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知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个共同

“四个共同”:我国辽阔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悠久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灿烂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民族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会议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共同”的阐发可以作为进一步理解和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础和向度。2014年9月,在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三个共同”,即“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在2019年9月召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他在“三个共同”基础上增加了“共同培育伟大精神”,形成了“四个共同”的完整论述,即我国辽阔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悠久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灿烂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民族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就是要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准确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历史脉络,准确认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准确认识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

理论内涵

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交融汇聚、和合共生,逐渐形成和积累起了众多共性,从而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四个共同”提法深刻揭示了这一历史过程,提炼和总结了中华民族共同性的历史特征和表现,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理论认识不断深化的具体体现,呈现出鲜明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特质。

各民族共同开拓辽阔疆域

今日中国辽阔的疆域是由各族先民共同开拓的。从夏商周到元明清,随着统一国家的周期性重建与发展,西南地区、中南地区、北方和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与中原地区相互联通、渐次统合,生活在这些地区的各族先民为各地区的开发和相互联通做出了贡献,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空间基础,直至1949年确立今日中国的法定疆域。

历代中央王朝和少数民族政权,都对中国国家疆域构建做出了历史贡献。历代中央王朝都很重视边疆地区的开拓和管理,秦代在岭南地区设置郡县,唐宋时期的羁縻府州制度、元朝在西藏设置宣政院,明清时期在西南地区实施改土归流等等。其中,蒙古族建立的元、满族建立的清,对最终奠定中国版图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元朝构建出华夷混一的政治共同体,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空间认知。清朝达到了“空前的疆域”和“空前的统一”,奠定了现代中国的基础。此外,一定范围内实现局部统一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对中国版图的巩固和开发也功不可没。历史上的中国不是“汉族政权”的中国,也不是“少数民族政权”的中国,各民族都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生存空间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历史贡献。

各民族共同书写悠久历史

现代历史基本上呈现为具体民族国家的历史,在我国就呈现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在幅员辽阔而又自成一体的中华大地上,形成了多族共存的历史现象;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各族通过战争、和亲、迁徙、设立机构等方式,历经几次大融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一体历史格局。近代以后,国家面临危难、民族面临危亡之际,各族人民经历了血与火的淬炼,共同体意识空前高涨和增强,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转变。

多民族共享“共同历史”的关键是政治统一,这始终是中国历史的基本倾向、共同的社会理想和政治价值取向。秦朝统一六国后,发端于西周的“大一统”思想开始具有了边疆管理的新意,开启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新阶段,“大一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特有的政治目标和价值追求。从秦汉到明清,中国古代政治舞台主角的民族属性几多变换,但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以中华文化的正统自居。1949年,多民族的中华民族取得了国家形式,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同缔造了统一的社会主义多民族中国。

中国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因此,那种将“汉族”等同于“中国”,或者是将自己的民族外于中国的现象,都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

各民族共同创造灿烂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标志,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标志是各民族共创、共享的中华文化。起源于中华大地的各族因适应空间条件产生的文化多样性,随历史变迁而互鉴融通,共同创造了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促进了中华文化有机整体的形成。

先秦时期,逐渐形成夷夏交融格局,如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秦汉大一统,岭南、长城沿线、西域与中原既有差异,又呈现更高程度的文化大融合。魏晋南北朝,胡人进入中原、建立政权,胡汉杂居、文化混融,典型的如北魏孝文帝的文化改革。隋唐时期,政治开明,胡汉文化相互渗透、不断融合。宋辽金元时期,虽战乱频仍,但也客观上成为促进民族文化融合的催化剂。明清时期,各族文化大融合推进到新的阶段。

纵而观之,中华文化自始就具有复数性质,各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对中华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如果取一去多,仅以一种文化特质定义何谓中华文化,都不免削足适履。把汉文化等同于中华文化、把本民族文化区别于甚至外于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缺乏认同,都是不对的。

各民族共同培育伟大精神

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各族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共同塑造的一种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中华民族的核心和灵魂。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炼和阐发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即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在历史长河中,农耕文明、草原文明、海洋文明这些多样性、差异性与极具包容性的文化相互融通,发展和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禀赋,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文成公主进藏谱写了民族团结的动人篇章;蒙古族土尔扈特部东归既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又是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彰显;满族在历史上形成了包括奋斗精神、创新精神、爱国主义主义精神和包容精神在内的满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这样的历史佳话比比皆是,都是各族人民共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精神是各族人民共同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已深深融进了各族人民的灵魂,成为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指导性意义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提出了“四个共同”:各民族共同开拓辽阔疆域、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精神;并明确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共同”和“四个与共”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原创性论断,这一论断明确了什么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丰富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表述,创新提升了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个基本国情的价值意义,指引我们全面、准确、完整地理解和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民族工作主线。

2014内蒙古科学技术厅|呼和浩特市新城西街141号科技大厦二楼

技术支持: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呼和浩特市山丹街2号科技大厦501

THE END
1.中国文化的多样性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家,其传统文化深厚而丰富,包含了许多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汉族和各个少数民族的文化是最为核心和代表性的两大部分。在讨论中国传统文化时,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这些基本组成。 如何理解汉族文化? 作为历史上最大的民族群体,汉族在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扮演https://www.j6xvwdrt7.cn/bai-ke/100786.html
2.中华民族谱系简编56个民族的文化与历史概要在浩瀚的东亚大陆上,中国是一个多元一体的大国。它不仅拥有悠久的文明史,还有五十六个各具特色的民族共同构成了这个伟大的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语言、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这些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壮族简介 壮族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以壮语为主要通用语言,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https://www.mssso.cn/min-su-wen-hua/433786.html
3.剖析中国文化汉族藏族苗族等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传承中国文化分为哪几种?从历史、地理、民族等多个角度来看,中国文化的多样性是其独特魅力的体现。以下六点将深入探讨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各民族文化的特色。 汉族文化:中华文明的基石 汉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其文化在整个国家乃至亚洲地区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汉族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佳节,习俗如敬老尊长、重视家庭团结,https://www.topam.cn/xing-ye-zi-xun/482470.html
4.多元文化的丰富篇章中国少数民族介绍随着时间推移,每个民族都形成了一套复杂而完整的社会礼仪,比如回族人在婚丧嫁娶时会严格遵循一定程序。而哈萨克人的游牧生活使得他们在居住安排上非常灵活,同时也是其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手工艺品 艺术品对于任何一个文化来说都是非凡的象征,无论是蒙古骑士所用的弓箭还是布朗尼制作的手工陶瓷,都充分展示https://www.wv0rtsp4.cn/jie-ri-xi-su/216080.html
5.中国56个民族简短介绍多元文化风情什么是中国的民族? 在中国,民族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概念。它不仅仅指的是一个群体的血统和语言,更包含了他们共同的历史、信仰和生活方式。中国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多元化国家之一,其中有56个官方认可的民族,每一个都有着独特而又精彩纷呈的文化。 汉族:数百年的主导力量 https://www.iophvqhnjr.cn/dao-jiao-wen-hua/239471.html
6.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分类中华文明之美通过上述几个段落,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虽然广泛多样,但却又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每一项都有其自身独特的地位以及在整个中华文明中的作用,从国家象征到民间信仰,从文学艺术到科技发明,每一领域都汇聚成了一个精妙绝伦的大舞台。在这里,我们既能欣赏到华丽绚烂,也能体会到深邃哲理,是一个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和学https://www.thsksjzvq.cn/wen-hua-gu-shi/121038.html
7.中华大地上各民族可分为下列几个文化类型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中华大地上各民族可分为下列几个文化类型A.北方草原游牧文化B.东方定居渔业文化C.南方山地游耕文化D.中原定居农业文化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https://www.shuashuati.com/ti/de54beaf7ecc4f77a209f67f9ac5f213.html?fm=bd01e1daef54e9b6270e25cdc1689957df
8.山水地质学与中国绘画超星尔雅学习通网课答案2、【判断题】标志着山水地质学在中华大地诞生的是《康育义地质山水艺术选集》。() 1.2地球的年龄与地质年代划分 1、【单选题】地盾是指()。 A、陆地18亿年以后一直在陆地上,从来没有淹过海水,形成的一个古陆核。 B、陆地10亿年以后一直在陆地上,从来没有淹过海水,形成的一个古陆核。 http://xuzhou.ehqc.cn/html/96_01.html
9.国学院中国史专职教师《影响中国的一百次战争》获中国图书奖一等奖;《论董仲舒新儒学的主导性质与基本特征》获首届全国青年优秀社科成果奖;《中华文明史》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图书奖;《孙子兵法画册》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图书奖;《白话孙子兵法》获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孙子评传》获全国图书金钥匙奖一等奖;《孙子校释》获全国图书金https://lsxy.ruc.edu.cn/szdw/gxyzgszzjs/c0e3f1717e184cad9f92790f8f5589f7.htm
10.学习强国挑战答题带选项答案完整题库(上)37、2014年9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___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A、55 B、60 C、65 答案:B 38、许多人喜欢面食,制作馒头等面食时需要用到小苏打,下列哪个是小https://www.mkaq.org/html/2020/05/14/520342.shtml
1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100题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各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才能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 9.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历史上中华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交往交流交融的认同,是对56个民族同呼吸、共患难,“你中有http://qqhrtc.com/info/1090/9133.htm
12.中国文化概论试题5.___的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被公认为“诗史”。 6.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是___。 7.宋元话本的名目很多,现存的可以分为小说话本和___两大类。 8.朱熹认为客观精神的“理”是世界的本源,陆九渊认为主观意识的“___”是世界的本源。 9.印章字体,一般采用___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606/18/16965055_38435268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