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04.04内蒙古
“六经”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这一说法最早于《庄子·天运》篇。
“五经”是“六经”除去一个“乐经”。由于《乐经》或因秦焚书而不存,或因“乐”包括在《诗》《礼》之中,因此,到汉武帝的时候,就只有了“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长期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教科书。
由此可见,“五经”与“六经”的区别,就在于“乐经”,有了“乐经”就是“六经”,没有“乐经”就是“五经”。
由于“乐经”事实上已经不存在,所以,后来流传的都是“五经”。
相传,“六经”是经过孔子修订和编纂而成的,战国时期的庄周就在《庄子》中称为“六经”,由于“乐经”不存在,到汉代的汉武帝时,就只称为“五经了”。到了宋代,朱熹又加上四部儒家经典,称为“四书五经”,此外,到了宋代还出现了“十三经”。
在现行的《语文》课本上,七年级上册的“《论语》十二章”注释中,说《论语》“东汉列为七经之一”。那么,“七经”指哪七部经典呢?惜乎课本未注。
其实,在东汉时,“七经”是指“五经”加上《论语》和《孝经》。
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诗》是指《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先秦时期称为《诗》。《书》是指《尚书》。先秦时期称为《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尚书》一直被称为我国最早的散文总集,用今天的标准来看,绝大部分属于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书。
《礼》是指《仪礼》,西汉时列入“五经”时,只称“礼”,因当时认为是讲述士这一阶层入世交往必习的礼节,所以又称为“士礼”,直到东汉的时候,才被称为“仪礼”。
西汉戴圣为解释《仪礼》,将秦汉以前的礼制、礼仪加以记录、整理、编纂而成《礼记》。到了唐朝,国家设科取士,把《礼记》列为大经。宋代以后,《礼记》的地位进一步被提高,我们常说的五经中的《礼》,逐渐由《仪礼》转变为《礼记》。《礼记》成为儒家“十三经”之一。
《易》是指《周易》。《周易》原称《易》,相传由西周文王所作,但到目前为止,尚无定论。《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
《春秋》是鲁国史书,孔子加以修改,于记载文字中暗寓褒贬。《春秋》按年月次序作简单的记载,是后世编年史的开端。所叙事实,起于鲁隐公,终于哀公,经过十二君,凡二百四十二年。为《春秋》作传的有左丘明、公羊高、榖梁赤三人。《左传》记载史事详明,现在通行“五经”本的《春秋》,就只附有《左传》。
六经是指五经之外,再加上“乐”,即“乐经”。但“乐经”已经失传,今已不存在了,所以现在只有“五经”。
七经是指五经加上《论语》和《孝经》。《孝经》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专门谈“孝”的一部著作,是孔子为曾子讲孝道的言论记录,由曾子的门人所记。
《孝经》共18章,大约1800字。现在通行的《孝经》是唐玄宗李隆基作注时所采用的《今文孝经》。
汉人重视孝道,除了汉高祖刘邦和汉光武帝刘秀外,汉代每位皇帝的谥号前都冠以“孝”字。到东汉的时候,《孝经》就与“五经”、《论语》一起被称为“七经”。
到了宋代,《孝经》又成为儒家经典“十三经”中的一种。
“四书五经”是指“四书”与“五经”,“四书”即《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这是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朱熹进行整理、合并命名的。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朱熹非常欣赏这一篇,认为《大学》作为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著作是儒学的入门读物。因此,他在撰《四书章句集注》时,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提并论。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它也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约成书于战国初期。此书记述了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谈论,既是一部研究孔子思想及其儒家学说的重要资料,又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著作。
《孟子》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全书共七篇。
宋代出现了“十三经”。“十三经”是指儒家的十三部经典。
汉代把《诗》《书》《礼》《易》《春秋》称为“五经”。
唐代把《周礼》《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与《诗》《书》《易》称为“九经”。唐文宗刻石经,将《孝经》《论语》《尔雅》列入经部。宋代又将《孟子》列入,于是就有了“十三经”之称。
按照宋刻《十三经注疏》的排列顺序,“十三经”是指《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十三经都有朝廷认定的权威注释,南宋时已经汇编成一部丛书,号称《十三经注疏》。