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研究民族问题,就大的方面来讲,大体围绕三个领域:一个是历史,一个是民族,还有一个是现实发展。确立正确的认识观点、认识视角、认识方法,贯穿一条明确的主线,对于做好民族研究是至关重要的。正确的学术观点是指导研究的基础,这是研究活动起步时就不能含糊的问题,是学术研究的立足之本。
从上述三个领域来看,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做好民族研究要坚持以下几个基本观点。
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准确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深入了解研究各民族历史文化,可以发现许多民族发展壮大的基本轨迹:既积极吸收中原先进文化及周边民族的文化元素,又传承发展本民族文化传统。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相互吸收,逐步发展。这条发展路径决定了各民族历史文化既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也包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并以独具特色的形态表现出来,成为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处理好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这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对处理好民族关系重大问题的深刻阐释。承认和尊重各民族之间的差异性,研究和认识差异,是为了更清晰地看到共同性是如何聚集和日益增强的,是如何成为历史主流的。历史表明,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内在逻辑是从差异性认同到共同性认同,从多元认同到一体认同,从自在认同到自觉认同,这也完全符合人们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逻辑。千万条小河,汇成了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没有对一条条小河的了解,就不可能对大江大河有宏观的认识。这正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所在。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的理念
民族研究的一项重要功能,是为民族地区发展提供学术支撑和智力支持。改革开放以来,从事民族研究的专家学者抓住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建言献策,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地区之间、民族之间差距日益缩小,但对于民族地区来讲,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仍然是重要课题。更重要的是,民族地区的发展关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民族地区不能“掉队”。
我们正阔步前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面临的机遇鼓舞人心,民族地区必将大有可为,民族研究也必然肩负起新的使命。我们要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守正创新,做好研究阐释,谱写民族研究新的篇章。
【作者系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宁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