表山,巽代表风,兑代表沼泽。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在《易经》里有详细的论述。八卦相传是伏羲所造,后来用于占卜。
八卦名称乾:代表天。巽:代表风。兑:代表沼泽。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代表山。震:代表雷。坤:代表地。八卦: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二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在《易经》里有详细的论述。八卦相传是伏羲所造,后来用于占卜。
记忆八卦的歌诀
八卦代表的方位
八卦代表的数字
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八卦所属五行先天八卦图
先天八卦讲对峙,即把八卦代表的天地风雷,山泽水火八类物象分为四组,以说明它的阴阳对峙关系.
后天八卦图
后天八讲流行,形容周期循环,如水流行,用以表示阴阳的依存与互根,五行的母子相生.后天图是从四时的推移,万物的生长收藏得出的规律.
爻爻就是组成八卦中每一卦的长短横道,把“—”叫阳爻,把“--”叫阴爻。每卦又有三爻,代表天地人三才。每卦的次序是自下而上的,最下一横叫初爻,中一横叫二爻,上一横叫三爻.
如果是六爻,在最下面的符号称为“初爻”,最上面的符号称为“上爻”,其间从下向上依次为二三四五爻。阳爻‘―’(一长横)又称‘九’,阴爻‘--’(两短横,中间有空格)又称‘六’,如果初爻是阳爻,那么初爻也可以说成“初九”;如果“上爻”是阴爻,那么“上爻”也可以说成“上六”。
爻的本义是什么,有多种看法。有人认为,“爻”,皎也。一指日光,二指月光,三指交会(日月交会投射)。“爻”代表着阴阳气化,由于“爻”之动而有卦之变,故“爻”是气化的始祖。“—”性刚属阳,“--”性柔属阴。万物的性能即由这阴阳二气演化而来。有人认为,“—”代表男性生殖器,“--”代表女性生殖器。钱玄同,郭沫若即持此说。
六十四之一、二卦3、孔子与《十翼》《论语·述而》曰:“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子晚年韦编三绝,对周易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其丰富的阅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道的深刻理解,写出了《易传》。将卜筮之术通过诠释和阐发,上升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胡适说过:孔子学说的一切根本,都在易经。《易传》和《易辞》《易传》是对《易经》的注释,共有《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十篇,因此又称《十翼》。
《十翼》不是孔子亲自执笔写成,是孔门后学按孔子的传授汇集而成。读《易传》,较好的古注本是收在《十三经注疏》中孔颖达写的《周易正义》
《系辞》是今本《易传》的第4种,它总论《易经》大义,是今本《易传》7种中思想水平最高的作品。《系辞》解释了卦爻辞的意义及卦象爻位,所用的方法有取义说、取象说、爻位说;又论述了揲著求卦的过程,用数学方法解释了《周易》筮法和卦画的产生和形成。对《易经》的基本原理,《系辞》进行了创造性的阐述和发挥,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奇偶二数、阴阳二爻、乾坤两卦、八卦、六十四卦,都由一阴一阳构成。没有阴阳对立,就没有《周易》。把阴阳发展成为一个系统的世界观,用阴阳、乾坤、刚柔的对立统一来解释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的一切变化。它强调了宇宙变化生生不息的性质,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又提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发挥了“物极必反”的思想,强调提出了“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4、卦象、卦名与易理解读
卦名
卦名指易卦的名称。是对卦爻辞的高度概括,和对卦符的精确命名,体现特定的义理和思维方式。有关卦名的来由众说不一。
(1)取象说。(2)取义说。(3)筮辞说。(4)占事说。
卦象
八卦的卦象,它不仅代表的物象之多,而且还有“八卦之象”,“六画之象”,“像形之象”,“爻位之象”,“反对之象”,“方位之象”,“互体之象”,真可称为象之“群”象。《周易概论》根据《说卦》归纳八卦之象为:乾,健也。震,动也。坎,陷也。艮,止也。坤,顺也。巽,入也。离,丽也。兑,说也。
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猪。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
易之三易
“易”的内涵,包括三个意义:
(一)易。就是简易、平易的意思。因为天地自然的法则,本来就是那样简朴而平易的。
(二)变易。认为天地自然的万事万物,以及人事,随时在交互变化之中,永无休止。但是这种变化的法则,却有其必然的准则可循,并非乱变。
(三)不易。天地自然的万事万物以及人事,虽然随时随地都在错综复杂,互为因果的变化中,但所变化者是其现象。而能变化的,却本自不易,至为简易。
易之三易——连山、归藏、周易在《周礼》“太卜”的记载中,有《三易》的说法;《三易》是指《连山》、《归藏》和《周易》,分指三个不同朝代的易学。据说“连山”是夏朝的易学,“归藏”是殷商的易学,“周易”是周朝的易学。《连山》一书早已失传。《归藏》也于魏晋以后失传。1993年3月,湖北江陵王家台15号秦墓中出土了一大批竹简,其中关于易占的竹简164支,未编号的残简230支,共计394支总计4000余字。被学者考定为《归藏.郑母经》。也称为王家台秦简《归藏》。
《归藏》之书名,先秦已有之。《山海经》曰:“黄帝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藏》。”阮孝绪曰:“《归藏》载卜筮之杂事。”2005年11月贵州荔波县档案局在对水书实施抢救、保护的过程中,从民间收集到一本珍贵的水族书《连山易》,经证实该书正是世人认为早已失传的夏代《连山易》。
据《周礼》记载,《易经》原来有三本,即夏代的《连山易》、殷代的《归藏易》和周代的《周易》。其中《连山易》是以艮卦开始,艮卦代表山,像山之出云,所以叫《连山易》。
5、解读乾卦、坤卦与乾坤人生元、亨、利、贞的意思是:象春天一样一元复始,如夏天一样万物亨通,如秋天一样万物丰收而得利,如冬天一样万物收藏,生命面对严寒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与世代造成的对付方法,又能因时而变化,所以生命才会处于永恒。
《易经》阴阳学说是中医阴阳学说的基础。《易经》的实时定位思想、与时偕行等思想对中医有着至为重要的影响,一人一方、因病成方的治疗原则皆源于此。同时对子午流注、八纲辨证、风寒暑湿燥火六邪等学说的形成都有重要影响。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受《易经》的影响很大。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运用八卦取象的观念,明确了中医用药原则。张仲景《伤寒论》把阴阳学说和太极含三为一发展为六经学说,创立了六经辨证的原则,奠定了临床医学的基础。
《易经》回答了诸多哲学、天文、预测等方面问题,是真正的一分为二观点,比马克思学说早了几千年。它注重推理和条件约束,没有任何宗教色彩,通过象、数、理的推演,展示了独特的宇宙观,回答了物质、能量、信息、质量转换、辩证法则(主次要矛盾、普遍和特殊)、整体运动变化、人的意志等纯哲学命题,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重要意义,独树一帜。其辩证观念是唯物辩证法的先躯。
《易经》预测所利用的偶合律,最早找到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完美结合点,是探讨偶然和必然哲学范畴的先声;其二元世界统一论思想,揭示了我们目前所处的宇宙空间的真象,暗示了二元世界解决一切问题的不二法门。《易经》中常用的很多词语至今仍在我们口头应用,“突如其来”、“夫妻反目”、“谦谦君子”、“虎视眈眈”……等,“与时俱进”典化于《易经》的爻辞,“和谐社会”典化于《易经》的“和谐律”,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海尔企业文化“日清/日新”、CL的合金文化等都来自《易大传》。
21世纪中国的崛起,正在彰显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层结构。《易经》对中国文化影响的领域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对儒家、道家、中医、政治、军事、文化、民俗影响深广,是世界上传承非常完整、绵延不绝、生生息息的文化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